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殷 《史学集刊》2022,(4):74-83
宪宗元和年间,议兵的意义在于君臣之间不断形塑的政治共识。宪宗主张以最直观的战争形式征讨逆地藩镇,而何时开启用兵、如何选择用兵的对象,以及以怎样的形式罢兵,能最大程度地维系君主的权威与恩信,是百僚应对藩镇问题的要义,由此政治招抚方式得以应用。在经历成德议兵与魏博归朝事件后,宪宗用兵淮西不仅显示朝廷以武力削藩的决心,也向朝中百僚宣示了皇权决策的加强。  相似文献   

2.
五代朝廷军事上削藩设置易图强五代上承唐末,是藩镇动乱的时代;下启北宋,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针对藩镇动乱,五代朝廷实施了反动乱的举措,在行政上、军事上、财政上诸方面进行了削藩。军事上削藩是五代朝廷削藩的极其重要的部分,本文即从五个方面论述军事上...  相似文献   

3.
《沧桑》1996,(5)
裴度,字中立,唐河东闻喜人。出生于世家望族,书香名门。受其家族传统薰陶,自幼饱览史籍,博学广识。唐宪宗贞元五年(789),裴度26岁,即“进士擢第,登宏词科,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连中三科,由于“对策高等”,授为河阴县尉,不久迁为监察御史。元和初,因参加平定剑南刘辟叛乱有功,被唐宪宗召为起居舍人。元和七年(812),裴度受命以宣谕使身份劝慰田兴归顺唐朝中央节制,因功擢为御史中丞。此时,裴度以力主削藩,维护国家统一,引起藩镇割据者憎恨,元和十年(815)六月遭藩镇将领王承宗、李师道所派刺客暗杀,身受重伤,更为宪宗器重,任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作宰相。 元和十二年(817)十月,淮西吴元济叛乱,裴度被任命为蔡州刺史,赴淮西四面行营宣慰招讨处置使,担任了讨伐淮西的总指挥,他力排众议,坚主讨伐,并“请以身督战”,排除宦官干扰,整顿军旅,使“军法严明,号令划一”,军威大振。他还与唐邓节度使李愬精密筹划,出奇制胜。先由李憝轻兵疾进,奇袭元济老巢蔡州城(今河南汝南),以迅雷之势活捉了吴元济,取得了淮西大捷。裴度又乘胜向叛军展开政治攻势,逼使王承宗归顺。次年,在裴度的细致筹谋下,以奇兵消灭了盘据山东的李师道叛军,使唐朝又恢复了暂  相似文献   

4.
元和三年制舉,牛僧孺因反對削藩被選爲對策第一,是"放棄河北"的集體意識與反對削藩勢力對主戰派的抗爭;因此引起主戰的憲宗以及李吉甫、吐突承璀等人不滿。《舊唐書》此案相關記載中,憲宗態度比較曖昧;《通鑑》則對憲宗形象進行維護,將一切都轉嫁到李吉甫身上;《舊唐書》、《通鑑》遺漏、改寫了一些重要細節;《新唐書》則明確書寫了憲宗的不滿,代表了修史者的看法,是較爲合理的。《唐會要》、《太平御覽》、《册府元龜》的記載,較爲真實地還原了事件的經過。  相似文献   

5.
在饮誉五洲的长江三峡风光名胜中,有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西陵峡口北岸,与我国著名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遥遥相望。这便是闻名遐迩的三游洞。它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城区西北郊20里长江北岸西陵山,三面环水,一面连山,山水秀丽,好似天然盆景置于群山峻岭之中。公元817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即大唐帝国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后的第二年,大文学家、诗人白居易终于结束了“黄芦苦竹绕宅生”的滴居生活,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升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其弟白行简同行,路过古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恰逢好友、著名诗人元稹由…  相似文献   

