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石器时代到西周时期,周原遗址处于一种发展壮大的过程。从七星河流域的中心聚落逐渐成长为泾渭流域西部、关中地区直至西周王朝的中心。京当类遗存时期,周原遗址是关中西部社会的中心聚落,为商王朝的统治据点所在。而之后的周人再次选择了这个遗址并将其沿用至西周晚期,反映了周原遗址在京当类时期应是众所周知的社会中心,并辐射和影响着周边。认识这个时期周原遗址在关中西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对于理解周人迁岐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正>《陕西旬邑枣林河滩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关于周人及先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已经发表了很多成果,但鲜有学者从植物考古的角度研究周人的生业经济。"古豳地"是周人先祖活动的主要区域,通过对该区域商周时期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的研究,可以从一个角度了解周人的饮食结构、农业生产情况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内容。《陕西旬邑枣林河滩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一文  相似文献   

3.
在殷商故都及其周边地区,西周文化明显具有商式、关中典型周式和豫北冀南周式三类风格,文化特征在地域上有一定差别。殷墟范围的西周文化包含西周早、晚两个时期,遗址地点很少,文化传统表现为浓厚的西周文化风格;殷墟周边的西周文化涵盖整个西周时期,遗址地点较多,文化传统表现为浓厚的殷商文化风格。殷墟及其周边的西周文化对殷商文化和典型西周文化的传承和革新有一定差别。文献记载周人所迁的殷遗民,其主体甚至大多数人应该是原来生活在殷商故都的以家族为单元的族群。  相似文献   

4.
陕西扶风云塘、齐镇建筑基址2002年度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开始,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三家联合组成周原考古队,对周原遗址进行了连续性的考古发掘工作。2002年至2003年元月,周原考古队在继承往年工作基础上,发掘了云塘齐镇大型建筑基址、礼村先周文化遗存及齐家制石作坊遗址。  相似文献   

5.
2004年初始考古学者在周公庙陆续发现了重要的周文化遗址,这些发现为我们从历史地理角度认识周原的空间结构与内涵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周原自古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周原,是太王从豳迁至岐山,在原上所建的都邑及其附近地区。广义的周原应是在太王创业的基础上经古公、季历、文王几代人的建设、发展壮大而成的周人势力范围。广义周原存在两个权力中心区,依据周人政治中心东进趋势、周公庙遗址新材料等分析推理,得出以今岐山北郭乡、周公庙一带为中心的西区应是周人在广义周原范围内最核心区域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由周原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罗西章同志编著的《扶风县文物志》近日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扶风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著名的周原遗址和法门寺就在其境内。它是周人发展昌盛的地域,被誉为“周人的故乡”,“青铜器之乡的核心”。从西周以来,历经秦、汉、隋、唐直到明清,这里或为京畿,或为“三辅”,地上地下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是陕西重要的文物大县之一。扶风境内的博物馆就有扶风县、周原、法门寺三个,且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三馆的珍贵文物藏品有三万余件,这在国内外都是比较罕见的。《扶风县文物志》为16开本、50万字,分概述、古遗址、周原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商周青铜器、秦汉以后的铜器、铜镜、  相似文献   

7.
2014年共开展考古工作140余项,发掘各时期墓葬1000余座,遗址50余处。其中南郑龙岗寺和洋县金水河的旧石器遗存、神木石峁和神圪垯梁的新石器遗存、清涧辛庄的商代晚期遗存、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统万城遗址、唐代帝陵、唐韩休墓、泾阳太平堡唐墓、富平桑园唐代窑址、横山圪台村元代壁画墓均为较重要的发现。尤其清涧辛庄和秦雍城遗址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缘起与目的 先周文化的探索,目前正处于一个各家观点相持不下的阶段.造成如此僵局的原因至少包括如下三项: 其一,周原地区是探索先周文化的关键之地,可该区域时期聚落形态不清,重要聚落性质不明,从而导致对诸遗址商时期遗存与先周文化关系的认识歧见其多.  相似文献   

9.
周原出土的人物形象文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原是周人的发祥地,灭商前的都城。自1976年考古工作者对周原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以来,共出土各类珍贵文物万余件,这些珍贵文物都是科学发掘品,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坑位、地层和组合关系,具有很高的考古  相似文献   

