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2008,(11)
2008年元月初,洛阳市东郊农民在进行房屋基础施工时,挖出1件西周时期的有字卜骨。卜骨出土时已经残碎,现藏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具体出土情况,我们正在调查。本文谨就卜骨文字的释读及其相关问题,略作论述。 一洛阳新获西周卜骨的形制特征这件卜骨经修复,可知为牛右肩胛骨  相似文献   

2.
双联钻卜甲卜骨是田野考古中出土的一种特点鲜明的遗物。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甲骨整治和钻凿的分析,以及对其共存陶器的研究,判断其属于典型的楚文化遗物,并推断其使用时代在两周之际到春秋早期前后。  相似文献   

3.
山东寿光县新发现一批纪国铜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年12月13日,山东省寿光县古城公社古城一大队社员在"益都侯城"故址内挖井,发现一批铜器和其他遗物。我馆14日派人赴现场调查,收集了出土文物,并作了进一步清理。出土铜器共64件,其中有铭文的19件;共存的还有陶器9件,玉器4件,卜骨2片,蚌饰12件。现将调查结果及有关资料报道如下。益都侯城故址位于寿光城北10公里(图一),羊(角沟)益(都)公路纵贯其中,为占城人民公社所在地。《寿光县志》记  相似文献   

4.
扶风县齐家村西周甲骨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抉凤县黄堆公社云塘大队齐家村,南距县城15、北距岐山南麓5公里,位于西周"岐邑"的手工业作坊和平民居住区内(图一)。1979年9月,齐家社员在村北平整土地时发现西周卜骨,其中一件刻有卜辞。稍后,我们又在村东土壕畔发现刻有卜辞的龟甲版一件。当年冬天和次年春天我们在出甲骨的地  相似文献   

5.
谈安阳小屯以外出土的有字甲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陕西长安张家坡和山西洪赵县坊堆村出土的两件有字卜骨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但进一步证实了在殷虚(安阳小屯)以外有有字甲骨存在,而  相似文献   

6.
张怡 《江汉考古》2019,(1):114-118
出组卜辞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截锯卜骨,其截锯形式共三种。祖庚、祖甲时期截锯卜骨有102片,其中卜王辞49片。涉及的占卜事类广泛,除卜王辞外,王卜辞、卜夕辞、卜旬辞、田猎卜辞、祭祀卜辞、卜雨辞以及占梦卜辞等均有截锯现象。  相似文献   

7.
湖北清江香炉石遗址的发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湖北清江隔河岩考古队1987年春至1989年发掘的香炉石遗址,出土先商、商、周时期的遗物近万件,尤以第4~6层的卜骨最为珍贵。这些卜骨大多以鱼的腮骨为原料,凿孔呈椭圆形或长方形,经烧灼,有的有兆纹,第4层出土的两枚陶“印章”也很有特色。发掘者认为,以此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可定名为“香炉石文化”。  相似文献   

8.
朴载福 《文博》2009,(2):20-24
关于卜用甲骨的起源,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卜用甲骨产生背景的构建,探讨了卜用甲骨的起源问题。卜骨这一占卜习俗在北方地区从龙山早期出现后一直沿用到龙山晚期,中原地区的卜骨可能受到北方地区的影响。卜甲最早见于南关外期,此后在二里岗下层二期卜甲才又开始出现,二里岗上层数量大为增加,分布范围亦有所扩大。卜甲不见二里岗下层一期,可能南关外期的这件卜甲年代需要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9.
<正>一、《何组牛肩胛骨上兆序排列考察》20世纪以来,甲骨学研究日益朝着多方位、多角度的方向发展。甲骨研究从传统金石学的研究视野逐渐转到考古学角度的研究视野。从字体分类到形态研究等都是甲骨学向着精细化纵深发展的标志。本文以何组胛骨钻凿及兆序排列为研究对象,揭示出何组胛骨的钻凿、卜辞的布局特点以及兆序的排列特色:何组胛骨一般骨首无辞,极个别中部一辞。因何组钻凿最大,反面对边骨条处一般七八个钻凿,臼边骨条处一般三四个钻凿。整版兆序  相似文献   

