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两党矛盾激化。但在1964年时因赫鲁晓夫下台,中共认为有了令两党两国关系出现转机的可能,为此周恩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然而这次访苏是一次地道的踏雷之行,其结果是彻底终结了两党的关系,并成了中苏两国高层领导最后一次的集体会面,导致中苏关系笼罩在战争阴影之下25年之久。《1964年莫斯科中苏两党会谈的破裂》一文披露了经过。  相似文献   

2.
阎明复 《百年潮》2010,(9):7-11
中罗两党第五次会谈结束以后,按双方协议,1964年3月813休息一天,9日毛泽东会见罗党代表团。但是,3月9日早上,罗马尼亚党代表团突然提出齐奥塞斯库要紧急会见我们。我们经请示毛泽东和刘少奇后,决定由彭真、伍修权等一起到钓鱼台会见齐奥塞斯库。一见面,齐奥塞斯库神情显得非常紧张又非常兴奋。他说,他收到国内来的消息,说许多兄弟党表示希望停止公开论战,所以代表团就同乔治乌-德治通了电话。  相似文献   

3.
1963年、1964年中苏大论战期间,苏共在连篇累牍地公开发表反华文章、掀起大论战的同时,也通过信函一次次向中共提出停止公开论战、召开国际会议的建议。对于苏联反华行动,中共进行了还击,同时也试图寻找机会谋求团结。  相似文献   

4.
阎明复 《百年潮》2008,(8):17-22
1963年、1964年中苏大论战期间,苏共在连篇累牍地公开发表反华文章、掀起大论战的同时,也通过信函一次次向中共提出停止公开论战、召开国际会议的建议。对于苏联反华行动,中共进行了还击,同时也试图寻找机会谋求团结。但苏共的一些做法使中苏间的分歧进一步扩大。1965年3月,苏共纠集19个共产党、工人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中共拒绝参加。这次会议是“一个公开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极其严重的步骤”,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大论战。这场论战席卷了世界上所有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涉及当代国际共运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论战规模之大,内容之广,斗争之激烈,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场论战使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影响和改变了世界格局。详情请读《中苏两党大论战始末》。  相似文献   

6.
文翠  高歌 《文史月刊》2002,(11):19-33
中苏论战是由中苏两党裂隙的加深而逐渐展开的。1960年6月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期间,苏共策划的对中共的突然袭击,接着在莫斯科26国党的起草委员会上与中共的交锋,以及在十月革命43周年纪念活动中和中共的冲突等,对中苏公开论战作了有力的铺垫。  相似文献   

7.
在我结束长达十年的国外学习工作回到中国外交部刚一年,就碰上罗马尼亚领导人德治揭竿而起公开反对赫鲁晓夫的事件。1964年3月,他打着调停中苏公开论战的旗帜,派毛雷尔总理率罗党代表团到中国寻求支持。在周恩来出访亚非欧十四国未归的情况下,毛泽东要在赫鲁晓夫后院“放火”。便派刘少奇、邓小平率团同罗马尼亚代表团会谈,毛泽东亲自出来唱最后会见的压轴戏。我作为翻译,深深地感受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伟大战略家的襟怀和气概、亦庄亦谐的伟人风度和“来如泰山、去如清风”、挥洒自如的谈话风格。罗党代表团到达北京以后,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刘少奇首先同罗马尼亚代表团会谈。同他们,特别是当时在罗马尼亚政坛上崭露头角、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齐奥塞斯库,进行了激烈的交锋。毛主席运筹帷幄,在后台指挥, 召开了几次政治局常委会。毛主席本着“既要支持罗马尼亚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世界反霸统一战线,又要打掉罗马尼亚一味要求中国停止‘公开论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同苏联共产党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总路线、时代条件以及如何评价斯大林的历史功过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邓小平是中苏论战的亲身经历者。这场论战不仅对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结束长达十年的国外学习工作回到中国外交部刚一年,就碰上罗马尼亚领导人德治揭竿而起公开反对赫鲁晓夫的事件。1964年3月,他打着调停中苏公开论战的旃帜,派毛雷尔总理率罗党代表团到中国寻求支持。在周恩来出访亚非欧十四国未归的情况下,毛泽东要在赫鲁晓夫后院“放火”。便派刘少奇、邓小平率团同罗马尼亚代表团会谈,毛泽东亲自出来唱最后会见的压轴戏。我作为翻译,深深地感受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伟大战略家的襟怀和气概、亦庄亦谐的伟人风度和“来如泰山、去如清风”、挥洒自如的谈话风格。  相似文献   

