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竺可桢对贵州的发展作过大量工作,特别是抗战时期浙大内迁贵州期间,竺可桢领导全体浙大师生为贵州的发展作了各方面的努力,本文主要论述他们在贵州气象发展、志书修纂、禁烟运动、农业推广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1928年2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成立,竺可桢出任所长.任职期间,他致力于测候人员的培养、任用以及地方测候所、气象台建设与日常工作指导等,为我国地方测候事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馆藏1929年至1941年间竺可桢为各地测候所选址建筑、购买仪器、选聘人才等事宜致相关机构负责人的信函,集中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地方测候事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高志林 《文史精华》2002,(11):45-50
少年时期的竺可桢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1890~1974),不仅是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而且是研究我国物候学的倡导者。他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以及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是与其幼儿时养成的勤奋好学、多问善思的习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苏舒 《文物天地》2021,(10):107-113
<正>南京城北鼓楼高岗,坐落着北极阁,又名鸡鸣山。提及鸡鸣寺,天下无人不识。尤其每年四月前后,樱花盛开,通往鸡鸣寺的道路摩肩接踵。鸡鸣寺路西侧的北极阁山上,顺着山坡往上走,是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树林清幽,颇有大隐于市的神秘感(图一)。北极阁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六朝时期,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此设"日观台",为中国第一座气象台。明洪武年间,在鸡鸣山建观象台。清初,建北极阁。民国年间,竺可桢等人主持修建北极阁气象台。2013年,  相似文献   

5.
散木 《文史精华》2002,(5):26-33
实事求是,是科学必备的态度,当然也是从事科学事业的人们的基本素质。著名学者竺可桢认为作为科学家要有三条原则:一、不盲从,不附和,一切以理智为依归,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虚怀若谷,不专横;三、实事求是,严谨朴实,毫不苟且。中国科学界不乏这样的人,不过在共和国历史上要说真正将之付诸实践,并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南历史气候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使中国历史气候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气候的研究多局限于对中国北方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对中国西南一隅的气候变迁研究极其薄弱。笔者在承担了首  相似文献   

7.
徐峰 《贵阳文史》2009,(1):29-31
临危受命 1936年竺可桢被当局选中出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这在竺可桢一生事业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也是引起他思想转变的契机。浙大前身是求是书院,由清末杭州知府林启创办于1897年,是有识之士图谋变革而兴的新学。1902年改称浙江大学堂,几经易名,于1927年建制为大学。随后,蒋介石约见了竺可桢,并点出了浙大校长这个话题。浙江大学当时虽然也是国立大学,  相似文献   

8.
《文史月刊》2010,(9):7-8
<正>竺可桢对中国数千年气候变化进行了清晰的解答,对比一下欧洲史,我们也可以从中世纪欧洲的纷争中找到相应的证据。当我们把视野转向整个地球的气候史时,好莱坞倒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9.
正抗日战争时期,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他给浙大确立的校训是"求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用终身来追求真理。而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对学校制度一副"死脑筋"的执行,由此而引发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故事。1949年2月7日,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陈仪找到竺可桢,介绍郁达夫之子郁飞到浙大借读。听明陈仪的来意后,竺可桢一脸微笑,以借读之人太多,婉拒了陈仪。竺可桢的不给面子,陈仪虽然不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从事人文地理学教学与研究的单位,1954年南京大学率先在国内成立经济地理学专业,被称为"中国人文地理学人才的摇篮"之一。自1912年竺可桢先生创立东南大学地学  相似文献   

11.
张艳 《湖南文史》2012,(7):17-17
1910牟9月的一天,美国邮轮“中国皇后”号在上海吴淞港鸣响了起航的汽笛。“呀,这不是胡洪辞(胡适原名胡洪辟)吗?”“哟.是竺可桢呀。你怎么还没死呀?”“这还得感谢你啊。想当年,你说我活不过20岁,弄得我天天游泳、跑步,操练不止,而且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活得比你长。将来到底谁先死还难说呢!”。  相似文献   

12.
<正>一1936年,即所谓南京国民政府"黄金十年"末期、亦即中日两国全面交战前一年,46岁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字藕舫),由最高当局蒋委员长"钦点",出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一职。这位出身绍兴书香之家的哈佛大学博士,乃庚款留美第二期学生,同期还有赵元任、胡适等人。曾见一张历史照片,青年宋子文与他的姐姐霭龄、妹妹美龄在美国合影,一位瘦削"少  相似文献   

13.
散木 《文史精华》2011,(3):15-24,1
在众多民国教育家和科学家中,竺可桢可谓是杰出代表。他那与生俱来的复杂经历,形成了他独具个性的思想和观念,更让他成为关注焦点。特别是1949年浙江大学的"拒竺"风波,再次把他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在时代发展的重要关口,他将面临怎样的命运,作出怎样的抉择?《1949年的竺可桢与"拒竺"风波》一文作了详细披露。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气象年鉴》新疆部分的撰稿人,多年来为《中国气象年鉴》提供自治区气象工作情况。如何提高年鉴稿件的质量,从以下五方面谈点认识。一、要“全”。年鉴是反映某一地域、某一行业一年中的基本情况、最新发展、重大事件的资料性工具书。因此是否全面体现年鉴这种特定形式出版物的要求,就成为年鉴内在质量的首要因素。对《中国气象年鉴》省局一级撰稿人来说,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认真按照年鉴编写大纲所列出的条目计划,把“事件”记述清楚。在动手写作前,应认真研读编写大纲,最好能对照上年度的编写大纲,看看哪些条目保留了,哪…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20年代,竺可桢(时任中国科学会理事会书记,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为美英日庚子退款事致函美国赔款基金委员丁文江,发表对于各国退还赔款使用计划之意见,主张中国学术界对此应有相当组织,对外采取一致态度。  相似文献   

16.
从1926年竺可桢发表《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密度》一文算起,人口地理研究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在前五十多年中,尽管有像胡焕庸那样的矢志于人口地理研究的学者,但从总体上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门学科的成果寥若晨星。只有到了70年代末,科学的春天给学术研究带来勃勃生机,才使中国的人口地理学在近十年中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拟就这门学科的量新历史断面--80年代的进展,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7.
智效民 《文史月刊》2014,(12):43-49
引言:毛泽东让他把天管起来,他说"天有不测风云……"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一生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在科学领域,二在教育方面。关于前者,由于知识有限,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对下面的传闻却印象很深。早在1964年,他写了一篇论文,通过分析阳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后非常重视,专门把竺可桢请到中南海,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20年代,竺可桢(时任中国科学会理事会书记,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为美英日庚子退款事致函美国赔款基金委员丁文江,发表对于各国退还赔款使用计划之意见,主张中国学术界对此应有相当组织,对外采取一致态度.  相似文献   

19.
豫州原义考     
<正> 河南省简称“豫”,因其古为豫州地而得名。对“豫”字原义应如何解释和理解,这是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 竺可桢先生认为:“河南省原来称为豫州,这个‘豫’字就是一个人牵了  相似文献   

20.
朱洪 《纵横》2002,(11)
(一) 1973年5月13日晚上9点,周恩来总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国务院教科组组长刘西尧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籍中国学者赵元任和夫人杨步伟及其子女。参加会见的还有周培源、吴有训、邹秉文、黎锦熙、竺可桢、吕叔湘、丁西林、赵朴初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