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希腊人的“神话—古史”观和神话与历史的相互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三十多年前读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时 ,曾被他关于古典文化是一种非历史的文化的论断所吸引。他说 :“古典文化并没有记忆 ,没有这种特殊意义的历史器官。古典人的记忆……是一种不同的东西 ;因为当作清醒意识中的排列整齐的远景的过去与未来 ,那是没有的” ,“在希腊人的世界意识中 ,一切个人经验以至共同的过去经验在特定的瞬间的‘现在’跟前无不立即变成了一种没有时间的、没有运动的、神话式的背景”。他还指出 ,“修昔底德绝对没有透露出他有透视若干世纪的历史的才华……优秀的古典历史著作都一成不变地是关于作者当时的政治…  相似文献   

2.
黄河 ,似一条巨龙 ,从巴颜喀拉山北麓滔滔而来 ,又朝着大海滔滔而去。千百年来 ,炎黄子孙们 ,面对黄河母亲 ,呼唤着———母亲你在哪里 ?中华民族的先祖在哪里 ?这时 ,一些拄着洋拐棍 ,戴着洋帽的人 ,或在上海 ,或在南京 ,或在北平 ,一个个登台表演了 ,他们摇头晃脑地唱着洋调 :“中国没有自己的史前文化 ,没有自己的石器时代 ,后来的中国文化甚至人种都是从西方传播而来的。”2 0世纪初 ,这些西方学者和传道士们 ,武断地给中国人捏造了一个老祖宗。这个老祖宗是他们西方人。这简直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为了洗去这民族的耻辱 ,“五四”以…  相似文献   

3.
夏尔巴巡礼     
在这日喀则地区的中尼边境上,在被重重叠叠的高峰巨壑隔阻着外界文明的喜马拉雅山脉深处,生存着一个独特的人群——夏尔巴人。他们世居深山老林,过去几乎与世隔绝,在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始终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三十多年前读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时,曾被他关于古典文化是一种非历史的文化的论断所吸引。他说:“古典文化并没有记忆,没有这种特殊意义的历史器官。古典人的记忆……是一种不同的东西;因为当作清醒意识中的排列4整齐的远景的过去与未来,那是没有的”,“在希腊人的世界意识中,一切个人经验以至共同的过去经验在特定的瞬间的‘现在’  相似文献   

5.
徐松岩 《世界历史》2008,(5):94-102
公元前401年,万余名希腊籍雇佣军随波斯王子小居鲁士起兵,参与波斯内战。在小居鲁士兵败被杀后,这支雇佣军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翌年返回。这是东西方民族关系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两千四百多年来,某些西方学者一直津津乐道的是他们从中似乎找到了西方人自古优于东方人的“根据”。然而,通过对有关史实的重新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色诺芬对小居鲁士个人才德的描述明显言过其实;古代文献中提及的波斯国王的军队在交战中被希军“赶跑”、“击败”,然后国王又派兵“护送”希军出境等内容,不过是某些希腊作家对史实误解或自欺欺人的曲解而已;近现代西方学者从古代作家那里继承、吸收了他们对波斯人以及东方其他民族的某些偏见,陈陈相因,以讹传讹。近代西方人对东方民族及其历史文化的偏见,其源头之一正是他们对库纳克萨之战和“万人军”长征的曲解。  相似文献   

6.
岳蓉 《史学月刊》2006,2(9):59-64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从权力政治学的角度考察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动因,可以发现,中世纪王权在权力政治发展中的演变历程正是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积累过程。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国家原则对封建原则的消解;二是以王权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与教会权力的冲突与斗争。在这两方面作用的互动过程中,王权在国家原则的制约下巩固与发展起来,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创造了决定性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7.
张中骞 《神州》2013,(36):24-24
中东问题,阿拉伯局势一直是有关世界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个问题与阿拉伯人的文化心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代的阿拉伯人尊古复古,排斥西方文明,在宗教中固步自封,迷失自己。悠久的历史遗产成了他们肩上沉重的包袱,西方世界的不公使他们对西方文化缺乏理性而正确的认识,所有这一切都对阿拉伯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本文通过对阿拉伯人文化心态进行全面深刻的解读,以期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以摆脱痼习,创造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浅论西方学术界关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江 《世界历史》2003,26(2):2-11
西方学术界在是否存在全球化问题上 ,分为“怀疑论”和“全球主义”两大对立阵营。“怀疑论者”认为 :目前所谓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 ,由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政治体系也并没有因全球化而发生任何本质的变化 ,并且人类社会根本没有出现什么全球文明或全球文化。“全球主义者”则认为 :当代的世界经济已经从国际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经济 ,同时全球化已经导致民族—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的下降 ,某种全球政治体系已开始产生 ,并且不论愿意与否 ,全球化已经带来某种超越民族和传统文明集团的世界文化。我们不应将西方有关全球化的理论话语与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相混淆。  相似文献   

9.
<正>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在智力、物质条件、社会组织、文化机制等方面达到一定高度以后的阶段被称为文明时期。文明不仅标志着人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取得的进步,也指社会的差异化结构,意味着其成员价值取向及衡量标准的形成。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掌握统治权的精英阶层,他们借助文字和艺术运作权力把自己的政治意识系统化,其外部表现形式为宫殿、神庙、管理机构。英国著名考古学家伦福儒认为,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他把文字、  相似文献   

