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商1957年在石楼县后兰家沟村出土云雷地乳钉纹瓿(bù) 盛水器或盛酒器。敛口,溜肩,鼓腹,圈足。颈部饰双弦纹,肩部高浮雕三个兽首(或羊首),肩饰目雷纹组成的夔(kui)纹,腹部饰斜方格云雷地乳钉纹,圈足饰雷纹。商代晚期风格,造型浑厚敦实,通体光亮如新,纹饰细腻规整。  相似文献   

2.
在江西省清江县博物馆所收藏的古代瓷器中,有一件褐釉乳钉柳斗纹茶杯,造型和纹饰优美,有迄今所仅见的明确纪年铭文可考,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此杯1976年出土于江西清江县矗湖村鹤卵冈宋墓中。敞口,圆唇平折,束颈,鼓腹,小平底。通高6.2、口径7.2、底径2.6、胎厚0.3厘米。器表带釉,露出白色胎。腹部满布柳斗纹,缘颈附加白釉乳钉十五颗,排  相似文献   

3.
<正>在收藏爱好者看来,有人认为一件有价值的藏品应该是新奇的,有人认为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也有人认为应该具有美学价值,还有人认为应该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但在笔者看来,一件心仪的藏品必须具备美学与历史文化双重价值。近年来,笔者有幸得之一件鼓式乳钉纹黑釉茶盏炉,  相似文献   

4.
纹饰是青铜器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商周时期兵器上的乳钉纹做了专门研究,从分类、时间、空间、起源等不同角度做了解析,确认乳钉纹是商周兵器上的重要纹饰之一,它的起源、发展、演变与北方文化、中原文化以及西方青铜文化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朔州博物馆藏汉代乳钉纹铜镜为例,探讨了西汉—新莽时期汉代乳钉纹铜镜的造型、纹饰和布局特征,指出以四乳钉等距离分割铜镜主纹形式是此期的鲜明特点,并简要分析了形成这些造型特点和纹饰特征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6.
正山西公安机关破获一起文物犯罪案,追缴回来两件很有特点的青铜卣。两卣一大一小,形制纹饰与铭文均相同。卣整体为椭圆形,有提梁。鼓腹、圈足下接平台。提梁上饰四个带有齿形目纹的兽首,盖钮盘蛇状,顶部饰四瓣目纹,下为以兽首为中心对称的两组屈膝的水牛纹,盖缘饰卷首折身的夔龙纹。口沿下饰兽首为中心对称的两组屈膝的水牛纹,腹部为四组四瓣目纹,中间以菱形凸起间隔。圈足饰两组一首双身的夔龙纹。大卣通梁高40、口长16、口宽12厘米,重6.4千克(图一)。小卣通梁高32、口长12.3、口宽9.5厘米,重量3.6千  相似文献   

7.
青铜方鼎研究──兼谈乳钉纹与玄鸟崇拜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铜方鼎研究──兼谈乳钉纹与玄鸟崇拜之关系张国硕一方鼎是商周时代最为重要的青铜容器之一。其形制一般为长方形或近方形腹,两侧口沿之上有二倒“U”形立耳,下有四圆柱形足,有的为四条扁长夔形实心足。个体差别悬殊,大型方鼎有的高达1米多,重几百公斤;而小型方...  相似文献   

