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9年元月,孟县城关公社斗鸡台大队第五生产队社员在修渠取土时,在村内大街路旁发现北魏司马悦墓葬。据说解放前该墓土冢高两丈余,因群众不知来历,逐年削小,发掘前只是高出地面不到三米的土丘。发现后,社员自行发开。经实地调查,询问得知墓葬出土有墓志一合,瓷碗八个,唾盂一个、黑色陶瓯、陶碗各一个、铁环七件、铁钉十余件,现收藏我馆。  相似文献   

2.
复色釉陶是汉代低温铅釉陶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其施釉烧制工艺系在普通单色釉陶的基础上,于一件器物上施加两种及以上釉料,以低温一次入窑烧制而成,呈现出绚丽的艺术效果,达到了汉代釉陶的高峰。此类釉陶主要分布于宝鸡、济源和延安及其周边地区;最早出现于西汉中晚期,流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就施釉工艺而言,其多色施釉技术与北魏时期的二色釉陶一脉相承,并在北齐时期与新出现的"瓷胎铅釉陶"二次烧制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北齐特有的多色瓷胎铅釉陶器,为后来唐三彩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汉代釉陶属低温铅釉系统。它以普通黏土为原料,以铅的氧化物为基本助熔剂,以铁或铜的氧化物为呈色剂,在700~900℃的低温下烧成,器表呈现出红褐、绿、黄等色。釉陶器的产生丰富了陶器的装饰技法,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汉代釉陶既秉承了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的施釉或装饰工艺,又影响了唐宋乃至明清的三彩或低温颜色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汉代铅釉陶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独特意义。低温铅釉陶产于何时迄今未有定论。传统观点认为,以关中地区发现的西汉武帝时期的墓葬所出之釉陶最早。此外,其产生是否受到古埃及碱金属硅酸釉的影响,长期以  相似文献   

4.
滦南县元墓出土文物1991年春,县文管所从徐庄证集到几件元平民墓出土的瓷碗,铜镜及铜钱,现将其介绍如下:瓷碗5件。一件,敞口,圆唇,壁微斜,圈足外撤,胎质较粗,呈红褐色,釉为黑色,内施满釉,有褐条纹,外壁施釉不到底,有褐色斑点,口径9.45、足径3....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伊拉克中部萨珊时代釉陶的制作技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探测器(EDS)对釉陶样品进行了研究。用金刚石圆形锯将各种陶器碎片切成小的截面样品,在切割过程中尽量使同一片样品既含有胎体,又含有内外釉层。将样品嵌入环氧树脂中,用金刚砂纸进行打磨,然后用金刚石研磨膏磨光亮,使得样品厚度约为1μm。在60倍立体显微镜下观察截面的釉层颜色以及胎釉形态,然后将它们加一层石墨涂层。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江苏盐城市市区中心建筑施工中,发现了唐代的不间断地层和古代灰坑以及宋代的方砖地坪等人类生活遗址。同时出土的还有唐代的长沙窑制品璧底瓷碗、三彩陶片、硬黄陶假山、成串的开元通宝和宋元时代的残瓷碗、明代的陶罐等遗物。这些遗迹的发现和遗物的出土,为探讨唐代古城的所在位  相似文献   

7.
1982年3月林州市城郊乡李家池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经清理,该墓为仿木构壁画墓,由墓道、墓门、甬道以及墓室组成,因被盗,墓中随葬品仅余2件白瓷碗,壁画内容较为丰富,有宴饮图和二十四孝故事。墓葬的年代当在宋代。  相似文献   

8.
试论出土元代磁州窑器中所绘磁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河北磁县地区的漳河两岸,分布着多处宋元时磁州窑的遗址。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早在1957年为了配合邯郸市修渠工程,对峰峰矿区观台镇的古窑遗址做了清理发掘。1964年故宫博物院对磁州窑遗址做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和采集标本的工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窑址中发现绘有“王”字的瓷碗和残片(图二、三、六)。晚到1975年,又在磁县南开河村,由社员在村东漳河故道中修渠,发现了六艘元代沉没的粮船。经河北省和邯郸地区文物工作者清理发掘,沉船中发现了大批铁工具和瓷器等,其中也发现了“王”字瓷碗(图一)。以上的发掘  相似文献   

