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看到这个题目,可能首先 发问:轩辕黄帝不是一个传 说人物吗?怎么会进军美洲呢?这未免太荒诞了吧? 我们说:这是旧史学造成的误会。黄帝与黄帝族实有其事。至于进军美洲,则是去年美国人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披露的,只是美国人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且听我讲明白。 司马迁作《史记·五帝本纪》,首说黄帝.他是亲自作了调查的。《山海经》成书于战国以前,明确记载着轩辕丘、轩辕台、轩辕国,以及黄帝在涿鹿与夸父、蚩尤决战的历史事件。夏商周三代青铜器上铭刻着轩辕族的族徽,是大龟和大蛙,甲骨文中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黄帝族的族徽:…  相似文献   

2.
殷周青铜器上的特殊铭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迄今为止,已著录的先秦有铭青铜器约13000件,其中半数左右铭刻极为简短,有的仅铭刻一个十分象形的字,有的在此外再加一父祖日名,由于缺少上下文例比附,对这些字或短语的释义,学者们见仁见智,说法不一。较有影响的有郭沫若的“族徽说”、“族氏说”和“族名说”,张振林的“家族标记说”,吴其昌、饶宗颐的“私名说”以及日人白川静的“特殊集团说”和林巳奈  相似文献   

3.
试论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独特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北宋吕大临编撰《考古图》,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始见著录。而后,族徽文字资料不断问世,其研究也渐趋精密。近千年来,历代如薛尚功、阮元、吴大澂、王国维、杨树达、郭沫若、于省吾、唐兰等殚思竭虑,孜孜求证,族徽文字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可是,如果将族徽文字研究与其他古文字研究相比,就会发现,族徽文字的辨认、考释却是古文字研究领域中一个用力甚勤而收  相似文献   

4.
《试论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独特的表现形式》一文提出的“准徽族文字”的概念不一定准确 ,有些族名归入“准徽族文字”既不可取 ,也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雒有仓 《文物世界》2010,(4):11-15,32
<正>商周考古常常发现青铜器上铸有族徽文字。这些材料由于具有较明确的时代和器物组合关系,是研究当时族氏关系的重要资料。从现有考古材料看,族徽文字所反映的族氏关系主要有三方面:(1)  相似文献   

6.
族徽文字在商周有铭铜器中占有较大比例,尤其以商末和周初数量居多,加之大部分象形程度较高而与汉字起源关系密切,对其含义及性质学术界长期以来意见分歧。自北宋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以来,族徽文字研究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程,研究方法亦更趋多样化。下面,试就宋代以来族徽文字研究的有关成果,分为三个阶段择要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7.
试论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不同于一般铭文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商周青铜器一般铭文相比,族徽文字具有象形性和标识性较强、美化装饰色彩明显、书法色彩浓厚、词位和句法不固定、章法布局不合文字排列常规等特点。深入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族徽文字的正确隶定、考释及其性质认识,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文族徽研究中新提出的"祭礼标志说""职衔称谓说",虽然对于部分族徽能言之成理,但不能用以解释所有族徽内涵。金文族徽作为族氏名号,代表着家族集体与祖先形象,承载着当时社会浓厚的祖先崇拜观念和家族情感。由于来源与构成复杂,金文族徽除表示族氏名号外,还有体现血缘关系、家族集体、身份地位以及表示族氏关系、民族认同等多种内涵。正确认识这些内涵,对于深入了解商周社会家族形态、社会结构、民族融合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令支”方国族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字形上对殷周甲骨卜辞、金文族徽进行分析,例证了金文族徽文字“■”、“■”即是“令支”的合文,“令支”为殷周时古国,地望在今河北省迁安县西,古有令支县故城。  相似文献   

10.
一墓多族徽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铜器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本文认为可将一墓多族徽作为晚商时期非商文化分布区的商周分界界标;商文化墓葬及墓地的族徽构成较为"单纯",而西周时期非商文化多族徽墓葬的族徽构成呈现"多而杂"的特征;西周早期多族徽墓葬的分布地域远大于商代晚期的多族徽墓葬,这一现象应是与周初分封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1.
巴蜀印章是古代巴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这类印章与中原华夏族的玺印不同,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印面所铸的并非汉字,而是一些人物、动植物以及几何形等图形。这些铸在印面上的各种图形也见于巴蜀青铜兵器、乐器或容器上。①目前学术界对见于巴蜀印章、青铜兵器等的这类图形仍无法释读,对其性质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文字,2.图语,3.符号,4.图腾或族徽。②根据目  相似文献   

