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东林 《纵横》2012,(2):54-59
图文小记之二十九 赵朴初与梁漱溟 20世纪60年代初,我在全国政协工作组(专委会)办公室工作不久,即调到当时工作更加繁忙的学习委员会(简称学委会)办公室任学习秘书。学委会的工作何以繁忙?那是因为在60年代,学委会的工作直接关系到非中共全国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近200人的经常性的思想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2.
王晓辉 《纵横》2012,(3):29-31
全国政协委员集聚了全国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的精英人物,可谓人才密集,精英荟萃。20世纪6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下,全国政协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3.
60年代初,我作为一名二十出头的大学毕业生,跨进了全国政协机关的大门,在工作组(即今日之专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而我初识赵朴初,则是在政协宗教组的一次座谈会上。  相似文献   

4.
国事忆述     
《百年潮》2006,(1):F0004-F0004
本书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的回忆录,陈锦华同志亲射经历了新时期许多国家大事的决策和执行过程。20世纪70年代,他直接参与国家大规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汪东林 《纵横》2012,(8):61-64
图文小记之三十七为了忘却的岁月之五:张执一、史永在全国政协“五七”干校的日子(上) 张执一和史永都是1930年前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革命。在漫漫20年的烽火岁月中,他们都在武装战线和秘密战线上努力工作,为新中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20世纪60年代初,我刚到全国政协机关工作时,张执一是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务副秘书长兼机关党组书记;史永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机关党组成员,办公室、家都在全国政协机关大院,主持机关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20世纪30年代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著名的爱国将领,曾任西北军领袖、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其女冯理达,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台港澳侨委员会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原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副院长、世界杰出的女科技工作者之一。出自名门望族的她,是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人士,同时还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一位女将军,  相似文献   

7.
陈锦华 《百年潮》2012,(6):31-34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先后在中央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全国政协等部门和地方工作,同瑞士各界,上至联邦主席、政府部长、大企业董事长、世界著名社团领导人,下至一般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文物保护“三驾马车”的单士元、罗哲文和我出席了在西安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学习讨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时,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针对当时一些文物极度“濒危”、不抢救不行的现状,语重心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先救命,后治病。”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和发展,作为人生大事的婚礼,其文化载体和形式也在不断升级。对于建国60年婚俗的变迁,南京地区流行着这样两首“顺口溜”:“50年代嫁英雄,60年代嫁贫农,70年代嫁军人,80年代嫁文凭,90年代嫁高峰(大高个子)”、“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三转一响’,90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新世纪头十年特色婚宴个性特张扬”。  相似文献   

10.
陈健 《百年潮》2012,(4):14-19
联合国工作的经历在我的外交生涯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从1972年作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首批派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到2007年从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岗位上卸任,我分别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先后四次在联合国工作了15年,是迄今为止在联合国工作时间最长的中国人。在国内,我长期在外交部国际司工作,主要工作对象也是联合国。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可以说日新月异。将这种“日新月异”如实地在二轮志书中反映出来,是城乡建设志的重要使命。要写好该志,笔者认为,需要融入和强化一些新的理念。一是规划理念。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着手开展城乡规划工作,但  相似文献   

12.
谢觉哉是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884年4月出生,湖南省宁乡县肖家湾人。青年时期,考取过秀才,教过私塾,学过中医。1921年加入新民学会,1935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从事报刊、司法、统战以及党政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首任内务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3.
刘扬 《纵横》2014,(9):56-58
2013年9月18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六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办法(试行)》。10月22日,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举行。外界评论,发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双周座谈会又以继承创新的形式重新启幕了。作为全国政协的老传统,双周座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翻开档案,了解历史。  相似文献   

14.
感受黄老     
沈虎根 《古今谈》2006,(3):55-57
回想我与黄源同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接触确实很一般的。原因是我与黄老在年龄、资历、地位、声望的悬殊,尤其他是省文化系统的领导,我是在新闻单位工作的一名业余作者。要说近距离的接触,获得深刻的感受则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那时我在《东海》文学编辑部工作时,他先是复出参与筹备省文联与各协会重建工作,而后任职省文联领导,兼管《东海》;我任省作协驻会副主席,他任主席。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前几年,我在省委宣传部工作。那时,我工作的一项内容,是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宣传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到宣传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再到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九五”期间,我在省直机关工委担任副书记,在我分工的工作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协助工委书记邢有瑛,抓省直机关的社会主义文明创建。  相似文献   

16.
王晓辉 《纵横》2012,(6):25-26
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暨办公室指导下,这两年我负责带领几位年轻人采用录音录像手段征集整理全国政协的文史音像资料。在整理音像库时,我发现在前几年新闻局录制的“亲历新中国诞生”的十八位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中,有我十分敬重又有过多次交往的刘白羽同志。看着视频资料中刘将军熟悉的面孔,听着他和蔼的声音,我的心情顿时不再平静,记忆的闸门打开,20世纪80年代与刘将军交往的一幕幕顿时浮珊跟前。  相似文献   

17.
我于上世纪80年代曾多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接待等工作,在接待港澳政协委员的工作组时,来自香港的陈丕士大律师给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身材不高,却十分结实;满头银发,肤色黧黑,目光犀利,声音洪亮,笑声爽朗。令我好奇的是,陈丕士大律师虽然是全国政协委员,然而却不说普通话(说粤语和英  相似文献   

18.
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在安徽日报社驻六安记者站工作。1979年7月中旬,我从六安地区农业局的简报上看到了一份调查材料,这份调查对山南区的包产到户列数了“十大罪状”。  相似文献   

19.
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于2007年11月2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座谈会是十届全国政协举行的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重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王忠禹主持了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徐匡迪出席了会议。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蒙在开幕式上作了工作报告。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出席会议并在闭幕式上作了总结讲话。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了裂痕。到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由于“珍宝岛事件”和抓捕苏联间谍案的发生,中苏关系一度剑拔弩张。本文作者在那一特殊年代曾供职于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亲历了当时的一些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