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民间传说和通俗文艺中足智多谋、超群出众的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深得人民的敬仰和崇拜.因而在诸葛亮活动的主要地区,如四川、陕南、鄂西北、豫西南等地区,都保留有许多由诸葛亮而出现的地名,如诸葛庄、诸葛山、诸葛城、诸葛亮读书  相似文献   

2.
马植傑在“诸葛亮论”中,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活动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也提出了应该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人物的意见。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有关诸葛亮的史料是做过不少蒐集思考的工作的,文章里也有不少确当的论述。这篇文章的主要缺点,在于还没有对于诸葛亮这一人物作出符合于历史的评价,对于有关诸葛亮的历史活动的叙述也有着不少错误,笔者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以及有关诸葛亮的历史还了解得很不够,现在提出一些问题,以求对于这一问题有深入一步的理解。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诸葛亮呢?“诸葛亮论”的“结语”一节中说:“总之,诸葛亮在封建社会里,应当是属于被肯定的人物,但是我们对于他,不能估计过高,他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人们对于诸葛亮的才能,一向极为  相似文献   

3.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在我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中,诸葛亮称得上是个忠诚智勇、谦虚谨慎、清正廉洁、勤劳节俭等美德集于一身,知名度高、形象完美的历史人物。因此他生前身后、古往今来,都受到人们的赞扬,敬仰和怀念。本文着重谈谈诸葛亮的勤政和廉政风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8个字,是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表达自己对蜀汉政权的无限忠诚,也可说是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27年来以劳定国、以死勤事的真实写照。公元208年,也就是诸葛亮结束隆中耕读生活、接受刘备真诚邀请的第二年,曹操攻取荆州,刘备兵败…  相似文献   

4.
诸葛连弩及其再发明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葛连弩系一千古之谜。2003年,李希勇向武侯祠博物馆捐赠了他研制的诸葛连弩,引起了罗开玉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通过反复研究,认为这可能就是当年诸葛亮研制的连弩,至少是同类型产品。中认为,在诸葛亮之前的连弩只是连结在一起和一击而发多矢的弩,诸葛亮发明了连续发射的弩,与以前的弩有质的区别与飞跃,是一种崭新的武器,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动武器。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吕方 《文史天地》2014,(8):67-70
正公元227年,诸葛亮向蜀汉后主上书,慷慨誓师北伐曹魏,千古奇文《出师表》令我们感动至今。然而,在北伐中他的战术却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与气壮如山的誓师陈词形成巨大反差。陈寿评价诸葛亮在北伐中的表现:"奇谋为短。"那么,果真是由于诸葛亮的战略战术失误主导了北伐的进程与结局,还是战争背后另有玄机呢?一、诸葛亮北伐战术受制于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施“空城计”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未用过“空城计”,只是作者罗贯中为了烘托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以艺术的手法,添加了“空城计”这个情节。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家,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中,却导演了真正的“空城计”。  相似文献   

7.
保山诸葛营古城李枝彩在云南,特别是滇西,许多汉晋时期的文物遗迹,都是以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字命名的。如诸葛城、诸葛营、诸葛堰、诸葛井、诸葛旗台、孔明碑等。这些遗物,尽管目前没有多少证据证明系诸葛亮生前所为,但由于诸葛亮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历来是以汉文化...  相似文献   

8.
湖北襄樊、四川成都和陕西汉中,是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中年、晚年三个时期活动的主要地区。为了加强对诸葛亮与三国历史,文物的研究。推动文物工作,三地有关文物单位决定,联合召开“诸葛亮研究会”。1983年10月,在成都武侯祠召开了首届“诸葛亮研究会”。1984年10月,又在汉中召开了第二届“诸葛亮研究会”。关于第三届研究会,将于1985年10月,在湖北襄樊举行。出席汉中“诸葛亮研究会”的代表除发起地区川、陕、鄂三省的外,还有来自山东、甘肃、河北等地的代表,共113人。大会收到论文近四十篇。代表们在为期五天的  相似文献   

9.
云南武侯祠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和滇西及西南地区,民众对诸葛亮立祠祭祀,表明了民间社会对诸葛亮南征史实的记忆,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明显的传说成份,但透露出民众们在长期的历史记忆中选择了以立祠的方式来怀念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自己的德行和事功,受到当时和后世的普遍赞誉。在古代历史人物中,这是不多见的。诸葛亮一生作了两件大事:一是辅佐刘备父子建立和巩固蜀国;二是出师北伐以图消灭曹魏,统一全国。他完成了第一件事,却没能完成第二件事。于是人们在共仰诸葛亮的同时,也出现了微辞。特别针对他的军事才能,议论颇多。陈寿说他“治戎为长,  相似文献   

