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恩格斯指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为了获得食物,人类先后发明了采集、渔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了获得  相似文献   

2.
<正>何谓社区?这一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在过去,社区的定义指的是一群人在一个社会单元共同生活的概念,它包括地理空间、社会互助、和共同关系三种观念。是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环境资源等整个社会的各种构成要素在一定区域社会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体现。简单地说,社区是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某种程度上,社区是微型的、缩小的社会的折射和反映。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面向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3.
崔晓明  杨新军 《人文地理》2018,33(2):147-153
在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构建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模型,测度其生计资本规模及结构变化,并分析乡村旅游社区发展对农户生计资本变化趋向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秦巴山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得到整体提升,农户生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②乡村旅游影响下的农户金融资本、物资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均得到提升,社会资本则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社区居民的旅游获利程度、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程度、社区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等对农户资本趋向好转与优化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刘筱红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被排斥在政权之外的绝对多数妇女,是家庭小农经济的“充分伙伴”,为生计而操劳是她们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古代妇女的经济生活状况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她们的经济角色、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以及她们...  相似文献   

5.
市集     
《世界》2008,(5):I0030-I0031
“不管是菜市场、超级市场,以及跳蚤市场,我们可以在市场里,看到形形色色的人、食材、食物、生活物件…”看到人与人的互动往来。看到人与食物或物件之间的关系与情感,甚至,从形色食物商品的种类形貌长相里,进一步窥见这个地方的美食与生活文化,以及人们享受生活、看待生活、享受生命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徐纯 《丝绸之路》2010,(21):23-26
猎鹰,鹰猎。一个古老遥远的故事。老得不由地让人想起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徙的时光。驯养鹰隼。指望这猛禽的捕获而饱腹。填补食物匮乏以为生计。是古老游牧渔猎民族的一种生态选择。那时。鹰隼完全充当着为主人猎取食物、养家糊口的猎手角色。驯养鹰隼完全是一种谋生工具。  相似文献   

7.
试论清代的社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兼有社会和地理的空间概念。清代的社区可以说就是清代的区域社会。这种区域社会是清人以家庭、家族、宗族、乡族及保甲、里甲、访厢等形式聚居其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产生各种互动关系而共生共存的社会地理空间。清代的社区与其他时代的社区一样,存在或重叠、或交错、或平行的多种形态,如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政治社区、经济社区、精神社区、民族社区等。多种形态的诸多社区构成了清代社会。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分类的纵向角度考察,清代社区仍基本属于传统社区,但随着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其内容已或多或少发生了某…  相似文献   

8.
中国重后的生育观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重后的生育观包括唯男子为后,重男轻女和多子多育等。本文拟探讨这种传统生育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一、中国重后的生育观探源中国封建社会中唯男子为后,重男轻女和多子多育的生育观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在中国早期的原始氏族社会中,男女都是平等的。男女共同承担着两种生产的责任,即“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页)由此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远古的母系…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当前社区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最贴近市民生活的地方,所以社区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生活得是否安全与舒适。一个文明的社区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以此来促进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为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由此可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本文将从街道文化站建设的角度出发,从建好文化阵地,形成网络,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加强街道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文化站经费的使用管理,做好文化服务;创新管理模式,逐渐向产业化发展;发扬地方风格、与时俱进,打造品牌文化五方面就如何加强街道文化站建设,促进社区文化繁荣发展探究一二。  相似文献   

10.
曹悦颖 《神州》2014,(17):235-235
城市多民族社区,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社区类型,其来源是外来少数民族人口通过迁移,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逐渐形成了以少数民族成员为主体的区域性社会,它兼具了社会性和民族性,是城市化进程和社会融合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进步现象。这种多民族社区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现代化大都市中越来越常见。(一)城市民族社区的概念社区是一种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而民族社区在兼具一般社区属性的同时还需  相似文献   

11.
长袍马褂·中山装·西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从中国人的普遍着装上,不仅可以窥视出中国的基本国 情,还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一般心态。细细想来,这话说得是有道理,人的着装既然是 人类的一种服饰文化现象,那么这种文化现象是不能不受制于当时的国情,以及在这种 特定的国情环境里所生活的人们的必然的一种心态表现。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崇尚"瘦身"的今天,减肥已逐渐成为一个时尚话题。一个匀称的身材不仅能给人自信,而且也是健康的标志。为了减肥,大人们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忙得不亦乐乎,同样,儿童肥胖也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据有关调查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都市人的食物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较大改变。油、荤等动物性食物的摄取增加了,而粗粮、谷类食物则渐渐减少了。这一点,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收入提高了,可以买到更多好吃诱人的食品,每个家庭里,最先受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民俗中,渔民俗是源自远古的原始民俗,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生产民俗,又是从其精神内核派生出或影响着诸多民俗的一个主体民俗.研究渔民俗,特别是探索渔民俗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对于我们认识渔民俗和其他有关的民俗现象,发挥民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功用,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一、“鱼炙之荐”:对人类的自身崇拜恩格斯认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  相似文献   

