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可 《世界遗产》2014,(9):37-41
<正>哈尼族先民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整个民族的心力来挖筑梯田。他们顺应天时与地势,把自己的生活嵌入了自然之中,而大地也回馈给他们丰收的稻谷、变幻的美景,以及他们生死难离的家园。从诺玛阿美到滇南大山诺玛阿美,一个探索哈尼族历史和哈尼梯田起源的关键词。在哈尼族的古歌之中,有一个叫做诺玛阿美的地方,"在诺玛阿美的江边,人们开垦  相似文献   

2.
冰镇夏天     
正炎热的夏天,骄阳似火!站在大马路上,手摸着头顶,感觉热乎乎的。到了中午,那热浪仿佛要把人们烤熟了似的,大街上更是空无一人。每到这个季节,大家都想着办法让自己凉快:有的躲在空调间吹着冷气、有的拿着冰棒啃着、有的到泳池游泳降温……我也非常怕这个热情似火的季节,有时甚至想把它冰镇起来。不过我有一个避暑方法,那就是吃冰爽可口的绿豆冰糕。每次我品尝着甜蜜蜜、凉丝丝的绿豆冰糕,感觉自己就像坐在北极的冰川上,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宗教始终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诸方面,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黑格尔指出:"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确是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  相似文献   

4.
方煌 《新疆钱币》2001,(1):33-33,37
以色列是一个既古老又年青的中东小国,宗教气氛十分浓厚。该国当前连幼儿园里也专门设有宗教班,由此可见其宗教气氛之浓。以色列人信奉犹太教,并把它定为国教。他们一方面有着发达的现代化经济和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却强烈地奉行以中世纪的犹太教律法、教规和传统习俗为依据的强烈的教权主义。许多犹太教教义和教规不仅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广为宣传和奉行,甚至还列入法律条文之中。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与宗教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抗关系。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的认识不是整齐划一的 ,也从来没有否认宗教和教会 ;他们以虔诚为前提来批评宗教 ,形成了自己的理想宗教模式 ,即追求宗教原始的真义 ,主张宗教宽容 ,并试图使宗教与世俗分离 ,并在更高意义上统一。人文主义者寻求宗教与世俗平衡的努力陷入了双重的矛盾 ,一方面他们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来解释世俗和宗教 ,另一方面他们试图把教会改造成一个抽象的存在 ,结果陷入了自身无法消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6.
闫峰 《中国西藏》2013,(1):60-63
"妻子",一提到这个词,在雪域边防的警官们无不显露出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表情。年轻的摇摇头,年长的叹口气。这是他们多么想提而又不愿提起的两个字呀!警官每年两个月的假。可是一次次带着期盼下山,又一回回带着失望而归,爱情的红丝线和边防的橄榄绿好像是那么的无缘。而这其中的"鸿沟"是什么呢?是千里迢迢的遥远?还是每年一次探亲假的短暂,或是两地分居那难抑的黄昏和黎明、寂寞和忧愁?  相似文献   

7.
1864年(清同治三年)6月,库车维吾尔人民因不堪清政府的压迫,发动反清起义,建立了地方性政权。同年,任拜城阿奇木的和田人海孜那奇由阿克苏潜回和田起事成功,把刚从麦加朝觐回国的宗教法官海比布拉拥上王位,建立了割据政权。据《伊米德史》(汉译本)记载,海比布拉上台后铸造了一个天罡的银钱,钱的一面铸有:  相似文献   

8.
正希伯来语是犹太人的民族语言。由于《圣经》最初是用希伯来语写成的,所以它又被称为"圣语"。公元70年,罗马人攻克耶路撒冷,犹太人被迫流亡到世界各地。为适应当地生活,他们讲起了当地语言。希伯来语逐渐只停留在宗教活动之中,作为日常用语的希伯来语则死亡了。然而20世纪上半叶,希伯来语这已经"死亡"上千年的语言化石居然复活了!  相似文献   

9.
<正> 满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满族是"满洲族"的简称,满族的祖先早在四千年前就聚居在长白山上。据《山海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肃慎人即为满族先民。在满族的众多文化之中,最渊远流长、最具特色的就要数满族的宗教——萨满教了。满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有自己的信仰,就像其他民族崇拜"图腾"一样,满族人信奉萨满教。萨满教为我国的原始宗教之一,所反映的是原始初民时期的认识规律,是与人类社会前进相同步的。它主要分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跳神仪式等。  相似文献   

