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中共山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几经讨论而草拟和修改制定的。“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使山西省在这个时期的经济建设得以健康发展,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一五”计...  相似文献   

2.
段继业 《攀登》2001,20(4):50-54
“十五”计划不是一个普通的五年计划,不仅的编制过程和体制例格式有别于以往的五年计划,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与过去的五年计划相比,实现了全面的创新。本将“十五”计划的创新概括为“新思维”,并以关键词的形式提练为以人为本、结构调整、经济与社会综合协发展、创新、资源与环境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1953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主持制定了《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第一次明确提出“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从此拉开了北京地铁建设的序幕。北京地铁的建设一开始就与战备连在了一起,在线路方案和埋设深度等方面,军方的意见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进行了一系列前期的规划与施工准备工作。但1961年由于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北京地铁建设暂时下马。此后由于国际形势趋于紧张,我国面临战争威胁,1965年北京地铁开始恢复建设,并成立了以军方领导人为主的地铁建设领导小组。1989年12月20日,地铁“一环一线”通过了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营。现在,北京地铁已从最初的“战备为主,兼顾交通”转变为以交通运营为中心,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初期基本结束,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及湖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0— 60年代 ,美国经济遏制战略是以禁运战略物资为主 ,从 70年代开始 ,转向以限制高新技术转让为主 ;1 979年《出口管制法》标志着这种转变的完成。在“缓和时代” ,美国经济遏制战略追求的目标是 ,以有限发展东西方贸易换取苏联的政治让步。在“新冷战”时期 ,美国经济遏制战略将打击对象从中国重新转向苏联 ,更重要的是将高新技术转让限制作为迫使苏联“改变国内政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军方制定了以亚太地区为主要战略取向,以打败日本为目标的“橙色”战争计划。这一战略方针坚持了23年,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才正式被以“先欧后亚”大战略为基础的“彩虹5号”战争计划所代替。本文拟揭示这一战略演变的全过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美国的军事战略发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英军事合作提供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一、“十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 (一)苏联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苏联经济在“五·五”计划期间达到了高峰,创造了国民收入以及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的记录。但从这时开始,二十多年来,其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增长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八·五”计划期间,其国民收入勉强稍有回升,但旋即下降。从“九·五”计划起,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苏联当局从“九·五”计划起,就开始压低计划指标,以期超额完成,但“九·五”、“十·五”计划期间,连这种已经压低了的指标,也都未能完成。  相似文献   

8.
60年代初,世界形势开始进入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1961年1月,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鉴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肯尼迪对美国全球战略作了部分调整,提出了所谓的“和平战略”。其中,肯尼迪政府特别针对西欧的形势变化,提出了对西欧的“宏伟计划”。本文试图对该计划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实现该计划的主要措施、该计划的破产及其原因作些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9.
二战期间,日本政府想利用犹太人的资本发展经济以支援战争,为其侵华效力。“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为加强殖民统治,日本政府掀起了向中国东北移民的高潮。在组织日本移民的同时,他们还秘密制定了利用犹太资本来建设“满洲”的“河豚计划”,企图将大批欧洲犹太人移居到我国东北。日本人一直喜食河豚鱼,这项计划如此命名,意为经过日本改造过的犹太人,就像是去毒后的河豚鱼,对日本的侵华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0.
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建设的方针是以重工业为主,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这种战略的内在理论逻辑和相应的政策体系要求,直接导致了经济管理权力回归中央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加固与最终确立。为了适应资源的集中配置和管理,中央加强了经济管理权力的集中,高度的集权一方面使“一五”计划取得了  相似文献   

11.
提起“中心干部”这个词,只有年老的一些同志还有记忆。到底什么是“中心干部”?“中心干部”是做什么工作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基层“中心干部”的工作、生活和心理怎样?下面以我的亲身经历作一个回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行列中,张镈是赫赫有名的。他早年从师于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后来又与一代建筑设计宗师杨廷宝在基泰工程公司共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放弃优厚待遇,从香港返回内地,参加新中国建设行列。作为上世纪50年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建筑”,张镈参与设计的占了十分之三;70年代以后的新“十大建筑”,张镈成为主设计师的,又占了五分之一。90年代,他当之无愧地被授予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称号。友谊宾馆影响深远1953年,新中国度过了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原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项目为核心的大规模的经济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不但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情,而且也是全世界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情。我们以极其兴奋的心情来迎接这个伟大的计划,并号召所有历史研究工作者与历史教师们为这个计划的彻底实现而奋斗。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全国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重大步骤。这个计划是以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根据而制定的;我们知道,党的这个总路线已为全国人民所接受,并列入了我国的宪法,成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概括地说来,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百五十六个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六百九十四  相似文献   

14.
1949-1986年,新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战略目标经历了由为国防现代化服务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演变.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发展尖端技术的主要目的 是为国防现代化服务.从70年代开始,在国家安全环境显著改善的背景下,中国尖端技术研究发展战略目标开始有所调整.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将发展新技术以推动经济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世界各国相继制定高技术研究发展战略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诞生.从尖端技术到新技术再到高技术,党和政府选择的重点研发领域不断调整,在追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同时适应不同时期的国家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5.
“八五”期间成都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回顾王荣轩中央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10个五年计划及其320个计划指标完成程度的定量计算结果显示,转轨和市场经济时期的五年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显著好于计划时期,其计划制定也普遍比计划经济时期保守,但是计划目标的预期准确性和完成的同步性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五年计划无论是制定还是实施,均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五年计划目标构成的嬗变,也反映出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三线”建设,是中国政府针对当时可能出现的战争危险,在全国战略大后方进行的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山西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从1965年开始,相继在管涔山区、吕梁山区、中条山区、太行山区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研究山西“三线”建设。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六七十年代山西的基本建设情况,而且对于今天的经济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凡关心或熟知贵阳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的人都知道,贵阳市在经历了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之后,社会与经济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就。不少的社科理论工作者曾对此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过探讨和总结。今天,我们“对党过去的活动、政策、方针进行再认识”时,一致评价执行“一五”计划的建国头七年“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以来的第二次腾飞”。建国头七年的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邓小平文选》266页),显然,“一  相似文献   

19.
李兴国 《山茶》2011,(1):18-18
是不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掩护之下一切都要为经济利益让步?以各种名义榨取自然的剩余价值真的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么?还是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蝇营狗苟?  相似文献   

20.
宋新昕 《神州》2012,(36):232-232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开展。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促进了知识的椎广,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开展,为农村基层组织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更营造了农村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根据学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是保证和推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