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曾国藩素以知人用人著称,在他庞大的幕僚机构中,赵烈文虽然位置不高,但却极具个性和特殊才华,以至于成了曾国藩晚年心里唯一可以倾诉的关门弟子。赵烈文(1832-1894,字惠甫,号能静居士,江苏阳湖人)第一次进入曾国藩幕府的时间较早,那是咸丰五年(1855),曾国藩最艰难的时刻,他困守南昌,幕僚大多远走。赵烈文姐夫周腾虎在这个时候向曾国潘推荐了他。曾国藩拿出200两银子作为聘资,此时赵烈文刚刚年满24岁。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811年生,比胡林翼、左宗棠大一岁。曾、胡都出生在地主家庭,都是进士出身。1838年,曾国藩考中进士后,长期担任京官,致力于程朱理学,兼攻古文,得到权奸穆彰阿的青睐,差不多在10年中间,由翰林院庶吉士超擢至侍郎。1852年9月,因母丧回籍守制,清政府命他为湖团练大臣帮办,这是他从办理团练到组织湘军的开始。胡林翼,字贶生,又字润之,湖南益阳人,1826年考中进士,46年出任贵州知府,组织团练,残杀起事农民。曾国藩办理团练时,曾向胡林翼讨教,这是曾、胡建立政治关系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正同治六年(1867)九月十日晚,曾国藩与他的心腹幕僚及心爱弟子赵烈文(字惠甫)进行过一次长达数小时的密谈。当时曾国藩心情非常不好,决意退出官场,赵烈文却反复劝慰曾国藩不能息肩,并建议他把妻子儿女兄弟都接出来。曾国藩听后不仅打消了退出官场的想法,而且下决心把家人接到了金陵(今南京)。  相似文献   

4.
重读《李秀成自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涛 《近代史研究》2002,(5):193-207
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李秀成曾是最有争议的人物。究其原因,是他在1864年天京城破突围被俘后。应太平天国的老对手、湘军领袖曾国藩的要求,在囚笼中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述(即《李秀成自述》),又被曾国藩在删改后刊刻了出来;而其供述原稿,后来又由曾氏后人于1963年在台北全影印发表。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0,(8)
正曾国藩(1811~1872)是晚清时期颇具影响的政治家和文人。他字涤生,号伯涵,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著有《曾文正公全集》。关于他的政绩及其在学术、文学上的成就,已有不少学者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但对于颇具收藏与观赏价值的曾国藩肖像画,则较少有人关注。笔者在从事明清肖像画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有多本相似度较高的曾国藩画像,遂引发了我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6.
钱仲联先生学术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联师初名萼孙,字仲联,中年以后以字行。原籍浙江省吴兴县,自高神祖以上,世代务农。曾祖孚威,字港汰,始读书为诸生。祖父振伦,字楞仙,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科二甲十七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二十四年(1844)出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同年曾国藩以副考官偕行。回京后擢任国子监司业,以丁母忧去官归里。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一生留下了大量著述,包括奏稿、日记。诗丈、书信、批犊、读书录等。这是研究曾国藩本人思想言行和中国近代尤其是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思想文化极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从而,对于曾国藩著述的整理和编辑出版.是一件很重要的学术工作;有关对曾国藩著述整理、编辑出版情况的回顾、总结.对于推进曾国藩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旧中国曾国藩研究资料出版述评由于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由于曾国藩门生故旧较多,由于当道机I他的着意推崇,所以在旧中国有关曾国藩著述的整理、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8.
青年毛泽东曾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他曾经说过:“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毛泽东出生时(1893年),离曾国藩去世(1872年)不过20年,曾氏“中兴名臣”的声名也尚未褪色,在韶山乡土文化中,曾国藩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毛泽东生于湖南,长于湖南,自然受到了曾国藩思想的熏陶,他甚至还主动地从曾国藩那里吸收“营养”。  相似文献   

9.
廖正华 《湖南文史》2014,(10):34-35
在自己的麾下将领中,曾国藩最欣赏的当属彭玉麟和李鸿章。曾国藩曾说过这样的话:“若论天下英雄,当属彭玉麟、李鸿章。”但由于彭玉麟个性太过刚硬,和曾国藩、李鸿章交往中发生过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彭玉麟和曾国藩有过两次比较大的矛盾冲突。第一次是由曾国藩委托韩正国找小妾所引起的。韩正国是曾国藩的亲兵首领,是曾国藩非常信任的人。当时,曾国藩戎马倥偬,精神高度紧张,心情抑郁,癣疾发作得很厉害,浑身瘙痒导致他经常失眠。他的妻子欧阳夫人在湘乡老家,无法替他解除烦恼。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请韩正国帮他找一个小妾,专门帮他挠痒。  相似文献   

