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秉键 《清史研究》2004,(4):94-111
绅士是明清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它以功名、职衔为标识 ,凭借其所占据的各种资源优势 ,在官场与民间、城市与乡村之间转进转出 ,不但主宰着广大村民的社会生活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地方政局 ,并构成“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① ,以致一些社会学家称中国为“士绅之国”② 。 2 0世纪 40年代以来 ,日本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绅士进行了考察 ,绅士问题一度成为日本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一大热点。 1 974年 ,《东洋史研究》特别刊行了“明清时代的乡绅”专号 ③ ;1 975年 ,在日本历史科学协会第九次大会上 ,又以“明清史研究中的乡绅论”…  相似文献   

2.
郝秉键 《清史研究》2007,(2):103-119
绅士是明清时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它不仅具有人们所公认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特权,享有特殊的生活方式,而且“踞于无数的平民以及所谓‘贱民’之上,支配着中国民间的社会和经济生活”,扮演着“纲常伦纪的卫道士、推行者和代表人”。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先后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绅士的特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先已介绍了日本学界的明清绅士研究情况①,兹再将西方学界的明清绅士“绅士论”赘述于此。一西方学术界对明清绅士的考察大体经历了一个由一般性、附带性介绍到专门性、系统性研究的演化过程。早在16、17世纪,随着西…  相似文献   

3.
一、清代 1996年7月,在中津川举行了明清史夏季研讨会,讨论主题是“中国清代后期的地域社会”。自1981年的专题讨论会提出“地域社会的视角”以来,至今已过去了十五年,“地域社会论”仍然成为本次夏季研讨会的主题,而且参与者达到100人之多,可见“地域社会”的视角已经成为当前明清史研究的主流。此次研讨会讨论了森正夫提出的“地域社会”论的所有课题和问题,虽然未能全部解决,但作为总括中国史研究现状和课题丛书的一环,是森正夫主编的《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中国史学的基本问题4》)一书的出版。在该书《总论》中,森正夫…  相似文献   

4.
从明到清,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受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的绅士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舞台上渐露头角,在新思想与旧思想的冲突、旧制度到新制度的嬗变、保守派和改革派间的斗争等过程中,他们都扮演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国家政体与地方权力——明清时期的变化》(哈佛东亚研究会、哈佛——燕京研究所1989年310页)一书,就集中了南朝鲜学者闵斗基多年来在这个领域研究和探讨的成果。闵斗基教授在南朝鲜汉城国立大学执教多年,曾任亚洲史系主任,专攻中国史,本书六章收集的实际上是他的六篇论文。第一章,“《热河日记》与清代统治的特点”,主要通过一位十八世纪来华的朝鲜学者朴趾源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观察,来描述清代社会和政治变化。民族差异、大汉族中心思想和人们对社会现状的态度、出版业与中国学者,以及清代的朱熹研究等见闻。第二章,“清代社会中的生员、监生阶层”,作者将视点集中到那些绅士的下层,即生员和监生阶  相似文献   

5.
一、清(1840年以前)地域社会八十年代以来:“地域社会”论在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占据了支配地位。社会经济史学会编纂的《社会经济史学的课题与展望》一书,就是对这一研究动向的整理和反映。其中、与明清史有关的研究成果有:岸本美绪的《明清时期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变化》、川胜守的《明清农业史》、山田贤的《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与社会变化》等。较之古典的经济史、这些研究侧重于从社会史方面来分析探讨,十分引人注目。1992年,这方面的研究继有进展。森正夫编的《江南三角洲市镇研究》一书(名大出版会),尝试由实地调…  相似文献   

6.
王日根先生近著《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一书于一九九六年五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分“明清时代会馆的演进”、“明清会馆的兴盛背景及内部运作”、“明清会馆的社会功能”、“明清会馆的文化内涵“等四章,前有“绪论:令人梦断魂牵的乡土情结”,后有“结论:由社会变迁反观明清会馆的历史地位”,并附有本书的英文提要和主要参考文献,前有杨国桢先生撰写的序言,对该书作了很中肯的评介。  相似文献   

