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孟子微》是康有为发明《孟子》“微言大义”之作。康有为认为,《春秋》乃孔子大义微言之所在,孔道之微,当于《春秋》求之;《孟子》乃传《春秋》之作,《孟子》之微,当亦于《春秋》求之;《春秋》乃孔子立教改制之书,《孟子》以儒为教,以孔子为教主,其三世三统之变、进化维新之义以及众生平等、世界大同的理想与《春秋》一脉相承;《孟子》传孔子《春秋》之学,得孔道之本,孟子之学应出自有子,而非曾子。《春秋》在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理解《孟子》之“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东汉学者赵岐著有《孟子章句》,该书收入《十三经注疏》,影响很大,常为学者引据。赵岐之名不少著作中写作赵歧,如《传统语言学辞典》有“赵歧”条,“孟子章句”条的解释中也作“赵歧”,《新型古代汉语》(巴蜀书社1993)148页、古代汉语》(黄河出版社1997)288页也都写作“赵歧”。在一些学术论著中也时见写作“赵歧”。歧、岐音同形近,必有一误,究竟何者为是?《后汉书·赵岐传》去:“赵岐,字■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也。初名嘉,生于御史台,因字台卿。后避难,故自改名字,以示不忘本土也。”岐即…  相似文献   

3.
郭店儒家简中的“圣”与“圣人”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的简书包括儒道二家的著述。其中儒家简经整理者编次,分别命名为《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或称《求己》或称《天降大常》)、《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以及《语丛》一至四[1]。据学者研究,这批儒家著述主要是孔门后学的作品,属于子思、孟子一系[2]。在这批儒家简书中,“圣”字凡62见,或单称“圣”,或称“圣人”,或“圣智”连称,或“圣道”连称,可见“圣”与“圣人”是早期儒家的重要观念。今试分疏如下,切望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4.
鄢烈山 《世界》2006,(10):69-70
“寡人有疾”是个并不生僻的成语,典出《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的第三章和第五章。孟子去游说齐宣王行“王政”(王道和仁政)。齐宣王首先询问了外交之道。孟子回答:唯仁者能以大事小,唯智者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  相似文献   

5.
胡杨 《文史精华》2011,(12):25-34,1
阳夏之战,是指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后,湖北革命军同南下进剿的清廷北洋军在汉口、汉阳进行的一场战争。“阳”为汉阳,“夏”为夏口,乃汉口之旧称,因此史称“阳夏之战”或“阳夏保卫战”。而后一种称谓似乎更普遍些。本文之所以用前称.是因为“战争”一词为中性。对交战双方都是适用的;而“保卫战”一词则含褒义。用在湖北革命军一方自然合适,但战争是双方的,要想弄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必须对交战双方的目的、策略、变化等。都要进行爬梳和认知。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2期载张旭束先生《“迦沙”非陨铁》,认为《汉语大词典》将“迦沙”一词释为陨铁是错误的。有关“迦沙”的记载,见於《通典》、《册府元龟》、《唐会要》诸书,均作“天每雨铁,收而用之”。此处之“雨”(yù),意思是像雨一样降落,非指下雨。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常见,  相似文献   

7.
读《孟子&;#183;尽心下》,有“孟子谓高子日:‘山径之蹊问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问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一句,关于“山径之蹊问介然用之而成路”的断句法,历代以来众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据《十三经注疏&;#183;孟子注疏》,赵岐断为“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即在“然”后点断。第二种,清人孔广森在《经学卮言》中说“愚读《长笛赋》‘间介无蹊’似古读有以‘间介’绝句者……言虽有足迹隔绝之处,然人苟由之,皆可以成路云尔”,据其文意,当断为“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即在“介”后点断。俞樾在其所著《古书疑义举例》中,论“双声之字后人误读之例”时涉及此句,认为“‘间介’亦双声字,‘然’字当属下  相似文献   

8.
高华在《炎黄春秋》2006年第10期发表的《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一文中说:“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他说:‘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毛泽东的《长征》诗(1935年10月)和他论长征伟大意义的报告,无疑对“长征”一词的传播和影响是广大和深远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长征”一词是毛泽东首先使用或首创的。  相似文献   

9.
试论“巴讴”汉晋人著作中 ,言及有所谓“巴讴”、“女翟舞”者 ,是研究古代巴蜀地区文化史的重要材料 ,不可忽视。略引二条 :扬雄《蜀记》 :“蜀之先代人椎髻、左语 ,不晓文字 ,女翟讴歌 ,巴土人之歌也”。左思《三都赋·魏都赋》 :“(巴人 )或  (椎 )结而左言 ,或镂肤而钅赞发 ;或明发而女翟舞 ,或浮冰而卒岁”。“女翟讴歌”简称“女翟讴”、“讴歌” ,既是“巴土人之歌” ,亦可称“巴讴”。“巴讴”是古代巴蜀地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人类的原始社会 ,当艺术刚从劳动中产生出来时 ,诗歌、音乐、舞蹈还未发展为独立的…  相似文献   

