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福建土楼、土堡、红砖、灰砖四大民居建筑之一,以红砖赤瓦、燕尾山墙、木石雕刻装饰为特征的红砖建筑在福建闽南一带十分常见,已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它们被专家统称为"闽系红砖建筑"。这类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民居建筑艺术的一大杰作,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一、红砖建筑分布范围闽系红砖建筑,广泛分布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的莆田、  相似文献   

2.
张雪燕  赵媛媛  徐亚 《神州》2013,(13):37-37
现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业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会对民居建筑造成一定的损害,在利益的驱使下,民居建筑已经被赤裸裸的带上了"被消费"的帽子。针对这一现象,以丽江古城为例,介绍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开发理论研究与发展现状,总结建筑消费对传统民居的影响,并提出建筑消费与建筑保护的协调发展的原则。有利于传统民居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正>荷兰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区,历来被称为"欧洲的门户"。随着荷兰王国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出访中国,人们对于荷兰又多了一份关注。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凭借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城市风格,被评为欧洲最新且最具活力的短途旅行地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露天建筑博物馆"鹿特丹在2007年被评为荷兰建筑之城,新奇的现代建筑是鹿特丹的一大看点。"二战"时期,德国为了迫使荷兰投降,地毯式轰炸了这座港口城市。伤痛过后,鹿特丹抓住重生的契机,渐渐成为建筑师发挥创意的试验场,一系列"异想天开"的建筑拔地而起。如今,鹿特丹市的各个旅游中心,都为游客准备了一份建筑的步行地图。  相似文献   

4.
<正>12月28日,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大世界开始试运行,并计划于2017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经过修缮的"大世界"定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内设以非遗为主题的展览、表演、传习、美食和数字展示等。"大世界"建筑初建于1917年,1928年改扩建后形成目前的建筑形态。1989年,"大世界"主体建筑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总面积为  相似文献   

5.
陶李  江胜  郭强  秋秋  左右 《旅游纵览》2011,(7):26-32
<正>闲逛澳门街头,细品葡式建筑风格"当音乐和传说都已沉默时,建筑却还在歌唱。"建筑,可能是文化传承的最好见证和整饬。澳门作为一个被葡萄牙统治110余年之久的中国地域,虽然已回归祖国10余年,但是一幢幢风格各异的经典建筑,依然矗立街头。澳门建筑随处体现了葡式建筑的风情,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和异国风情的文化景致。澳门建筑风情无处可比。  相似文献   

6.
他不肯安静,总要发出一些"不受欢迎"的声音。张开济:原籍杭州,1912年出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曾任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北京市政府建筑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90年被建设部授予"建筑设计大师"称号,2000年获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7,(2)
<正>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跨度近一千多年的存世作品里,由于不同时代的建筑结构各有特点,既有传承也有发展,甚至截然不同,所以绘画里的建筑物也风格迥异。古代建筑画被称为"界画",因画家在作画时需要使用界尺引线来描绘建筑的细部构造而得名,"界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重要门类。东晋顾恺之的《论画》中第一次出现了"台榭"的说法;隋唐时又被称为"台阁","屋木"、"宫观",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把绘画按照种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杂画四门,把以建筑为主体的画归入杂画,称为"屋  相似文献   

8.
<正>提到法国,提到巴黎,第一个联想到的景物非埃菲尔铁塔莫属。埃菲尔铁塔完工于1889年4月25日,坐落在巴黎最宽阔的广场之一"战神广场",这座高324米的镂空结构铁塔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也依然被看作一个建筑上的奇迹。虽然其"世界最高建筑"的称号仅仅保持了45年,并且现在被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超越,但是其结  相似文献   

9.
<正>天圆地方,是土楼给我留下的印象,我被它的建筑构造所深深折服,"天、地、人"三方的紧密结合,在土楼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艺术。身处土楼之中,在并不宽敞的民居中支起摄影设备,天与地,建筑与居民,我用镜头寻找不一样的"东方明珠"。福建土楼历史悠久且规模巨大,因其大多数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墙体具有"可呼吸"的功能,室内舒适度很高,风吹不动,虫爬不进,而且冬暖夏凉,非常适宜居住。当地居民热情好客,拉着我讲述他们引以为豪的建筑瑰  相似文献   

10.
<正>天圆地方,是土楼给我留下的印象,我被它的建筑构造所深深折服,"天、地、人"三方的紧密结合,在土楼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艺术。身处土楼之中,在并不宽敞的民居中支起摄影设备,天与地,建筑与居民,我用镜头寻找不一样的"东方明珠"。福建土楼历史悠久且规模巨大,因其大多数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墙体具有"可呼吸"的功能,室内舒适度很高,风吹不动,虫爬不进,而且冬暖夏凉,非常适宜居住。当地居民热情好客,拉着我讲述他们引以为豪的建筑瑰  相似文献   