10.
神佑印度     
一个印度教徒的一生中,从出生到死亡,要举行无数的宗教仪式;他一年要参加20多场在大型宗教节日庆祝活动;一天必须背诵21600次神的名字;他不杀生,他的眼中万物皆神……宗教在任何其他国家都不会像在印度这样如此强大与重要,它浸透到印度社会的角角落落,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不太在乎谁在统治—一本族的或是外族的。重要的是宗教的延续,而不是政权的色彩;是永无止境的来世,而不是即将消亡的今生。在众神的庇护之下,这个历史浓重的国家,混合了杂乱与秩序、圣洁与污浊、理性与盲目、生生不息,纷乱平和。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际上对兵员的巨大需求、国内经济的贫困落后及苏格兰高地独特的社会传统,转型时期苏格兰出现了大规模的海外从军现象.当局通过授权制度对海外从军现象实行了管控,力图使海外从军服务于本国外交,并强制社会闲散人员到海外从军.尽管宗教情感和对国王的忠诚都起了一定作用,但大多数人去海外从军的基本动机主要还是为了谋生、追求财富、地位、荣耀或冒险刺激.海外从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与落后的经济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了苏格兰人向外移民,并加强了苏格兰与欧洲邻国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沈双喜 《黑龙江史志》2013,(7):10-11,21
元代的宗教政策较为宽容,蒙古早期部落中就有景教的传播,如在乃蛮部,汪古部等,此外也在元代的贵族之中信仰。元代也专门设置了管理宗教的政府机构如:管理基督教的崇福司,管理伊斯兰教的回回哈尔司等,元代的景教传播是与其他的宗教相互作为支撑的,从其传播的影响,以及与中国的儒,佛,道等思想的融合,可以归结出其中国化的原因,景教在中国传播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苍洱情     
每个人都有他一块湛蓝明丽的天空,每个人都有他一片最值得珍惜的圣地。今天我要奉献给大家的,是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滇西高原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由于是段剪不断的情谊,我把它叫做苍洱情。 这个故事发生在60年代的岁首,看过电影《五朵金花》的人,都会为那动人的故事情节,大理美丽的湖光山色倾倒。从这里人们认识了大理。在滇西的崇山峻岭中,居然有这么一个秀丽多姿的湖泊;横断山的支脉  相似文献   

14.
神佑印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印度教徒的一生中,从出生到死亡,要举行无数的宗教仪式:他一年要参加20多场大型宗教节日庆祝活动;一天必须背诵21600次神的名字,他不杀生,他的眼中万物皆神……宗教在任何其他国家部不会像在印度这样如此强大与重要,它浸透到印度社会的角角落落,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不太在乎谁在统治--本族的或是外族的.重要的是宗教的延续,而不是政权的色彩是永无止境的来世,而不是即将消亡的今生.在众神的庇护之下,这个历史浓重的国家,混合了杂乱与秩序、圣洁与污浊、理性与盲目、生生不息,纷乱平和.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中叶新疆进入清朝版图,不仅带来国家格局的重大变化,也给此后中国的人口流动与商业活动提供了新的广大空间。在不断加大的西向人口流动中,回族商人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既具有经商传统和在内地的人脉网络,又与南疆回城民众在宗教文化上彼此相通,在新疆与内地的商业往来中表现活跃。因卷入乾隆朝"高朴私鬻玉石案"而知名的陕西渭南县回族商人赵钧瑞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文章利用高朴案审办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以供词为主的档案记录,具体揭示赵钧瑞的活动经历、商业队伍的构成与经商方式,还原他们在当时社会中的行为表现与特点,以求深化对于乾隆时期活跃于新疆的内地回族商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元代回回人的汉化要放在回回人当时生存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回回人来华未久,与汉人在宗教、礼俗上的差别很大,因此在小范围内自成聚居,并同汉人之间彼此隔绝。而汉化则是由许多客观因素造成,主观因素并不明显。另外,元代汉人学者关于回回人的著述在某种程度上也摒弃了非汉化成分,夸大了回回人的汉化。  相似文献   

17.
《神州民俗》2010,(3):64-68
当时,道教中分离出一支神仙道教。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葛洪,他把长生成仙作为道士修炼的最终目标和自己的核心思想,把长生术突出为一切方术的核心。为神仙道教奠定了宗教神学体系,构造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黄伟 《安徽史学》2022,(1):73-83
抗战胜利后从军知识青年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纷纷要求复员。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在经过一番布置后,国民政府允许他们陆续复员。按照计划,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安置主要有留营、就学、就业和回籍四种方式。由于他们大多为学生,因此学业安置成为复员安置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时,蒋氏父子想继续利用这些学生作为维持统治的力量,于是想尽办法对他们复员后进行管控。但是,内战爆发后大部分复员就学的学生并未像当局期待那样站在自己阵营,反倒是他们因为压迫而不断反抗甚至投入到人民阵营。  相似文献   

19.
李模 《民族译丛》2007,(1):84-88
古代埃及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家,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当地人自己崇拜的神,而且,“每个神都有一群祭司,而不是一个祭司来奉祀”,这样,在古代埃及就形成了一个社会群体——祭司。埃及古代文献和一些古典作家的论述也证实,古代埃及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在法老王朝漫长的岁月中,祭司由人数不多到人数众多,由俗人兼任到逐渐专职化,由封闭孤立到联合统一,由神化王权的工具到与王权相抗衡,逐渐发展成一个社会势力群体。他们不仅在宗教领域内,而且在世俗社会中都有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力。这么重要的一个社会群体,是否有女性的身影?她们能否与男性一样,承担实际的祭司职责?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曾指出,在埃及,“妇女不能担任男神或是女神的祭司,但男子则可以担任男神或是女神的祭司”。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2009,(3):124-133
在中国福建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隐藏着许多神奇的建筑,它们就像天上落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当地人把这些建筑叫做土楼。为什么要建造如此封闭、形似堡垒的土楼?建造土楼的是什么人?他们在楼内是如何生活的?一系列问号成了一个个难以猜测的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