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云“凌云大像碑记……韦皋撰文,记造佛之始末;张绰书,其碑甚丰,字画雄伟。”可见韦皋确实刻过碑。不知何故,南宋以后,人们认为这个碑毁了。《乐山县志》:“嘉州凌云大像记……碑毁已久,今寺门所立,乃明州牧魏瀚建。”估计明代成化年间嘉定知府魏瀚是依文献记载重刻此碑的。这个碑现在也找不到了。《嘉定府志》和《乐山县志》都收录有这篇珍贵的碑文。1945年(乙酉)凌云寺住持果静请乌尤寺遍能(宏  相似文献   

2.
乐山大佛建造始末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山大佛以其高大雄伟居“世界第一”而著称于世。它兴建于盛唐之时,为当时嘉州凌云寺所建造的一尊弥勒佛像。其兴建过程,据记述其事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省称《大像记碑》)所载,计历时九十年之久,经过了海通创建、章仇兼琼续建和韦皋建成三个阶段。现将其建造始末考察于下:一、创建者海通的贡献乐山大佛是海通禅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筹建的。《大像记碑》对此记述道:开元初,有沙门海通者……以此山(指今凌云山)淙流激湍,峭壁万切谓石可改而下,江或积而平,若广开慈容,大廓轮相,善因可作,众力可集。由是崇未来…  相似文献   

3.
一、薛涛的诗才与身世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这是著名诗人王建的《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中的女主人公即是薛涛。她的才艺卓绝,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薛涛生于长安,幼年随父亲旅蜀,因能歌善诗被当时的节度史韦皋看中,遂入乐籍。韦皋镇蜀二十一年,幕府人材济济,薛涛与之唱酬往还,诗名大著。开始了她的诗酒风流的生涯。韦皋以后节度任上不断易人,历  相似文献   

4.
《四川文物》1995年第1期彭学艺先生所撰《乐山灵宝塔始建年代之我见》一文,谈到了对灵宝塔始建年代的看法,文中引述有误,今将我接触的史料和个人的看法陈述如下: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凌云寺塔、凌云宝塔、大佛塔、九峰塔、九顶塔,一般人直称白塔,高踞于凌云九峰之一的灵宝峰之巅。凌云山有九峰,所以昔人又称九峰山、九顶山,因而灵宝塔又有相关之名称。灵宝塔为一密檐式方形十三级砖塔。塔的第四层檐下有匾额目“灵宝塔”,楷书,字竖行,可惜元年款。宋代靖康建炎年间(1126年一1130年),嘉州隐士杨晕所撰《碧云亭记》一文中所说:…  相似文献   

5.
一、乐山大佛名称的演变乐山大佛是今人对大佛的称呼,大佛最早的名称并不是这样。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最早的名称产生于大佛尚未完工的贞元十五年之前。清嘉庆《乐山县志·卷15·金石》载:“唐敕放生碑,县东凌云山足。碑久亡,明人重立石,亦多泐。记其存者云:凌云寺灵山大像前(缺)敕禁断采捕(缺)者贞元十五年九月(缺)曰。”明确记载当时大佛名称为“凌云寺灵山大像”。凌云寺创自开元年间(见王渔洋《蜀道驿程记》)。到贞元年间,大佛名称中有“凌云寺”当属正常。称灵山当是因凌云山此时名“灵山”。那么,凌云山为什么叫“灵山”呢?这有两种可能: 一是因蜀王鳖灵。《太平寰宇记·卷86》载:“仙穴山在(阆中)县东北十里。《周地图记》云:“灵山峰多杂树,昔蜀王鳖灵登此,因名灵山。”《舆地纪胜·卷185》载:“灵山,一名仙穴,在阆中之东十余里,宋江上有古丛帝开明氏鳖灵庙存焉。”均说明阆中县灵山是因鳖灵得名。乐山大佛所在的凌云山处于青衣江、岷江交汇处,此地恰好也与鳖灵有密切关系。《水经注·卷33·江  相似文献   