6.
<正>文帝继位,诸大臣请立刘启为太子,以定国本,其居太子之位长达22年之久。公元前156年,汉文帝崩,刘启继皇帝位。史书中关于刘启为太子的事迹较少,但是钩沉史籍,却可以看到景帝为太子时就开始着手建立以对抗军功受益阶层和削藩为主要政治目标的势力团体。景帝任用晁错强力削藩,引起诸侯王的反叛,无奈的汉景帝只能选择诛杀晁错向各方势力表示妥协,所以晁错成为景帝势力与军功受益势力之间对抗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正>淮盐向为国家的重要税源。淮盐税收由产盐人所交的灶(场)税、盐商买取“盐窝”(即食盐专卖权)时一次性所交的“窝费”、贩销淮盐时所交的商税和其它杂项费用等构成。但自清顺治朝起,盐商又兴用白银向朝廷、官府报效以示感恩。有意味的是,淮盐商人(下称“淮商”)的这种报效伴随着康乾盛世而勃兴,却又随着淮盐疲敝渐至偃息。本文试图探讨清代淮商的报效与淮盐走向疲敝存在的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8.
叶适(1150—1223)是南宋永嘉学派的代 表,其经济思想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亦占 有重要地位。叶适对货币理论的贡献,彭信威 先生①与叶坦②已著文指出劣币驱逐良币的货 币市场流通规律是由他首先完整描述的,早于 西方人三百余年。叶适所撰的《淮西论铁钱五 事状》③是他在“光宗嗣位(1190),由秘书郎 出知蕲州”④任上“目见利害”而写的。在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中,叶适针对淮西铁钱 在发行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分五个专题 加以论述并提出了建议,分别为: 一曰开民间行使之路,二曰责州县关 防之要,三曰审朝廷称提之政,四曰谨诸 …  相似文献   

9.
李碧妍 《中华文史论丛》2011,(2):157-205,404
唐代的東南藩鎮一直是以養兵少、實力弱的形象示人,但成立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的鎮海軍、浙江東西道,卻乘借"涇師之變",在節度使韓滉的經營下成爲當時南方最强大的藩鎮,並在德宗朝的削藩戰爭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衍爲當時唐廷得以生存的基石。韓滉並藉此而成爲唐後期權勢最重之宰輔,而其與唐德宗的矛盾由此産生。韓滉死後,德宗爲弱化江東的藩鎮勢力,遂進行了改革。對韓滉這個歷史人物形象的探討,有助於我們了解中晚唐時代政治形勢變化對當時士人價值觀的衝擊,以及後人對東南藩鎮與東南藩帥特定認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明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曾连续上演了两幕削藩的活剧。两剧的导演,一是建文帝,一是永乐帝。建文削藩,激成"靖难之变",刀光剑影,干戈扰攘,结果皇冠落地,江山易主;永  相似文献   

11.
蒋仁 《福建史志》2014,(4):26-26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建文帝即位后,立即实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以“靖难”名义起兵对抗,经过三年攻战,朱棣率燕军攻下京师(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即位称永乐帝,令方孝孺起草登极诏书。方抗命拒绝,惨遭杀害。朱棣诏令夷其十族(第十族为朋友及弟子),仅方氏一案被杀者达872人(一说847人)。  相似文献   

12.
李正华 《收藏家》2009,(2):92-94
故宫端门西广场陈列着一尊清代武成永固大:降军炮(图1,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级文物),它是康熙帝为平定“三藩之乱”而铸造的。清初,平西王吴三桂、平南壬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分镇云南、广东、福建,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康熙十二年(1673年)八月,清廷下令撤藩。十一月,三藩中势力最大的吴三桂起兵,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次年,称周王。先后夺占贵州、湖南、四川。  相似文献   

13.
按:张道藩(1897-1968),字卫之,贵州盘县人。早年在法国学画,与谢寿康、徐悲鸿、邵洵美、蒋碧徽等组织“天狗会”。历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内务部、教育部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海外部部长,到台后任立法院院长。《道藩的三个心愿》是蒋碧微女士的遗作,可看出张道藩的一个侧面。文中的“琮”和“雪”是张、蒋二人相互的称呼。距今三十二年前,抗战初期,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上旬,道藩在他每天为我写的“笔记”里,其中有“俨若遗嘱”的三项付托:“我不相信我会死在这次战争之中.但是我果真死了,我又有什么憾很?现在想起有几件必…  相似文献   