11.
面对曹、孙、刘三家争夺天下的政治局面 ,诸葛亮为何最终选择了刘备 ,这需要对他的从政心理作深层次的剖析。诸葛亮投奔刘备是根据自身条件作出的最明智的抉择。他看中的是刘备在军事和人力资源上的弱势 ,而不是为了拥刘反曹、中兴汉室。由于关羽成了诸葛亮丞相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故其不惜假吴军之手翦除之。诸葛亮又运用权术分割了法正的部分权力。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 ,诸葛亮终于登上了丞相的宝座。  相似文献   

12.
世人谈三国史事或看《三国演义》,看到刘备漂泊半生,东投西靠,处处寄人篱下,没有一块立足之地,前途渺茫,不知所措时,不禁为英雄扼腕叹惜。及看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之开陈天下大计,精辟的分析,英明的论断,使读者与刘备顿开茅塞,犹拨云雾而见青天。后来刘备—一旅行,竟如柳暗花明,更觉得诸葛亮有先知之明,简直是神仙中人。其实,当时看出这种形势、与诸葛亮有相近见解的,还有在《三国演义》和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被描述的呆头笨脑、屡屡被诸葛亮愚弄的鲁肃。史称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绝不是小说和电视剧中那种迟钝猥琐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昔日,诸葛亮隆中一对,使得玄德公慨然叹日“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随后火烧博望坡,联吴抗曹魏,诡辩保荆州,为颠沛流离的刘备集团积蓄了雄厚的实力。然而在此之后诸葛亮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西进巴蜀,庞统为谋,出兵汉中,法正在侧,而诸葛亮也只能在刘备贸然伐吴的意气用事面前无奈的感慨“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足可见诸葛亮已然失去了刘备昔日的言听计从。虽有丞相之名,可未开府治事,这一切昭示着君臣间蜜月期的终结,折射到政治上就是对诸葛亮权力的极大限制,永安托孤,便可略见一二。  相似文献   

14.
熊梅 《巴蜀史志》2010,(5):44-46
诸葛亮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颠沛流离,后随叔父避乱荆州。在隆中躬、耕治学期间,广泛交游各界知名人士,为以后的从政入仕作了重要的准备。《隆中对》出,诸葛亮踏上了匡扶刘备集团的征途,在为刘氏创建荆益根据地、巩固蜀汉政权、北伐以图兴汉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综观其修身治国的成效,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诸葛亮真的能借东风吗?其实古人早就根据《易经》和物候的变化预测天气,这也是诸葛亮能"借来东风"的秘密。诸葛亮预测到将有东南风起,有三个依据。一是根据阴阳五行和占卜预测。诸葛亮熟读经书,精通易理,用《周易》预测风雨对他来说不是难事。八个卦象分别代表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如"坎"多主雨",震"  相似文献   

16.
史式 《文史天地》2008,(8):32-32
猛然看到这个题目,读者也许会认为我在匆忙中产生了笔误。因为众所周知:诸葛亮辅佐刘皇叔(刘备)在成都登上了帝位,成为蜀汉的开国之君,这应该说是扶起了的。刘阿斗(刘禅)是由他父亲向诸葛亮托孤,由诸葛亮长期辅佐,最后还是不免当了亡国之君,这应该说是扶不起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不是说颠倒了?不是。  相似文献   

17.
羽扇纶巾     
《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的服饰,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羽扇纶(音关)巾",一些明清人绘制的诸葛亮画像中也常突出这一特点(图一)。因此,这种纶巾并曾被命名为"诸葛巾"。到了京剧中,诸葛亮在羽扇纶巾之外,又添上一身八卦袍,打扮得犹似一个作法的老道;更由于他手持羽扇,所以"摇羽毛扇的"也就逐渐变成某一类谋士的代名词了。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出生于东汉末的大动荡中,当时社会环境与其个人的特殊经历促使其形成谨慎的性格。而这种谨慎的性格决定了诸葛亮的用人策略。  相似文献   

19.
独特的东汉末世为诸葛亮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诸葛亮的政治思想以儒家思想的"仁"为目的,以法家思想为其手段,而其目的与效果并未完全的一致,他军事、经济、文化和民族思想则服务于其政治。因此,深入分析诸葛亮的政治特点,有助于深刻理解诸葛亮的其他方面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在我国是一个妇孺尽知的人物,在世界上也有很大影响。为了推动对这一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联、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和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共同发起的诸葛亮学术讨论会,于4月2日至6日在郑州举行。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