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画中的长笛形制不一,跽坐、蹲坐和盘腿坐为其主要演奏姿态,表现形式为独奏、伴奏和合奏。汉画中的长笛具有音域宽、音色变幻、易制易带等特点,折射了汉代社会的文乐之风、礼乐之风、四夷之风和民族融合之风。  相似文献   

2.
汉画中的兵器初探曾宪波一、汉代发达的冶铁业与兵器制作两汉四百年是我国封建社会日益巩固和发展时期。西汉初,农业生产经过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经济也发展繁荣起来,国力也日益强大。汉武帝刘彻采取“盐铁官营”的重要措施,在全国四十九个重要...  相似文献   

3.
试析汉画中的蟾蜍李真玉在目前已出土的许多汉代画像中,蟾蜍的出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为女蜗手捧月亮的象征;有的在天文画像中以同阳乌相对应的动物出现;有的则单独处一画面;有的是和西王母、玉兔、桂树等传说中的仙界灵物同一画面等。对于蟾蜍在汉画中以不同的形象和...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研究的汉画,主要是指汉代祠堂和墓葬画像及其内容所象征的世界。汉画像内容极为丰富,从表面上看,有反映人间社会生活的楼阁人物、车马出行、宴饮百戏以及神仙世界等;专家学者们过去对此进行了分类、研究,提出天上世界、人间世界、鬼魂世界等不同看法。但是笔者通过考察文献资料、汉代画像和考古资料后认为,整个祠堂、墓葬画像内容真正展示的是汉代人对死后升仙的表达,即这里全部象征了神仙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 在极为丰富的汉画艺术作品中,诸如画像石、画像砖、帛画等,金乌(阳乌)是常被表现的对象之一,其中三足乌是金乌在汉画象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本文欲就三足乌试述之,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斧正。 从已见到的材料看,汉画像中的金乌有三种。一种是金乌的腹部为圆形的日轮,首、尾、翼在圆形之外,象是背负日轮翱翔在天空,即背日式金乌(图一,河南南阳县英庄出土)。另一种是日轮中刻一只三足乌,即日套式金乌(图二,河南唐河县针织厂出土)。第三种仅见于四川成都出土的汉画像砖,其载日乌是人首鸟身,且腹部日轮中另刻一展翅高飞的金乌,可能代表日神义和(图三)。  相似文献   

6.
试析汉画中的西王母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汉画中的西王母画像牛天伟汉画,作为汉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其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不仅有反映汉代现实生活的画面,更有大量古代神话充斥其中。汉画中神像众多,而西王母画像则显得尤为突出。由汉画可以看出,汉代对西王母的崇拜是极盛的,这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  相似文献   

7.
汉画中有比较丰富的男女服装和头饰。女子的服装分为两类:一是作为礼服的深衣;二是日常生活所穿的襦裙。其发饰有帼、笄、胜、耳、步摇、长。这些女子的服饰体现出其阶级性和审美特性。男子的服饰包括头饰、配饰和服装三个部分。头饰包括笠、帻、冠帽、冕、弁。配饰有绶和佩剑。其服装包括、深衣、袍、衫、襦、裙、徽。男子服饰也体现出其等级性和审美性。汉代服饰主要是受到社会环境、手工业特别纺织业的发展和新品种的传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汉画中的玄武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汉画中的玄武形象王清建在极为丰富的汉画艺术作品中,玄武是常被表现的对象之一。玄武的形象为龟或龟蛇合体。《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孔颖达疏:“玄武,龟也。”《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神之名。”李贤注:“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相似文献   