12.
小双桥遗址出土陶器上朱书文字中,有一部分和青铜器上面的族徽属于同一性质,为族氏的标记。朱书数字和祭祀礼仪有关,极可能是祭祀活动时用以表示祭器陈列位序。  相似文献   

13.
青铜器复合族徽的类型结构与甲骨文多字族名多有相似之处,但不见同名重合事例,说明作为族组织的复合族徽实际上不见于甲骨文记载,因而复合族徽应当不代表族组织实体,而是几个关系亲近的族氏共同作器的表示,其用法类似于甲骨文多字族名的连称。  相似文献   

14.
试论商代金文的装饰图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利娟 《华夏考古》2012,(1):81-90,152
商代金文特别是族徽文字表现形式独特,构形近同图画,与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十分接近,若混于装饰图案中,则难于分辨。附于文字左右的装饰图案主要有三类:兽面纹、夔龙纹及鸟纹,而易与文字混淆的的装饰图案主要有目雷纹、双目纹、龟纹、蝉纹、火纹等等。  相似文献   

15.
20年前,我们曾提出"周人不用族徽说"和"周人不用日名说"的论断。我们认为周人不用族徽、日名说如同周人不用腰坑、殉人、殉犬一样,可以成为区分殷商遗民墓葬与姬周贵族墓葬的标准,在考古学上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和实用价值。2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论断已经在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中持续得到验证并发挥了作用。典型例子是近来关于湖北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族属的讨论。虽然大部分学者不赞成西周早期的曾国是姬姓诸侯国,但通过对出土的族徽、日名铜器的分析,我们认为西周早期的曾国是姬姓诸侯国,而且现在有愈来愈多的考古资料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读扶风县五郡村窖藏铜器铭文小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日,陕西扶风县五郡村窖藏出土青铜器27件组,其中6件有铭文。这些铭文对研究西周晚期文字、族徽、铜器形制、土地宗法制度都有重大意义。此述一孔之见,与相关学者讨论。一作父辛簋腹内底铭:“乍(作)父辛,戈。”亡父用日名辛,是殷或殷人后裔的习惯。簋为殷人或殷后裔器,与同出五年?生尊为周人器、仲衍钟为夷器不同,窖藏并非同一家族之器。戈为族徽。戈是臣服于商的方国、强族。《甲骨文合集》8397:“贞:惟黄令伐戈?”《合集》14915:“戊戌卜,争贞:惟王族令戈?”今所见戈族铜器或说有191件①,或说有230件②,出土于河南安阳、辉县、三…  相似文献   

17.
《中华遗产》2012,(11):112-135
色彩是一种标志社会归属的符号。一个民族究竟崇尚什么色彩,大抵可以从民族的族徽和保护神——图腾中寻找答案。如果仔细梳理那些流传久远的民族传说,会发现,在“五彩斑斓”的表象背后,各民族对黑、白、红、青几种正色竞有不约而同的尊崇。  相似文献   

18.
叶家山墓地的族属问题有较多的争议,本文从腰坑、墓向和头向、族徽与日名等三个方面就某些学者提出的"殷遗民说"提出商榷,并从文化因素等方面主张曾为姬姓周人。  相似文献   

19.
古代巴蜀的虎崇拜杨甫旺虎在汉代是阴阳五行说中的“五灵”,“五神”之一。虎崇拜在古代民族图腾中亦很常见。古代巴、蜀是公元前八至六世纪在川东和川西出现的两个奴隶制国家。据史书记载。巴蜀同以虎为图腾和部落族徽。根据近年来四川等地的考古资料,巴蜀文化中有虎形...  相似文献   

20.
王长丰 《中原文物》2008,3(2):92-95
本文综合论述了殷周金文研究的成果及现状,对目前所见的殷周金文族徽进行了数量统计,并就殷周金文族徽的阶段性成果加以述评,分析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殷周金文族徽的性质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