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车是先秦两汉时期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和战争用具。车的发明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时代。杜佑《通典》(卷69) 言:“上古圣人睹转蓬为轮,轮行可载,因物知生.复之为舆,舆轮相乘,流远(?)极,任重致远,以利天下。”这个圣人,《世本·作篇》,《墨子·非儒》等皆言其为“奚仲”;《左传·定元年》载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夏代是否已出现了车,考古材料现在尚无法证实,但车在我国起源很早.至迟在商代已有车出现,则是确定无疑的事实。《荀子·解蔽篇》杨倞注引《世本》谓“相土作乘马”,《山海经·大荒东经》也有“王亥托于有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作为具有鲜明社会标志的文化群体,崛起于神州大地,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的。王国维先生在《观堂集林·释史》中指出,“士”源于“史”,其遥远的祖型,即是原始氏族社会从事占卜记事的人员。这是非常精辟的。笔者认为:“‘巫、史’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原始形态,在他们身上潜藏着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某些基本品质,对中国早期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他们毕竟还算不上真正的、成熟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知识还揉杂着相当浓厚的虚妄成分,他们还缺乏自由从事文化创造的身分和能力”。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具备了真正成熟的知识分子特征的,当推春秋战国时代的“士”阶层。  相似文献   

3.
冯好 《江汉考古》2007,(4):53-60
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与中原文化车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车制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车制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车制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车制研究对于古代车制研究、对于深入探索楚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成 《文博》2010,(6):15-22
先秦时期青铜车器的使用和演变与古代马车的结构、用途、发展、用车制度等联系密切。本文对先秦时期中原地区青铜车器的形制演变及其社会背景进行初步探讨:车器的使用在殷商时期已经较为广泛。西周时期车战的兴起、车马随葬制度的确立,促使车器形制、种类发生变化,形成了先秦马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春秋时期由于车战的频繁、墓葬制度的改革,促使车器制作的更加精良。战国中期,车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车器的制作也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5.
李晓英 《史学月刊》2008,1(5):27-32
"道"在中国思想史上是负载最重的语词.文化变局和时代危机,使先秦道家以"道"重新思考宇宙人生的各种关系.他们的"道"论有三重含义:喻指每一个体;隐含每一个体背后的他者;最高的道德境界.以此他们完成了从天的视域转向人的视域,并始终保持天人之间的联系,使道成为一个统摄所有现象、包揽一切的概念,也开启了诸子百家共同关注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6.
技术发展与先秦古车起源蠡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古车的发展与演变有无必然的联系,必须分析古车制造所需的技术条件及其在中国发生与发展的时段特征。据此探讨古车构造中轮的制作、木料加工、金属工具的铸造、畜动力的应用等,可知中国先秦古车应产生于夏代中期的黄河中游地区。  相似文献   

7.
薛甜甜  张文静 《神州》2012,(3):32-32
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色形象一直占有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对于龟的形象变迁的分析能够折射中国文化心理的变迁。在本文中笔者从上古到先秦,明清分别作了一番梳理,考察了龟形象从崇拜到遗弃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程茵 《东方收藏》2023,(2):21-23
端砚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具有独特的魅力,被列入“中国四大名砚”,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并以其“发墨如油、不损毫”的特点被历代制砚名家视为珍品,更在于其石质坚实、石品丰富、纹理美观、石纹多变等。端砚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因素的影响,并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家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在中华文化史上悠远绵长。家学在江南发展甚早,清代是江南家学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家学发展的极盛阶段。本文试以中国传统社会的家法族规,科举制以及江南儒商贾而好儒的社会风气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清代江南家学兴盛之原因,为进一步纵深研究清代学术史作铺垫。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灵川狗肉”(专指“菜狗”,即肉食狗,而观赏狗、猎犬、狼狗均不入食)名噪桂林,誉满京华,势久不衰.这在桂北(汉族人口占90%以上)饮食文化发展史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学勤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重要的考古发现应当对人民认识古代历史文化起重要影响,改变大家心目中一个时代、一种文化以至一个民族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1.
12.
13.
邝以明 《收藏家》2013,(8):32-38
"居古泉先生是承前启后一位大师,岭南三家初得新技法,合居氏画风影响创出新国画。此册是居氏神来之笔。虽未署款,审定为晚年精品无疑。吾曾见居氏花鸟册不下十余件,但未有及此者,近兄以重金购藏,可宝也。壬申五月、善深。"这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杨善深先生在居廉《水墨杂花册》中的  相似文献   

14.
夏文明崛起的生境优化与中国城市文明的肇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民族从颖河流域和汾河下游发展到伊洛平原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生境的不断优化而步入了文明时代,建立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二里头王都,从而开启了中国城市文明的先河。二里头城市文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夏文明的跃进。  相似文献   

15.
新乡市博物馆搬迁至原平原省委旧址后,利用旧址主楼推出馆藏文物精品展览.其中<馆藏青铜器精品展>在展室面积、展线长度及展室结构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青铜器103件,内容分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铜镜三大部分,展示了青铜器在国之礼仪、国之战争及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反映出新乡市博物馆的文物特色,较好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 defines satellites primari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mmuting links with the central city or cities. He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ir functions,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location of satellit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viet city planning. In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 Russian term gorod has been translated as city, and poselok gorodskogo tipa (urban-type settlement) as town.  相似文献   

17.
18.
民国时期的商会票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纸币发行混乱,呈多元化货币发行的格局,但在各种主体发行的货币竞存中,乡村底层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即县乡纸币,是最独特的一种。笔者有幸参与由戴建兵先生主编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县乡纸币卷》的编写,有机会对石长有先生等人收藏整理的民国时期县乡纸币有较全面而又直观的了解,其中经商会注册或由商会直接发行的纸币尤为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九简反映孔子对德的崇尚。第二十六简则见出孔子 反对隐逸。  相似文献   

20.
万新华 《收藏家》2013,(11):59-61
清初文人画家宋骏业向来不为绘画研究者所重视,只因其曾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命而举荐王翚(1632-1717年)主绘《康熙南巡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与孙岳颁(1639-1708年)主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与王原祁(1642-1915年)先后主持《万寿盛典图》而进入绘画史的视野,故其生平资料现存甚少。《清史稿》将宋骏业小传附于乃父《宋德宜传》之后,曰:子骏业,自副贡授翰林院待诏,直御书处,历兵科给事中。康熙四十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