11.
王灏庄园是河北省中南部现存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景观,如此大规模使用"物迷文化"在北方建筑中十分罕见,被专家称"华夏艺术一绝"。  相似文献   

12.
<正>玉山古茶场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茶叶交易市场,于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古茶场的历史脉络玉山古茶场位于大盘山北麓,地处磐安县玉山镇马塘村茶场山下。该建筑初建于宋,现存建筑为清乾隆辛丑年(1781年)重修。主要建筑有茶场庙、茶场管理用房(巡检司)、茶场三大部分组成。晋时,有许逊者,制成"婺州东白"。唐时,"婺州东白"被列为贡品,并列入"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之  相似文献   

13.
韩瑞 《世界遗产》2014,(6):106-111
正巴西利亚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现代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其城市设计独树一帜,建筑风格多彩多姿,融世界古今多种建筑艺术于一体,集各种建筑风格于一城,故有"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称。别致的"大飞机"设计格局巴西利亚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空旷",每个建筑物之间相隔距离很大,整个城市基本只有5种颜色,蓝天、绿草、黄土地、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风格的白色建筑和黑色的玻璃墙。  相似文献   

14.
<正>"建筑遗产"属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当前对建筑遗产进行保护的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广大城市与乡村中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遗产正面临被拆除的严峻挑战,而新建的城市与乡村面貌越来越趋同,正逐步丧失个性化差异。因此,保护"建筑遗产"成为一项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的刻不容缓的工作。以下几篇文章或从中国建筑遗产的整体,或结合不同建筑遗产修缮案例,对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相关单位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孙伟刚 《考古》2012,(6):69-74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汉书·楚元王传》记载秦始皇帝陵"宫观之盛,不可胜原"。历史文献对秦始皇帝陵园内建筑遗址的记载仅寥寥数语,文献记载的"宫观"类建筑屡被提及,  相似文献   

16.
正位于南京紫金山灵谷塔以西,藏经楼以东的一高阜山上,有一处独特的建筑遗迹。这个建筑的所有墙壁、地基,都是用青石建造。建筑的周围遍植桂花树,每到桂花盛开时节,方圆一公里有余的范围都是桂花飘香。正因如此,这个建筑被称为"桂林石屋"。这处建筑遗迹,原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别墅,早在1931年,由广州政府捐资3万元,于1933年春建成。建成4年后,石屋便毁在侵华日军的狂轰滥炸之下。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的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坐落于原国立中央大学旧址之上,作为珍贵的校园建筑遗产,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群于1991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1992年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上世纪初中国政府官办的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其校园建设是当时教育转型初期办学思想的忠实体现,独特价值有别于同一时期的其他教会大学。当秋色渐浓,暖黄的阳光洒进校园,由南门而入,徜徉于中央大道,金色的梧桐落叶如华美的地毯铺延脚下,映衬出前方大礼堂庄严却祥和的面庞。这一刻,你不禁要想起"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形象的比喻来。宁静深邃的美,让你忍不住要屏住呼吸,遥想从三江师  相似文献   

18.
正近代台湾的寺庙建筑深受闽南建筑文化的影响,在台湾处处可看到闽南建筑风格的寺庙。闽南建筑风格分为漳州派和泉州派。在台湾的匠师中,陈应彬、叶金万与王益顺被称为台湾寺庙建筑"三大匠师"。王益顺为泉州惠安人,而陈应彬和叶金万都是漳州人。陈应彬(1864—1944年),是台湾知名大木匠师,承继漳派大木作技术,在台湾寺庙建筑史上占有一席地位。陈应彬的祖先是南靖县人,约于清乾  相似文献   

19.
"这个佛寺是一次建成直到最后被掩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说,"因为它的小,它能完全被红柳包包裹掩藏,当它重现天日时,成为新疆和田地区迄今所发现佛寺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佛堂建筑形式佛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木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发展起来的。由于中国土地广阔,各地区的气候、物产、地理环境等条件不同,各地区木结构建筑发展的情况也不一致。大体情况是:在北方地区,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多黄土高原,气候寒冷,"掘地为穴"建筑居室的方法曾被广泛采用,建筑的发展是由天然岩洞到穴居、半穴居,上升为地面的、简单的原始木构建筑物,又逐渐发展为抬梁式又称梁柱式或叠梁式木构建筑。在南方,主要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由于地下水位高,气候潮湿,建筑的发展是由"构木为巢"逐渐下降到地面。随着社会的前进、交通的发达、技术的交流与改进,逐步形成了丰富多采、独树一帜的中华民族的建筑形式与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