7.
1992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明、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明、清)(日)山本进在80年代以后的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形成统治潮流的是所谓“地域社会”论。例如社会经济史学会编的《社会经济史学的课题和展望》一文是整理80年代的研究动态的,值得注意的是与明清史有关的上田信的《...  相似文献   

8.
孔飞力教授《晚清的起义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和社会结构研究》一书是七十年代美国的中国史研究走向新潮流的一本具有代表性的著作。1970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1980年再版面对中国近代的种种新问题,本书作者从美国老一辈中国学家的“西方冲击,中国反应”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注)转向中国社会内部寻找答案。本书描述了自十九世纪初期直到近代影响中国甚巨的“军事化”过程,其中探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许多问题。例如,近代史应当如何划界?其动因是什么?绅士阶层在近代作用的演变,这种演变如何影响了地方和全国政治。近代中国社会“军事化”的社会构造,它与地方行政贸易网络结构的关系,与地方宗教及家族组织结构的关系,绅士阶层的属性及其特点等等。尽管本书讨论的问题主要来自美国学者之间的学术对话,但其中某些问题的提出及其着眼点对中国研究近代史的学者也许有所启发。此外本书运用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学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国内进行史学方法大讨论的学者们也会有所裨益。今将总括全书的新版序言及第一章第一节译出,希望有助于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注)关于美国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参阅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的兴起》(1988年中华书局)一书.  相似文献   

9.
由韦庆远教授著述的《明清史辨析》一书,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有关明、清两代社会经济史、政治制度史等论文14篇,对明初江南地区赋税、清代“生息银两”制度与官营典当业,以及中国历史上的皇位与皇权、清代奴婢制度等课题作了系统的剖析。附录论文两篇,论述利用历史档案研究明清史的问题。本书史料丰富翔实,反映了作者在发掘利用档案资料方面作出的新贡献,他在清史研究领域的几乎每一篇文章中都补充了一些未曾面世的新史料。此外,本书还对明清史研究中的若干专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有的传统观点诸如明太祖朱元璋为发泄积愤,故意对张士诚原辖地区加征重税以作为“惩戒”的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以来国内明清社会救济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0年以来国内明清社会救济史研究综述余新忠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贫困者提供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并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的一种社会行为。在我国,它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出现,至明清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国内对明清社会救济史的研究,始兴于本世纪20年...  相似文献   

11.
自戊戌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一个权力下移的平民化过程;相应地,反平民化(或者说精英化、贵族化)的声浪也一波波泛起。中国传统的平民概念至晚到两汉时期已经形成,辛亥革命时期的“平民”一词,既保留了传统的意义,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当时知识界人士,特别是革命党人,不仅尊崇、同情平民,而且贬抑绅士与贵族,公然声称他们所进行的革命是“平民革命”,革命的目标是要建立“平民政治”。但是,革命非但没有使中国实现平民化,反而造就了一批新贵。然而历史是连续的,辛亥革命时期知识界平民意识的广泛传播,为五四时期平民主义思潮的澎湃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并构成近代中国社会平民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南京大学范金民教授多年潜心于明清史、特别是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他从自己1984-2005年间发表的论文中精选出与明清社会经济研究有关之34篇论文,定名为《国计民生——明清社会经济研究》,作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出版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丛书》之一,由福建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9月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绅士是中国社会中颇为重要的集团力量.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中,它的发展变化动向与整个近代社会历史演进的轨迹是密切相关的,关于绅士的界定,学术界不曾有统一的认识.张仲礼认为绅士是有科举功名之士;有的学者则把绅士等同于“知识分了”等等.笔者认为,绅士集团既不限于科举功名之士,又不完全等同于知识分子,而是以科举功名之士为主体的具有封建身份的特定社会集团,绅士包括了生员以上的科举之士,也包括具有武功名生员以上的人员,还包括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身份,顶戴的人员(捐纳、保举等).绅士既是封建科举制,又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作为社会集团力量,在社会结构中绅士的地位举足轻重,居于社会结构体系的中心,是封建时代社会(?)但在近代社会,随着社会生活重心的转移和(?)定向的变动,社会流动非但不趋向于绅士集团反而绅士们大量向其他社会集团和阶层移转流动.绅士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均发生了空前的变动,而这种变动又可视为近代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14.
试论绅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明清时期,绅土在国家、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但主宰着广大民众的社会生活,担负着连络官民、排难解纷、劝善举业、移风易俗等多种社会职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地方政局,并构成“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早在40年代,吴晗、费孝通等人曾围绕绅权与皇权的关系探讨了绅权的社会特质,本文则试图转换一个视角,从绅权的生成及其社会构成来进一步认识这一问题。一、绅权的生成基于“多元的结构”,中国传统社会形成所谓二元社会控制体系①,即国家一方面依靠职业官僚集团来维持全国大一统政权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又通过凌驾于基…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春季,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出版了题为《中国近世社会的秩序形成》的论文集。该论文集收录了由该所东方部岩井茂树教授主持的同名共同研究班的研究报告。一段时间以来,在日本的中国史学界,其中特别是以研究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研究者中间,经常使用“秩序”这一概念。根据日本的权威辞书《广词苑》的解释,在现代日语中,“秩序”一词除了含有和现代汉语中“秩序”一词同样的“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第1624页)这一词义之外,还包括有“社会的诸要素按照一定的关系和规则结合在一起、并且保持…  相似文献   

