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朝刘宋时期史学家荀伯子撰《荀氏家传》十卷,已全部散佚,我们今天难窥其全貌,其学术价值也隐没不彰。但是,我们从《三国志》注、《世说新语》注、《文选》注以及唐宋类书中引录的《荀氏家传》佚文看,《荀氏家传》是唐修《晋书》的重要参考文献,其佚文可补正史人物记载的简略和缺失。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撰修的家传大多散佚无存,《荀氏家传》佚文为我们认识此期家传撰修的形式、内容和价值取向提供了一扇小小窗口。同时,《荀氏家传》也是我们认识颖川荀氏家族兴衰及其家学家风较直接的文献资料。概而言之,《荀氏家传》虽然散佚,其史学价值应该得到较充分的认识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佛教于东汉末年传人我国,由于文化和认识上的差异,起初它仅仅流行于宫廷和上流社会之间,人们也只把它当成一种神仙方术。到三国时期一些佛经才被翻译成汉语,但我国的佛教在这一时期还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直至甘露五年(260年)河南颍川朱士行出家为僧并西行求法,从此我国的佛教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3.
现藏于日本的敦煌本《佛说摩诃刹头经》译记,虽仅有短短两行文字,二十五个字,但却对研究十六国时期西秦的佛教状况、陇右与江南之间的交通路线、西秦高僧圣坚,以及颍川鄢陵庾氏家族与佛教的关系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晋敦煌大族略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冯培红 《敦煌学辑刊》2005,2(2):100-116
汉晋时期是敦煌大族形成并发展到鼎盛的阶段,对此一时期的敦煌地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到汉末魏晋时期涌现出许多在全国都颇有影响的著名人物。本文经过研究认为:西汉后期,一些中原汉族家族如索、曹、张、汜、令狐等氏,由于犯罪、避祸或拓边、征战等原因,西徙敦煌并定居于此。东汉前期,他们通过立功西域等途径,出任官职,提升了家族的地位。东汉后期,他们从武力军功转而崇尚儒学文化,以经学传家,并以通经致仕,为官作宦,进而使其家族发展成为儒家世族。到魏及西晋,这些家族的人物精通经纬,驰名海内,其学术文化领先于全国水平。而宋、阴二氏大约也在此时通过武力崛起,侪身于敦煌大族之列。  相似文献   

5.
<正>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我国,由于文化和认识上的差异,起初它仅仅流行于宫廷和上流社会之间,人们也只把它当成一种神仙方术。到三国时期一些佛经才被翻译成汉语,但我国的佛教在这一时期还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直至甘露五年(260年)河南颍川朱士行出家为僧并西行求法,从此我国的佛教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虽然没有石窟寺的开凿,但在京洛以及江苏等地相继建造了许多佛教寺院,两晋时期是我国佛教发展的始动期。伴随着许多高僧的西行,大量的胡僧来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咸阳市渭城区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围沟1条、汉墓8座、唐墓1座,其中4座汉墓位于围沟内,中部偏南并排分布,均为坐东向西(M3~M6),可能为家族墓地。这批汉墓中共出土器物100余件,有陶器、铜器、铁器、铅器、玉器、石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推断,时代集中在王莽时期和东汉中期两段。这批墓葬的发掘,为关中地区汉墓,尤其是其中的东汉时期的家族墓葬、丧葬习俗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两座带有纪年材料的墓葬,有助于推进东汉墓葬分期与年代的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7.
东汉安陵班氏家族是当时有名的学术大家。他们在文学、史学上的突出成就,对东汉文学、史学的发展,具有典型意义。尤其是班氏家族中的班彪、班固、班昭,文史成就显赫,对后世文学、史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东汉、六朝时期三吴地域水利事业的三个实例,本文指出:(一)东汉时钱塘县防海大塘的修建,是由以华信家族为代表的当地豪族联合策划、组织、实施的。(二)南朝宋时,为解决吴兴郡的水患问题,费时二十余年,亲自踏勘调查,提出工程方案,极力呼吁政府组织实施的民间人士姚崤,为吴兴武康大族姚氏的成员。(三)南朝齐时,会稽郡民间本有完善的水利设施维护系统,并自主运转。但因官方的粗暴介入,该系统遭到破坏,水利设施受到毁灭性打击。本文认为:东汉、六朝时期,本应由政府使用公权力组织实施的水利事业,受到了私家势力相当程度的渗透,反映了该时期国家统合程度较低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世系、地望研究是我们进行家族文学研究的一个基础。东汉崔氏家族作为东汉文坛上较为著名的一个文学世家,古人直至今人对其世系、地望的记载就存在着互有抵牾、语焉不详、甚至误解的情况。笔者将近几年剔抉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思索陈述以下,供学术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东汉窦氏家族与丝绸之路刘光华东汉窦氏家族是指窦融、窦友兄弟及其后代,其中与丝绸之路有关者为窦融、窦固和窦宪祖孙。他们都在西北地区活动过,对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产生过影响。一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新莽末曾任司马、强弩将军,参加过镇压...  相似文献   

