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本传世品中有不少高品质的中国烧制的“天目”(黑釉茶盏)?,可谓世界级的宝藏。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所藏国宝油滴天目即为代表作之一,是南宋时期建窑的产品。除了这类建窑产品,金代华北地区制作的油滴天目在日本也有传世品。本文就此两类油滴天目的区别、传入及被接纳与使用的情况等进行考证,以阐明油滴天目在日本历史上的意义及其具体面貌。引言日本传世品中有不少高品质的中国烧制的“天目”(黑釉茶盏),是世界级的宝藏。其中,被指定为国宝的天目茶碗最具代表性,例如分别藏于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藤田美术馆、大德寺龙光院的3件曜变天目,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所藏国宝油滴天目以及相国寺所藏国宝玳玻天目(玳瑁釉天目)等。  相似文献   

2.
建窑是宋代著名黑釉瓷窑之一,遗址在今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池墩村。它是应宋代“建茶”(龙凤团茶)的风行而兴起的以烧造茶盏为业的瓷窑。它烧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结晶釉,纹如兔毫,称为“兔毫盏”。 二十世纪初,建窑遗址出土的兔毫茶盏东传日本,在陶瓷学界激起了“天目茶碗”的研究热潮。其结果,在日本的陶瓷研究大系中,建立了一个以宋代建窑为主,包括同时代中国、朝鲜、日本其它瓷窑生产的黑釉瓷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天目’。 . 晚清以来,建窑遗址出土了底足刻有“供御”,“进(王戋)”字样的兔毫盏实物,说明宋代建窑曾经烧制过供宫廷御用的茶盏,这是建窑史上一件前所未闻的大事。其后,随着人们对这一著名瓷窑的实物遗存有了更多的了解,提出了一系列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其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倐戒鼎的年代和铭文中"羡"的含义.认为煲戒鼎为西周宣王时器,铭文中的"羡"指"羡卒".器主受命管理六师和羡卒的时代背景,很有可能与周宣王时期因战争规模的扩大而加强对民众的管理有关.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0,(4)
正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原产于中国。据史料记载,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汉代到南北朝,饮茶之风在江南和西蜀一代逐渐流行。唐代时期,陆羽《茶经》中详细记载了"煎茶法"。至晚唐又兴起了"点茶法",即在茶瓶中煮水,置茶末于碗,再持瓶向碗中注水冲茶。北宋时期点茶之风盛行,而煎茶已不多见。无论煎茶还是点茶,均需将茶饼碾末,而直接持而饮用的茶具是碗,宋人则将之称为"盏"。宋代烧制黑釉瓷茶盏的窑口较多,本篇介绍宋代福建省建阳窑窑口生产的黑釉建盏和江西省吉州窑生产的黑釉木叶天目茶盏。一、建盏品种  相似文献   

5.
"研究日本"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研究内容,其二是研究方法。"研究日本人的生活方法"是研究日本的主要内容;采用学科交叉并客观地再现日本人的赓续活动是研究日本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天目山考     
天目山是江南名山,古称浮玉山,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与天目山有关的名词有浮玉山、天目山脉、天目山区、天目山中山、天目名山、东天目山、西天目山、南天目、北天目等等。天目山作为客观实体与人发生关系,并不断地被人利用,被人认识,其名称和内涵也随时间而变化,弄清楚它的历史面目非常困难,但了解掌握天目山的历史,对促进天目山区的环境保护、经济开发和旅游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日悠久的文化交流史上,茶道文化是其中光彩夺目的篇章。日本自荣西禅师从宋朝输人菜种,著(吃茶养生记》以后,饮茶风习就以禅林为中心而逐渐推广起来。到了元代,通过日本人元僧的介绍,中国的品茗方式唐式茶会(或简称“茶会”、“茶寄合”)也传人了一衣带水之隔的邻邦。后来唐式茶会又逐渐单纯化、日本化,形成独具大和民族特色的“茶之汤”(即“日本茶道”),“普及了静寂闲雅的趣味”,予日本社会和文化生活以深刻、久远的影响。在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的历程中,在日本国曾留下了许多与茶道文化有关的书法、绘画、陶瓷器等中国…  相似文献   

8.
成立于战国后期的日本茶道(初期称为“茶汤”或“佗茶”),虽然在形式上与南北朝时的“婆娑罗寄合”这种喧闹、奢靡的饮茶之风迥然不同,甚至与室町幕府的将军所举行的茶会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禅的精神的融入,正是对“婆娑罗寄合”的一种反省与反动,而室町幕府茶会中的“唐物数寄”、以建盏天目茶碗为代表的“茶具足”和“书院座敷”这三个基本文化元素,是后来日本的茶道得以成立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书院座敷”构成了茶道得以展开的基本空间,“茶具足”是茶道得以进行的基本器具,而“唐物数寄”则是使整个茶道活动充满了优雅文化气息的基本组成。  相似文献   

9.
日本茶源于中国,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从日语中“茶”的字音入手,从茶名、茶与人、茶谚三个方面分析日语中与茶相关的表达,借此说明,茶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日本人在秉承中国茶文化精髓的同时,不断领悟融入新意,在茶文化中常年累积的经验、生活智慧等都借茶发挥。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日本侵略一个表述之真意>①一文(以下简称"<真意>")拜读已久.该文以解读"毛泽东说要感谢日本侵略"的说法(作者称之为"关于日本侵略一个表述")并铨释其含义来为人们解"惑",立意甚高;但读后却使人增添了"困惑".<抗日战争研究>将该文列入"问题讨论"栏目,表明有关问题可以讨论,需要讨论.我想说一点个人看法和想法,就算参加讨论吧.  相似文献   

