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赵丛苍  张朝  赵戈 《文博》2020,(4):39-46+104
本文认为,目前"丝绸之路学"已经能够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被提出,并应该得到强化建设。本文从"丝绸之路学"定义、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历程与展望诸方面进行阐释,指出"丝绸之路学"是以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切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研究内容皆是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其重在探讨丝绸之路的机制、作用、价值及东西方文明交流之成果;在时间上包含了先秦的早期丝绸之路、历史时期的丝绸之路及当今的"一带一路",在空间上包含沙漠、海上、西南、草原、高原等丝绸之路。同时,该学科的目标是复原古代丝绸之路之面貌,探索东西方文明交流之规律,服务人类文明未来之发展,既关注古代,同样也立足现代,更是一门理解未来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和韩国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敦煌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9月26日至29日在敦煌召开。本次会议以"敦煌学与丝绸之路"为主题,既有对丝路文明的宏观阐释,又有对具体问题的微观研究,范围涉及丝绸之路与文明交流、敦煌学、艺术、文学、文化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连接在了一起。正是这些丝绸之路,将中国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绚丽多彩的丝绸产品、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汗血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美洲的棉花、烟草等输入中国,东西方文明在交流融合中不断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了“丝绸之路历史地理”研究。包括历史文化、交通线路、宗教传播、植物交流等方面。期间,特邀西北大学李健超教授作为课题组组长。会同沿线长期从事丝绸之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丝绸之路历史线路进行考证并撰写了论文。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特与本刊合作。将这些关于丝绸之路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呈阅于读者。以期为弘扬丝绸之路文化、推动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1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省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是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后又一"国"字号文化平台落地甘肃。《丝绸之路》杂志社将承前启后,充分利用海内外丝绸之路文化、学术资源,务实合作,努力与省内外高校、学术单位、文博机构、文化单位、文化企业、互联网等社会各界联系,充分显示丝绸之路"友谊之路、合作之路、交流之路、发展之路、创新之路"的特色,助力2016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丰富的音乐人类学史料。例如,敦煌莫高窟、榆林窟、东千佛洞都保存着大量壁画,展现着多姿多彩的古代乐舞艺术,留存着丰富的乐舞形象资料。这些壁画中的乐舞演出场面,不但映照出当时人们对于佛教的虔诚信仰,更是生动呈现各朝代音乐、舞蹈和生活的重要图像资料。本文从史前音乐及乐器——特别是胡琴的演变,来探析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是古典时期世界各族人民长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尽管沿途自然环境恶劣,且因战争、政治等原因时断时续,但由于世界人民对经济文化交流的向往与不懈努力,使这条横跨欧亚大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绵延两千年。丝绸之路将所经过地区的国家、民族、部落联接,促成了不同地区在商业贸易、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军事政治等方面的互相交流,缔造了博大精深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朝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陆上丝绸之路趋于衰落。1900年,斯文·赫定发现楼兰,掀起"丝绸之路热",这一现象持续了100多年,由此也诞生了"敦煌学"、"丝绸之路学"、"简牍学"等国际显学及众多研究成果。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中亚四国,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为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响应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号召,促进甘肃与中亚五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2014年5月,外交部与甘肃省政府在兰州共同主办以"振兴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为主题的"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下半年,甘肃省将与全国友协、中国友好城市联合会共同主办"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州长国际论坛"。这两个国际会议对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特别是甘肃黄金段建设和扩大甘肃影响力将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扩大宣传,总结论坛学术成果,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将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纳入整体宣传活动中,计划自2014年起,每年7~8月,由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甘肃丝绸之路杂志社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甘肃万华实业集团联合承办主题明确的追寻张骞之路考察活动。该项文化考察活动产生的考察笔记著作、学术著作、影像资料等将作为外事办对外宣传的成果之一。本文拟就这一活动的缘起、主题思想和宗旨、实施方案、目标、成果、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2015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柬埔寨是中国在东南亚重要的战略伙伴,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基础。本文从国内学者对柬埔寨文化研究动态入手,梳理柬埔寨文化研究的本体及文化认同,总结前人经验,对深入柬埔寨文化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艺术的综合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反映着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的历史性发展,但是,由于这些研究比较宏观,一般较为全面但深度有限;丝绸之路艺术的分类研究,在某些领域已经有重要研究成果,并且数量丰富,但是达到的程度不平衡;丝绸之路艺术的中外交流与相互影响研究方面,乐舞艺术、丝绸服饰艺术等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和提高学理水平。从一定程度上说,丝绸之路艺术的分类研究转向中外交流的整合研究,将决定这一研究在当代达到的高度和它对世界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正>福州一直是中国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有着悠久的港口历史和发达的造船工业。历代福州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不畏艰险,跨越海洋,从事瓷器、丝绸、茶叶、香料等商品的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传播,留下诸多文献资料和文物资料。本文通过对明代以前文献、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物史迹的整理研究,旨在揭示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论证福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史上的重要地位。一、悠久的港口历史  相似文献   

