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雁不南飞     
儿子今年读初中了。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做母亲的心里自然非常欣慰,可是,进入中学已经半个学期了,儿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却令我这个做母亲的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不,今天早晨,我已喊过他三遍了,他还在梦乡里呢!眼看早读时间要到了,我急火火地把他从被窝里拽起来:“赶快起来,再不快点,要迟到了。”儿子睁开朦胧睡眼,一看表,急了,三下两下穿好衣服,洗过脸,吃了两口饭,就像一阵风似地出门走了。儿子走后,我又开始替儿子收拾战场,叠被、整理乱糟糟的书桌。看着我在儿子房间里忙个不停,丈夫摇了摇头,拿来一本杂志,给我看一篇文章:《不南飞的大雁》:…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先民高勒趣生了四个儿子。老大名叫美,老二名叫和,老三名叫由,老四名叫苏。由娶了个傈僳族姑娘,生了一个孩子叫露鲁。不久,由就去世了。因为露鲁很小就失去父亲,跟着母亲生活,所以纳西话也不会说了。他性格孤僻、粗暴,经常对母亲发脾气。平时上山种地,母亲为他送饭,他不是说送早了,就是说送迟了,甚至常常用赶牛的青柳条打母亲。  相似文献   

3.
神桩(彝族)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山苏青年,名叫至克拉。他干活很卖力气,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劳动,日头落山还不回家,早晚饭都是他母亲送到地里给他吃。但是,至克拉性情十分暴躁,对母亲很不好,饭送晚了一点,他就开口大骂:“这  相似文献   

4.
老伯之牙     
《南京史志》2011,(8):22
儿子"我们一家人,天天都有好饭菜吃。弟弟也是母亲所疼爱的宝贝,为什么只给他一点一滴的奶水喝,并不给他吃饭菜呢?"妈妈"因为小弟没有牙齿,不会咀嚼东西,所以只好吃奶。"儿子"我看隔壁老伯伯,嘴里也没有  相似文献   

5.
有一只小花猫,十分喜欢太阳,它觉得太阳实在伟大,就象慈祥的母亲,每天给世间万物送来光明和温暖。为了感谢太阳,花木年年为它盛开,百鸟天天为它歌唱。小花猫也想表表心意,给太阳送点东西。“送什么东西好呢?”晚上,小花猫睡在床上想,可是尽想也想不出来。天亮了,太阳又把一缕缕光明和温暖送到地上。小花猫把头伸出窗外,沐浴在和煦的晨光里。突然,不远处那条小河里,“崩咚,崩咚”地溅起朵朵晶亮的水花。“咦!那不是鱼在跳吗?我何不钓些鱼送给太阳呢?”小花猫扛起鱼竿,带上鱼篓,一蹦一跳地来到河边,专心致志地钓起鱼来。到太阳落山时,它钓到了满满一篓鱼。它不顾一天的疲劳,把最大的鱼检了一篓,栓在腰间,便连夜向太阳居住的地方走去。  相似文献   

6.
让妈妈送饭     
凤凰 《南京史志》2011,(3):28-29
周末,他回家,母亲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走过来。他问母亲腿是否好些了,母亲说好多了。于是他提出让母亲给他送午饭,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学校的饭莱不好吃。学校的饭菜是不好吃,这一点,母亲知道,所有的家长都知道,可是没有办法。母亲不同意送饭,她说  相似文献   