8.
鲁北地区所发现的盔形器既有圜底的,又有尖底的,笔者认为圜底盔形器和尖底盔形器在整体形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可能不是"式"的差别,而是"型"的差别,故根据盔形器的整体形状将其划分为三型。盔形器与殷墟出土的绝大多数圜底尊在形状、质地、器壁厚度、用途上均具有较大的差异,笔者认为与其将盔形器的祖型直接指认为商文化的圜底尊,不如考虑鲁北地区用于汲水的圆腹罐作为其形制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对战国中山国两件狩猎纹铜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文物春秋》2001,(3):56-59
1981年,河北省物研究所在平山县三汲乡穆家庄村发掘的战国时期中山鲜虞贵族墓中,出土了两件饰有狩猎纹的铜器:线刻祭祀狩猎纹铜鉴和凸铸狩猎宴乐图的铜盖豆。此考古资料已发表在《考古学集刊》5期的《河北平山三汲古城调查与墓葬发掘》一中,但中对此二器的叙述较为简单。经笔对此二器作进一步观察后,认为对铜器上的图案有再认识的必要,故撰此,不妥之处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周祥 《钱币博览》2006,(1):24-25
战国时期的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旨在通过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制度及货币流通中各诸侯国货币之间币值换算的论述。固陈陋见,以期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博物馆最近在整理馆藏文物时,发现有一件战国时期楚刻铭玉璧,未曾报道。此璧直径12、好径4.5、厚0.5厘米(图一)。玉质呈青色半透明,器表有光泽。为扁平体,圆形,肉窄于好。两面均饰弦纹两周,间饰谷  相似文献   

12.
2001年7月甘泉县公安局向该县博物馆移交了一批涉案文物,其中有两件错金狩猎纹铜车饰,该车饰制作精良,纹饰精美.由于是案件移交文物,两件铜车饰的出土时间和地点均不详.  相似文献   

13.
陈杰  石荣传 《四川文物》2008,35(3):74-78
作为两晋时期典型而精美的青瓷器之一,带背筒狮形器的用途和名称众说纷纭.参考狮形器的出土状况,从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等因素考虑,带背筒狮形器应该是文房用具而非烛台、酒器.并确定它的名称应该叫水注而非水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带背筒象生器的定名也应为水注.  相似文献   

14.
宗法制的起源、发展和衍变,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上古时代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面貌。一般人的印象中,宗法制从春秋时代开始,就已经和礼乐制度文化等一样趋于崩溃瓦解,到了战国时期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实,宗法制在战国时期是承西周春秋时期的发...  相似文献   

15.
两种月纹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铸币,在唐代的开元通宝之前是绝少有月纹出现的。到了唐代,开元钱的背面却突然涌现出了许多月纹。这种现象曾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说法,以“甲痕”说影响最大,有长孙皇后、窦皇后、杨贵妃数说。后来,彭信威教授又提出“是受了外来影响”。笔者曾在《开元钱的翻砂铸造工艺》一文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尽言,故有进一步加深讨论之必要。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广元市文物管理所藏有一件铜戈,是60年代在昭化宝轮镇(原名宝轮院)收集的,现介绍如下。戈长援长胡,有阑齿,直内。援锋圆钝呈舌状,援身路扁平,中脊微凸,援本胡部有三个椭圆形穿,阑齿锋锐,内呈长方形,内尾一侧弧缺成喙,内前部有一椭圆形穿。通长25厘  相似文献   

17.
故宫博物院藏的几件新石器时代饰纹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近年考古发掘的资料,中国玉器的制作,最少已经有七千年左右的悠久历史。这比以往许多人认为的中国玉器只有"三千余年历史",或认为只从夏、商、周三代开始的看法,提早了三、四千年。随着具有可靠断代依据的地下玉器,特别是大量新石器时代玉器的不断出土,许多地上的传世玉器,或过去出土而无科学发掘记录的玉器,有了科学断代的可能。本文介绍的几件故宫博物院藏饰纹玉器,除一件外均为清宫旧藏,过去虽然也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其年代等问题一直未曾被认识。现依据出土玉器,参照古文献的有关记载,对它们的年代、用途和文化属性等问题作些介绍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用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湿法化学分析等手段,对车形器制作材质、各部分主要锈蚀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保护方案,使这件稀有器物展现出原有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20.
探索漆木器制备工艺尤其是髹漆工艺,以获取能用于文物保护修复的重要信息,针对两件待上展金漆木雕的保存现状,进行了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微观形貌分析以及X射线探伤等无损分析。根据分析检测结果,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真实性等文物修复基本原则,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对这两件漆木器进行清理、消杀处理,对木胎残缺处进行补配和随色,对漆皮起翘、脱落严重的部位进行漆皮回贴和漆层补全,处理后状态稳定,具有一定的耐久度,达到了展览和长期安全存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