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楚墓出土文物中的图案画,除了漆器以外,彩绘陶也有其独特的风格,现就个人在临摹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彩绘陶图案问题,希同志们给予指正。(一)彩绘陶的制作彩绘陶属泥质陶系,胎色有青灰和褐红两种,大部份是轮制,也有用模制的(如陶簠),器物火候不很高,硬度约在1—2度之间,器物制成后,仅稍加火烤,彩绘是后加的,所以并不耐久,器身的外  相似文献   

2.
王景勇  周双林  杨琴 《文物春秋》2010,(5):57-60,65
满城汉墓出土的彩绘陶器精美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但在出土后出现了彩绘脱落的现象。经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彩绘陶的红色彩绘层进行分析,包括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确定了红色彩绘的颜料为朱砂,胶结物为大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姜涛  周小兵 《中原文物》2012,(4):105-107
彩绘陶是先入窑烧制成器,再在器物上施彩绘制。我国的彩绘陶兴起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发现的两片彩绘陶片,是目前最早的彩绘陶片。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焦作马村汉墓和白庄汉墓出土彩绘陶仓楼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为了科学保护修复彩绘陶仓楼,通过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岩相分析,热膨胀测试等技术手段对这批彩绘陶仓楼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这批陶器为当地取土烧制的加砂陶,陶片结构较密实,器物制作以模为主,部分是模制后粘贴而成,吸水率和表气孔率较高,烧成温度和岩相分析发现陶片有釉化现象。研究成果可为后续保护修复处理彩绘彩绘陶仓楼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彩绘陶,顾名思义,是在烧成的陶器陶坯上先涂一层白垩或黄衣作底色,然后再在上面墨勾线条,填色涂绘而成。它制作精美,色彩艳丽,多用作墓葬中的殉葬明器。 我国的彩绘陶始于春秋时期,战国以来进一步发展,不仅产量大,形制多样,而且彩绘线条流畅,图案优美,色彩也较前代更为丰富。这一点我们可以从1993年河南洛阳西工区战国墓出土的多件彩绘陶器中窥见一斑。 汉代,彩绘陶器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达到了极盛,这和汉代“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的厚葬之风是分不开的。《汉书·贡禹传》载:“武帝弃天下,昭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几十物,尽瘗藏之”。皇室示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7,(12)
<正>彩绘陶,是指将陶胎烧成之后在其表面进行彩绘的陶器,又称烧后彩绘陶。新石器时代,以大溪、屈家岭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朱绘黑陶最为突出。战国、秦、汉时是彩绘陶的鼎盛时期。一般在灰胎陶器上绘彩,因此也称灰陶加彩器。自战国早、中期起,各国丧葬制度相继发生变化,逐渐使用陶礼器代替铜礼器作为随葬品。因此,陶礼器的制作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仿铜器形式的鼎、豆、壶、簋等成套成组生产,其间磨光、暗花、  相似文献   

7.
贾峨 《文物》1958,(10)
这个彩绘陶楼,今年春天出土于河南省滎阳县河王村的汉墓中。墓位于滎阳东北八里河王水库拦河壩西北的台地上,可分墓门、前室、后室及耳室四个部分。墓内的随葬品很多,计有八十多件。前室出土的有铜镜二,铁剑、戟各一,铁钩二。后室出土的有铜镜二,彩绘陶羊六,彩绘博山炉六,彩绘陶奩四,陶猪、鷄、圈、灶等各一。耳室中出土的有铁釜、陶井、灶、甑、鷄、猪及  相似文献   

8.
在历经两千年埋藏以后,秦始皇兵马俑表面的漆皮彩绘在出土时,大多会卷曲脱落。如何将漆皮彩绘回贴加固好一直是保护工作者研究的难点。本工作在秦帝陵博物院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探索了黏结、回贴过程中陶本体含水率、PEG含量、可溶盐含量、陶块泥土粘附量、漆皮彩绘含水率、PEG含量、临时固型剂含量等对回贴、黏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陶块含水率降至5%以下、减少PEG200溶液渗入陶本体、对陶本体进行脱盐处理、在黏结剂中添加极细小填料、逐渐增加PEG200浓度来润湿漆皮、清除残存的临时固型剂薄荷醇等措施都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漆皮彩绘回贴的效果,增加黏结强度,提高其耐老化破坏循环的能力。以上应用基础研究可以为彩绘类文物现场保护工艺的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作陶俑彩绘的仿真样品,探索失传两千年的秦人制作陶质彩绘的原始工艺,根据已知的各种信息,探讨了秦俑彩绘制作的传统工艺,包括生漆添加猪血的作用、生漆层的配方、颜料层的配方、生漆层和颜料层的制作方法、基底陶块的选择等。制作了陶俑彩绘的仿真样品:生漆层厚度为35~68μm;颜料层厚度:红色20~50μm,白色55~70μm、绿色50~70μm、蓝色55~65μm,与秦俑生漆层和彩绘层的真实厚度相近。生漆层中猪血的最适应比例为4%,颜料层中所用粘合剂适宜浓度:明胶:水为1:32,蛋清:水为1:2。仿真样品经过加速老化破坏循环后,可以大体重现彩绘从陶块上起翘脱落的过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病害机理,开展彩绘加固或回贴实验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安徽新石器时代的绘彩陶器可分为彩陶和彩绘陶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和皖西,而后者则主要分布在皖西南一带。其年代从距今七千多年前一直延续到距今四千多年前,可分为四期。皖西南是我国彩绘陶发生年代较早的一个区域。  相似文献   