14.
莫明春 《民俗研究》2003,(3):166-171
日本地处中国的东部,是亚洲东方文明国家之一。面积为37.78万平方公里,与我国云南省的面积大体相同。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地理等诸方面条件的影响,自日本的中部分为东、西,东国与西国、关东与关西;江户与上方、东京与大阪等。下面从日本文化、民俗方面介绍一下日本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甘州回鹘、凉州吐蕃诸部与党项的战争对整个河西地区乃至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甘州回鹘、凉州吐蕃诸部占据着河西甘、凉二州,控制着河西的咽喉,加之与北宋的联盟,使得党项腹背受敌。从李继迁始至李元昊经过30多年的战争,党项最终打败了甘州回鹘、凉州吐蕃诸部,北收回鹘精兵,西掠吐蕃健马,渐次控制了河西陇右,北宋则失去了抵御党项的右臂。战后,党项拥有了辽阔的地域,丰富的物产,国力大增,才使得元昊有足够的实力建国、称帝,与北宋、辽共分天下,与南宋、金鼎立中国。  相似文献   

16.
张春海 《史学月刊》2006,(10):25-29,56
平卢军是一支胡化程度相当深的队伍,安史之乱爆发后,在忠于朝廷的势力中又分化为“胡化汉人军事集团”和“营州高句丽武人集团”两大派别。在两大派别陆续南下的过程中,他们都把胡族文化的影响输入到了中原地区,并使一部分地区(淮西)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胡化倾向。军队或地域的胡化现象是淮西和淄青两镇得以长期割据、对抗中央的重要基础之一。由于各自不同的社会情势,淮西的胡化现象有逐渐加深、趋于河朔化的趋势;而淄青地区的平卢军人则胡化程度逐渐减轻,并最终被完全汉化。淮西和淄青两地不同的胡化趋势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唐时期的局势,甚至还影响到了晚唐时期的政局。  相似文献   

17.
西坝沧桑     
淮安市淮阴区西坝,地处黄河、淮河、运河交汇处大清口(即古泗口)的东侧,东接王家营,西近杨家庄,南阻古淮河与清江浦相望,北滨淮北盐河同古驿道相连。在黄河夺泗夺淮的年代,大清口以下的淮河河道,成为黄河与淮河的共用河道。一旦黄、淮并涨,黄强淮弱,不仅洪泽湖有倒灌之虞,而且上下游河道有决溢之灾。清康熙十九年(1680),河道总督靳辅始建东、中、西三大减水石坝于王家营南侧的黄淮共用河床北堤上,泄黄河盛涨,北穿鲍营河入海,这就是西坝之名的来历。今西坝观音庵西,尚有西坝坝头的石工遗迹。  相似文献   

18.
论蒋介石的“削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削藩”一词,源于西汉文景时期。西汉初年,为巩固政权,刘邦实行分封制度。迨至文景时期,诸侯王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正如政治家贾谊比喻的,“天下形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失今不治,必为锢疾”。这种枝强干弱的状况,汉景帝时期更为严重。御史大夫晁错“患诸侯疆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向景帝上了著名的《削藩策》,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势力,“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景帝采纳了这个建议,进行削藩,吴王刘濞为首,借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将晁错“衣以朝衣,斩  相似文献   

19.
陈锋同志的新著《清代军费研究》,最近作为《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之一种,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八章,约三十一万字,研究了有清一代,重点是鸦片战争前八旗兵、绿营兵的兵饷制,以及军费状况。战争是阶级社会中政治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手段,而维持战争过程本身所必需的物质经济条件,则直接关系着作战双方军事的成败,以及它们各自代表的政治集团的兴衰,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的走向。故尔,军费问题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同样也是清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有清一代战争频繁,清王朝本身就是在隆隆的炮声中诞生的。催毁南明诸政权,剿杀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义军,以至削平三藩、统一台湾,清初近三十年,战火遍及全国各地。无疑,这些战争的胜败,决定着新生封建政权的命运。同样明显,清政府用在战争上的人力  相似文献   

20.
论朱元璋与淮人官僚集团之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太祖朱元璋以淮右布衣崛起于元末群雄之中,依靠淮人文武将领,群策群力而廓清天下。朱元璋登基伊始即大封功臣,满朝公侯、盈廷权贵亦多是淮人,故淮人威势在明初显赫一时,正如贝琼诗曰“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淮水流域为春秋时楚地)。然“明祖籍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