7.
正儿子今年13岁,读初中二年级。去年12月的一天,儿子对我说:"妈妈,马上就是新年了,我要送您一件新年礼物。"我很惊喜:"快说说是什么礼物,叫妈妈先高兴高兴。""不,暂时保密。"儿子给我卖起了关子。以后的日子里,我天天都在猜测儿子会送我啥礼物。一张贺年卡,一份优秀的成绩单,还是……可是直到元旦,儿子再也没有提起此事,我也没有收到儿子的任何礼物,心中甚是纳闷。元旦假期,我在家收拾房间,儿子刚刚写下的一篇日记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传说在很古的时候,地上还没有人,从地下钻出来一个人,名叫扎努扎别。他长得高大壮实,身子有天一样高,大地一半大,一手可以拔掉一棵大树,一步可以跨七、八里路,为人忠厚老实又勤劳。据说天本来很低,象大铁锅一样罩着大地,扎努扎别春米的时候,他的杵棒举起来碰着天,就把天顶上去了。天神厄莎见了很高兴,想把他收做自己的儿子,就教他种地。但他不愿意做厄莎的儿子,也不愿用厄莎教的办法种地。  相似文献   

9.
很早以前,阿欲布山上,住着一个老妈妈,她每天到儿子的坟前哭泣。有一天,一只云雀飞到坟前来对老妈妈说:“阿么媪,你有什么伤心事,为啥天天到这里来哭呢?”老妈妈答道:“云雀啊,你是不知道我老伴死的早,丢下个三岁娃儿,我一口水一把泪地把他拉扯大。哪知刚满十七岁那年,因交不上兹木的官租,被抓去当劳役,不到半年,便活活折磨死了。儿子死后,我生无人养,死没人葬,太伤心了,所以,天天到这里来哭哪!”云雀道:“阿么  相似文献   

10.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种了一窝瓜,每天浇水的时候,他老念着:“种瓜种双的,出瓜出单的。”因为那时认为出单的吉利。后来,这窝瓜果真发出一棵单苗苗,种瓜人高兴极了。过了个把月,瓜一天天长大起来,慢慢牵藤了。过了一两个月,他又下地去,到了瓜旁边一看,吓了一跳:瓜藤子  相似文献   

11.
我的侄儿军军是个小胖墩,平时就挺乖巧的,可是这些天,他越来越不愿上幼儿园了,他说幼儿园里总有一个小朋友欺负他。随之,他又总是带着自豪的神情说:“可是我没有还手,阿姨还夸我是好孩子。”尽管平时总是教育儿子不要打人,可听说儿子挨打的次数多了,嫂子也禁不住生气了,对他说:“如果那个小朋友再打你,你也可以还手打他。”“怎么还手呢?”军军很认真地反问他的妈妈。是啊,怎么还手呢?我和嫂子尽力调动成年人的智慧,想给他指一条有理有节的路:“小朋友打你时,你先告诉他打人不对;如果他还打你,你再打他好了。”“那阿姨还会说我是好孩子吗?…  相似文献   

12.
换马蛋窝朗给儿子小窝朗买了一匹大马。小窝朗天天骑着马在寨子里兜来兜去。乡亲们都很讨厌。岩坎决意要惩治一下小窝朗。一天,小窝朗又骑马出来兜风了。见岩坎在路上骑着个冬瓜,使劲地用鞭子抽打着冬瓜。小窝朗便问:“喂!岩坎,那不是个冬瓜吗?你打它干什么呢?”“不!尊敬的小窝朗,你弄错了。这不是冬瓜,是我从外地买来的马蛋。”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我下班路过县二中,经常看见同事大李在校门口等他的儿子。"你家小毛都上初中了,还天天接送?"有一回,我忍不住问了一句。没想,大李竟有一肚子苦水":你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羊羊学说话     
朋友的女儿羊羊两岁了还不说话,于是朋友把羊羊送我这里接受语言开发。我发现问题在她妈妈这里,朋友是个沉默的女人,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塞个玩具给羊羊,然后自己做家务,两个人一起出奇地安静。语言需要反复的模仿和锻炼,不教怎么会呢?羊羊到我幼儿园2个月后,开始喜欢上了讲话,甚至做诗。朋友讲,你怎么跟一个无知儿童每天最少讲4个小时话呢?你们有什么可聊的?我讲,很好玩啊,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她也不会提出异议。她好像就是你的留声机,你问她:“你要喝水吗?”她一定是回你同样一句,绝对不会改编成“我要喝牛奶”。孩子比较好玩的地方是…  相似文献   