11.
针对考古出土的彩绘陶存在脆弱易毁、难以保存的问题,选择明胶和水性氟碳作为潮湿彩绘陶片的加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加固材料对4种颜色彩绘陶片进行加固,并对加固前后的强度、色差以及光泽度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表明较为理想的浓度选择为明胶在1%左右,水性氟碳浓度在20%左右。同时,对有底层和无底层两种类型的彩绘陶片进行加固对比实验,发现经明胶加固及老化后,有底层试样的色差和光泽度变化比无底层试样小;经水性氟碳加固后,有底层试样的色差和光泽度变化比无底层试样小,但老化后,则相反。在实践应用时,选用这两种材料对盱眙出土的一组潮湿彩绘陶进行了抢救性加固保护,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彩绘陶器保护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至瓷器出现以前的考古时代中,陶器一直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而成为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陶器及其纹饰类型也随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在陶胎上施以压印刻划纹陶、在陶胎上施彩的彩陶、在烧制后的陶器上绘彩的彩绘陶等等。彩绘陶器的出现,可谓陶器纹饰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彩绘陶器不但  相似文献   

13.
彩绘陶,顾名思义,是在烧成的陶器陶坯上先涂一层白垩或黄衣作底色,然后再在上面墨勾线条,填色涂绘而成。它制作精美,色彩艳丽,多用作墓葬中的殉葬明器。  相似文献   

14.
香山汉墓和杨家湾汉墓出土彩绘陶俑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艳 《文博》2010,(6):82-85
香山汉墓位于山东省青州市,杨家湾汉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都属于西汉中前期墓葬,分别出土了大量的陶质彩绘人物俑和动物俑。本文通过对香山汉墓和杨家湾汉墓出土的彩绘陶人物俑、陶马和骑马俑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来说明西汉基本同一时期不同地域彩绘陶俑制作工艺的特点和差别。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北方,如果就纯粹陶器上的装饰纹饰而言,除新石器时代广为流行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彩陶和早期青铜文化多有发现的彩绘陶外,还有一种篦纹陶。篦纹陶属于素面陶本色装饰,与其它素面陶纹饰相比,其装饰意味较浓,形式变化多样,更富于表现力。篦纹陶从制作技术上可分为两种工艺传  相似文献   

16.
淮阳彩绘陶院落的年代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勇 《中原文物》2001,(1):63-67
淮阳彩绘陶院落是目前我国汉代考古中极为少见的建筑明器精品.本文依据出土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的组合、陶院落的装饰艺术和时代特征等几个方面,对其年代进行了重新判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古代彩绘文物中胶结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古代彩绘中常见的胶结物(蛋白质类胶结物、植物胶、干性油、天然树脂、天然蜡)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对数据库中发文时间截至2017年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系统检索,对期刊论文的年份、收录情况、期刊种类、作者、研究机构、被引数和影响因子等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中国学者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以此了解国际国内彩绘文物胶结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此外,还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免疫分析技术在彩绘文物胶结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统计,以此了解免疫法在检测彩绘文物蛋白质类胶结物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正1985年1月,在寿县至淮南市公路拓宽工程中,于东津渡大桥西寿蔡路南侧的寿春镇东关村柏家坟地发现了一座小型战国土坑单棺单椁墓,出土了一件错金铭文铜戈,同出的还有褐陶彩绘鼎、豆、钫等仿铜陶礼器。铜戈和仿铜陶礼器出土时放置于椁室头箱内,现藏于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典型北方灰陶类型,吸水率较大,结构比较疏松,烧成温度范围在930℃~1025℃。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主要为朱砂和赤铁矿,黄色颜料为针铁矿; 8号墓部分彩绘陶器彩绘层底含锡; 18号墓彩绘陶器黑褐色有机底层为生漆,为漆衣彩绘陶。这些信息为保护修复方案设计和保护修复实施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87年2月,襄汾县博物馆在侦破盗墓案过程中,获得雁衔鱼铜釭灯、釉陶盘柱羊灯、三碗陶吊灯各1件。经调查,三件器物出自不同的汉墓。介绍如下。雁衔鱼铜釭灯雁身长33、器通高55厘米。铜铸,通体彩绘。雁体肥硕,直立,双足健壮,趾间有蹼。彩绘羽翮翎毛。背部开口,接一带柄灯盘。盘径10厘米。盘周镟有凹槽。雁颈修长,回首张喙,口衔一鱼。鱼扭头翘尾,彩绘鱼鳞。鱼身即为灯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