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印度尼西亚东部的热带雨林伊里安查亚,迄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风貌,居民们仍然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他们钻木取火,身裹兽皮,最奇特的是,他们像鸟儿一样住在高高的树上。  相似文献   

2.
张林  孙颢 《满族研究》2012,(2):90-94
巴拉人是女真人的分支,他们居住在张广才岭的密林深处,既不入旗,也不接受招抚。巴拉人长期与旗人隔绝,受旗人文化影响较弱,使巴拉文化独具自身特色,成为最具特色的满族文化,巴拉人及其文化是女真人及其文化最后的活态遗存,对于我们了解女真各部的习俗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从居住方式、文化生活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巴拉人"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3.
正孟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地处滇川藏交界处的巴拉格宗就藏着香格里拉的大美,却少为人道。巴拉格宗,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红山片区的核心区域,群山环绕,外人难得进入,而在这雪山之间有一个藏族村落名叫巴拉村。这个多少年来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因为没有公路,到香格里拉市区只能步行,最快也得走5天。  相似文献   

4.
“香巴拉”是最有代表性的西藏历史文化现象之一。早期的”香巴拉国”概念泛指“隐藏起来的人间净土或佛国”。与西方政治学中的理想国与乌托邦观念(理想中的完美社会制度)不同.也与汉族古代文化中的”洞天福地”观念(感官得到超凡体验的神仙之境)有所区别的是,“香巴拉”是一个可以就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到的虚幻的地点.但是这个地点随着人们的目的、意志与解释的不同而游移不定。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收藏展示了满族靰鞡.靰鞡是满族早期冬季穿用的一种特殊的"皮鞋",它具有防寒、防滑的作用.勤劳勇敢的满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传承了丰富多彩的满族独有的文化.靰鞡是满族文化艺术品中的一件奇葩.  相似文献   

6.
普米族的“括鲁”与“仲巴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虹宇 《民俗研究》2000,(1):132-136
来到普米族居住的村寨,不管去到谁家,都会发现,在客厅主火塘正方,立着一块长12寸、宽8寸、厚4寸的条石:火塘正后方的神龛中,供立着一块刻画着古拙而原始图案的石块。这便是普米族大石崇拜和火崇拜的标志——“括鲁”与“仲巴拉”。  相似文献   

7.
满族命名纪念与“满族颁金节”柳湖近年来,国内各地满族同胞多于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举行“满族颁金节”庆祝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命名日”是怎么回事?“颁金节”名称又从何而来?满族的先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的肃慎。其后,几经发展衍...  相似文献   

8.
赵书 《满族研究》2005,(3):10-12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之际.中国掀起了全民英勇抗战的怒潮。在八年抗战过程中,北平满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战活动.涌现出许多抗日志士和英雄。文中介绍的只是他们当中的一小部分,不过在这些人物身上可以看到满族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杜家骥 《清史研究》2020,119(3):1-16
以诸申作为被剥削者论述社会性质,似偏颇且有自相矛盾之处。广大旗人官员的主要担任者是诸申,而其面对皇帝又自称"奴才",满文是aha(阿哈),与包衣阿哈、户下家奴的阿哈,是同一个词。但诸申、包衣皆非贱民"奴隶",为正身旗人。诸申的"奴才"身份,只对皇帝、王公本主子家有低贱性,对他人并无意义,他们相当多的是处于社会高等阶层。八旗领主领有诸申的分封制,入关后在下五旗中延续实行。道光朝限制下五旗王公所领旗分佐领诸申(哈哴阿)的数量,并解除较高官员之家对王公主子的奴才身份,但至清末仍有三分之一残留。  相似文献   

10.
赵书 《北京文史》2005,(1):16-18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中国人民英勇的八年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相似文献   

