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东周祭祀遗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9月至1998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郑发现一处春秋中期的祭祀遗址,总面积22000平方米。本次发掘面积8000余平方米,共清理春秋中期的青铜礼乐器坑18座、殉马坑45座,还有夯筑墙基一道。其中铜礼器坑7座,出土礼器142件;铜乐器坑11座,出土编钟206件。该遗址位于郑韩故城东城的西南部,又有大量马匹作牺牲,应是郑国的社稷祭祀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周代用鼎制度、郑韩故城的城市布局、青铜器的分期断代等,都具有重要价值。206件编钟和一批钟架的发现,也为研究我国古代音乐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八号坑出土9件石磬残块,经拼对确认所有残块均来自同一件大型石磬。该石磬材质为致密砂板岩,整体形态接近半圆形,拼合后总长101、宽53.5厘米。石磬厚度均匀,两侧表面均打磨平整,边缘可见琢制修整痕迹,具有明显的鼓股区分,且鼓上缘和股上缘略经打磨。石磬残块分布于八号坑东西两端,整体破裂痕迹分布较为均匀,初步推测可能是在入坑前就因整体水平重摔而破碎。此件石磬在编制方式上为特磬制,是金沙遗址所见双悬编磬制在成都平原本地的源头,同时也是目前中国西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石磬及大型礼乐器,反映了晚商时期中原系礼乐制度向周边地区的扩展。  相似文献   

3.
许丹阳  傅悦  王瑞  向虹  冉宏林 《四川文物》2024,(1):4-20+2+121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坑(K4)是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之一,位于三星堆城址南部、马牧河右岸台地祭祀区的东部。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四号坑进行了发掘。坑口大致呈正方形,面积约9.33平方米,坑内堆积由上及下可分为填土、灰烬、埋藏遗物三部分。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各类文物1970件,另有象牙47根、海贝50枚。四号坑的埋藏年代为三星堆遗址第七期12段,相当于殷墟文化第四期,日历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距今3148—2966(cal.BP)时间范围之内,其性质似为祭祀器物掩埋坑。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遗物埋藏层出土1件神树纹玉琮(K3qw∶236),其平面位置靠近三号坑南壁,紧邻青铜顶尊跪坐人像。玉琮材质为透闪石―阳起石玉,整体呈较规整的方柱体,中有周正的圆孔,器表无节槽,有线刻纹饰,刻痕甚浅。玉琮四面均饰弦纹与窃曲纹条带,其中相对的两面各线刻一株神树,形象与三星堆出土青铜神树有颇多近似之处。其原先应为一件素面玉琮,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流传、磨损后,才被刻上纹饰。器物形制与齐家文化玉琮高度相似,无疑是受甘青地区文化影响的产物,甚至不能排除这件器物原本为齐家文化产品的可能。神树纹饰具有鲜明的三星堆文化特征,雕刻线条却又略显潦草,或说明玉琮在三星堆文化中尚未被视作礼器。  相似文献   

5.
周公庙遗址甲骨坑H1发掘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建荣  雷兴山 《文博》2005,(1):90-95
一曲折的开工2D04年3月4日, “浩善坑”的发现使得周公庙遗址考古梅开二度,再传佳讯,那是我们辛勤工作过程中一个难以忘怀的时刻。当时手捧珍宝,强按住激动的心情,仔细端详着甲骨文,仿佛感觉到三千年不过就象是从昨天到今天那样的短暂,那个湮没已久的古老王朝的灿烂文明竟与我们如此相近,又与现代文明竟是如此丝丝不断,血脉相连。重大发现总是每每令人兴奋不已,但随之而  相似文献   

6.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已于2006年由大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由蔡全法先生主持、马俊才先生参加编写的一个大型田野考古发掘报告.  相似文献   

7.
山西侯马西高及晋田热力公司东周祭祀遗址4件出土玉器残片样品经过比重测试、红外光谱物相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显微结构观察及稳定同位素等矿物学测试和产源分析,发现其中的西高(J580、J332)和热力公司(JK728)3件样品是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闪玉石,热力公司(JK659)样品是蛇纹石化大理岩。  相似文献   

8.
河南温县东周盟誓遗址一号坎发掘简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发现与发掘经过 1979年3月12日,河南省温县武德镇公社西张计大队社员在村西北植树时,掘出一坑有墨书文字的圭形石片。该大队侯镇平同志将这一发现上报公社,经县文化馆及时向文化主管部门汇报,省文物局派省博物馆贾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楚文化的研究,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与湖北省博物馆于今年三月派员联合组成考察小组(由石泉教授带队),在襄阳地区文化局和襄阳县文化局、宜城县文化局、文化馆等单位的支持与配合下,在两县所  相似文献   

