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6年前的情人节,父亲乘风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于死者,魂魄已虚无缥缈;对生者,怅惘却未有尽头。  相似文献   

2.
贾植芳 《文史天地》2002,(10):25-26
1947年夏天,我与尚丁、耿庸等一群年轻人在一起搞了一个小组织“我们的俱乐部”。尚丁那时在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地点就在现在的上海雁荡路南昌路口。中华职业教育社有两个刊物,一个《国讯》,一个《展望》,都是著名的民主刊物。因为尚丁的关系,我们经常聚在那儿开会,讨论一些时事问题。我记得参加者当中还有后来以翻译别(别林斯基)、车(车尔尼雪夫斯基)、杜(杜勃留波夫)而闻名的包文  相似文献   

3.
李刚 《文史精华》2010,(1):59-64
<正>末代皇后婉容,当年病死于何处,不同版本、说法各异,死后如何安葬,墓地设在哪里?60多年来扑朔迷离,一直缺少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4.
为谁而死     
姗姗的母亲愁容满面地向我求助。15岁的姗姗早恋,遭到她的反对,成天嚷着要自杀。 我示意她先离开,让我和姗姗单独聊聊。  相似文献   

5.
动荡的二十世纪上半叶,中西方都在战争和萧条中对人的命运苦苦思索着。《飞蛾之死》中小小的飞蛾维护生命给人抗争的勇气,《小麻雀》中受伤小雀那生死的悬念给人抗击的理性思考。弱者如何生存,其实也就是面对浩淼自然而相形平常的人类如何生存的问题。两相比较,可以反省目前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王氏之死》展现的是清初山东郯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通过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描述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主角之一的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终惨死在丈夫手下,反映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王氏虽已死去,但是在当今社会男尊女卑的观点依旧存在,只有真正做到男女平等,"王氏"才能真正的离开。  相似文献   

7.
姜成洋  李文 《安徽史学》2021,(2):163-168
近几十年,中国史学研究出现重视地方、深入平民的部分转向.伴随区域史研究的兴起,方志资料受到高度重视.美国汉学家史景迁曾撰写小书《王氏之死》,可谓方志入史的学术典范.通过方志资料挖掘,史景迁建构了明清交替之际山东郯城动荡的城乡面貌,体现了方志入史的价值.但由于核心故事没有充分展开,也折射出历史研究过分依赖方志时导致的问题.盛世修志,当代中国已有数次编修方志的热潮.对于中国当代史研究而言,审视方志价值,合理利用方志,意义尤为深远.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被控犯有“腐蚀青年”和“藐视神灵”两条罪状。被判死刑后他在监狱里呆了将近一个月,等待那艘圣船从代洛斯归来:圣船不在时是不能执行死刑的。桑蒂比是苏格拉底的妻子,她生了3个儿子。  相似文献   

9.
于玥 《神州》2012,(34):156
法国大革命是启蒙思想的试验场,而其中的雅各宾派更是标榜要实现卢梭的共和思想,然而"马拉之死"向我们昭示着那个时代思想的激烈碰撞,真正的民主在大革命中发生了危险的流变,"马拉之死"带给我们很深刻的政治思考,民主平等自由在现实中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那对于如何使民主成为现实,托克维尔的思考则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黎思彤 《神州》2014,(12):23-23
《日出》作为曹禺的代表作,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意义,剧本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为大背景,以陈白露的出现到消失为整个线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现实,将社会各个阶层的丑陋暴露无遗。生活似剧,但又超脱于剧,曹禺让人们认识了陈白露,却终归是一场悲剧。为什么陈白露要选择在日出之前死去,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这既是对自身的救赎,也是对自身灵魂的审判。  相似文献   

11.
关于伊斯坦布尔,有一个绝妙的概述:一些古城.不过是这里所有古遗迹的集合。而另一些比如伊斯坦布尔.却在此呈现了难以交集的更多元素。  相似文献   

12.
朱丽丽 《神州》2012,(30):1+3-1,3
史景迁先生编著的《王氏之死》一书通过描写普通妇女——王氏来揭示明末清初时期农村妇女的悲惨处境,小人物大历史是本书的一大写作特色。王氏虽已成为历史.但她却以另一种形式生活在当下,女性虽能经济独立,但却没能获得真正的解放,问题的关键在于盛行数千年的男权文化。只有重构道德标准和行事准则,形成一种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文化和社会氛围,王氏才能真正的离去。  相似文献   

13.
李建秋 《神州》2014,(14):8-8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探讨人性最为深刻的一部。主人公麦克白因为受到别人的权诱,从英雄最终沦为部将的刀下亡魂。许多批评家也因此对其惨死的原因进行过多种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麦克白的死亡原因进行扩展性解析。  相似文献   

14.
明弘治十八年(1505),25岁的严嵩考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锐意仕途”的他不满足做个抄写小吏,打听到礼部尚书夏言是他的同乡,便几次求见,但都被“纵横辩驳,人莫能屈”的夏言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16.
孔融之死     
佚名 《文史月刊》2011,(5):56-57
看过电影《赤壁》的人都知道,一开场,曹操打算出师刘备,继而进攻东吴。孔融在朝堂上道破曹操的狼子野心。曹操一怒之下,拿孔融祭旗,随后率大军出征。  相似文献   

17.
王华 《史学月刊》2007,3(9):72-79
传统上,库克之死被归咎于夏威夷人的"野蛮",然而该观点却不能解释相关的另一现象:为什么在死后相当长的时间中,库克仍被岛民当做神灵祭拜?从18世纪的夏威夷社会文化本身去解读这一问题,会带给我们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在库克与夏威夷人接触的时候,"土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还相对平等,夏威夷文化并且还起到更主体化的作用,库克为首的殖民者是被纳入到夏威夷本地文化中理解的。库克的死,可以启发我们去进一步探究异质文化初次碰撞的方式和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8.
聂绀弩之死     
聂绀弩(1903-1986年),湖北京山人,现代作家。1924年进黄埔军校,1925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曾任中央通讯社副主任。 1932年加入“左联”,1934年编辑《中华日报》副刊“动向”,1936年与胡风等编辑《海燕》月刊。1938 年到延安,不久到新四军编《抗敌》杂志。1940年8 月,与夏衍等人在桂林创办《野草》杂文月刊,形成“野草”杂文流派。新中国成立后,聂绀弩曾任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  相似文献   

19.
20.
黄圆 《贵阳文史》2012,(3):60-62
丹寨"一日游",给予我最初的印象与心动,是那抹经过时光浸染的"蓝"。在山乡里静静吐露着芳香的蜡染工艺,是对生活的热爱,是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