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维埃俄国经历了三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战争以后,通过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不失时机地实现了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由战争转向建设,由战时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政策,它是以经济上的一次退却为起  相似文献   

2.
一 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苏维埃俄国转向和平经济建设,摒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为了迅速恢复被七年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奠定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苏维埃政府遵照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租让制、租借制和合作制等国家资本主义原则,允许贸易自由和私人资本的发展,等等。经过五年的恢复,工农业生产得以复苏,商品流转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代前后苏联的农民问题与社会稳定丁笃本20年代是苏联社会大变动时期。1921年苏维埃俄国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很快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折。可是到20年代末,苏联又匆匆中止新经济政策,全面火速推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结果导致在30年...  相似文献   

4.
俄国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对新生的苏维埃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并大力支持俄国白党发动反革命国内战争,扬言要把布尔什维克“扼杀在摇篮中”。当时苏俄立国伊始,未及巩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沙皇俄国变为苏维埃俄国的转型期,就社会变革的规模而言,可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转轨时期相提并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苏联农民的日常生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宗教生活相对稳定,但在悄无声息地发生一些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6.
沈鑫雨 《黑龙江史志》2013,(17):155-156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在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做出的抉择,其内容不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俄国当时的社会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正确把握规律和科学决策的认识论前提;坚持灵活的"以退为进"的历史辩证法;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张闻天与列宁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水自有源头来,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创造,追溯其理论渊源,最早可以归结到列宁在俄国革命胜利后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思想。然而从中共的历史上看,当列宁开始在俄国实施新经济政策不久就在中国传承列宁这一思想,并不断运用于中国实际的一位党的领导人恐怕要数张闻天了。而他在党内提出过的许多关于经济建设问题的深邃见解,可以说都与列宁这一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华侨历史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世纪中期开始, 华侨问题就引起了俄罗斯政府和学者的注意。俄罗斯华侨见证并参与了远东地区的开发和十月革命, 而后又经历了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卫国战争等剧烈的社会动荡和变革。无数华侨为苏维埃政权的诞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抗击德国法西斯入侵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和生命。与此同时, 复杂多变的俄(苏) 中两国关系以及远东地区政治和军事局势对俄罗斯华侨的命运产生了种种不利影响。本文分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之前、革命和国内战争期间以及苏联时期三个时期, 对19 世纪中期至20 世纪中期的俄罗斯华侨历史进行考察,以加强两国学者对俄罗斯华侨问题的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俄国初期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作为一个特定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一项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不是一项事先制定好的政策,加之在执行过程中,又受到“战时共产主义”思想的严重干扰。使它从一系列特殊措施发展并几乎完善成了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独特方式。因此,我们对“战时共产主义”的研究和分析,必须首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思想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俄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的殖民主义、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政策使俄国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1917年的十月革命为各非俄罗斯民族的平等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但这一进程在苏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苏维埃政权的民族政策与革命前党的民族纲领之  相似文献   

11.
《百年潮》2001,(10)
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孙英同志在谈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个范例。一个是在苏维埃政权初期,列宁从实际出发,果断地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制定并实施“新经济政策”;另一个是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党的  相似文献   

12.
远东共和国,1920年4月6日宣告成立。1922年11月15日宣布归并苏俄。它是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远东地区创立的一个与苏俄政权并存的独立共和国。作为日苏之间的“缓冲国”,远东共和国为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它为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在东方赢得了缓和与喘息,使苏俄政府得以集中力量对付西线的敌军,较快地结束了国内战争。作为独立的国家,远东共和国曾与日本、与毗邻的中国展开过积极、实际的外交活动,构成远东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一页。可以说,研究这一时期的远东国际关系史、世界史、中苏关系史,都离不开对远东共和国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以后,尤其是苏维埃俄国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后,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实践中,主张严格治党,惩治党内的不正之风,就此阐述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在领导和指导我党建设的实践中,更加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从严治党的理论,发展和升华了列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随后他为巩固和完善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又在实践上进行了新的探索,理论上进行了新的概括。列宁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极其丰富,本文拟就某些具有国际意义的基本特点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一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是俄国工人阶级在1905年革命中的创造。列宁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指出,苏维埃是武装起义的机关,是革命临时政府的萌芽,是未来新型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15.
1921年在苏联历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在苏维埃社会阶级结构中。大量涌现出一批个体商贩、大商人、租让者、租赁者、包卖主、私人企业主、经纪人、代销者等等,这些人苏联史上称之谓“耐普曼”(НЗПМАН)。 “耐普曼”是由俄语“新经济政策”的缩写字НЗП加上МАН构成,原意是“这一新经  相似文献   

16.
正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和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最早探索,这也是列宁最早地对苏维埃国家即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所进行的探索。虽然这一探索终因列宁过早去世而没有持续下去,但是站在21世纪的历史维度,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苏维埃俄国在热那亚会议期间外交活动的历史考察,着重探讨了苏俄在列宁领导下,为打开外交新局面斯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斗争。作者认为苏俄外交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在于调整国内政策的同时,果断地调整对外政策,而且也是把无产阶级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进行外交斗争的结果。热那亚会议期间,苏德签订了《拉巴洛条约》,决定在法律上相互承认,恢复外交关系,冲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妄图孤立、封锁苏俄的联合阵线。苏维埃俄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并为国内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8.
金雁 《炎黄春秋》2007,(9):64-66
十月革命后又经历了1918年-1920年的国内战争,不但使俄国的经济极度萎缩和自然经济化。社会文化领域也完全丧失了19世纪下半叶文化上黄金时代的繁荣。比如战前的1913年俄国大约出版了2万种图书,而1920年只出版了3260种,而且主要是执政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宣传品。许多人,包括曾经反抗过沙俄专制、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形式,是俄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在同沙皇专制和资产阶级的长期斗争中创造的,并非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的臆造和发明。不过,列宁关于苏维埃的论述,却极为明显地体现了他的国家学说的特点:它来源于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并给这种实践以巨大影响和指导;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结合俄国的实践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远在1905年5月,当伊万诺夫——沃兹涅先斯克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首创了第一批苏维埃组织时,列宁就满腔热情地把它看作是未来工农政权的萌芽而加以大力扶持。十月革命前夕,俄  相似文献   

20.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实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在我国学术界进行系统研究的还不多。苏联学术界虽有研究,但认为这一理论在苏维埃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实践,影响不大,只有在“东欧民主主义国家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时期起过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拟作一些归纳和评论,仅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