15.
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真真地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而长大成人的儿子们和女儿们,做了父母的儿子们和女儿们,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的儿子们和女儿们,我们还能够细致地经常洞察到这一点吗?  相似文献   

16.
我出生在长江边,生产队有三条渔船,父亲是一名船员。在我的记忆里,家中几乎天天有鱼吃。母系总是鼓励我吃鱼头,她说:“从小吃鱼头,长大有人求。”而且无论大鱼小鱼,母亲从不帮我剔刺。有时被鱼刺卡住,母亲把鱼碗顺着旋转三圈,一边旋一边说:“鱼刺下,鱼刺下。”如果还不行,又把鱼碗逆旋三圈,说:“鱼刺上,鱼刺上。”再不行,就夹一个大饭团让我吞咽下去。等我的儿子开始吃鱼时,妻总是为他剔去所有的刺,小心翼翼地喂他,看着他吃下,而且只让他吃鱼肚子那一块。我说:“让他自个儿吃吧,锻炼锻炼他。”妻说:“卡了怎么办?”我说:“卡了就卡了,让他从小吃点苦不是好事吗?”后来儿子第一次单独吃鱼便被卡住了,痛得直哭。妻直埋怨,说什么也不让儿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曾在报上见到这么一个故事,爷爷教小孙子学文化写字,当教他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想不到那小孩子竞说:“一点都不辛苦,还没有我读书辛苦呢,现在种地都现代化机械化了,几个人能管一个大农场,人也不出汗了,机器也不出汗,还能收好多好多粮食。”接着他还说:“我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晚上做功课到十点多钟,哪有我读书辛苦,一个字要练十多遍,手都写痛了,那才是‘字字皆辛苦’呢。”小孩子的一番话,让我感慨万分,是呵,时代变了,但我们有的人在教育子女的方法和内容上,多多少少还有过去那种传统的、固有的、落后的观念。也不是说过去的都不好,而是观念要更新。在这里我还套用原文作者的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木木:几年前我离了婚,现在每天下班就回家,晚上辅导儿子做作业,他睡了,我才去冲凉、做点家务,10点多睡觉。星期天我会带他出去看电影或者玩,自我感觉儿子养得还不错。我对婚姻还有期待,几年来相亲了4个,但都不适合,可能是因为我性格内向。  相似文献   

19.
儿子吃饭记     
儿子鹏鹏是个人见人爱的帅小伙,别的什么都好,就是吃饭不行,暑假过后儿子就要念小小班了,为了使儿子有一个良好的吃饭习惯,我决定从暑假开始对儿子进行“恶补”。说出来也不好意思,我是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怎样使幼儿吃饭,怎样拿调羹,我有一套丰富的经验。但是回家后,角色转换成母亲,我倍感无力,你对他凶点吧,看他眼泪汪汪的样子也实在于心不忍;不凶吧,看见了就恼火,吃一顿饭,跑来跑去地喂,上学了怎么办?所以在放假前,我下决心要纠正儿子的不良习惯。一放暑假,每天早上我都会早早起床煮粥,放在凉水里凉好,每天的下粥菜也花样繁多:炒鸡蛋、榨菜…  相似文献   

20.
小蝌蚪之死     
6岁的儿子不知从哪儿弄回一只小蝌蚪,小蝌蚪被他宝贝般地养在了一个塑料瓶里。开始几天,儿子几乎每天都要去观察好几次,常常一呆就是半小时。看他痴迷的表情,又看看黑溜溜的小蝌蚪快乐游弋的样子,我甚至有些感动。心想,这也许就是培养儿子对小生命怜爱呵护的途径吧。与小生物的和谐相处,既能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又能培养他的善良情怀,不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吗?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儿子并没有关心小蝌蚪的死活,他只好奇地盯着小蝌蚪的长势,说要看看它什么时候能长出四只小腿来。他懒得为小蝌蚪换水,也不懂得为它喂食。实际上,连我也不知道小蝌蚪该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