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炜  曹源 《中国钱币》2014,(2):28-30,36
正近日有幸拜读刘春声先生编写的《中国钱币大词典·厌胜钱编》一书,对书中小巧精美的两汉时期厌胜钱颇感兴趣。仔细品味,发现两汉时期厌胜钱中不少构型在有关东汉三国陪葬明器摇钱树的文章中曾经见过。将两者对比分析,才发现在两汉时,士人佩戴把玩的小小厌胜钱与流行于四川盆地的陪葬明器摇钱树部分构型颇为相似,笔者遂对其相似性做一点分析,其中包含有对"五利后"铭文钱的一点浅见。据现今考古学证实,摇钱树是东汉到三国时期,中国西南、西北地区流行的一种陪葬  相似文献   

2.
"摇钱树"的定名、起源和类型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从分析“摇钱树”的时代特征和树上的“钱”的意义着手,认为它和长江三峡地区东汉墓中出土的另一种类似“摇钱树”的“灯树”,都是在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西汉墓出土的陶质神树基础上,经由不同的途径向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与当地宗教民俗内容结合的产物。所谓“摇钱树”上的“钱”,并不具备任何财富观念的意义,而是天和地的象征,“摇钱树”是人们希望墓主通过神树由地面升天成仙的一种宗教性随葬品,应当定名为“升仙树”。三峡出土则是“升仙树”的另一类型。  相似文献   

3.
汉魏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古典诗歌在汉魏阶段开始由抒情向写实转化,从"诗言志"到"缘事而发",叙事文学的繁荣,使汉魏叙事诗出现了叙事转向。本文试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诗言志"写起,从"诗言志"到"缘事而发",到汉魏叙事诗的叙事转向三部分阐释汉魏叙事诗。  相似文献   

4.
摇钱树和摇钱树座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摇钱树.是汉代、三国、魏晋时期墓葬中常见的随葬明器,由青铜铸造的纹饰精美,图像丰富的神树和陶制、石制的树座所组成。因其树枝上挂满着中国古代流通的货币方孔圆钱,似乎只要摇动树杆,铜钱就会纷纷落地。所以,被暂时命名为”摇钱树”。四川省博物馆陈列的一株摇钱树,是1972年在彭山县江口镇~座汉代崖墓中发现的,通高111厘米。广汉市博物馆陈列的另一株摇钱树,是1983年在广汉市万福乡狮象村一座东汉砖室墓出土的,通高152厘米。最近,绵阳市何家山二号东汉崖墓出土摇钱树一株,通高200厘米。此外.绵阳市还出土了一株摇钱树。新…  相似文献   

5.
(一 )  摇钱树,是汉代、三国、魏晋时期墓葬中常见的随葬明器,由青铜铸造的纹饰精美、图像丰富的神树和陶制、石制的树座所组成。因其树枝上挂满中国古代流通的方孔圆钱货币,似乎只要摇动树干,铜钱就会纷纷落地。所以,被命名为“摇钱树”。   摇钱树盛行于公元一世纪前后的汉代,是一种反映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古老文物,其内容和造型,取材于我国的《山海经》,主要是反映我国古代的许多优美神话故事传说、中国原始宗教和中国古代流传的原始天象、历法、医药、动植物等。   近十几年来,摇钱树在四川地区多有出土,如:彭山县江…  相似文献   

6.
汉魏洛阳故城圆形建筑遗址殿名考辨钱国祥汉魏洛阳都城宫殿具体位置与殿名的考证与研究,历来是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但由于该城址建筑历史悠久,经历朝代众多,而且城址内相同一座宫殿曾多次建筑、改建或重修沿用。因此有关历史文献中对其宫殿名称及具体位置的记载并不...  相似文献   

7.
王雪 《东方收藏》2020,(1):87-89
厌胜钱是古代在正式流通钱币之外的一种用于吉利品或辟邪物的钱币。钱面上的文字与图案多有特定的含义,与中国传统宗教、风俗、民情、文化相关。明清时期的厌胜钱种类丰富,有镂空钱、吉语祝福钱、宗教文化钱、"钱文"钱等,这为古代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实物参考。厌胜钱也叫作压胜钱、花钱、民俗钱等,是在正式流通钱币之外的一种用于吉利品或辟邪物的古钱币。  相似文献   

8.
1983年夏季,洛阳堰师县李村乡李村北约2公里,汉魏洛阳故城遗址西南,发现一处重约40公斤的钱币窖藏。该窖藏钱币出土后,多已流散民间,我们对其中的6公斤钱币进行了整理,其中包括西汉半两、两汉五林、莽钱、无文钱和三国钱币等五类,总计2671枚。同年5月,我们将(洛阳汉魏故城西南出土窖藏钱币)一文提交“曹魏五殊钱学术研讨会”。本文仅对该窖藏中的曹魏五殊简报如下。候师李村钱币窖藏中共计出土曹魏五林116枚,根据钱文可以分为“五林”和“五朱”两类。1.“五林”类依钱文的细微差别,大致分为三型(表一、图一)。门)1型“五殊…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9月22—24日,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承办,洛阳根在河洛文化研究会协办的"洛阳考古与汉魏历史研究暨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高层论坛"在河南洛阳召开。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35篇,兹综述如下。一、汉魏洛阳研究。程有为依据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阊阖门等考古新材料,廓清了汉魏洛阳城宫城形制、布局和历史演变,认为单一宫城、"建中立极""五门  相似文献   

