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选 《福建史志》2004,(3):12-16,46
福建省是我国著名侨乡。祖籍福建的华侨、外籍华人有800多万人,分布在全世界5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约90%居住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文莱等国家。福建省的侨眷、归侨有5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左右。全省的主要侨乡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以泉州市所属各县、市、区的侨眷、归侨最多,占全省归侨、侨眷总数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2.
欧洲福建籍华人地缘性社团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福建籍海外华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这种状况开始发生变化 ,在其流向和分布上 ,欧美的比例趋于上升。一些原先居住在东南亚的福建籍华人 ,由于种种原因 ,二次移民至欧美各国。还有一些福建人则直接从中国大陆前往欧美。当然还有一些祖籍为福建的港、台居民也移居欧美。这几部分人加起来 ,使得欧美福建籍华人的数目有了显著的增长。而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 ,对其研究是相对薄弱的。笔者于 1998年 3月至 12月在欧洲期间 ,与荷兰和法国的福建籍华人有一些接触 ,回国后又与他们保持着联系 ,对由他们组成的地缘性社团有…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在海外有华侨华人约6000多万人,他们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传递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使者。其中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达3400多万人,广东达2000多万人。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后,文化始终是双方交流与互动的重要领域。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与发展与该地区的华侨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沟通的重要使者和桥梁,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在东南亚华侨华人中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个人经历、个案透视与学术建构三个方面,探讨福建学与东南亚福建学的内涵与意义。作者认为,福建学不仅是把“福建”作为一个区域地理与行政单位来研究和分析的学术范畴;更重要的是,“福建”更多地是作为地缘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单位来研究的范畴。而东南亚福建学,无疑与福建、福建学密切相关。个体层面上,它是以东南亚福建人为研究主题和主要分析单元的学问。但在更大的理论架构和学术关怀层面上,它同时有对福建学、汉学甚至东南亚研究等整体性关联和参照的终极考量,无论该关联和参照是比较性的、地方性的抑或是分析性的。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东南亚各国和各地区先后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建设民族国家和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东南亚华侨社会在二战后也逐步转变为华人社会,并且成为东南亚地区多元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华人社会在二战后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个别国家或局部地区华人政治和社会地位变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将二战后东南亚华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其社会地位的演变与发展,相对而言则显得较为薄弱。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庄国土教授主持完成的《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以下简称《变化》)一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福建小三线建设是国家小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军事上长期处于战备状态,与其他省份小三线相比,在企业布局上有其特殊性。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可分为军工和民用两类,其中军工企业是福建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在建设方式上,军工企业以新建、迁建为主,民用企业以迁建为主。基于福建地形地貌、工业基础以及当时的政治和军事等因素,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呈集中分布于闽西北地区、以南平和三明两市为核心、以交通便利和自然资源丰富为导向、沿河谷分布等特征。小三线建设改善了福建经济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充实了经济门类,推动了经济发展,在福建经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福建经济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11—12日,中山大学历史系举办了主题为“区域研究与东南亚历史进程”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广西、云南、北京、福建、河南以及广东等地的3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浅析福建对东南亚华侨华人旅游市场的拓展林德荣福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归侨、侨眷436万多人,而在海外的人口,相当于本地人口的20%以上,或在海外的人口超过20万以上的县(区)全省有21个①,这种千丝万缕的亲缘、神缘、文缘联系,形成了广大港澳台胞及海外...  相似文献   

9.
畲族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和安徽等省的山区,人口共二十三万人,其中以居住在福建、浙江的为最多.福建的畲族,人口有十二万人,主要分布在闽东各个县里,占全省畲族人口六分之五;其次分布在南平、龙岩、龙溪等专区的部分山区.居住的特点是大散小聚,最大的聚居点最多不过一百多户,地点多在山腰,耕梯田,以农为业.  相似文献   

