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6年12月12日凌晨,骊山脚下的枪声,拉开了西安事变的帷幕。今天,历史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者是东北军总部卫队第一营营长王玉瓒。张学良将军有两个卫队营,即卫队一营和卫队二营。我父亲王玉瓒当时是卫队一营上校营长。事变前,奉命在临潼华清池头道门负责蒋介石的警卫工作。受张学良将军指派,率兵参与了华清池"捉蒋"这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1936年12月12日凌晨,骊山脚下的枪声,拉开了西安事变的帷幕。今天,历史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者是东北军总部卫队第一营营长王玉瓒。张学良将军有两个卫队营,即卫队一营和卫队二营。我父亲王玉瓒当时是卫队一营上校营长。事变前,奉命在临潼华清池头道门负责蒋介石的警卫工作。受张学良将军指派,率兵参与了华清池“捉蒋”这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纵横》2012,(3):37-39
编者按:1981年12月13日,张学良原卫队第一营上校营长王玉瓒出席全国政协西安事变组召集的“确定华清池‘捉蒋’人员和‘二二事件’座谈会”。会上,他与张学良原卫队第二营中校营长孙铭九进行面对面的辩论,部分西安事变的亲历者、知情者以及西安事变史学者也均有出席。本期,我刊特别从王玉瓒整理的座谈会记录中,节选了部分辩论的内容,将这段历史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华清池捉蒋”经过为何“扑朔迷离?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而发动的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华清池捉“蒋”的经过至今仍然扑朔迷离,莫衷一是。国内外的传闻主要有三种:一是张学良将军亲口面谕,由上校营长王玉瓒率卫队第一营步兵连(含手枪排)和  相似文献   

5.
临潼扣蒋     
孙铭九 《纵横》2012,(3):34-36
西安事变时,我任张学良的卫队营营长,奉命扣蒋介石。现就记忆所及,将有关史实写下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瀚 《纵横》2012,(5):29-30
76年前,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从临潼华清池“捉蒋”开始的。之前,《纵横》杂志刊登了曾任张学良卫队一营、二营营长,参加担负了“捉蒋”任务的王玉瓒、孙铭九两位先生关于此过程的回忆录.20世纪80年代,全国政协文史部门还曾就临潼“捉蒋”问题召开过座谈会,邀请了部分亲身经历过男珲段历史的人员回忆了当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历史从西安拐弯采访张学良将军的卫队营长孙铭九追记朱光亚编者按:本文作者系长篇报告文学《丙子“双十二”》的作者之一。鉴于去年下半年以来,报刊曾多次刊发有关西安事变的回忆文章,其中多处与历史事实不符,因而他将当年采访张学良将军的卫队营长孙铭九的所述追忆成...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后,社会上关于捉蒋过程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史料”、“回忆”及影视作品,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其真相却长期被蒙蔽、误传。原张学良将军卫队第一营营长、奉张之命捉蒋并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的一线指挥官王玉瓒,则长期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历史偶尔也会不公正,但历史真相终究会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9.
王鹏 《文史精华》2002,(5):23-25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扣蒋于西安城内,逼蒋抗日。这其中《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1889-1941)扮演的角色,常常被人忽略。12月4日,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欲意迫使张杨继续“剿共”。5日,正在西安的张季鸾在华清池谒见蒋介石,告以西安谣言甚盛,流行的政治  相似文献   

10.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扣留了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但这“八项主张”的起草人是谁,却鲜为人知,他就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作为抗战前夕的一件大事,各方军政人物都有不同的表现。《冯玉祥与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中的马占山将军》两文对两位爱国将领在事变中的作用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作为抗战前夕的一件大事,各方军政人物都有不同的表现。《冯玉祥与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中的马占山将军》两文对两位爱国将领在事变中的作用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在《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是时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杨虎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军事上归张节制,张授杨担任宜川方面"进剿"任务。蒋介石的密嘱内容如下:力子主席兄勋鉴: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之消息:蒋鼎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战爆发前夕的重大事件,当时曾引起较大的国际反响。近些年来,我国有许多史学著作述及这一事件,正确地指出了英美不希望中国内战、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持蒋介石的地位的态度。但是尚缺乏具体的细致的分析,本文拟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的有关材料为主,把美国政府当时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作一述评。(一) 西安事变爆发初始,美国当局十分关注事变的现状及发展,尤其担心蒋介石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辩误的辩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希晨 《百年潮》2003,(5):79-80
张学良将军病逝后,我在2002年5月总122期《炎黄春秋》杂志,发表一篇题为《我听叶剑英谈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叶剑英是西安事变中的当事人之一。我当时访问叶帅,是想请他谈一谈,他在事变中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杨瀚 《纵横》2014,(1):21-24
2006年年底,我撰写的《杨虎城大传》出版发行了。在写作过程中,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公布了宋子文有关西安事变的“日记”,对蒋介石日记则公布到了1932年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着力倡导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张闻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中,毛泽东、周恩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可说是尽人皆知的,而时任中共总负责的张闻天参与解决西安事变,着力倡导和平解决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一、“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1936年12月12日凌晨,古城西安临潼华清池突然响起了枪声,划破了寒夜的宁静。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抗日救国,在向来西安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多次进谏无效反遭斥责后,终于采取了兵谏行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拉开了序幕。张、杨冒着极大危险,以英雄无畏的胆识活捉了蒋介石,但在如何处置蒋介石,如何处理这个事件上,却举棋不定。于…  相似文献   

18.
宋文梅 《纵横》2013,(10):19-20
被押新城大楼。惊惶过度,不能步行西安事变时,我在杨虎城将军的第十七路军任特务营营长。12月12日清晨8时30分,我奉张、杨两将军命,往新城大楼负责管守由临潼扣留的蒋介石。我同部属刚到达地点,孙铭九营长与唐君尧旅长就押送蒋介石到来,蒋因惊惶过度,不能步行,我同孙营长共扶蒋至新城大楼东厢室中。  相似文献   

19.
张天社 《百年潮》2014,(6):71-73
蒋介石关于西安事变经过的记载,可考证的最早是事变后不久的1937年2月,公开发表的《西安半月记》。《西安半月记》是以日记的体裁出现的。发表《西安半月记》的目的,蒋在其“引言”中说,一是因为“诸同志及各方友好,均以不能明悉当时实情为缺憾”,所以他“检取当时日记,就一身经历之状况与被难中之感想,略纪其概,以代口述。”供人们了解、参考。二是记载他“谋国不臧与统率无方之罪”,自我反省和检讨,这当然是蒋介石的客套话而已。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逼迫杨虎城将军出国考察,杨将军要我和杨明轩(1891年生,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6年入党。后在西安从事教育工作,西安事变爆发后,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