10.
国内     
<正>陕西三原:唐敬宗陵6尊番酋像近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三原唐敬宗庄陵西侧一处呈"曲尺形"、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建筑遗址内,发现了6件番酋像,其中4件保存身躯部分。遗憾的是并没有在番酋像上找到铭文,因此无法断定这些石像代表的是哪些民族或国家。青海都兰:古藏文木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对都兰哇沿水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达7695平方米。在部分木椁墓中出土有卜骨,部分墨书古藏文或有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组类殷墟甲骨上反面的钻凿布局与正面的兆序排列,不仅体现了占卜的过程,也反映了晚商时期占卜的演进。该文对宾组一类牛胛骨上的钻凿布局与兆序排列情况从一辞一兆与一辞多兆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整理研究。一辞一兆,胛骨反面钻凿,骨首骨颈部位有一个钻凿,一列3个钻凿,2行2列4个钻凿与3行3列9个钻凿等情况。对边骨条部位一般一列钻凿。骨颈骨扇交界处有时钻凿比较密集,扇部一般无钻凿,这种格局下,扇部卜辞刻写的起点比较严格地选择与其上标示卜兆的干支相对应的位置。宾组一类胛骨骨首骨颈部位、对边臼边部位以及骨扇部位的占卜刻写顺序比较灵活。一辞多序,兆序排列有自上而下依次纵列,自下而上依次纵列,从臼边到对边依次横排、从对边到臼边依次横排,再自上而下排列等情况。通过以上的整理研究得出了宾组一类胛骨上的占卜还没有完全程序化的结论。钻凿布局影响占卜次数、卜辞占卜刻写顺序的思想对晚商卜法的探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殷墟卜骨中,除了大部分为牛肩胛骨外,也有象胛骨.作者曾在北京图书馆看到一片卜骨,骨质特厚,据分析很可能也属于象胛骨.  相似文献   

13.
在甲骨文研究中,卜骨形态和字体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利用字体特征和卜骨形态缀合六组牛肩胛骨,并作出相关考释与说明.新缀合的甲骨涉及田猎、气象、军事等方面,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台西村商墓中出土的医疗器具砭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9,(6)
1973年,河北省博物馆、文管处在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第十四号墓葬中发现一件石镰,长20厘米,最宽处5.4厘米,形制与过去大量发现的用于农业生产的商代石镰无大差异,但未见安装手柄的痕迹。十分引人注意的是其出土情况极为罕见。十四号墓是一座商代中期的长方形竖穴墓,墓主人是一奴隶主,墓中有较丰富的殉葬物如铜爵、铜觚、铜刀、陶鬲、陶豆、卜骨等,东侧二层台上有一被捆绑手足的殉葬女奴隶。石镰置于西侧二层台上一具长方形漆盒内。漆盒已腐朽,但遗留痕迹清晰可辨,盒里面涂朱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河南省南乐县的韩村、郁家村等地发现了一些被称为"河南天目"类型的黑釉瓷器。现将其中几件有代表性的器物简介如下。 1.小口双耳壶(图一) 一件。1980年8月出土于南乐县韩村一北宋墓中。高10.5、最大腹径6厘米。口椭圆,细颈,亚腰,颈部有两手制细耳,轮制圈足。胎质灰白色,施黑  相似文献   

16.
马强 《江汉考古》2023,(4):139-144
姚河塬城址东南部西周中期房址内出土的一件骨铲上刻有甲骨卜辞,其残存文字为“曰甶■卜”。■字形体为西周首见,可释作“稼”,意为种植谷物;■为首次发现的新字形,可释作为“■”,应是稷的古文。这一骨铲卜辞的发现和释读有助于了解当地的农业种植情况以及探究西周时期对卜用后甲骨的处置问题。周人对卜用后的甲骨往往“已则弃去之”,处理较随意,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都是和建筑、生活等垃圾一起填埋,并未发现专门庋藏甲骨的遗迹。该卜骨后经改制为骨铲,说明当时对卜骨处置也存在“废物利用”的情况,丰富了甲骨学的研究内涵。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7,(4)
<正>1970年10月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十金银器、玉器、钱币、铜器、药物等1000余件,这些精美的实物被称为20世纪唐代考古的一次划时代的重要发现。唐代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期,而金银器又是唐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所以绝大多数器物属盛唐时期的何家村窖藏可称得上"皇冠上的明珠"。何家村出十金银器270件,其中带有墨书题记者,共计90件,还有两件金盆传原有墨书,另有7件残存有当时包装纸印上的墨书。这些墨书题记对于揭示器物名称、唐代衡制、赋税制度,反映埋葬情况、器物  相似文献   

18.
<正>目次一殷墟YH127坑宾组龟腹甲钻凿布局分类二殷墟YH127坑宾组龟腹甲钻凿布局分类的意义三小结自殷墟第十三次发掘以来,YH127坑甲骨一直为研究者所瞩目,从释字、内容、字体分类、钻凿、兆序、龟腹甲形态等各个角度进行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主要对YH127坑宾组龟腹甲上的钻凿布局模式进行整理分析~([1]),以期解析这一阶段龟腹甲占卜的特色。一殷墟YH127坑宾组龟腹甲钻凿布局分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1991年新密黄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补充.本文重点介绍H1以及所包含的一片卜骨.卜骨上面的刻划符号,对研究我国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两件汉代铜镜,一件是官方机构"尚方"制作的四神规矩镜,一件是当时的私家作坊侯氏制作的神兽镜,两镜制作规整,图案清晰,反映出汉代官方和私家的制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