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俯身葬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先生在殷墟小屯村北地、西北地首先发现的。随之,对有关俯身葬的属性问题,在考古界曾引起了不同看法。近些年来,笔者在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中,掌握了一批俯身葬的材料。并对俯身葬的有关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下面就殷墟俯身葬的有关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同志们参考。一、基本概况俯身葬式是殷墟墓地中常见的一种墓主葬式。在殷墟大司空村殷代墓葬中俯身葬22座,占已知葬式的25%。西区墓葬中俯身葬142座,占已知葬式的27.8%。南区墓葬中俯身葬65座,占已知葬式的28%。以  相似文献   

2.
圩墩遗址第五次发掘人骨鉴定李民昌1992年1~3月,为了配合地方基本建设,南京博物院对常州市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第五次考古发掘,共清理了马家浜文化中晚期墓葬32座。墓葬人骨保存状况一般,多已疏松或破裂;葬式主要为俯身直肢,只有M167为侧身直肢葬...  相似文献   

3.
<正> 一 西周王陵 文献记载西周王朝和它的前朝商代一样,帝王葬式亦“不封不树”。在地面上“皆无丘陇”。实地考古发掘也从未发现过西周王陵的封土遗迹,因之也可以证明这些记载是确实可信的。 史书记载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死后均葬于毕原,但因地  相似文献   

4.
种建荣  王洋  雷兴山  王占奎 《文物》2023,(3):4-27+1
孔头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蒲村镇与故郡镇交界处。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此发掘墓葬22座、马坑3座。其中,中、小型墓葬20座,均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二层台,无腰坑。葬具为单棺或一棺一椁,墓主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墓葬绝大多数遭盗扰,出土器物有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玉石器等。根据出土器物和葬俗判断,本次发掘的中、小型墓葬年代分属西周早、中、晚三期,族属可能是非姬姓的西土族群。本次发掘为西周墓葬、墓地结构及采邑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石鼓山墓地M3为西周早期一座形制较为特殊的墓葬,墓壁上带有多个壁龛,此类带有壁龛的墓葬不仅出现于关中地区,在甘肃、山西、河南、山东的部分地区也有发现。西周早期壁龛墓源于先周晚期刘家文化、碾子坡文化壁龛墓,墓主族属应与戎狄有关。  相似文献   

6.
仪陇馆藏瓮棺葬具浅析王永平瓮棺葬式一般认为可能为某种原因死亡或夭折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葬式①,本文仅就仪陇县文物管理所馆藏瓮棺葬具陶瓮作一简介和浅析。瓮棺葬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墓地看来,虽大多为土坑墓,但有三分之一是瓮棺葬。姜寨遗址先后发现墓...  相似文献   

7.
北京昌平区白浮西周墓出土了带有"其祀"的铭文以及"■"和"■"的族徽,表明该墓地是商周时期"其"国首领或贵族墓葬。其族属既不是商人也不是周人,而是当地土著部落方国"其"族人。结合其他甲骨文和金文来分析,"其"国作为一个部落方国,在商周时期与中原王朝是一种由敌对、臣服到最终融合的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刘家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族属、文化来源以及刘家文化的分支碾子坡遗存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还对先周文化的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先周族早期可能是在杜水流域附近,后来才迁徙到漆水下游的邰地,这可能是武功郑家坡先周文化年代的上限,为商代二里岗上层或略晚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时期随葬陶簋的墓葬绝大多数有腰坑、殉人或殉牲,族属应即殷遗民。在考察了全国其他地区同类墓葬之后,也可得出同样的结论。商人和周人两大族群集团在是否随葬陶簋上判然有别,随葬陶簋与否可以作为判断西周时期墓葬族属的一条重要标准,凡是随葬陶簋的墓葬其族属即为殷遗民。此外,由琉璃河西周墓葬随葬的陶簋可以得到启示:在分析墓葬的文化因素来源时,陶器组合也应作为一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0.
北首岭遗址是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发掘出土了66座瓮棺葬。通过分析,北首岭瓮棺葬的分布有自身的特点,瓮棺葬使用的葬具、埋葬的葬式和随葬品等葬俗和同时期仰韶文化瓮棺葬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从北首岭遗址可以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瓮棺葬所反映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1.
东龙山遗址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丹江上游,考古发掘表明该遗址包含有仰韶、龙山、夏、商和西周五个时期的遗存,遗址I区主要为夏代晚期与商代早期遗存。夏代晚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二里头文化同期遗存基本相同,或可将该遗存视作二里头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故我们提议将其称作"商洛类型"。商代遗存的文化面貌则与郑州二里岗等商代遗存基本相同,应属同一文化。  相似文献   

