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5月,在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金星镇发现了古代墓葬,随即由葫芦岛市博物馆会同连山区文管所,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对其进行了抢救发掘。共清理墓葬两座,形制基本相同,均为砖室墓,带一条墓道,方向265度。两座墓葬共出土遗物62件,包括陶器、金银器、铜器、铁器等。这些器物体现出汉魏时期的风格特征,但又不同于以往见到的材料,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反映出本地区的人群成分可能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文化发展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本课题以葫芦岛市连山区为例,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分析连山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铜病:回顾一些化学问题和相对湿度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历史介绍用化学方法调查青铜器的腐蚀,至少已有150年的历史。早在1826年,Davu 进行了一项青铜头盔的调查,头盔来自靠近 Corfu 的海中,在头盔的锈壳层中检测到铜的低价氧化物(氧化亚铜:赤铜矿)、碳酸盐的绿锈(碱或碳酸铜:孔雀石)和铜的碱式氯化物(碱式氯化铜:可能是  相似文献   

4.
湖南宁乡老粮仓出土商代铜编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3年6月7日,宁乡县老粮仓乡农民在该乡师古寨山发现一批商代铜铙,当时铜铙被在场的村民取走。宁乡县公安局、文化局、文物管理所闻讯后即时赶到现场,调查文物出土情况,并宣传动员村民交出了全部文物。现将这批铜铙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中,原荆门县文化馆在本县永圣公社(现改为永圣村)征集到一组明代铜俑。铜俑共10件,其中男俑8件,女俑2件。调查得知,铜俑系“文革”前兴修水利时在水渠通过的一座墓中挖出。据当时参加修水渠的农民反映,随铜俑出土的还有一盒墓志铭,被当作“四旧”砸烂丢弃。时隔  相似文献   

6.
西城驿遗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调查初步确定该遗址是一处与早期铜冶金相关的聚落遗址,年代大致在2000BC-3600BC之间。调查采集到大量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过渡类型"时期的陶器、石器及矿石、炉渣、铜颗粒等遗物,对于开展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过渡类型"之间的关系及这一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铜冶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永刚 《文物春秋》2000,(1):6-10,32
邰集屯镇属锦西市连山区,南距市区45公里。1993年上半年,吉林大学考古学系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邰集屯西北的小荒地古城进行了勘测、调查(图一)。在工作中获悉小荒地村两民宅院内各出土了一柄青铜短剑,随即对其中的1件做了观察与实测。此剑为曲刃短茎式青铜剑,剑身已折为三段,尖稍残,但整体仍保存完好。从形制上看,剑身前部血槽偏下,至剑尖有一段横剖面为菱形的剑锋。节尖位于剑身约二分之一处,节尖角较大。剑身后部叶刃弧曲,剑尾略折收。  相似文献   

8.
铜陵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安徽南部,以境内铜官山产铜而得名。《明一统志》:铜官山,“又名利国山,有泉源冬夏不竭,可以浸铁烹铜,旧尝于此置铜官场.”《新唐书·地理志》:“利国山,有铜、有铁,于此置铜官冶.”乾隆《铜陵县志)亦云:“齐、梁时置冶炼铜于此,遗坑尚存。” 近40年来,铜陵地区先后发现几十处古代矿、冶遗址(图一).近几年,铜陵市文管所对铜陵古代矿、冶遗址进行了调查,并和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一起试掘了部分遗址.现将调查和试掘情况报告如下: 一、遗址分布概况。 铜陵地区的古代矿、冶遗址,主要分布在铜陵市的铜官山、狮子山、凤凰山、铜山等现代铜矿矿区一带.东南面与繁  相似文献   

9.
湖南益阳出土商代铜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8月,益阳市赫山区千家洲乡三亩土村农民在取土烧砖时发现一件商代铜铙。当时铜铙被发现者取出,我处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在铜铙出土地点周围发现有散落的碎陶片。报经上级文物部门批准,及时对铜铙出土地点进行了清理发掘。现将铜铙出土情况报告如下。一出土地点及地层堆积情况铜铙出土在三亩土村檩子田,西距益阳市区15公里,北距资水4公里,东距兰溪哑  相似文献   

10.
江小角 《安徽史学》2007,(3):123-124
安徽所辖的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黄山、宣城六市,习惯上称作皖南地区,也即长江安徽段以南地区.从考古调查和发现来看,这一地区商周时期大规模开采铜、冶炼铜和铸造青铜器,成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出土商周青铜器较多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关于铜佛造像制作工艺研究,华觉明、王安才在《传统熔模铸造工艺的调查和复原试制》一文中,通过调查民间佛作老艺人门殿普有过叙述.凌业勤关于中国古代传统铸造技术研究中也有提及.具体到科技研究,早期澳洲学者巴纳有过关于南亚及印度尼西亚7尊铜佛造像的研究①,初步涉及制作工艺研究,但有的科技方法对文物有损.  相似文献   

12.
1976年冬,新干县群众在加固中堎水库坝基的工程中,于坝南山坡上挖出一批青铜器,计有大小青铜鼎7件、铜甗1件、铜爵1件和陶器若干。这一发现引起了江西省博物馆考古队的重视,并于1977年先后三次派员前往该地调查和钻探,采集和发掘出土有较多陶片,证实牛城是商周时期的古城址。1982年至1983年,新干县物普查组的同志先后两次进行调查,采集到燕尾形铜镞6件、圆锥形鼎足1件,陶片23块。  相似文献   