11.
张广才岭是长白山的支脉,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它南起吉林省敦化县;北和小兴安岭南麓相对;西到阿城;东至牡丹江岸,是松花江地区和牡丹江地区的界山,海拔800多公尺,主峰老秃顶子高达1,687公尺。张广才岭以东为牡丹江水系,以西为阿什河、拉林河水系。张广才岭是个天然的风景区。春天,草木峥嵘的时候,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夏天,满山苍翠,瀑布和弯曲的流水点缀其间;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秋天,五颜  相似文献   

12.
郝佳音 《神州》2012,(18):19
中国的传统民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长期以来形成的稳定的文化心理意识受到冲击,人们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热情远不如对待西方的时尚。传统民居虽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生活,但其丰富环境空间及文化内涵为现代居住环境的建筑文化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本文以满族、朝族、蒙族传统民居居住形式为例证,总结出对现代居住空间的建议,为传统民居的更新与发展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寻求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满族的研究,以往在我国虽然是个薄弱环节,但还是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五十年代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直接指导组织调查组,对满族历史、风俗等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辽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承担了编写《满族简史》,《满族简志》、《满族社会历史调查》等书的任务,其中《满族简史》、《满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书已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4.
赵书 《满族研究》2001,(3):90-91
古代满族人发源于我国的东北,一到冬天白雪盖地,用手把雪攥成球,互相追打,成了儿童们喜爱的游戏。1644年,满族人来到了北京,这里夏秋时间长,冬春时间短,下雪的时间比东北老家要少,儿童们不能经常玩“打雪仗”的游戏了。怎么办呢?聪明的满族妇女想了个办法,用做衣服的剩下来的碎布缝成包,里面装上杂豆,以此代替“雪球”,让孩子们嬉戏。  相似文献   

15.
“国语骑射”与满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清史和满族史的研究工作者中,有不少人认为满族的兴起、统一各部以及取得对全中国的最高统治权,都是由于满族先世女真人是一个狩猎民族,擅长骑射、兵强马壮,其武力无敌于天下的缘故。他们还认为,满族先世原本住在山区赫图阿拉一带,等到进入辽沈和中原地区以后,在汉族高度封建经济的冲击下,满族迅速向封建制转化。入关前后,满族统治者虽然不止一次地告诫本族人要保持“国语(满语)骑射”,并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本族  相似文献   

16.
王跃 《中华遗产》2014,(2):12-12
据说,辛亥革命的时候,革命党能通过摸后脑勺来甄别满汉,后脑勺扁的是满族人,后脑勺圆挺的就是汉人。《中华全国风俗志》上记载,“故辛亥之役,摸脑骨以别满、汉,以满人平直而汉人硬起也”。  相似文献   

17.
满族作为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研究满族特色饮食翻译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饮食翻译的准确度,对发扬中华美食文明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普及满族文化的宗旨,在目的论三原则下分析探究满族食品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传播满族饮食文化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18.
入关前的满族,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人本思想有明显的体现,一是在天人关系方面,既相信天命,又强调人的作为,尤其是帝王的作为;二是在统治与被统治关系方面,强调统治是主宰,但也重视被统治的基本权利,懂得“兵民是赖”,以民为本。人本思想的传播与实践,对内,凝聚了满族;对外,又是武力征服的重要补充手段,在吸引外族归附上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历史和文化。 满族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现在人口约有4,300.000。她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她有过强盛的成功,也有过修明的政治和璀灿的文化。和其它兄弟民族共同对祖国的统一事业、对丰富与发展祖国经济,文化建树了重要的业绩,在现代革命史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历史不仅是民族史,而且也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就统治者而言,他和历代统治者一样,发展到晚期已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阶段,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崩溃。人民,依然是历史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听说“香巴拉”,还是在孩提时代,那时西藏还没有正规的幼儿园,父母都是双职工,上班时便留下未满学龄的我,像个野丫头似的和小伙伴们满山遍野地疯跑。玩累了也不回自己家,到邻居卓玛阿姨家讨喷香的酥油茶喝。 卓玛阿姨是一位开朗健谈的藏族妇女,常常一边喝茶,一边给我们这些孩子讲些神神怪怪的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