14.
当前牧区敖包祭祀的重建并非是简单的文化复苏现象,而是现实场域中牧民对于自我身份以及理想社区的建构方式,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个体化经营产生的生计问题与社区解构风险引发了牧民对于自我乃至牧区的认知危机,而承载传统文化的敖包祭祀仪式恰好成为了整合社区、确保自我确定性的地方性资源.因此,敖包仪式的重构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的单纯反应,还是主体结合当前需求与未来期许,基于传统资源进行的对于自身、所在社区乃至草原社会的再确定与演绎过程.  相似文献   

15.
食谱的秘密     
《中华遗产》2014,(4):12-13
“吃什么样的食物,便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天的人们往往习惯于如此强调对食物的慎重选择。而在食物资源有限的古代社会,用“什么样的人,便吃什么样的食物”来概括人与食物的关系,则更为恰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张雪莲研究员这样说。“在游牧社会中,摄入肉食显然比农耕社会容易得多;而以采集经济为主的人群,则有机会吃到更多数量的野果……”多年来,张雪莲一直致力于从古人的食谱中,解读出更多的历史信息:“不同空间分布的人群,吃不同的食物,这意味着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文化类型有所区别。而同一人群对于某种食物摄入量的变化,则揭示了这种作物种植情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两千三百多年前,孟子曾与老朋友告子进行过一场有趣的辩论。当时,告子讲了一句带有挑战性的惊世之言:“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下》)孟子对此也表示首肯,认为“食、色,乃人之大伦也。”孟子和告子的话,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吃饭、男女相悦交欢,是人的天然本性。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前沿,我们再回味一下孟子和告子的话,除了佩服他们的超然胆识外,也应该惊叹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史深遂透辟的理解。孟子和告子实际上指出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是建筑在两种生产的基础上的,即一种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而这正暗合了恩格斯的观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人类生产“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  相似文献   

17.
荣欣 《满族研究》2022,(1):43-49
康熙二十二年,荆州驻防设立,逐渐形成荆州旗城。有清一代,旗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始终享受着特权,旗人靠领响生活,不用去自谋生计。这种“恩养”政策,助长了荆州旗人的懒惰,使得其有了寄生性。在清前中期,旗人一直过着优渥的生活,但好景不长,18世纪以后旗人的生计问题凸显。而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打碎了旗人的“美梦”,清政府的倒台使得这些“铁杆庄稼”没有了依靠,八旗制度的逐渐瓦解,使得荆州旗人愈发贫困,如何解决荆州旗人的生计问题,是当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依托报刊资料来探讨一下民国初年荆州驻防的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晓春  贺翊昕 《民俗研究》2024,(1):66-79+158
深圳市阳台山麓客家人的粄食,是当地人遵循自然节律,在不同的时令和节庆期间,将自产的粮食与山岭、田地的草木等杂糅在一起制作的地方食物。这种食物体现了当地人在生境中与自然、与血缘/地缘等社会组织、与信仰敬畏对象之间相互缠绕的深刻连接,这是粄食制作、享用过程中所连接缠绕的日常结构性关系。深圳40多年的现代化历程,使得粄食逐渐脱离与地方的自然、生计的缠绕连接,从而蜕变为生态敏感性的食物,体现在粄食口味趋于同质化、标准化。当地人试图挽留传统粄食的本土风味。透过这种努力的表象,深入其实践逻辑,他们的努力与其说是现代社会普遍弥漫的乡愁情感,不如说是希望通过粄食维系传统的结构性关系,塑造一种新的日常。  相似文献   

19.
花卉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灵;可以培养人们爱美爱自然爱生活的高尚情趣,既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繁荣的象征.但在"文革"时期,花卉被称为"封资修毒草"而被打入冷宫,花卉业一度被封杀.然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花卉业重得新生,又恢复了往日兴盛景象.  相似文献   

20.
梦里乡愁     
江音 《古今谈》2006,(4):84-85
在面对生活特别是食物的问题上,女儿曾对我说:你到了一个地方,就把另一扇门关上。在瑞士,就关上中国的门;在中国,就别再想瑞士,这样,你在哪里都可以生活得很好!我以为,这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