10.
再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拙文《论早期道期遗物摇钱树》刊出后(见《四川文物》1995年5期),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道教学者王家祛先生指出:“摇钱树可以说为《太平经》思想的(钱树)。但它上面一整套神仙人物、西王母(风神),也可能是由《山海经》桃都神树演变而来。天文观测的(距格之松)—→长生长寿的(桃树)──掌握天道(日月星辰运行)的生命树(演树)──养生仙桃及其物质代物(钱)。故命名为钱树,不若更全面的称为昆伦生命神仙树或生命神树。”王家信先生将摇钱树与天文观测及掌握日月星辰运行的看法允给笔者以启迪。此外,拙文虽从文献资料及摇…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峪关市文物局在嘉峪关市峪泉镇附近发掘了8座汉魏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一批随葬品。这些墓葬的发现与发掘丰富和补充了该地区汉魏时期墓葬资料,对于研究该地区社会、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鲜明近年来,随着出土摇钱树的增多,学术界对摇钱树的研究也渐趋热烈。研究者们对摇钱树的形制、内涵以及与汉墓仙化主题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①。但是,对于摇钱树的性质、作用等认识却仍然有待深入。至于摇钱树何以突然兴起于东汉时期的酉南地区...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的货币,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先民从简单的以物易物最终发展到金属货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历朝历代人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货币文化。这一文化渊源流长,影响深远,连续不断,且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创新性。我国古代货币不仅种类繁多,形制多样,而且材质广泛,主要有铜钱,还有铁钱、铅钱、锡钱、铅锡钱,以及金钱、银钱甚至"泥"钱。本文就古代的各种泥钱及其用途进行浅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汉代摇钱树与汉墓仙化主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汉代摇钱树与汉墓仙化主题邱登成摇钱树为西南地区东汉墓葬中常见明器。在已出土的摇钱树资料中,四川地区占绝大部分,如四川彭山、广汉、郸县、芦山、茂汶、新津、广元、乐山、绵阳等地均有摇钱树出土。其它如陕西城固汉墓亦有发现。这些摇钱树资料较为零散,出土时完残...  相似文献   

15.
博山炉考     
博山炉是专门用于象征汉代仙家思想中仙山的器物,该器物在汉魏六朝被称为"博山香垆"或"博山",唐初才普遍称其为"博山炉".考镜"博山炉"之博,有三个主要义项或文化隐喻:极目远观之博望、泰山和博弈.此三者均与仙人、仙山或仙家世界相联系,是汉代作为"登天"、"致仙"或"成仙"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摇钱树是分布于以四川为中心、具有西南地域特色的文物,迄今已发现近200例,有关研究论文数量已达60余篇.1998年在德阳举办了全国摇钱树专题学术会议,使摇钱树的研究达到高潮.现有研究涉及其性质、内涵、特点、用途、起源时间、地点和摇钱树佛像诸方面.本文还指出摇钱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汉魏南北朝碑刻中的婚姻词数量可观,时代确定,材料可靠,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资料。通过对汉魏南北朝碑刻婚姻词的考释、分析,揭示其基本面貌、语义特征,同时也考察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这类词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摇钱树是西南地区(以四川为主,包括重庆、云南、贵州、汉中等地)东汉至三国晚期流行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明器。摇钱树由树座和青铜树组成,树座有石质和陶质两种,以陶质较多。树座一般是上小下大,树座上端是一中空的柱,用以插物。树座上有的浮雕羊、蟾蜍、天禄、辟邪,有的浮雕歌舞的人、持瓶骑于羊身的人或坐于龙虎座上的西王母,有的浮雕方格纹、串枝纹和方孔圆钱。青铜树分为树干和树枝,采用分段铸造然后组装的方式。青铜树上除挂满方孔圆钱外,还装饰西王母系列图像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三台县出土一件东汉佛像摇钱树,保存完好,其上铸佛像、方士、朱雀、蟾蜍、龙和璧等图像,其中一树枝中有延年二字,是迄今发现的摇钱树上罕见的铭文,对研究摇钱树的内涵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摇钱树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随葬品,因其宏观结构及其空间造型的残损,致使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很难完整地显现出来。为此,本文针对鎏金摇钱树在开放性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病变,通过合金微观组织的科学分析,运用动态平衡的观点对微观腐蚀的时效行为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器物的空间结构和造型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这一时期合金配置和制作工艺的特点,并使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能够全面准确的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