12.
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的人口统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8年,南京博物院联合金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金坛三星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的墓葬1001座、灰坑55个、房址4处,出土了大批文物。其中,墓葬的分布十分密集,各墓之间的叠压、打破关系复杂,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已清理的墓葬中,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占有一定比例。另外,少数墓葬无坑,或无法辨别出墓坑。葬制可分为单人一次葬、多人一次合葬、二次葬、二次迁葬与一次葬合葬等几种形式,以单人一次葬居多。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另有少量俯身葬和侧身屈肢葬。墓主的头向除极少数外,均一致朝东北方向。墓中出土…  相似文献   

13.
曹斌 《江汉考古》2007,4(3):60-66
先周文化一直是考古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自上世纪30年代至今,对于先周文化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四种主要的观点。通过对刘家文化、郑家坡文化、关中西部商文化、碾子坡文化等的分析,我们认为郑家坡文化与西周文化一脉相承,以联裆鬲等为代表的文化因素是周人的固有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闫璘  徐红梅 《丝绸之路》2009,(12):21-24
本文通过对宗日文化石棺葬的浅显认识,初步探讨了宗日文化石棺葬发现的意义及其族属问题,认为宗日遗址石棺葬的创造者是羌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碾子坡遗址地层关系的分析,并将出土器物与关中地区已知的典型遗址进行比较,认为遗址地层中的仰韶文化遗存并不单纯,而是包含了属于早期、中期等不同时期的遗存.原报告将碾子坡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笼统地确定为“东庄村类型晚期”的结论,不符合关中地区已经建立的年代序列,因而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了关于新近发表的《荣仲方鼎》铭文的几个问题。认为鼎铭中的“子”应该是贵族族长的称号,不是国子、王子或尚未逾年的新王。铭文末尾的“史”是表示荣仲族属的族氏铭文。族氏铭文是商人用以标识族属的主要方式,荣仲是商代遗族,“荣仲”这一称谓方式可能对于探讨族氏铭文在西周中期后逐渐消失的原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刘军社 《文博》2000,(2):37-42
葬式是一个民族思想意识的反映,带有相对的顽固性。所以,葬式研究对于了解民族及其文化的起源等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关中地区秦墓中以屈肢葬最具特色,有相当鲜明的地方特征和文化特点,尤其是躇屈特甚的屈肢葬,被认为是秦文化的突出特征之一。从西周晚到战国时代,屈肢葬几乎成了区别秦墓与其他各国、各族墓葬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53,(10)
河南郑州二里岗殷代遗址继发现甲骨文字后,又发掘出「俯身葬」人骨两具和有(?)痕龟甲一片,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提供了极宝贵的线索。「俯身葬」就是埋葬时将屍身面向下,背向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荥阳市小胡村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共清理商代晚期墓葬58座,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葬具多为一棺一椁,人骨保存较差。在出土的多件铜器上发现铭文"舌"字,这里应是一处商代晚期的"舌"族墓地。此墓地的完整揭露所获资料,对研究商代晚期丧葬习俗、族属及相关历史地理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20,(2)
正陕西关中地区属商王朝的西土,亦是周人勃兴之地,已发现不少商代青铜器和冶铸生产相关遗存。以泾河下游至西安一线为界,关中的东部是商文化分布区,发现商文化遗址20余处~([1]),其中蓝田怀珍坊和西安老牛坡是较为重要的两处,均发现了与冶铜有关的遗迹和遗物。考古研究表明,怀珍坊遗址规模较小,性质单纯,是一处二里岗时期的铜冶炼遗址~([2])。位于怀珍坊西北方向的老牛坡是一处大型聚落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