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比较研究董悦华农业合作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从形式看,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土地家庭经营到土地集体经营、再由土地集体经营到家庭经营的过程。这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回归。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土地所有制上的这两项...  相似文献   

2.
张文宝 《文史月刊》2023,(12):21-24
<正>20世纪50年代后期,全国陆续成立了人民公社,公社下辖若干个村,每个村叫做一个生产大队,大队下面分成若干个生产小队,简称生产队,是最基本的生产组织,生产活动由生产小队为单位开展。每个生产队有一名生产队长,参加生产队劳动的成员称之为社员,生产队长每天安排每个社员的劳动任务,并负责检查验收。生产队一般按片划分,同一生产队的社员居住地相对集中,同一生产队的土地也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3.
1978年9月8日,江苏省泗洪县上塘公社党委毅然决定,在当时中央文件还不许可的情况下,在全公社三级干部大会上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率领3.6万农民破体制、分田地、搞改革,开了当代中国农村以公社为单位公开、全面推行"联产承包制"的先河,比现在公认的中国"最早实行大包干"的安徽小岗村联产承包改革还早将近90  相似文献   

4.
1986年,青海省没源县在全县农村财务清理的基础上,立足本县实际,全面推行农村财务“村有乡管、财务公开”制度,真正把农村财务纳入了规范化管理的渠道。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实行这项制度,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改善了干群夫系,也为全面推行农村财务民主化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主要做法(一)抓好“两清”、“两管”,是推行“村有乡管,财务公开”制度的基础。第一个“清”和“管”是指“清”理村社集体资金归乡经管站“管”理。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落实,农村集体财务原有的管理模…  相似文献   

5.
韦大林 《百年潮》2007,(3):34-37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开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安徽先后进行了“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即“责任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即“包干到户”或“大包干”)及“农村税费改革”的试验和改革。  相似文献   

6.
青海东部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洪波 《攀登》2004,23(1):88-90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25年来,青海东部农村的土地流转出现了转包、“反租倒包”、入股以及使用权由集体支配等新的形式。本在对以上土地流转的新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逐步建立所有权巩固、承包权稳定、使用权灵活的土地产权制度,并就促进农村社会深层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转眼间,农村实行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了。改革开放以前乌当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如何?什么叫大集体、大队、生产队?什么叫"评工记分""人七劳三""购五留五"?这些问题只有50岁以上的人才有较为深刻的印象,40岁左右的人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他们只知道什么是包产到户,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的农村年轻  相似文献   

8.
洪泾之行 1970年初,叶群有一次坐汽车兜风时问王义华:“你去过洪泾大队吗?”王义华回答说没有。叶群说:“我在那里搞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那里住了好长时间,我真想到洪泾大队去一次,那里的贫下中农我都很熟悉,小孩都认识我。社员们太好了,都很朴实,我很想再见见他们。  相似文献   

9.
"耕者有其田"经历了小农经济、集体经济以及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分户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在此期间土地经历了"土地私有产权""土地集体产权"的变化,土地经营方式也经历了"分—合—分"的发展轨迹,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得到释放。土地集体产权完全杜绝了农民买卖土地的可能性,从而保障了农民永远持有土地的使用权和受益权,"耕者有其田"不再以"土地私有产权"为前提。土地制度的每一次变迁都激发了劳动生产率,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分户经营导致土地经营缺乏规模经济效率,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更多农民从土地中析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在弱化,农民不能从责任田中持续受益。因此需要重新探索土地使用权的实现形式,将村民具有使用权的土地通过产业化公司得以集体化运营,为"耕者有其田"赋予新的含义,在新型的土地经营方式中提升农民从土地中的获益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是破译“三农”问题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1.传统保障功能的缺失,迫切要求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保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是依靠集体积累、家庭自主和土地来完成的。随着时代的变革和形势的变化,这三条保障线的保障功能呈日益弱化的趋势。首先,多数地区由于农村集体积累不足而使集体保障功能受到严重削弱。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我国农村的生产、生活、经营方式由集中走向分散,这一改革在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一家一户的生产成果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绝大多数农村的集体积累和集体福利事业受…  相似文献   

11.
一、北京农村改革阻力重重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之初,最早实行“包产到户”(即所谓“单干”)的是安徽风阳小岗村,时间在1978年11月。实际上,在此之前全国各地已经有所探索。在北京,早在1964年,北京郊区怀柔县汤河口公社东帽湾大队,对社员果永才一家就实行了“包(山)沟到户”的政策,“单干”15年,粮食产量增加21倍多。  相似文献   

12.
商鞅变法实行“受田”,“百亩给一夫”;又通过“名田宅”的户籍制,确认“受田”农民的永久使用权.“受田”农民直接向国家交纳租税,成为国家佃农,国家是土地所有主。这样的封建制度,可以称之为国家封建制.在商鞅变法前后,山东六国都实行了这种制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史志》2006,(8):64-64
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1949年7月,是全省供销合作社的经济联合组织,是全省供销合作社的管理机构。按照社章规定,其组织领导体制实行“两会制”,即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是供销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监事会及其领导成员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理事会是社员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的执行机构;监事会对社员代表大会负责,是联社的监督机构。到2005年底为止,全省共有市(地)级供销合作社15个,  相似文献   

14.
1990年3月,邓小平通过对农村改革与发展历程的科学分析,提出了中国农业有“两个飞跃”的战略构想:“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农村“六条”。其主要内容是:1.搞好公社的经营管理;2.减轻社队和社员负担;3.分配要兑现;4.粮食分配要兼顾三者利益;5.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6.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自留地、家庭...  相似文献   

16.
朗生村的变迁(下)──我们的太阳升起来了徐平民主改革工作组进了庄园1959年春,民主改革工作组进村查封了帕拉主庄园。就在当年贵族老爷举行夏宴的后花园里,召开了全体农奴大会,庄严宣布农奴们的解放,废除债务,土地实行谁种谁收。18位常年耕种自营地的差巴农...  相似文献   

17.
伪满洲国成立初期,出于治安上的需要,日本侵略者在地方基层实行保甲制度,通过组织反动保卫团、实行连坐制度等,疯狂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其所需经费以强征所谓的保甲费为支撑。1937年后,由于伪满洲国的主要任务向“国家建设”转变,对于基层地方,发布街制和村制,仿照日本基层的町村制度实行所谓的“地方自治”,并制定了统一的街村财政税收制度。但是街村制度并没有脱离保甲制度的藩篱,也没有真正为中国东北基层地方带来自治的福音,不过是对中国东北基层进行侵略和掠夺的变形而已。  相似文献   

18.
公社的集体化和学校的“四集体”康生在郑州讲了这么多话之后,就往洛阳等地去了。他说到下边看过后还要回来。我们利用这个空隙又到漯河、郾城等地了解一下公社化后和大炼钢铁中教育方面的情况。一到下边,就看到各地都在并村、并校,实行集体化、军事化。有些地方已经建立起公共食堂,吃饭实行了集体化。  相似文献   

19.
深刻认识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坚持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文/袁海岚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3月总结80年代农村改革的经验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两个飞跃”,一是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济。从长期的实践来看,第一...  相似文献   

20.
寇学书,是河南许昌县寇店乡(当时叫寇店公社)寇店村的农民,家庭出身贫农,土改中分得三亩半土地。这时的寇学书成了共产党的铁杆拥护者,由政府颁发的、盖着红红大印的“土地证”,成了他的无价之宝。农村合作化时期,要求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而寇学书居然拒绝把他的三亩半地交给集体,成为独立于“集体”之外的“单干户”,而这种身份早已是中国农村中罕见的特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