10.
赫鲁晓夫的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1894年出生于一个矿工之家的,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历任苏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斯大林逝世后,曾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64年被迫“辞职”。赫鲁晓夫举止比较粗鲁,脾气暴躁,在外交场合常常莽撞失礼。但他头脑反应比较灵敏,善于思考,点子不少。他当政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曾先后访问苏联,赫鲁晓夫也曾三次访问中国。此间,他和邓小平有过多次接触。特别是中苏两党论战期间,两人有过面对面…  相似文献   

11.
1960年,中国共产党决定派出以邓小平为首的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26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起草委员会会议。代表团出发之前,9月13日晚,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毛主席家中开会议论中苏两党会谈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一生中八次到苏联,其中七次都是与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打交道。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苏两党逐渐产生分歧,进而在60年代演变为空前规模的大论战,并最终导致两党关系的中断和两国关系的严重倒退。为加强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邓小平往返于中苏两国,以其聪明的才智,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苏论战中,邓小平作为中方主帅之一,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周晓沛 《百年潮》2015,(1):29-36
<正>中国西北、东北地区与苏联接壤,边界线长达7600公里。两国存在边界问题历史久远,但中苏友好时期边境上一直是安宁的。随着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日益紧张,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中苏边界纠纷不断。为了缓和边境紧张局势和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1964年2月开始,中苏两国进行了边界谈判。这场谈判谈了断,断了谈,断断续续,先后历经40年,  相似文献   

14.
阎明复 《百年潮》2009,(8):15-2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和俄罗斯(原苏联)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20世纪60年代,我多次给邓小平当翻译、跟随他到莫斯科出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会议、参加中苏两党会谈等.  相似文献   

15.
1949年7至8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这是中苏两党的高层领导第一次进行全面深入的会谈,建立了两党两国合作的基础。从此开始了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共产党国家之间的蜜月时期, 为毛泽东开国后正式访问苏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掀开了中共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页。欲知详情,请读《刘少奇秘密出访苏联纪实》  相似文献   

16.
彭真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真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阎明复彭真同志离开我们一年了。他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志不忘。回想五六十年代,我作为俄文翻译曾多次跟随彭老出国访问,出席国际共运的会议,参加中苏两党领导的会谈。在动荡的1956-1957年严冬时节,彭老不辞辛劳率领中国全...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发生的中苏对抗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并且严重激化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涉及到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国家利益的冲突,苏联大国主义政策与中国独立自主方针之间的对抗、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论战,中国党内日益严重的左倾错误思潮,中苏两党关系史上的矛盾纠葛、领土争端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影响以及政治体制和领导人个人因  相似文献   

18.
李家忠 《百年潮》2014,(12):48-50
正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围绕国际共运的总路线出现分歧,继而展开大论战。之后又将矛盾扩大到国家关系,进一步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和国际共运的分裂。当时美国侵越战争正不断升级。对越南及其领导人胡志明来说,如何对待社会主义阵营出现的分裂,又如何同时争取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对越南抗美斗争的有力支持,是十分敏感和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1957年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进行了大论战。在这场斗争中,邓小平展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华。“和平过渡”之争1957年11月,邓小平随同毛泽东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邓小平的主要任务是代表中共中央主持起草《莫斯科宣言》。邓小平一行到达莫斯科后,苏共中央将他们起草的《莫斯科宣言》交给了中共代表团。邓小平一看,感到失望,因为自苏共二十大以来,中苏两党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其中,主要分歧是关于和平过渡问题。苏共强调,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完全有可能通过合法的议…  相似文献   

20.
蒋本良 《百年潮》2007,(4):14-16
中苏公开论战经历了一个波折起伏的复杂变化过程。在论战的高峰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了答复苏共对中共攻击“要十年规划”、“要准备论战二十五年、一万年”的打算。由此可见毛泽东对中苏论战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