11.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复合的交通体系,在形态上则呈现为以重要港口为基础,由连接各港口的众多航线交织而形成的海路网络。以港口为核心,包含了重要航海基础设施、海上贸易品的生产设施及贸易和人文交流活动相关产物在内的整个广阔区域,成为构成海上丝绸之路整体形态最重要的"节点片区"。"节点片区"在物资、技术、人口、购买力等方面为跨板块的航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同时它们也是这些交流的物化见证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在世界遗产的框架下,这些"交流活跃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独特价值最重要、最典型的载体。已经开展的中国"海丝"史迹的前期研究,对象包括9个城市的30余处遗存,基本涵盖了国际认可的丝绸之路遗产三个构成分类的内容,对"海丝"突出普遍价值有实质性、科学的、可清晰界定和辨识的贡献,其研究成果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路沟通了我国岭南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岭南地区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所在地,对于研究汉代中西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玻璃珠饰是岭南汉墓出土器物中最为典型的一类。本工作对岭南汉墓出土玻璃珠饰的玻璃成分体系和制作工艺进行了总结,并基于化学成分和器型风格,对玻璃珠饰的产地来源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明了汉代岭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之间的交流。岭南汉墓出土玻璃珠饰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中西交流提供了确凿可信的实物证据,对研究汉代中外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丝绸之路旅游、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不断升温,使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丝绸之路学成为方兴未艾的世界性话题,有关研究成果也源源不断地产生。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国家发展、经济贸易、人文交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与交流,集中展示学术界有关丝绸之路历史、文  相似文献   

14.
<正>丝绸之路是两千多年以来中西方交流的大通道,从丝绸之路交往的历史来看,总的趋势是交流日渐深入。就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而言,明显存在着重汉唐而轻明代的倾向;而对明代丝绸之路的研究,亦存在着重海上而轻绿洲的偏向。所以,重新认识明代绿洲丝绸之路的地位与影响,对总体上认识古代丝绸之路具有  相似文献   

15.
甘肃古浪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历史上一直是多民族聚集区。陕西西安发现的安伽墓,进一步印证了原来居住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粟特族,沿丝绸之路经商、传教,并长期在古浪定居生活。安姓粟特人为东西方贸易、人文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是早期的丝绸之路开拓者、商贸担当者、民族融合践行者和文化传播者。研究安伽及粟特民族历史,对于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甘肃省博物馆主办的《两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与英国》展览为切入点,从史料和文物实物的实证角度,从更为具象的社会发展观角度来分析中西文化交流。再从"中国元素"在当时欧洲的盛行,重点分析了中西文化交流在器物上的异同,阐释海上丝绸之路两端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2014,(18):I0001-I0006
<正>2014年7月6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在甘肃兰州隆重开幕。此次对话会分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地方领导人对话会"主题论坛和"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务实对话会"专题论坛两部分。对话会围绕"亲诚惠容、务实合作"的主题,就如何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贸、科技、能源、工农业、金融、交通、环保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展开研讨交流。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五国各领域合作以及友好城市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和人文交流。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甘肃省省委书记王三运、全国友协会长李小林、塔吉克斯坦前议长海鲁洛耶夫和上合组织秘书长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丝绸之路的交流功能——双向共赢当我们谈到丝绸之路的文化、经济交流时,往往关注的是中国的什么东西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西方的什么东西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既然是交流,肯定不是单向的从东到西,或从西到东,而是不断地交流、发展、融合后,再交流、再发展、再融合,从而达到了更高的发展。季羡林在谈到玄奘与《大唐西域记》时说:"佛教发展到唐初,已经越过了光辉的顶点","在印度,情况也差不多。到了7世纪初期,印度教已完成了转型任务,影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2018年9月7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与合作国际论坛在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敦煌市成功举办。该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敦煌研究院、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哈萨克斯坦塔拉斯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敦煌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吉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省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整理"海丝"资料对于研究福建省的历史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福建省上杭县地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文献中记载的有关"海丝"史料为着重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时不仅在福建沿海地区海外贸易繁荣,在山区也有海外人口迁徙、海外贸易、宗教文化交流、农作物传播等活动,藉此揭示上杭县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