10.
华泉 《文物》1975,(12)
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在中国历代史籍中是有大量明确记载的。但是,为老沙皇鲸吞中国领土辩护、为新沙皇扩张主义鸣锣开道的苏修御用"学者"们,却采用了一种纯属诡辩的手法。他们说,"远东地区绝大多数民族根本没有他们自己以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的史书是"被人歪曲过的",经过了"后来的改动",常常是"带有后期抄录者和编纂者加工痕迹的"。他们以为,这样一来便可以由他们随心所欲地歪曲历史,编造"黑龙江的土地几千年来就属于我们"之类荒唐无稽的神话了。诚然,这一地区的许多土著民族,过去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也没有自己的史书。  相似文献   

11.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结束了封闭状态,日渐走向世界。欧风美雨的飘打,世界列强的冲击,使古老的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受到文明程度高于自己的民族的挑战。挟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文化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并且反映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而与中国文化形成了尖锐对立。怎样评判中西两种文化?需不需要学习西方“文化?如何学习西方文化?围绕这一系列问题,人们展开了激烈论争。这种论争与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政治风云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论争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国度,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物传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旧有的传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方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民族传统被击打的支离破碎,但是没有传统的民族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民族,尤其是我们五千年的民族文化,自有其精华,自有其值得后世借鉴吸收的地方,所以保护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王鉴 《民族译丛》2004,(4):37-43
早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澳大利亚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主人是土著民族。这些土著民族的先民(4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河时期乘独木舟从亚洲来到澳大利亚)远在史前时代就已经创造了他们的独特文化。欧洲人的到来改变了澳大利亚的民族与文化构成,也打断了土著民族自由发展的历史。1788年英国的库克船长在悉尼湾登陆,西方文化与土著文化之间的矛盾就开始在  相似文献   

14.
“文明开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改变日本人观念的改革运动。笔者认为:“文明”就是一种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相对说来比较先进的社会文化形态;“开化”就是为达到这种“文明”的目标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日本的“文明开化”就是日本人在受到欧美各国文化的冲击时,为保存、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所做出的应变反映和积极进取的行动。从明治维新初期颁布《五条誓文》,到“富国强兵”、“殖  相似文献   

15.
100多年前,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公开断言:“印第安人部落民族文化生活在美国文明的影响下正在日渐衰退,他们的技术和语言正在消失,他们的制度也在解体。今天还可能搜集的事实,再过几年之后即将无从发现。”摩尔根的预言在今天的美国已成为活生生的事实,古印第安文明已成为历史的绝唱,昔日辉煌的传统文化,已成为遗留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永远无法破译的梦境!一个世纪过去了,在中国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中,出现了第一位研究本民族口头传统文化《玛纳斯》史诗传唱者玛纳斯奇的博士,为了对传统文化的骨血、文化根脉进行透彻的诠释和传承,他的足迹遍及整个新疆!他说,古印第安文明的消亡,是历史向我们敲响的警钟——  相似文献   

16.
“衰落”,还是“湮没”?——评斯塔夫里阿诺斯关于“西方历史独特性”的说明谢丰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只有西方的古典文明被永久湮没,被一种崭新的东西所代替”。这是西方历史的独特性。“恰恰是这一独特性,使西方在近代跑到了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17.
马红英 《沧桑》2009,(4):156-157
古往今来,性别歧视这一历史文化积淀的“人造顽石”在西方文明中俯拾皆是,且习焉不察。本文试图简略概述西方文明中的性别歧视话语,以及女性的“他者”处境。无论是在古希腊、基督教的文明里,还是在日耳曼的文明里,女性皆是被歧视的性别,是“第二性”;从柏拉图到圣·托马斯,从卢梭到黑格尔,从叔本华到尼采,皆认为女性是低于男性的劣等公民,是“他者”,被置于边缘。  相似文献   

18.
二 满族与旗人 在有清一代,凡被编入八旗及旗下各类人口均被称之为“旗人”,他们自己也以“旗人”自称之。未被编入八旗及未成为旗下人口的汉族人口则被称之为“民人”,他们自己也以“民人”自称。而绝少有满人、汉人之别,故有“只辨旗民,不分满汉”之俚语。 旗人是满族共同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称谓。 上面笔者着重论述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大量的汉族人口被满族共同体吸附成为旗人的几种主要方式。下面拟就成为旗人的这些汉族人口在经济生活、政治待遇、语言文字、生活习俗、民族自我意识等方面与满族的异同作一简论,以说明这部份汉族人口与满族共同体发展壮大的密切关系。换之言,即论证这部份汉族人是怎样潜移默化成为满族一部分的。  相似文献   

19.
庄申 《神州》2013,(21):19-19,21
在现代汉语文学史的漫漫长河中,如果取其横截面加以研究分析,“传统”、“现代”与“人”的关系,必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命题。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与“现代”是人们不断面临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文明、文化以及生存方式,代表着过去的历史习俗的演变与积淀,而现代的文明、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生活方式,却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时代与潮流。人处在这两种悖论的冲突中心,一直担任着复杂的角色,而人的命运在这两种力量的交锋下,也显得无奈与身不由己,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关照。  相似文献   

20.
具有儒家思想特色的政治权力合法性理论——“正统论”中的理性光芒和政治智慧,主要体现在“正统论”中的超越合法性上。这种理论与意识形态以想象的方式按照某种惯例引导人去想象自己与自身所处的实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同,启发人从现实的角度思考人与历史、现实的关系,从而将“超越合法性”还原于人心。由此,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寻找能够重新凝聚民族精神的价值理性时,应提倡“中华主流精神”,使它有助于建构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结构模式,以参与新的世界史规律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