10.
俞亚克 《世界历史》2005,1(3):73-83
伊斯兰教自13世纪末以来在东南亚的传播和发展是东南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改变了东南亚海岛地区原有的宗教分布格局,而且对当地各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伊斯兰教在东南亚海岛地区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当地宗教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某些特点。本文将探讨伊斯兰教在东南亚快速传播的原因、东南亚的伊斯兰化、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本地化、东南亚伊斯兰国家出现不同政治倾向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钱币学会东南亚货市研究组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19日至23日在海口市召开。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五省区钱币学会的领导和东南亚钱币研究者、收藏者以及部分兄弟省、市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海南省钱币学会理事长韩海京致开幕词。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戴志强、东南亚货币研究组组长单位云南省钱币学会理事长袁明祥、海南省社科联秘书长林诗良等分别在会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的世界地区史、国别史研究中,东南亚史研究可以说是基础较好和力量较强的,仅在南方的两广、福建和云南,就有五个东南亚研究所。京沪及南京、洛阳、郑州等地,专事东南亚研究的,也大有人在。在迈入新世纪之际,抚摸所藏数百种东南亚研究的旧藉新著,深感东南亚史研究成果丰硕;但与所见国外同行近30年著述相比,仍有差距,在研究领域、学科建设上的薄弱环节和空缺之处也显而易见,对东南亚的研究总的来说仍不能适应全面、深入认识东南亚的要求。新世纪的东南亚史研究何以开创新局面?我认为,要在“强化宏观研究”和“深化微观研…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3月4日—5日,由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主办的"闽籍华侨华人与马来西亚村镇发展系列学术工作坊"在厦门举行。来自华侨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以及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马来亚大学、砂拉越大学的近30位东南亚研究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福建华侨华人如何参与马来西亚及福建侨乡村镇发展"、"涉侨文献史料及田野调查"、"东南亚研究的跨学科整合"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赤诚爱心献家乡共建桑梓功垂史金章嵚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祖籍福建的华侨、华人有8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5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十分关注家乡的修志事业,并对家乡的志书编写和出版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海外侨胞、港...  相似文献   

15.
近代福建佛教向东南亚传播与当地华侨社会王荣国如果说,元代至清初福建佛教界对外交往的主要对象是日本的话,那么,到了近代(1940—1949)其主要对象则转变为东南亚诸国。不过,近代福建佛教界与东南亚诸国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福建佛教对这一地区的输入。这与...  相似文献   

16.
冷战期间 ,东南亚各主要国家在展开与中国的关系联系时 ,几乎都无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当地的华侨华人华族问题。换言之 ,东南亚华侨华人华族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在国家关系中承担着既定的角色 ,哪怕这种角色在整个冷战期间是多么地被动 ,他们依然被特定的历史所规定 ,从而成为在中国和东南亚关系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本文拟就冷战期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有关华侨“双重国籍”的解决作一些分析 ,借以指出华侨华人华族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关系中所具有的特定意义 ,以及中国政府在“外交 -…  相似文献   

17.
潘健 《福建史志》2022,(3):1-5+71
龙眼是福建的特产,产地主要分布在兴化、漳州、泉州、福州四地,其中以兴化所产为多且质量最佳。民国时期,以福建龙眼焙制的桂圆远销国内的广大地区以及南洋一带。1930年,福建龙眼的产值达到最高峰,之后随着东北市场的丧失与世界经济危机的来临,其在福建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福建平和克拉克瓷大盘的出土和被确认,解决了长期以来海外出土克拉克瓷大盘的产地问题(这些出土的克拉克大盘,现主要分藏于厦门市博物馆和平和县博物馆)。过去对这类大盘的产地问题曾有江西广昌、景德镇一说,也有“汕头器”之说。江西的克拉克瓷大盘,已知多为墓葬出土(窑址仅零星采集少量碎片);至于“汕头器”之说,近十年中外考古资料证明东南亚、日本等地出土的砂足器多为福建平和一带生产。由此看来,海外出土的克拉克瓷大盘的产地只能归属到福建、江西两省。因此,本文首先将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侨华人数量的不确定一直是学术研究中的难题,东南亚地区由于各国复杂的情况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多种因素导致东南亚闽籍华侨华人规模估算的困难。论文在参考国内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汇总东南亚各国的人口普查数据、年鉴、统计公报和华社会刊等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相关机构和学者研究的二手资料,梳理和分析了东南亚闽籍华人数量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分布,并对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缅甸,以及老挝、文莱、东帝汶等国家的闽籍华人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和估算。据保守估计,东南亚闽籍华人的总体规模超过1200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大规模向海外移民始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世界华人数量约十余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地。至19世纪中期,世界华人数量约150万人,仍高度集中于东南亚。19世纪中叶以后,大规模华工出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华侨华人分布的状况,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欧洲都出现数量不等的以华工为主的华人社区。由于19世纪后期东南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均排斥华工,20世纪初华人的数量仍高度集中于东南亚。到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华侨华人约有1200万一1300万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中国新移民决定性地改变世界华侨华人高度集中于东南亚的格局。到2008年,世界华侨华人总数超过4500万人,而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比例降为73%,北美、欧洲、澳洲和日本、韩国的华侨华人数量激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