10.
非非 《文史博览》2014,(8):33-33
胡林翼是晚清重臣,率领湘军收咸宁,克武昌,为平定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曾说:“润芝(胡林翼的字)之才胜我十倍.”毛泽东也因仰慕他而取字“润之”.可就是这个勇武的胡林翼,却有一段曾让曾国藩所嘲笑的往事.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是晚清至关重要的两位人物之一,他一方面坚信中国的制度和道德之美,一方面极大地推进了自强运动。他的儿子曾纪泽从欧洲回国时,抱定了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信心,正是这位深受父亲熏染的杰出外交家,从俄国人手里收回了伊犁。曾家第三代、第四代依然信奉曾国藩对于读书和学问的信念,留学海外,大多是工业、科技、医学、教育和文学领域的专家,很少有人做官  相似文献   

12.
正近来,笔者阅读曾国藩的《茶余偶谈》,发现曾国藩也偶有失眠,尤其是在己未年(1859)十月,曾国藩失眠比较严重,此时的曾国藩已经48岁,那么他失眠都干吗呢?在曾国藩的日记中,他这样记录:"李申甫自黄州归来,稍论时事。余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二根穷骨  相似文献   

13.
<正>一、“笨小孩”曾国藩左宗棠和曾国藩初次见面后,在给女婿陶桄的信中这般评价他的“一生之敌”:“其人正直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以至于很多年后,曾国藩被当成笨人逆袭、咸鱼翻身的经典案例。这样的说法可信度究竟有多高呢?湘乡地区流传着一个段子。一天夜色降临,小曾国藩在屋里背诵《岳阳楼记》。没想到家里来了一个梁上君子,他看到曾国藩在用功读书,于是悄悄爬到房梁上,准备等他睡着了动手。没想到曾国藩一直在埋头苦读,  相似文献   

14.
陈天华为唤起人心,以身撞响《警世钟》出生于湖南新化的陈天华童年起就随父提篮叫,儿时的难辛使他懂得责任,懂爱憎分明;他生于1875年,成长祖国多难之秋,祖国倍受外国侵者凌辱的现实,时刻煎熬着他那忧国忧民的心。他少有大志,明是非。作为湖南人,他对乡人常曾国藩的同乡而自诩十分反感,遇乡人称颂曾国藩等人的功业,“辄唾弃不顾,而有愧色”。有一,他路过邮亭,一股难以抑制的情使他在壁上留下了“莫谓草庐俊杰,须知山泽起英雄”的诗句。1896年,陈天华跟随父亲来到新化县城。族人见他是个可塑之,就周济他入资江书院读书。时已21周岁的陈天华虽…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11月26日(清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南一个名叫白杨坪的偏僻的小山村里。他在世时,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曾屠户”、“卖国贼”的骂名。1853年1月,曾国藩以在籍礼部侍郎的身份任湖南团练大臣,编练湘军,从此成为太平天国最强劲的对手。曾国藩从一介书生,摇身一变而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首领,指挥湘军四处征战,最终镇压太平天国,挽救了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这也使得他的名声威望达到顶点,一度官至直隶总督,成为清王朝最为倚重的汉族官员,死后被清廷追赠为太傅,谥号文正。  相似文献   

16.
正除了读书写作,曾国藩的个人爱好虽然不多,像个苦行僧,但他的业余生活并不单调乏味。茶余饭后与身边幕僚外出散步,或拉一个人过来下几盘围棋,便是经常发生甚至天天都有的事情。另外稍有空闲或趁工作之便,他也会与身边幕僚去风景名胜参观游览。如咸丰八年(1858年)下半年驻军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期间,曾  相似文献   

17.
唐浩明,著名学者、作家,其代表作《曾国藩》成为大陆最畅销长篇小说之一。更凭借主持出版的《曾国藩全集》、20余万字的曾国藩研究论文以及《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点燃"曾国藩热"。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在中国十二生肖中毛泽东是属蛇的.毛泽东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他的父亲毛顺生本来并不希望毛泽东读书,在他看来读书太浪费钱财,后来家里吃了一场官司,因为不识字官司打输了,这下爱财如命的毛顺生才决心让儿子毛泽东读书.  相似文献   

19.
正在晚清重臣曾国藩众多的后裔中,有一位曾经怀抱着教育救国梦想远渡重洋赴英国求学,归国后又发誓"终身不嫁",矢志投身教育救国的女教育家,她便是曾国藩的长重孙女——曾宝荪。曾宝荪,字浩如,号子芳,1893年2月29日出生于北京。祖父曾纪鸿,为曾国藩次子;父亲曾仲伯,为曾纪鸿长子。曾仲伯23岁中进士,入翰林,是当时翰林院中一位最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拒礼     
《曾国藩日记》曾记载他处理礼品的事,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湘军名将鲍超到安庆与曾国藩商量军务,来时特备了礼物,共16包,其中有许多珍贵的珠宝古玩。曾国藩只从中挑了一顶小帽,鲍超只好把礼物都带回去了。曾国藩曾写信嘱咐他的儿子曾纪泽,作为官员要做到:不许下属来送礼,不收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