10.
陈灼同志《北山石刻(韦君靖碑)“颖川”“辩”》(载《四川文物》1999年第2期)提出:唐代《韦君靖碑》:“政茂颍川,化光河内”两句,“颍川”乃“颖川”之误,又释“颖川”之颖为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征东中郎将赵颖。说“‘颖川’一词是韦君靖部属胡密所遣造,源出于汉末赵颖首举分巴。”又赞同刘蜀仪先生注释,“以河内代全国”。“化光河内”释为韦君靖“功德还辉映全国”。  相似文献   

11.
在《孟子·尽心上》第26章中,孟子批评了杨子与墨子对于“利天下”的偏激态度: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相似文献   

12.
鸡鸣报晓,夜即将过去,东方显出晨曦,太阳升出地平线,人们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对于“鸡鸣”,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评议,并赋予它新的含义。春秋末期的孟子讲:“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晋国有位爱国将军祖逖,年轻时听到鸡啼起身习武,发愤练就本领,以报效国家,从而留下了激励人们努力奋进的“闻鸡起舞”的成语。唐朝年轻诗人李贺,在《致酒行》诗中写下“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名句;1950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和柳亚子的《浣溪沙》词中,仿李贺诗句写下“一唱雄鸡天下白”,以比喻旧中国百年长夜已经过去,新中国的成立…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战国时期有相当影响的思想家。《孟子》是一部孟子的言论集。它虽然不是一部历史著作,却“往往捃摭《春秋》之文”据以论证他的思想,从而反映出孟子的历史观点。“先王”史观是孟子历史观点的历史根据。孟子对先王特别是尧舜备极赞颂。他认为历史上的治乱兴衰,是由于君主能否施行“先王之道”,从历史上的表面现象看,又有治乱交替的情况;这样,他在历史发展变化问题上,提出了历史往复循环的观点。他从“先王之道”导引出来的理想的“仁政”思想中,在决定历史发展的力量问题上,夸大了“先王”和“贤明”君主的作用,但也有强调人民力量的一面;他把用人事解释不了的问题,都归之于“天命”,因此又有“天人相应”观。本文拟从“先王”史观,历史循环论,“天人相应”观三个方面,试对孟子的历史观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诗学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便有《诗经》问世,战国时有“诔”文作丧礼,汉时有“赋”赞人事,唐时有律诗绝句,宋时有词,明清诗词并茂,现代以新体诗歌为时尚。但无论古体之诗诔赋词或新体之时尚诗歌,皆以律韵之词字,从多方面反映出入对事物的思维抒情,属一种高雅文化。由于诗、词、歌、赋用  相似文献   

15.
兰芳方 《神州》2011,(4):8-9
孟子的思想是对孔子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孟子在孔子“仁”的基础上,纳入“义”,将“仁义”并举。为何孟子思想中多出了“义’,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了“义”,以及“艾”的内容是什么,本文从以上几个问题出发重点探讨《孟子》“仁义”中的“义”。  相似文献   

16.
人们习惯把中国古代政治称为“宫廷政治。”但“宫廷政治”一词的由来及含义则往往不甚明确。 首先应该弄清“宫廷”一词。《辞海》释“宫”之本义主要有二,一为“房屋的通称”,一为“宗庙”。前一种解释依据《尔雅·释宫》,后一种解释依据《诗》“毛传”。然《尔雅》和《毛诗》皆成西汉,显然未必二者都是本  相似文献   

17.
自从“妃呼狶”一词在两汉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出现后,注家蜂起,众说纷结:明代徐祯卿在《谈艺录》中说:“乐府中有‘妃呼狶’,“伊啊耶’诗语,本自无义,但补乐音之音。”陈本礼在《汉诗统笺》中说:“‘妃呼狶’,人皆作声词读,细玩其上下语气,有此一转,便通身灵豁,岂可漫然作声词读耶?”闻一多在《乐府诗笺》中说:“余又疑系乐工所记表情动作之分注,歌者至者当作悲泣之状也。”李庆甲在《有所思》中注为:“叹息之声,一说是表声词,无意义。”①从以上所引材料看,人们对“妃呼稀”的解释不外两种:一、作声词用,无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遗产》2013,(5):158-159
谁是最早的“中国”?“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1963年陕西宝鸡县贾村出土的何尊铭文:“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日:余其宅兹中或(即围),自之义民。”何尊为成王追述武王功业所制,可见中国一词最晚于两周前期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9.
对于《孟子》所云:金声而玉振之.学认为讨论的是音乐问题.金声指钟声.玉振指磬声。但简帛《五行》“金声而玉振之”讨论的是认识论问题.借金声喻外界之善.借玉振喻内心之共鸣.“金声玉振之”极为生动地揭示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重新认识“金声而玉振之”.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简帛《五行》的认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湖南文史》2012,(4):36-37
《诗》、“礼记》、《孟子》等先秦文献中,都曾用“父母”来指称统治者,甚至是国君。汉代曾出现了两个非常有政绩的地方官: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