11.
何欢 《神州》2012,(20):21
本文以风靡日本的流行词汇"萌"为切入点,探讨在日本大众文化背景下"萌"的含义,揭示其产生的原因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国民心理。  相似文献   

12.
朝鲜王朝与中国、日本在贸易及文化方面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共同创造出灿烂的东亚文明。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馆藏的李氏朝鲜时期炒茶青铜铲反映了朝鲜王朝时期炒青散茶技术的情况,常平通宝形制的形成与中国古代的通宝形制有着密切联系,币制的稳定与对日铜矿贸易有关。两件文物是朝鲜王朝与中国、日本在文化及贸易领域交流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3.
正我想等一个人,陪我一起居住山林,清晨我们一起看美丽的日出,傍晚我们一起看夕阳与晚霞,遇到阴雨天气,我们可以看流动的云层,坐在窗边听下雨的声音,一起感受朦胧深山的缥缈。如果可以,我愿意在天目山,静静等你……"晨起如春,夜眠如秋。"这就是临安天目山别样的人间一角,是当人们感受过盛夏的灿烂与热情后,最想回归的舒适温度。"布谷、布谷……"听,山间的布谷鸟已向您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相似文献   

14.
"皇帝"这一政治名号,是中国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持续使用了两千多年。而在名号不变的背后,"皇帝"名号的含义却非一成不变。中古时期人们对"皇帝"名号以及皇帝形象的理解,并非秦汉之际"皇帝"号成立的初始含义,而是来源于后来学者和政治人物在谶纬思想和"三皇五帝"史统下对"皇帝"名号含义进行的重构,此外,也与汉代由旁支入奉大统的皇帝"尊父为皇"的历史事实有关。  相似文献   

15.
镇花祭、道飨祭和疫神祭是日本古代国家神祇祭祀体系中的与疫病有关的祭祀。本文主要是分析这三个祭祀中蕴含的与疫病有关的鬼神观念。镇花祭体现了日本传统的"神作祟"观念,道飨祭是一个混合了中日两种文化因素的祭祀,一方面其思想依据是鬼魅、特别是中国的疫鬼观念;另一方面,道飨祭对于鬼魅的态度并非中国式的暴力威胁,而依然采取日本原有对待神的恭敬态度。疫神祭中的"疫神"则是把中国的疫鬼改造为日本式的"神",纳入日本原有的神祇信仰的话语体系。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疫病祭祀的角度对三个祭祀进行整体把握,发现道飨祭和疫神祭的鬼神观念均来源于中国的"疫鬼",以及日本原有的"神"观念对中国的"疫鬼"观念的改造,从而形成国家的神道祭祀中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共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和名类聚抄》是日本最早的分类体汉和词典(大约成书于公元934年)。这部巨著凝聚了当时词汇的日语读音——"和训",是日本对中国语言文化吸收的活化石。"此间(云)"是其中对"和语"读音注记的一种表述方式。本文拟从"此间"的由来和含有"此间"注解的三种形态及其特征对"此间"的含义进行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萨苏  王屏 《环球人物》2012,(27):16-17
2001年,在讨论小学"新学习指导要领"时,素以争吵作秀著称的日本国会,发生了一次混战式的辩论,其题目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在日本的教育中是否应该提倡"爱国"。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号召国民爱国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在日本,这个题目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很多议员和他们代表的选民,要求解释清楚这个"爱国"的具体含义。这一场"爱国大战"持续甚久,消耗掉无数杯茶水,为电视台提供了若干收视率,最终精疲力竭的议员们才做出了一个模棱两可而又尽量不包含政治含义的定义——爱国,即爱乡之心,指的是爱这片土地,  相似文献   

18.
人说浙江西北的天目山,是“大树华盖闻九州”,那种气度与“奇松怪石传四海”的黄山、“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相比也毫无愧色。“天目千重秀,林海十里深”。西天目山享有“天然植物园”和“大树王国”的美誉。野生的银杏林为全国仅有,还有全球仅存六棵的天目铁木!植物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于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葬"释源,并兼谈与"葬"有密切关系的"埋"字,同时附带介绍一些与丧葬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葬"是起源很早的字,很有可能在商周时代产生,"埋"是"薶"的俗字,"埋"的出现理应晚于"薶"字。"埋(薶)"起先都是指埋物、埋牲,后来才有埋人之义。本文粗略地说明了"葬"埋"的起源、意义,同时附带介绍一些与丧葬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无论是作为日本地方史志源头的风土记,还是明治时期的皇国地志,其编纂都曾受到中国地方志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日本地方史志编纂的几点知识:日本地方史志编纂机构的组成,日本地方史志编纂的契机与目的,日本地方史志的种类,日本地方史志体例的演变,日本地方史志资料的收集与"史料编",日本地方史志的利用。日本地方史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体例历经变化,最主要的是由"志"向"史"的转变,以至于"二战"以后,"史"的体例成为日本地方史志中的主流。究其原因,除了机构变动、受西方史学思潮影响等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密切相关。日本地方史志的变化和创新历程,值得我们今天修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