9.
林尚斌 《收藏家》2006,(7):45-49
唐三彩是以黄、绿、蓝、白等多种釉色烧制而成的质地坚实、色彩缤纷的釉陶器,是唐代陶器生产中异军突起、一枝独秀的釉陶艺术品,也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唐三彩主要出土于西安、洛阳唐墓,除此,北方的山西、甘肃,南方的江苏扬州也有一定数量的发现。唐三彩是釉陶,其胎体以黏土制成,胎质坚实致密,强度高,釉色以铅和石英配料为熔剂,数种金属氧化物釉料为着色剂,其中主要是以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钴等呈色为绿、黄褐、蓝色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烧制而成。三彩呈色即是利用熔剂在器物烧制过程中的流动性,使着色剂在熔剂中流动、交融、浸…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黑龙江省文物工作者在泰来县发现辽代砖室墓一座。该墓为单室,平面呈六边形,穹隆顶。墓内棺床用绳纹砖砌成,出土文物有鸡腿瓶、素面铜镜、白瓷碗及马鞍上的鎏金铜饰等。这座墓葬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正>一般认为,伊斯兰白釉陶开始繁荣的时间,是公元9世纪阿巴斯王朝时期,由于中国陶瓷进口白瓷的刺激,其需求量及产量都大幅的增长。而奥利弗·沃森(Oliver Watson)提出,伊斯兰白釉陶的兴起源于公元8世纪的埃及和叙利亚。当时,阿拉伯军队的到来摧毁了当地红泥釉陶器的窑址,使得地中海东部的陶器供给出现枯竭。为填补空白,埃及和叙利亚陶艺便随之发展,并出现了玻璃釉陶。伊斯兰釉陶常用的黄、绿釉装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0月7日,南充县荆溪乡桑树坝村5社村民刘祖元在包产地建房挖基取土时,掘出一批文物,他将文物取回家中存放后,到县文物部门进行了报告。文物工作人员闻讯,立即前往调查,确定为一处窖藏。该窖藏在1980年12月南充县出土的明代窖藏(《四川文物》1985年2期)西南23米,距地表深约1.2米。出土的青花瓷碗、杯、碟、罐、钵及翠绿釉陶盘、白瓷盘均装在1红陶缸内,共88件,粗糠塞缝,石板盖顶。  相似文献   

13.
一碗类瓷器碗是常见日用品,“南海I号”出土瓷器中,也以碗最多。目前发现,以江西景德镇窑青白瓷碗、浙江龙泉窑系青瓷碗、福建闽清义窑青瓷青白瓷碗和磁灶窑酱釉绿釉碗为主。1.景德镇窑青白瓷碗南宋时期,景德镇窑业吸收了定窑特色,又被称为“南定”,最为明显的就是覆烧芒口器物和薄胎印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2001年9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康店叶岭砖厂发掘汉墓15座,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其中一件绿釉陶鼎,在郑州地区已发现的同类墓葬中极少发现该墓群的发掘为研究郑州地区汉墓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唐三彩是指唐代烧制的多彩低温铅釉陶,其以铅为助熔剂,以铜、铁、锰、钴等金属元素为着色剂,在低温氧化气氛中烧成,其基本色调是黄、绿、白,也有紫、褐、蓝、黑等,以有蓝、黑色的最为珍贵。唐三彩从唐初开始创烧,其间经历了从初创走向成熟期、高峰期和衰退期这三个阶段,其时间与通常划  相似文献   

16.
釉陶     
正汉代出现了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又称"铅釉陶"。铅釉陶的成功制作,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等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色,但绿釉为最多,绿如翡翠,光彩照人。墓葬中出土的铅釉陶器表面,有时会出现一层银白色光泽,有人误称为  相似文献   

17.
古代墓葬壁画颜料中的胶结材料成分研究是国内外考古界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研究针对我国北方公元5世纪墓葬壁画中红色、黑色和黄色壁画颜料样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样品中的狗胶原蛋白浓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发现,红色干燥壁画颜料中含有狗胶原蛋白,含量为7.328mg/L,而黑色、黄色和红色湿润壁画颜料中均未检测到狗胶原蛋白成分。利用ELISA成功检测出我国古代壁画颜料中胶结材料成分。该检测方法可以直接、快速检测古代壁画胶结材料中动物胶原蛋白的种类。  相似文献   

18.
卫辉发现明代汝王珍贵资料安喜平1990年12月,河南省卫辉市太公泉乡黄山村一座明墓被盗。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砖石墓,有石门、墓道,有东、西两个耳室,座北朝南。有棺床(青石板,线刻双凤纹)。未见棺椁。经文物工作队抢救性发掘,清理出文物四十二件,均为釉陶。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三件唐代邢窑三彩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从广义上说,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有唐三彩烧造窑场的省份有河南、陕西、河北及四川等,其中河北窑场是指在当时以烧造白瓷而闻名遐迩的邢窑。如内丘县西关附近窑场曾发现盘、杯、罐、钵、盂、壶、鍑等釉陶制品,与白瓷、黑瓷和其他瓷器烧成于同一作坊,从成型工艺到造型特征都与瓷器一致。其中单色釉有绿  相似文献   

20.
古时在塑佛像时,通过在佛像的身体内部放置一些经卷等物品,使造像更为庄严和神圣。明清时期,在造像中进行装藏活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文章介绍了麦积山石窟东崖大佛头部发现的宋定窑白瓷碗、护国经卷《金光明经》及麦积山西崖大佛胸部的宋代"铜钱幡"等文物的发现过程及在佛像中的安置特点,为麦积山石窟的历史、开凿及佛教装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