10.
长平之战遗址永录1号尸骨坑出土刀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晋城市文化局,高平市博物馆1995年4月,山西高平市长平永录村长平古战场遗址发现不少人骨、17枚刀币和1枚箭镞,同年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我们对永录1号尸骨坑进行了发掘。高平市地处太行山南部,永录...  相似文献   

11.
长平,位于今山西省高平市境内。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韩之上党,在此陈兵近百万,展开了战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结果秦军取得了胜利,并为以后统一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赵军战败,四十万人降秦。武安君白起因赵卒反覆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故自为童子即知有长平”。两千多年来,农耕移土及自然营力的破坏使得一些战场遗骸和遗物时而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山东地区古称海、岱,又称齐鲁之邦,地处东部边陲,黄河下游。西周时期,山东地区主要有齐、鲁两大诸侯国。根据西周的规定,鲁国为周公之子伯禽封地,可以享有与周室同等的祭祀、宗庙和礼乐,乃至春秋时期“周礼尽在鲁”[1]。齐国则为周初元勋姜太公的封邑,也是著名的礼乐之邦。齐在整个东周时期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比之于鲁国,齐国更注重礼乐的实用和功效。“周礼尽在鲁”固然不错,但“周礼在齐”[2]亦有一定道理。考古发现证明,这一地区保存着十分丰富而珍贵的音乐文物,迄今发现的编钟已达357件之多[3]。因此,从音乐考古学的角度,对…  相似文献   

13.
广汉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所反映的祭祀内容、祭祀习俗研究李安民关于一号、二号祭祀坑的祭法、祭祀内容,迄今为止,以陈显丹同志的研究最为详尽。除了在祭祀内容方面应当包括祖先崇拜和树崇拜外,我基本上同意陈显丹同志的论说,此不赘述。下面只想着重谈谈一号、二号...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遗产》2004,(3):76-76
该研究是1990年开始筹备二号坑对外正式展出而进行的多学科、综合性、应用性研究课题。该课题通过模拟试验、布光和坑内实验,优化灯具、灯箱、灯源,样灯研制,试挂以及照射数据的综合分析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操作,为二号坑8000平方米陈列照明与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郑韩故城4号、15号坑铜礼乐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新郑市中国银行新郑市支行(以下简称中行)东周遗址的发掘,其规模之大,出土青铜礼乐器之多,在郑韩故城的考古工作中是罕见的。它的发现,不仅为我们研究青铜礼乐器坑的分布与组合关系,礼乐器的分期断代,春秋时期的宗教礼仪制度,遗址性质,用器人的身份与用鼎制度,认识“郑声”及其音律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也为郑韩故城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增添了新课题。一、15号坑礼器的时代15号坑礼器的时代,正如其它坑一样有着较明确的地层叠压关系和遗迹打破关系。15号坑压于战国层下,打破生土层和H2138。该灰坑中的包含物有较矮的喇叭…  相似文献   

16.
偃师二里头遗址4号宫殿基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里头4号宫殿是由主殿和东庑、短廊等构成的宏大建筑单元。其主殿坐北朝南,北缘有一堵双排木骨夯土墙,南向敞开面对广庭。主殿和东庑约始建于二里头三期,东庑废弃于二里头四期偏晚,主殿的废弃大约应与之同时或稍晚。4号宫殿与2号宫殿属于同一个建筑组群,如果确系宗庙建筑,则期承担的祭祀功能应该有所不同,象征着已故夏王的外朝和内朝(或朝寝合一)。  相似文献   

17.
在二里头遗址宫城以北地方发现几处祭祀遗迹,包括圆形地面夯土"坛"、长方形浅穴式"墠",根据其相关遗迹现象,结合殷商卜辞和古文献记载,推测上述遗迹可能是当时的祭祀场所"社",其中圆坛可能是祭祀天神的"天坛",长方形墠则可能是祭祀地祇的"地坛"。其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流变则直至明清时期。二里头坛墠遗迹的发现和认知,在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研究以及早期国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文博》2021,(3)
针对秦俑一号坑遗址区表面絮状物及其中真菌分布情况,采用显微观察和化学分析对絮状物的来源与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宏基因组物种多样性测序和分析技术,对絮状物中真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对絮状物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其成分完全可以满足真菌生长繁殖所需基础条件。采样点絮状物中真菌分布及组成存在差异性,表现为F1与P1处接近,X1处与前两者截然不同,原因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