6.
乐山大佛寺的三口大钟帅秉龙乐山大佛寺位于乐山城东三江汇流处的凌云山,凌云山远眺峨眉山峰,近瞰三江奔流。山上林木葱宠,丹崖翠壁,文物古迹丰富。现存摩崖造像就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唐代石刻弥勒大佛。摩崖题记有,唐代韦皋撰写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宋代邵伯...  相似文献   

7.
“大像(佛)阁”研究周俊麒在四川乐山城东,凌云山两江汇流处的栖鸾峰下,屹立着一尊建于唐代世界最大的乐山大佛而闻名天下。还有不为人们了解重要组成部份洞时修建于唐代巍峨壮观,高约90余米覆盖乐山大佛及众多佛龛,有十三层楼阁建筑为主体,包括佛亭、碑廓在内堪...  相似文献   

8.
乐山,初名嘉州,后称嘉定,曾是州、府治地。有州之名始于魏,有府之名始于宋。州府志始于宋,由嘉州刺史吕昌明“本图经而增广之”。明清间相继有《嘉定州志》、《嘉定府志》等问世,详细地记载了乐山的历史与现状,但历经沧桑。逸失颇多,现唯存清嘉庆和同治《嘉定府志》两种版本,前已残缺不全,后有完整版本的已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像。大佛的建造,始于唐玄宗开元初(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九十年。 乐山大佛现已确认为唐代杰作。但是进一步从文物的角度研究,能够证明大佛建造年代和经过的,是流传下来的唐韦皋撰的《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以下简称《大像记》)这篇文章,保存在清嘉庆八年的《嘉定府志》和嘉庆十七年的《乐山县志》、嘉庆二十年的《四川通志》以及民国二十三年的《乐山县志》诸书中。唐贞元时作为西川  相似文献   

10.
《乐山麻浩崖墓陈列》于1984年9月25日起,首次在乐山市凌云山南麓的“乐山崖墓博物馆”展出。展览分为麻浩崖墓现场和乐山汉崖墓出土文物两个部分,概略地介绍了乐山崖基的状况以及汉代乐山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  相似文献   

11.
四川摩岩造像柳本尊化道“十炼图”由来及年代探索陈明光柳本尊,史籍失载。据大足宝顶山石窟小佛湾立南宋绍兴十年释祖觉撰《唐柳本尊传》碑①和已查明的“十炼图”造像题刻记载:柳本尊名居直,唐大中九年(855年)出生嘉州(今乐山)龙游县,卒于后晋天福七年。本尊...  相似文献   

12.
天下最大的石碑在何处?就在四川省乐山大佛石窟外侧右面的临江峭壁上。那是唐德宗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主持锈刻的一通摩崖碑,内容为其所撰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因碑盖为卧龙高浮雕,可知它最初是按“螭首龟趺”的形制制作的,只是由于年深日久其趺足已完全毁损了。据测量,该碑残高就达6.6米,宽则有3.8米,碑面竟有25平方米多。 它不仅碑大,而且字也大。书写碑文并篆额者,是原韦皋幕僚、“守嶣州苏祁县令”张绰,字体除个别行草外皆为唐代盛行的真书,似颜真卿多宝塔等风格。其碑与题记总共857字,分25行排列,其中除一行28字和三行36字外,余皆每行34字。为让人远  相似文献   

13.
中唐时官至西川节度使的韦皋,一生不知诗作几何,《全唐诗》仅收录了三首,其中之一是《寄玉箫》(一说《忆玉箫》):“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赠佳人。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相似文献   

1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乐山、乐水,乐山之美总能让人乐在其中。乐山,古称嘉州,又称海棠香国,历史上属古蜀国。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日嘉州”的美誉,直接道出乐山风景冠绝天下。无论是威严宏大的大佛,亦或是钟灵毓秀的峨眉,乐山总能变幻出不同的风景,以各种姿态吸引着各色游人。  相似文献   