11.
郭嘉其人     
弃袁投曹 三国乱世之下,能够与诸葛亮(号卧龙)齐名的谋士,非郭嘉莫属.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生于东汉建宁三年(170年).其早年经历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无记载,后来在裴松之《三国志注》引用《傅子》内容中简单记载了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郭嘉少年时期就胸怀远大的理想,弱冠之年正逢天下将乱,于是郭嘉隐姓埋名,秘密结交一些英雄人物而不与平庸之人交往,因此在当时很多人并不了解郭嘉,仅有很少一些人觉得郭嘉是个奇才,而大多数人觉得青少年时期的郭嘉是个问题青年.  相似文献   

12.
班井东汉四号墓有较大面积的封土和地面建筑,出土文物多样,为研究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徐州地区的葬制、葬俗及物质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墓内磨平的画像石为研究画像石的再利用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一、荀悦为什么要写《汉纪》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东汉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生于东汉末年有名的儒宗世家。祖父荀淑,史称其“博学高行”。荀淑有子八人,皆知名于世,时号“八龙”,尤以荀悦六叔荀爽最受时人推重。献帝初即位,爽被董卓强征为司空,他却与王允密谋,欲除董卓,事未成而病卒。荀爽一生著述很多,曾“集汉事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语》。”荀悦堂弟或和堂侄攸,是曹操最主要的谋士。这样的家世,对荀悦一生的政治态  相似文献   

14.
东汉的文化精神,总体来说是先儒家后道家两种精神共同构成的。在东汉中前期,主要流行的是儒家传统精神,到了东汉后期,以党锢为标志,儒家精神遭到强烈冲击,社会接受了道家多元化的精神,但这两种精神又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东汉的文化精神,荀悦家族就是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谈到外戚政治,首先想到两汉,西汉"外戚之祸"虽不及东汉惨烈,但西汉的四大外戚家族——吕、卫、霍、王的知名度却远高于东汉的窦、梁等外戚家族,首当其冲的就是吕氏外戚家族,学界对于吕氏外戚有几点误解,通过对吕氏家族成员在朝中任职情况和授爵情况的考述,证明"诸吕擅政"一说并不成立,且基于吕氏掌权的偶然性,吕氏外戚掌权也不应被视为西汉外戚政治的发端。  相似文献   

16.
2016年5至6月,河南大学中原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三峡库区消落区——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街道办事处网背沱墓群,共清理东汉、五代、明代等不同时期墓葬8座,共出土文物116件,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器、瓷器和铜钱等,为研究三峡流域及附近地区东汉、五代以及明代等不同时期的风俗和墓葬形制等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9月,江西农业大学化工厂公租房建设工地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砖室古墓(图一)。接到消息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南昌市博物馆专家立即赶赴现场查看。通过现场裸露的墓砖、周围散落的陶瓷器碎片及墓葬分布情况来看,初步判断其可能是一处东汉至六朝时期的家族墓葬群,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抢救性发掘和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8.
2018年4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江津区文物管理所对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盘古村二社的大路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砖室墓2座。其中,M1出土画像石棺2具,是重庆地区为数不多合葬画像石棺墓,时代为东汉末期至蜀汉;M2规模较大、形制较为罕见,时代为东汉晚期。这批资料为川渝地区东汉晚期至蜀汉时期的墓葬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张俊墓为夫妇合葬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南1.3公里处。墓志保存完好,记载张俊为唐并州隆政府左果毅都尉,果毅都尉由折冲府所置,因此,张俊墓首次证实隆政府也是并州的一个折冲府。另外,张俊葬于其妻颍川陈氏的家族墓地,属于夫从妇葬习俗,同时对颖川陈氏的迁徙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和许多中古世家大族一样,汉唐间的郑氏家族也经历了一个兴起、壮大、鼎盛、衰落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家族冠盖连绵,人才辈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给当时的社会以长远、深刻的影响,为世人瞩目。郑氏家族的崛起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官至大农令的郑当时,在其影响下,子弟任二千石高官者达六七人。东汉郑兴、郑众父子及其同宗郑玄皆为著名的经学家,在古代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此,郑氏家族逐渐走上了以经学传家、以通经入仕的稳定发展之路。魏晋时期,郑浑及郑袤、郑默父子官位显赫,名重当时,郑氏成功跻身于世家大族的行列。由于子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