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霞 《民俗研究》2005,6(2):142-150
求雨是中国农业社会中典型的生产祭祀活动,是旱情威胁农业生产时举行的重大祭祀活动,是以祈求龙王赐给雨水,解除干旱,获得农业收成为目的。2002年6月和2003年3月,我两次到云南省云龙县诺邓盐井进行田野调查,发现在非农业社会同样存在着求雨仪式,并获得了第一手关于井盐社会求雨的田野资料。诺邓井是一个有着1200年历史的井盐村落,以生产井盐为生。与农业社会的求雨仪式相比,诺邓村的求雨仪式别具特色,并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含义,反映了盐业社会的特点以及与农业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虹饮于河     
《中华遗产》2021,(1):7-7
气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古人如何测风雨?请看甲骨文上的“天气承报”。雨过天晴,天边挂着一道彩虹。它如此漂亮,让人叹为观止。但是,殷商人却将其视作灾异。因为彩虹出现,雨就停了,这对求雨盼丰收的先民来说,可能会影响柜成丰歉。  相似文献   

3.
灾害公祭作为一种公共社会活动和仪式象征体系的一部分,可以折射出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关系。"东方之星"游轮翻沉事件发生后,政府采用民间俗信"头七"的时间举行公祭,而公祭之仪式、内涵、主体却与传统俗信差异极大。在此背后,隐含着世俗性事件处理与信仰性阴阳沟通仪式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出世俗权力借公祭将死亡意义价值化、意义化的一贯逻辑,更进一步表明国家权力所型构的公共"纪念"仪式与民间俗信所支撑的个体祭祀之间的生死观存在差异。而透过对当代社会"祭祀"与"纪念"之间复杂关系的分析,可以透视唯物主义生死观和传统信仰正呈现一种既交汇又对峙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出生与死亡仪式的解析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经典话题。在汉族丧葬仪式的一整套程序中,“下葬”是最为受重视的一个环节,其中找准中心位置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对川中地区的丧葬仪式的透视,分析了在这一仪式环节中民间是如何通过“找中线”这一手段来平衡处理祖先与其子孙,及各继嗣群分支之间的关系的,并对形成这一习俗背后的深层原因—汉族民间宗教的宇宙观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通农村的青苗会渊源无史料可考。据传,自清初就有星星点点的青苗会,至清朝中叶,开始微增,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由先前单纯的"求雨保平安"逐渐演化成"保青苗"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最初,大通地区只有清水沟(今清平乡)、长宁堡(今长宁镇)、衙门庄(今东峡镇)3处青苗会。都是在每年农历3月中旬至5月中旬进行,一般3至5日。  相似文献   

6.
金沙遗址出土金蛙之寓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的探析,金沙遗址盎箔蛙形怖是古代蜀人的崇奉象征,是举行“祭蛙求雨”祭祀仪式后的珍贵遗存,  相似文献   

7.
在湘东地区包公信仰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对该地区存在的神灵附体现象进行了简略介绍,动态地刻画出湘东农村地区的信仰需求和行为方式,补充了有关南方汉族地区"萨满仪式"的研究。根据当地包公信仰生态的独特性,着重论述了"神媒"与"当地庙宇"之间的关系。民间信仰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与之对应的传统文化体系的种种适应性改变,正是回应这种诉求。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5日至9日,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与山东艺术学院十几名师生对淄河镇所属四村(城子、西股、池板、涌泉)做了为期五天的田野考察,期间我主要负责民间信仰方面的调查,下面即对调查所得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二仙信仰,是晋东南区域特有的民间信仰,在民众不断加深对其信仰、祭祀的过程中,其功能经历了历时性的变化,从最初的求雨,到社会道德教化,再到求子,甚至成为兼具各种职能的神灵。这一方面是民间信仰职能叠加的结果,另一方面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密切相连。对其进行解读,既可以观察民间信仰的地域性,亦可挖掘民间信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0.
蒋铁生 《民俗研究》2007,(1):121-126
早就听说在山东省东平县有一种民间娱乐的纸牌是唱着打的,颇感新奇。于是,我利用2006年8月19日至23日在东平参加“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业余时间,对这个有趣的民俗事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