15.
正在位于峨眉山麓的古嘉州乐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这里汇流。盛唐时为镇三江水患,于波涛汹涌的汇流处开凿了崔巍的乐山大佛。乐山自古以来都是南丝路上的重要节点,溯江而上可达省会成都,连接西北丝绸之路;顺流而下可经金沙江、长江,前往渝、滇、黔和东南亚地区。这里山环水绕,码头众多,帆樯林立,百舸争流。郭沫若年轻时所写的《夜泊嘉州》里有两句诗:"三两渔火疑星落,千百帆樯戴月收",描写的就是乐山水运码头的盛况。在这些繁忙的码头港口上,不仅集散着南来北往的各种货物,也迎送着南来北往的文人  相似文献   

16.
乐山嘉州古城位于四川乐山市朗江、大渡河两江汇流处,西距青衣江与大渡河汇流处不过2公里,故习称位于三江汇流处。从先秦时期“蜀王开明故治”起,经秦汉设南安县,北周设嘉州,南宋置嘉定府,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因嘉州之名,延续最长,故遗留古城称为“嘉州古城”。1994年1月4日经国务院公布乐山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后,嘉州古城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一、嘉州古城的地理条件嘉州古城所在三江汇流处在地质构造上届距今1亿4千万年的白垩系上统央关组地层,为厚达364米的砖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出露岩层经多年风雨、河流侵蚀沉积形成三江…  相似文献   

17.
薛涛(公元781—832年),唐代著名女诗人,“容仪颇丽,才调尤佳”,一生创作了500余首诗,收于《锦江集》中,是中国古代作诗最多的女诗人。薛涛幼年丧父,及笄后不幸沦人乐籍,数年后才得以脱离乐籍,以女诗人和女隐士的身份与西川文人雅士、高官名流诗词往来。虽然历经坎坷,可是薛涛一直乐观向上,创作了许多赞美大自然的诗篇,《棠...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04,(9)
李琼久(1908-1990)笔名:九躬、九公、九翁。堂号:永好堂,四川乐山人,生前为四川嘉州画院院长,嘉州画派创始人,国家文物局精品限制出境的著名书画家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创作组成员,李琼久大师在国内外影响甚大,石鲁、刘海粟、李苦禅、吴作人、程十发、何海霞、黄永玉、郑乃光、陈佩秋等一大批老一辈艺术家对李琼久的艺术水平和他所开创的嘉州画派有着极高的评价。李琼久大师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篆刻无一不精,中国美术馆,荣宝斋,北京有关部委,人民大会堂,京西宾馆,伦敦博物馆,日本山梨美米馆,四川博物馆,港澳及东南亚收藏家,鉴赏家,政府行政要员多有其作品收藏,《中国美术全集》、《百年中国画集》、《中国画百人传》等大型重要美术史料李琼久均  相似文献   

19.
乐山大佛.以其高大雄伟而著称“世界第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批为世界e然文化遗产。距此不远百余公里的四川仁寿县牛角寨大佛.高15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于1988年载入《中国美术全集·四川石窟雕塑卷》。两座大佛均为弥勒怫.依山而凿.均属唐代。鉴于此,1982年第4期《旅游天府》文载:‘“牛角寨大佛与乐山大怫在艺术上、工程上有血缘关系,人们甚至怀疑古和乐山大佛是来自同一张蓝图.出自同一批工匠之手。”无独有偶.1986年7日18日的《文摘周报})转《人民政协报》丈《仁寿发现乐山大伟蓝本;说:‘”四I:1’…  相似文献   

20.
郭楠柠 《炎黄春秋》2008,(12):28-33
《中国青年》杂志1980年5月至1981年3月开展的《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讨论(读者简称为“潘晓讨论”),可以说是当时思想解放浪潮中的一个浪头。我自始至终参与并且具体主持了这个大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