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一多先生研治中国古典文学,以研治《楚辞》的时间最长,用力最多,成果亦最丰富.近年来,除了由三联书店重印了1948年开明版的《闻一多全集》外,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季镇淮、何善周、范宁先生整理的闻一多先生的《天问疏证》、《离骚解诂》、《九歌解诂》和《九章解诂》.把《闻一多全集》有关《楚辞》研究著作与新出版的这四种著作接连起来阅读,可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研究《楚辞》工作的过程,从中不难发现尽管自汉代以来,研究《楚辞》的专门著作,单篇论文、零散见解,汗牛充栋,不可胜记,几乎涉及《楚辞》的各个方面,但闻一多先生则能在前人建树的基础上,有所扬弃,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在《楚辞》研究的各个方面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它不仅构成了我们今天研究的基础,而且在研究的途径和方法上给予我们宝贵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明代文学家王世懋撰有《闽部疏》一书,多记闽地风物,对于研究福建的历史地理很有帮助。但是学界在引用《闽部疏》条目时,对其版本源流往往不加考察,难免出现引述与解释错误的情况,而已有的版本研究成果失之简略,不乏疏误。本文即对《闽部疏》的版本问题详加考察,并对一些谬误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9,(6)
台湾藏宋刊《反离骚》一卷本,长期以来都被当作嘉定六年章贡郡斋本《楚辞集注》残卷著录。今通过比勘,发现前人的判断有误,此宋刊《反离骚》实际应为之前未见流传的嘉定十年朱在南康军本《楚辞集注》之残卷。据此,可进一步推定明代嘉靖十四年袁褧本《楚辞集注》即出自嘉定十年本。通过对袁褧本的考察,反映出嘉定十年本《楚辞集注》在结构编排以及文字内容等方面更接近朱熹遗稿原貌,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应该引起学界的关注,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吴国富 《文献》2001,(3):147-152
卢挚是元代前期诗文及散曲大家,其诗文集《卢疏斋集》已亡佚.《大明一统志·顺天府·人物》条载,"卢挚,涿州人,仕至翰林学士,博学有文思,元初能诗文必以刘因卢挚为首,所著有《疏斋集》①."似乎明代中叶犹存.李修生作《卢疏斋集辑存》(以下简称《辑存》)②,收文十余篇,诗五十余首,词二十余首,散曲小令一百二十余支,并作有《卢挚年谱》,但典籍浩繁,难免遗漏.后罗忼烈又于《永乐大典》中搜得诗文十八则③.其生平事迹,散见于元人典籍者还有不少.本人曾将宋末至明初主要典籍浏览一遍,又得卢挚事迹若干条,按《辑存》年谱论列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剑 《史学集刊》2005,(1):27-33
明代的密疏是朝臣上呈给皇帝的一种秘密章奏,是一种特殊的上行官书。和普通的题、奏本相比,它有诸多的不同。其中密疏书写格式的特殊,既是密疏与一般章奏最显的差别之处,其相对独特的书写格式的形成,也是明代密疏言事初步制度化的一个表现。明代密疏书写格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明代中前期时,密疏的书写格式依照一般的题、奏本格式,并无太大的差别;而到了明世宗嘉靖初年,始形成了影响后世的书写格式。明代密疏的书写格式大体上包括开首、叙事和结尾三个主要的部分,此外,密疏书写中的尊上与禁忌也与一般的章奏有较大的不同,这些正是明代密疏书写格式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论明代密疏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史学月刊》2004,(10):36-41
密疏是明代臣民上呈给皇帝的一种秘密上行书。密疏的处理,是指密疏送进内廷到密疏在御前批出并发抄的过程。在密疏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密疏的处理是密疏上呈目的的实现阶段,也是密疏运作过程的最后部分。与皇帝对普通题、奏本的批答相比,它有直达御前开拆、皇帝亲批而不需内阁票拟、亦不假他人之手、高度保密以及批答及时等特点。明代皇帝对密疏的处理,在明代经历了一个程式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和明代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尚书》传至魏晋,始有伪作羼杂其间,学人对此长期莫辨.至有清一代,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问世,才确征晋梅赜所献《尚书》搀杂赝品.然阎氏此著,学人多以《古文尚书疏证》称之.如《四库全书总目》、《清史稿·阎若璩传》、《书目答问》(张之洞)、《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新版《辞源》《辞海》等言及阎氏此著时均作《古文尚书疏证》.经考,《古文尚书疏证》系《尚书古文疏证》之误.  相似文献   

8.
屈原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是战国中晚期,楚辞的主要作品和精华也都产生在这个时代。而认真地整理和研究楚辞却是在三百年以后的汉代。汉代学者于楚辞苦心孤诣,精慎注疏,寻绎钩沉,对楚辞的流传起了很大的作用。 自汉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迄于宋代,近十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但就现存文献观之,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楚辞学的成就却几近阙如,研究楚辞的著作所存寥寥。据《晋书·本传》和《隋书·经藉志》记载,晋郭璞撰有《楚辞注》三卷,原书已佚。近人饶宗颐将郭璞散在古书引文中的诸条文字集辑辨析,遂写成《郭璞楚辞遗说摭佚》一文,就中可窥见郭书之一斑。晋人徐邈撰有《楚辞音》一卷,这可能是第一部研究楚辞音义的书,惜其书久已亡佚。隋朝有皇甫遵训撰之《参解楚辞》七卷,据姚振宗《隋书经藉志考证》:“此殆取王逸、郭璞、何偃三家注本而参考为训解也”,然原书已佚,仪存此条记载。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隋僧道骞的《楚辞音》一书尚存残卷。据《隋  相似文献   

9.
宋代楚辞学的繁荣,首先表现为义理探求的研究特征,代表著作为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洪氏校订原文,阐扬义理,为后人探寻屈原之生命意识张本。《楚辞集注》被后人称之为“里程碑”式的著作,彻底以文学眼光来看待、诠释楚辞。其次表现为研究类型的丰富多彩,各有创获,如晁补之对楚辞及骚体作品的编集,杨万里对《天问》、《天对》的互相发明,钱杲之对《离骚》结构的分析,吴仁杰、谢翱对楚辞芳草的考订等。  相似文献   

10.
张金慧 《丝绸之路》2010,(14):44-46
《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则多用杂言,句式灵活多变,《楚辞》还变《诗经》的篇幅精短、内容单纯为篇幅较长、内容逐层扩展和丰富,并将《诗经》的比、兴赋予生命意识,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比较《诗经》和《楚辞》迥异的艺术表现方法,从文艺继承的关系去审视,《楚辞》对《诗经》的艺术特征有显著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