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莫高窟!"#窟现存一幅圣容瑞像壁画,题款“盘和都督府御谷山番禾县北圣容瑞像”,还有一幅圣僧壁画,题款“圣者刘萨诃和尚”。番禾县即甘肃永昌县,“御谷山”在县城北#$公里处的城关镇金川西村西端。御谷山西端就是昔日圣容寺址。刘萨诃和尚与圣容寺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刘萨诃,法名慧达,山西文成郡(今山西吉县)人,生于东晋穆帝升平四年("%$)。他年幼时不喜读书,及长,为人凶顽,不敬鬼神,暴食暴饮,横行乡里,四邻畏之如洪水猛兽。他家是地方首富,父亲为他所累,将他送入军营。初为凉州突骑,后调守襄阳。"$岁那年,刘萨诃…  相似文献   

2.
唐代石雕刘萨诃瑞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静  魏文斌 《华夏考古》2011,(2):94-102,后插15-后插16
刘萨诃瑞像除了敦煌莫高窟唐至宋代的塑像与壁画以及刺绣作品外,甘肃永昌圣容寺现存的摩崖立佛被确定为北周时期的石雕刘萨诃瑞像,且为刘萨诃所预言在北周时期出现的凉州番禾郡御容山石像.笔者在参阅各种图录以及实际的调查中,又发现了五处分属于初唐、盛唐和晚唐的单体石雕或石窟中的刘萨诃瑞像.本文即对之进行考证,并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凉州番禾县瑞像故事及造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就番禾县瑞像的由来、发展及其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类探讨并就瑞像的定义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没有上师之前,就无佛陀之说;千年佛陀之果,源自上师之因”。正是由于视上师为佛陀的传统文化观念,上师或祖师像成为藏传佛教造型艺术当中最为普遍,最具特色的一种题材。不论是唐卡,壁画等绘画艺术,还是石刻、泥塑、木雕、金属等造像艺术,上师像都是题款最多的一项作品,这将十分有助于后人辨认他们的具体身份和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宗派的造像风格。  相似文献   

5.
鄂城寺塔位于南阳市北25公里的石桥镇小石桥村,是南阳市三座大型宋代砖塔之一,素有“宛北钟灵”的美称,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1963年,鄂城寺塔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一)鄂城寺塔所在的石桥镇,在商朝末期为鄂侯封地,西汉时为西鄂都乡侯封地,也是汉南阳郡西鄂县所在地,鄂城寺塔之名即由此而来。鄂城寺塔东邻张衡故里夏村,西近张衡墓园及平子读书台,再西侧为汉代西鄂县古城址。这里是一个人文景观及历史遗迹的汇集地,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开发价值。据寺内碑刻和历史文献的记载,鄂城寺塔始建于隋代,但其形制及规模…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定山西省万荣县寿圣寺塔的保护规划方案,需制作具有真实纹理的三维模型,但砖塔等大型不可移动文物的三维重建难度很大,制作成本一直很高。为此,本研究运用无人机拍摄和地面拍摄多视角影像的技术,制作寿圣寺塔的三维模型,生成各个立面的正射影像图,量算砖塔的高度、宽度等尺寸数据,为这类文物的三维重建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凉州建德大地震与番禾瑞像信仰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周建德年间番禾瑞像曾经发生多次佛首跌落事件。释道安和释道宣直接将其与北周政权的覆亡和北周武帝发动的灭法运动相联系。正是因为这种"预言"功能,番禾瑞像信仰随后兴盛起来。然而经过考察发现,番禾瑞像佛首跌落事件实际上和建德年间凉州大地震存在密切的关系;释道安和释道宣对此却避而不谈,直接将此与政权存亡和佛教兴衰联系起来。这段记载大概也是曲笔之作,反映出两位高僧大德的末法思想。  相似文献   

8.
麦积山石窟壁画中的《子变》麦积山石窟中保留下来的壁画大都残破不全。只有少数壁画可以考证辨认其内容。第127窟前披的《子变》虽也残破,但却是麦积山壁画中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一幅本生故事画。它是依据西晋圣坚译《佛说子经》绘制的。故事的大意是:古...  相似文献   