10.
郧西归仙河遗址2009年度发掘获取了一批石家河文化、汉代、唐代、明代遗存,其中石家河文化遗存较为丰富,丰富了鄂西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内涵。归仙河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和郧县青龙泉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但文化面貌纯净,遗址中仅见石家河文化遗存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不见青龙泉遗址中出现的仰韶时期及龙山时期的其他文化因素。因此归仙河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对于鄂西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界定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河北涞水张家洼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商周时期墓地并发掘墓葬10座。墓地布局有序,墓葬方向相近,但被盗严重。经考古学研究与测年分析,其中8座墓葬属西周早期墓葬,墓主可能与西周早期进入华北平原北缘的周人相关;另外2座属晚商时期围坊三期文化墓葬,填补了围坊三期文化在潮白河以西墓葬遗存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正周原遗址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和周人灭商之前的都城,西周建立后其地位仍很重要,故是学界公认的最重要西周遗址之一。从西汉宣帝神爵四年起,这里就不断有重要的青铜器和其它遗物出土。近十余年间,除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周原的齐家、云塘等处进行了科学的发掘,获取了大量考古资料外,另有几批青铜器分别出土于庄白、齐家、许家等地,周原博物馆先后征集收藏。因资料比较零散,过去未曾进  相似文献   

13.
郧县三明寺遗址的发掘获取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通过对遗址不同时期的房屋基址的发掘,揭示了该遗址房屋构筑方式的演变。遗址包含的下王岗一期文化、西阴文化和朱家台文化遗存,基本反映了鄂西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4.
陕西岐山王家嘴、衙里西周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岐山县京当公社王家嘴、衙里两村,地处岐山脚下,西距县城五十华里,与岐山凤雏村西周大型宫殿基址相毗邻,间距仅有四里之遥。两地东西南三面皆被沟壑环绕,地势北高南低,绵延狭长(图一)。王家嘴村北村南有大面积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文化内含十分丰富。在周人迁居周原以后,王家嘴、衙里一带又是周人活动的中心地区,历年来屡出商周青铜器。1980年3月  相似文献   

15.
2017年4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通榆、洮南二市县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过的含先秦时期遗存的古遗址进行了复查及补查。其中,在洮南大通乡鱼种场东岗遗址、西大坡遗址、小敖包东南岗遗址三处遗址发现大量陶器、石器,遗存年代主要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兼有契丹文化遗存。采用区域性系统调查的方法,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文化遗存分布密度及分布范围,为研究科尔沁沙地史前考古学文化提供更丰富材料。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提出周原与丰镐作为西周时期最重要的两个中心性遗址,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与研究。就截止目前的研究来看,专门对二者进行比较的研究尚不存在,但涉及到比较的部分时则大都认为从周人从周原迁往丰镐不但是政治上的必  相似文献   

17.
宝山遗址位于陕西城固县宝山镇宝山村,1990年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调查时发现该遗址,并于1998年对其进行了发掘[1].宝山遗址发掘所获以商时期遗存最为丰富,报道者将该类遗存命名为"宝山文化"[2].本文从考古报告出发,拟以宝山遗址商时期遗存的陶器为基本研究对象,对该类遗存的年代、源流及其与周邻文化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周公庙考古队对周公庙遗址祝家巷北地点进行了发掘,以期搞清2003年两片刻辞卜甲出土单位的年代与考古学文化面貌。本简报主要介绍了包括出土卜甲的H45在内的5座典型灰坑发掘收获。这5座灰坑层位关系明确,出土了刻辞卜甲、龟背甲器、骨器及大量陶器。从出土陶器面貌可知,5座灰坑基本属同期遗存,其年代早于周原遗址以往所认识的西周早期,而略晚于周原遗址的先周晚期,大致相当于商周之际,很可能属西周初期。  相似文献   

19.
2011年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岚县荆峪堡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荆峪堡遗址包含有庙底沟期和二里头期文化遗存。庙底沟期文化遗存出土陶器组合以各类型钵、弦纹罐、尖底瓶、盆为主,其中尖底瓶瓶口明显退化。就其陶器组合及特征而言,与陕晋豫地区的陕县庙底沟遗址第一期,基本都能相对应,但缺乏釜、灶一类的器种,彩陶中也不见鸟纹图案,同晋南庙底沟文化相较也颇为一致,是典型或成熟的庙底沟文化。荆峪堡遗址夏时期文化遗存从器物群、器物的陶色、纹饰、形制等特征看,与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但同时有其自身的特色,因此,其文化面貌当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地方文化类型。庙底沟期文化遗存的发现,完善了太原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加深了对于庙底沟文化分布范围和地域特色的认识;荆峪堡遗址夏时期文化遗存内涵丰富,有利于加强对晋中地区夏时期文化遗存区域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20,(2)
正陕西关中地区属商王朝的西土,亦是周人勃兴之地,已发现不少商代青铜器和冶铸生产相关遗存。以泾河下游至西安一线为界,关中的东部是商文化分布区,发现商文化遗址20余处~([1]),其中蓝田怀珍坊和西安老牛坡是较为重要的两处,均发现了与冶铜有关的遗迹和遗物。考古研究表明,怀珍坊遗址规模较小,性质单纯,是一处二里岗时期的铜冶炼遗址~([2])。位于怀珍坊西北方向的老牛坡是一处大型聚落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