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汝捷 《世纪》2023,(4):44-46
<正>拙稿每在《世纪》发表后,通常会收到一些反馈,令我欣喜,使我受益。其中印象尤深的有两次,一次事涉张伯驹,一次事涉徐澄宇、陈家庆。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周谷城张伯驹先生为我重书诗词》的回忆文,谈到两位前辈写给先父的词稿、扇面于“扫四旧”时被抄没,“文革”后我请他们重新书写的往事。文中谈到,先父有把折扇,一面是姚羲民的章草题诗,另一面是张伯驹画的兰花。  相似文献   

2.
说到广西最高学府广西大学就自然想起郑建宣父子,一个是广西大学重建时期的常务副校长,一个是申办“211工程”时期的校长。我与郑家是世交——郑建宣是我父亲的挚友,我和郑志鹏又是小学校友,一起玩大的朋友。在纪念郑建宣100周年华诞时,我想起了他父子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3.
我是先父黎元洪的长子,今年79岁。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我只有9岁,在家中常听我父亲谈起辛亥往事,后来我父有些活动,我曾亲见亲闻。现撮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一直想写一点文字,作为对康氏母女的纪念,但苦痛之深难言述,几番握管未成文。自章诒和女士发表《最后的贵族——康同璧母女之印象》,谈及在康老府上与我父子的往还后,不断有朋友向我询问当时情况。现从撰写中的先父章乃器先生晚年生活回忆中,提出相关文字加以增补,结缀成文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5.
刘杰 《文史天地》2009,(5):9-10
若无胡耀邦同志为《铁道游击队》中的“老周”——我的先父刘景松的成分批示平反,我一家还不知要蒙冤到何时!如烟往事在记忆中多已褪去,唯独这件事历历如在眼前。刘家人世世代代不忘胡耀邦同志的如山之恩。  相似文献   

6.
吴凡吾 《纵横》2012,(4):22-23
我长期保存着一张周恩来总理的照片,将它高挂在我家客厅墙上,每当我凝视照片,心中便想起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7.
1949年4月,蒋介石在溪口收到上海、嘉兴发来的急电:贾亦斌昨晚叛变……。蒋暴跳如雷,痛骂蒋经国“用人失策”,立即手令国防部调兵遣将堵截,并悬赏5万银元购买的头颅。贾亦斌在《我率蒋经国“太子军”嘉兴起义》一文中回忆了蒋氏父子的关系,讲述了起义前后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  相似文献   

8.
孟耀虎 《收藏家》2003,(8):55-58
多年前,李学敏先生曾邀我去他家看其先父遗留下的一批玉器,是时,我并不懂得玉器,但按李先生之意,一个考古所的研究人员不懂古器物的真假和时代,是没有道理的。无耐,只得去了他家,看完之后,自然不便多言,因为确实不知。孔圣人早就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遵从古训。然而,由此也便促  相似文献   

9.
此时,大姑父岳图南已升任国民党清丰县党部书记长,在日寇进攻县城时带着手下的一班人逃到了黄河南岸。他的大儿子岳光与先父同岁,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正在八路军队伍里当干部。这样,大姑身边就没有了劳动力,只剩下年迈的婆婆和一双年幼的儿女。大姑虽然在先父出生之前就已出嫁,与先父的感情并不深,但毕竟血浓于水,当先父有家难归时还是收留了他。  相似文献   

10.
先父马君武博士逝世转瞬已60年。这60年来,有关先父治学、从政、办学等诸方面的记述,早已散见于海内外报刊和关于他的数本传记之中,且都较为翔实,我不拟赘述,现在仅就我永铭于心的,先父对我的身教,也就是有关亲情方面记述于后:  相似文献   

11.
白榕 《江淮文史》2004,(2):65-73
我的京城往事只限于我在京城十年的往事,以及那十年中所涉及的各种人物、感情、悲欢。至于我离开京城之后,就不再有我的京城往事了。  相似文献   

12.
读《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出版界巨子王云五传奇》一文,使我想起先父史久芸逝世前向我谈及自己生平时提到的有关王云五的一些情况。先父于1915年以“练习生”(即学徒)考入商务印书馆。他在王云五手下工作多年,可能因个人经历的相似(先父也是只读过几年私塾,靠工作中自学成材)和勤恳的工作态度而得到王云五的赏识和重用,两人私交亦较好。先父对王云五在文化事业方面的业绩甚为敬重,而对他后期离开商务到国民党政府为官颇感惋惜。据先父所知,王云五对共产党是同情的,对共产党的领导人也很敬仰。共产党曾邀请王云五到解放区参观考察,王欣然同…  相似文献   

13.
1977年5月,我的父亲景仙洲同志逝世了!每当我想起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和他对党、对人民所怀有的耿耿忠心,无数往事便涌上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4.
“一·二八”时,先父蔡廷锴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军长,蒋光鼐伯伯则是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含指挥后来增援的张治中率领的第五军)。凡是见过先父与蒋伯的人都会有一个突出的印象,两个人的外观是迥然不同。先父蔡廷锴,字贤初,出生于1892年;  相似文献   

15.
我小时候见到的杂志有三种,一是《小说月报》,二是“鸳鸯蝴蝶派”的《红玫瑰》,三是《北方快览》,都是先父的藏书.按翻阅次序,则是先《北方快览》,而后《红玫瑰》,到先父去世以后好几年我上高小时,这才读起《小说月报》来.三种杂志之中,只有《北方快览》是山西土产.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21,(10)
正先父李苦禅教授一生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平生困厄环生,唯老来欣逢盛世。以如此人生经历,囊中自不富裕,但其收藏文物之志始终未泯,且有一番自家见解。先父曾对我说:"天下收藏文物古董有两种藏法:  相似文献   

17.
墨盒缘     
蔡孝传 《古今谈》2000,(3):57-58
在我的案头有一只11厘米见方,3.5厘米高的锈迹斑斑的青铜墨盒。这是先父遗赠给我的纪念物。墨盒的正面有小楷刻写的志铭;背后有“北京瑞珍”的印模。正面写的是。  相似文献   

18.
王琴生先生曾和先父梅兰芳同台演出12年,对先父在表演、唱腔、化妆和服装等方面的特点或改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京剧改革、遗产的抢救、艺术教育等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我有机会和王老两次畅谈京剧艺术,现征得王先生同意,把1998年第二次谈话的部分内容整理出来,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在《红旗渠志·建渠英模人物与模范单位·人物事迹》里,有一对父子的照片,每张照片旁边还有一段文字简介。这对父子就是父亲张运仁和我。每次看到这两张照片和这两段文字,当年我们父子俩前仆后继修建红旗渠的情景,就会油然重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举国上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后,读到一两篇提及国民党福州末任市长何震只字片言的文章,想起先父同何震是好友,他为人友善,我小时也见过何震。我最后一次见何震是在"文革"初期,也不知道他挨斗过没有,只见他进到我家天井下,同我父亲匆匆说几句掉头便走。"海军头"上的白发多了不少,脸上却未见太多沮丧。中等身材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