16.
苏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王卫平博士著《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一书,作为苏南发展研究丛书的一种,1999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06千字,六章,分别题为:“绪论”、“江南地区城市发达的背景”、“明清时期江南城市的繁荣与市场体系”、“江南城市社会诸相”、“社会风气的变化与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江南地区的城市化及其局限”。作者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分析了最近十数年间日本与中国学界江南城市史研究的优长、得失的基础上,对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发展的前提与条件,苏州城市职能的转变和城镇群体的勃兴、江南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一、总论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清史的研究[日]中岛乐章,张玉林译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122003年清史研究概况刘景莲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7美国清史资料及其研究情况述略(上)、(下)朱政惠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1、2004:2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郝秉键清史研究2004:4世界历史上的大清帝国何芳川史学理论研究2004:1对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几点看法李世瑜河南大学学报(社科)2004:3从康雍乾三帝对督抚的简用谈清代的专制皇权刘凤云河南大学学报(社科)2004:3清王朝崩溃的政治学分析林志友中州学刊2004:4《清史》纂修与历史编撰的创新陈其泰郭成康历…  相似文献   

18.
南开大学重视明清史、近现代史和中国社会历史的研究,80年代以来,曾经举办过三届明清史、两届抗日根据地史以及社会史等学术讨论会。为纪念校庆80周年和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教授诞辰百年,于1999年8月30日至9月3日在天津举办了“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以加强明清与近现代两个时段社会历史研究的交流,促进学者更为宏观地思考问题。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澳门10个国家或地区的28位学者和中国大陆的86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一些学者未能出席会议,也提交了论文或摘要。明清以来的中国,正处在…  相似文献   

19.
南开大学承担的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隆重推出《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一卷(张国刚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以每期70万字,近500页的巨大篇幅,展现在史学研究的园林之中。她一面世,立即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在“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与会学者纷纷赞誉,称《中国社会历史评论》是中国社会历史研究的新家园,是高境界、高水平的学术刊物,给历史学研究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在中国,现代意义的社会史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引发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随之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社会经济历史等…  相似文献   

20.
赋税徭役制度,既是明清经济史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具有相当难度的课题。论者虽多,成果也硕,而对于制度史和社会经济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的明清财政问题整体上作深入探讨者,可以说尚付阙如。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岩井茂树教授,在对相关专题作了近二十年研究后,推出新著《中国近世财政史の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将财政体系视为窥测传统中国政治支配秩序特有的性质和构造的分野,系统而又深入地论述了明清两朝财政体系的本质、特点、演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该书一经面世,立即引起学术同行的重视。著名明清史学家、曾获日本学士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