9.
魏军  卫峰 《文博》2012,(1):35-37
李邕墓壁画内容丰富、画工精美。其中两幅特别引人注意,一为墓道西壁白虎头前之捧盘白衣人物;二为墓道东壁御龙升天图。白衣人物双手托捧的长方盘中立插13支尺寸相当的黑色细竿,其形制极似如今使用的线香,从白衣人所处位置、身份分析,若为香类当恰得其份。仙人御龙图在墓道壁画中极为罕见,是壁画作者的大胆创新,通过仙人对龙的征服,反映了人类利用神仙形象对自然界的掌控意识。改变了青龙、白虎引领亡者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眼中的敦煌壁画●宋武征人们都渴望梦想成真。多年来,我的“敦煌梦”常常萦回在心头。对敦煌壁画,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爱好和眷恋。每当打开敦煌画卷之时,我的心灵就受到强烈的震动。那一幅幅缄默不语的壁画,以它们鲜明的表现形式和特有的色彩语言使我陶醉,兴奋,赞...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高唐县出土了金代虞寅墓室壁画,就《文物》1982年第1期上发表的图、文来看,我有几点意见,提出来愿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关于壁画的区分。《金代虞寅墓室壁画》文章中把该墓壁画分作十六幅,是不够妥当的。不能像文章中所说的"以甬道至门为中线,分成左右各三组壁画,每组壁画间以外凸的立柱相隔"。更不能把壁画说成是"原绘十六幅……每个画面各为一个独立的画幅,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相互衔接,构成  相似文献   

12.
陕西唐墓壁画之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古代壁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代是我国古代壁画艺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繁荣时期。在《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寺塔记》等书所载206名唐代画家中,就有110人参加过壁画创作活动,他  相似文献   

13.
吴丽红 《新疆地方志》2005,(3):47-47,63
阿艾石窟正壁绘“西方净土变”,壁画保存完好,人物线条严谨柔美,表现形式及手法类似于盛唐时期的敦煌壁画,左右两侧条幅“十六观”形成一幅中堂式画卷。石窟两侧壁绘“文珠师利菩”、“卢舍那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玄佛、菩萨右上方均有汉文榜题。  相似文献   

14.
梁勉 《文博》2011,(3):31-34
昭陵陪葬基——韦责妃墓中的一幅壁画被命名为“弹琴女伎图”,笔者认为这个命名值得商榷笔者查阅了一些中国古代史籍,并结合现代音乐界对中国古代乐器的研究成果,认为这幅壁画中的乐器命名为“轧筝”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墓葬壁画中“备茶图”题材多流行于宋、辽、金时期,唐墓中则较为罕见,分布地域以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为主。西安东郊白杨寨晚唐墓M1373发现有“备茶图”题材壁画一幅,为目前所见最早,在西安地区更是首次发现。本文以新发现的“备茶图”壁画为例,通过对其内涵的分析,对墓葬中“备茶图”出现的社会背景、早期发展脉络、后期的变化与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叶贵良 《敦煌学辑刊》2001,(1):23-25,22
本文着重考证敦煌第220窟贞观十六年《帝王图》壁画中皇帝右边官帽上插着“貂尾”的大臣的身份。笔者证以“至尊朝会登殿,侍中常侍夹御,御下舆,则扶左右”,皇帝出行皆由侍中常侍侍卫在左右两旁之惯例,认为此人应非“中书令”;然而,亦非“右散骑常侍”,因为唐贞观十六年尚无右散骑常侍之称。笔者认为此人的身份应是“常侍”。  相似文献   

17.
《耕织图》与日本文化臧军《耕织图》为南宋绍兴初年龄潜县(今属浙江临安县)令楼踌任内所绘,全图共45幅,分耕与织两大部分,每幅图都有五言诗一首,“一时朝野传诵几遍”,宋、元、明、清历朝及日本、朝鲜等国有众多摹本流传,并通过陶器、壁画、雕刻、年画、货币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考证敦煌第220窟贞观十六年《帝王图》壁画中皇帝右边官帽上插着“貂尾”的大臣的身份。笔者证以“至尊朝会登殿,侍中常停夹御,御下舆,则扶左右”,皇帝出行皆由侍中常侍侍卫在左右两分之惯例,认为此人应非“中书令”;然而,亦非“右散骑常侍”,因为唐贞观十六年尚无右散骑常侍之称。笔者认为此人的身份应是“常侍”。  相似文献   

19.
雒三桂 《收藏家》2009,(9):89-90
《明皇出游图》是石涛传世作品中罕见的一幅鸿篇巨制,石涛在题款中明确说明此画是“漫临”南宋“名绘神物”。由于没有具体创作年代,对于这幅巨制,我们必须从石涛一生绘画艺术的前后变化之中寻找线索,才能对这幅巨制的内容及艺术手法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的壁画中,有两幅带有榜题的壁画分别被定名为“颂经图”和“寄锦图”。作者曾撰文指出颂经图就是唐代流行的“杨贵妃教鹦鹉图”,现考寄锦图也是以晋唐以后民间广泛传诵的又一故事题材,即“苏若兰织锦迴文图”为蓝本绘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