9.
河南汉画中的杂技艺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的杂技(包括幻术和马戏)艺术历史悠久,从可靠的文献资料看,春秋时期已肇其端倪,《列子·说符篇》记载了宋国著名的杂技艺术家兰子的事迹,说兰子“能燕戏”、“弄七剑”。所谓“燕戏”就是汉代的所谓“冲狭”,现在的穿刀圈;“弄七剑”属于手技,同时耍弄七个短剑,在手中抛接自如,即所谓“选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交替上下,循还往返。宋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兰子的绝妙技艺可以说她是河南最早的一名杂技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汉画像石中罕见的纯器乐演奏形象,利用图像学的方法,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对图中有关乐器的属性、放置与演奏方法、特殊乐器的来历等,进行了较为细致地综合考证,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河南,在两汉时期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封建统治集团苦心经营、盘根错节的地方。特别是东汉时期,开国皇帝刘秀发迹于南阳,定都于洛阳,他手下的云台二十八将及其他贵戚近臣,多是河南人,真可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后汉书·刘隆传》)。这些权贵豪门,不仅生前骄奢淫逸,显富夸侈,而且死后崇丧厚葬,争相仿效。正如王符《潜夫论·浮侈  相似文献   

12.
清西陵古建筑中的石栏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西陵的古建筑中,殿宇、华表等高大建筑的周围及桥梁两侧都建有汉白玉石栏杆,上面的雕饰内容丰富,图案多样,雕工精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封建时代最高等级的皇家陵寝建筑的一部分,清西陵的石栏杆以其精湛的建造技艺折射出皇权的威严与高贵,是我们研究清代石雕建筑技术和雕刻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昆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长期的社会延续和文化积淀中,曾经拥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古建筑,但由于年久失修,大多毁于无情的岁月中,只有少量很有价值的古建筑,得到了历代爱心人士的接力呵护才保存至今。由于不断修缮,就会不断变化,成为古建筑存在至今的常态。虽然"修旧如旧"是修缮古建筑的理想境界,但是,修过以后就会变得新了,就是常说的"旧貌换新颜",关键是要在新貌中能看出旧形来,做到这一点是  相似文献   

14.
毛保枝 《中原文物》2003,1(5):85-88
汉代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杂技的形成和成长期。那时,杂技表演已十分流行,上至宫廷,下到民间都有杂技演出。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记》记载,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的春天,汉武帝为了夸耀国家的富庶广大,在都城长安设盛大国宴,招待从西域来的各国使臣,同时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杂技百戏演出,并邀请外国杂技艺术家参加表演。这次盛会观者如云,吸引了方圆三  相似文献   

15.
汉画祥瑞龙     
龙经过几千年的传演,到汉代,已经成为最为吉祥的动物之一.龙表现在汉画中,有应龙、青龙、黄龙等,它们象征着皇权和君德吉祥,同时还有辟邪驱灾的吉祥寓意,又是求雨的符瑞和好道者驾驭成仙的工具.汉代的龙瑞对中华民族的吉祥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俊峰  乔旭彬 《文史博览》2012,(8):20-21,35
汉画画面图案种类繁多,作为绘画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以绘画、雕刻的艺术形式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汉画题材丰富,寓意深刻,装饰性强,成为研究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以及美术史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汉画游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戏是人们为满足生理、生活需要,寻求乐趣,培养社会生存能力而进行的玩耍活动.先秦时已经出现了许多很有特色的游戏活动.两汉时期,既继承了许多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游戏形式,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新的游戏形式,如斗鸡、六博、投壶、蹴鞠等,是中国游戏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对后代的游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沂南、曲阜、滕县、邹县、安邱等地①的汉画像石图像中,存在着一种兽身类虎、四足长尾、九首人面的怪兽,因其形而称为九头(首)人面兽(图1)。我们认为此怪兽是古代神仙思想的产物,是汉画中升仙工具的一种,其核心母胎为乘龙(舟)升仙。据不完全统计,山东所...  相似文献   

19.
汉代西王母崇拜充分表现在汉砖、石、镜及摇钱神树上的西王母艺术图像中,其发展经过了“长寿之偶像”、“神的救赎”、“神的创世”3个阶段。汉代人所以崇信西王母,一是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即祈福成仙;二是基于精神的需要,即试图冲破制度的束缚以寻求情欲的满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汉画执棒小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上刻的车骑出行、宴乐和守门人等图像中,常见到侍从执一种一头粗一头细的棒形器物。过去对此物的解释,多认为是舞者所执的箭。如孙文青编的《南阳汉画像汇存》第一○四、一○五、一○六、一三三、一四○、一四一、一四三诸图,皆有执此物者,孙氏称之为箭(图一:1)。闻宥编的《四川汉代画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