13.
1986年8月,东至县文物管理所文物复查队在胜利乡胜利村征集到1件铜罍(图二)。经调查,这件铜罍是1975年开凿尧渡河时,在赤头段出土。铜罍高37.5、口径16厘米。侈口折沿,溜肩,鼓腹下收,短圈足。肩部有牛首形耳一对,腹下部有一牛首  相似文献   

14.
中条山古铜矿冶遗址初步考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条山地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产铜基地之一。章鸿钊先生在《古矿录》中指出:“古之产铜最著者,乃在晋南豫北,西连陕西终南山一带,其范围尤为广大。”1958年,安志敏、陈存洗曾在运城附近调查一处古铜矿冶遗址,发现有东汉题记的古矿洞和“凵”形炉址。汉代铜器中,有铭以“河东”、“河东所造”、“河东安邑造”字样,还有明确提及河东设有“铜官”的铭文。史籍记载唐代中条山地区产铜最盛。《新唐书·地理志》载平陆“有铜穴四十八”、解县“有铜穴十二”,又载“绛州曲沃南十三里山有铜”、“翼城有铜源”、“闻喜有铜冶”。《新唐书·食货志》亦载天宝年铸钱“天下炉九十九,绛州三十”。明代中条山地区仍然产铜。《明史·地理志》载“曲沃县南有紫金山,产铜”;“翼城县东南有浍高山,产铜”;“闻喜县东南有汤山,产铜”、“垣曲县西北有折腰山,有铜冶”。从上述考古调查和文献记载看,中条山地区至迟从东汉末年已开始产铜。  相似文献   

15.
正一1977年11月,山东省章丘县明水公社(今济南市章丘区明水办事处)牛排村南的赭山北坡出土了一批文物。1978年7月,该批文物被送交章丘博物馆,计有青瓷瓶1件、白瓷瓶1件、青釉碗6件、青釉小瓷碗5件、铜长柄炉3件、铜匕3件、大泉五十1件。由于当时未做现场调查,因此,该批文物出土于何种遗迹中已不可考。现择铜长柄香炉及铜匕介绍如下,为叙述方便,本文仍采用原入库编号。  相似文献   

16.
河北临城柏畅城发现战国兵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4年,河北省临城县东柏畅村一农民在"柏畅城"故址东北部挖土时,发现一处兵器窖藏。出土铜戈4件、铜矛14件、铜柲镦32件。1985年,在窖藏南部发现铸造作坊遗址,出土铜权、铜镞等。随即,县文物保管所派笔者到现场进行调查并征集了出土文物。1986年文物普查中,对柏畅城又进行了重点复查。现将调查情况及有关资料报道如下,并略加考释,以求教于知者。柏畅城位于临城县治西略偏南6.5公里东柏畅村南200米处(图一),又称"柏畅侯城"。隆庆《赵州志》载:"柏畅亭在临城县西十五里。《水经》载,泜水东经柏畅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西沙群岛北礁一带,明代称"万里石塘",据说郑和下西洋的航道在此经过。在这片海域,考古部门曾发现唐、宋、元、明、清等历代水下遗迹八处,并时常打捞出散落于礁盘等处的古代外销瓷器、铜器、铜钱以及铜锭、铝锭等文物。1997年5月,琼海市潭门镇渔民在该海域作业时又有发现,打捞出一批铜锭,铜锭上还粘结有永乐通宝钱和珊瑚石。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调查了以往打捞的遗物,并结合有关史料,初步认为这些铜锭与我国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官方、民间贸易活动有关。目前收集到的钢锭,根据形状和铜质可分为官锭、铜场锭和日本铜锭三种。一…  相似文献   

18.
青州市(原益都县)城东北约30公里处,有一古墓俗称马家冢子。墓已被破坏。1986年我们在当地经过调查,征集到墓中出土的一批遗物,包括铜镂玉衣片、鎏金小铜饰、玉璧等。玉璧共5件,其中最大一件出廓白玉璧通长30、直径20.7、厚0.6厘米,重375克。璧肉内区饰谷纹,外区饰蟠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六道沟铜矿冶遗址进行了专项冶金考古调查,收集整理了一批铜矿开采及冶炼的遗物标本。通过对矿石与冶炼炉渣的检测分析,认为该遗址已经能够使用冰铜冶炼技术冶炼高含硫矿石,进而揭示出渤海国已经掌握了"硫化矿——冰铜——铜"炼铜工艺,对揭示东北亚地区古代冶铜技术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0月21-23日,大冶市举办“三龙节”(龙舟、龙灯、龙形风筝国际邀请赛),同时组织有关学者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开展学术研讨会。1973年,铜绿山矿杨永光、喻家茂将一把铜斧寄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孔祥星、范世民来鄂调查,我和黄石市文化馆张海参加了调查。由此发现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随后组织了多次考古调查,发现多处古矿井和炼炉遗迹。保存了一处古矿井遗迹,建成了第一个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自开始至今已28年,有感于斯,题一绝句:绿水青山七色裁 藤筐木架井中埋 王侯钟鼎将军剑 尽是凡夫大斧开。大冶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