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永乐十八年(1420)明朝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明代统治者视南京为祖宗根本之地,留下一套完整的中央政府机构,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南京守备官员,包括由内臣担任内守备,勋臣担任的外守备,文臣担任的参赞机务,共同负责南京的安全。内守备通常称为守备太监。《仁宗实录》记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命太监王  相似文献   

2.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优待并拉拢胡惟庸等开国文臣集团的中下层官员,重点打击李善长等开国文臣集团的上层官员.明太祖与李善长的良好关系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李善长最终的悲剧相当程度上是由他不合理的举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官员改调之法是明代官僚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明朝的官员改调制度有着成熟的改调方法和原则。官员改调制度与考满制度、久任制度皆是明代官员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共同在明代官僚管理体系中发挥着作用。官员改调制度作为明朝官员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不仅在当时,甚至对后代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张玉兴教授著的《南明诸帝》一书,是我国史学界迄今第一部关于南明时期各王朝君主传记研究的专门著作。明思宗崇债十七年(1644)三月,延续了277个年头的大明帝国被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推翻,但它却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散在或逃亡到南方的明朝军政官员、勋贵及地主阶级,拥立明朝宗室为帝,先后建立了南京弘光政权、福建隆武政权、浙江鲁三监国政权、广东绍武政权和西南永历政权,历史上通称为南明。南明史的研究自清初以来的二三百年间历久不衰,自清末以来的近百年:司更成为热门话题,但有关南明诸…  相似文献   

5.
正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百姓评议官员的制度,但是,纵观数千年的历朝历代,明朝初期是民意评议官员最为活跃的时期,堪称史上百姓评议官员最活跃的黄金时代。明朝的百姓之所以敢于评议当朝官员,这是有制度保障的。这还要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的《大诰》说起。朱元璋在面向全国人民要求"户户有此一本"的《大诰》中明确提出,凡各地"耆宿老  相似文献   

6.
齐悦 《文史天地》2022,(4):56-60
<正>田赋和徭役是明朝两大财政来源,中央政府为保证田赋征调,防止粮税不均,依照土地所有权和用途的不同,把土地区分为官田、民田两大类,除皇亲国戚及少数钦赐优免者外,均承担徭役。明代中后期以来,赋税严重不均。勋臣贵戚养尊处优却享有优免赋税徭役的特权,文武官员以官衔大小亦能优免赋税。即便如此,他们还想方设法投机取巧,徇私舞弊。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新疆焉耆黑圪垯、乐浪石岩里和辽宁大连营城子等地发现的龙形瑞兽纹金带扣以及相关的玉、银等材质的瑞兽纹带扣进行研究,推测这些高等级的瑞兽纹金带扣是由汉朝中央政府管理的作坊生产,并由中央政府赐给当时边疆地区的首领。中央政府通过规定龙、天禄、辟邪、虎等瑞兽的类别及等级的措施,强化汉王朝的权威。这些带扣也赐予汉晋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高级贵族和官员,在东汉至两晋时期尤为突出,这可能导致中原王朝放弃"带钩"的传统,开始使用草原传统和中原传统融为一体的亚腰马蹄形及前圆后方形的"带扣"。  相似文献   

8.
明朝洪武以后实行绝对群主专制制度,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外,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则实行军政合一的管理体制,建州女真则属于军政合一的都指挥使司管辖。“卫”与“府”平级,真到努尔哈赤起兵之前,都是明朝庙以东北都司之下的若干个“卫”之一。由于中国古代存在“加官”制度,使努尔喻赤及其先世虽为“卫”级,却有“都督”、“将军”之类的官称。  相似文献   

9.
唐代中央政府的司法机构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个机关组成,地方的司法工作由州县的行政长官兼任。唐代司法的一般程序分为起诉、审判、复审、执行四个阶段。从法律上建立了比较完整、严密的司法制度,其中规定的诬告罪、法官审判责任制、御史台官员监督参与司法、会审制度、上诉制度、复审制度、死刑复核复奏制度等,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唐代司法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实行公开的不平等。皇亲国戚、官员犯法,有上议、上请、官当等特殊规定,从而保障封建的等级特权。  相似文献   

10.
明朝自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军国之需仰给于东南地区,漕河遂为明王朝国家经济之命脉,漕运成为国家大计。景泰初年,明廷特设漕运总督统筹漕务,自此沿至明末,并为清朝所继承。明代漕运总督职责重大,拥有治漕、治吏、治民及治军的广泛权力:催督税粮,疏浚运河;修举漕政,革除漕弊;巡抚地方,赈济灾民;考察官员,整肃吏治;提督军务,维护社会稳定等。漕运总督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近半数漕运总督由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籍官员担任。同时,漕运总督的每届任期不长,"非久任"迁转不常"现象突出。明代漕运总督对于确保漕粮按时、足量地运送到京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漕运总督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漕运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对明清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财经站     
《文史天地》2008,(3):69-69
明朝官员的实物薪水,古代贵州民间贸易与12生肖  相似文献   

12.
明朝土司制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土司制度述略李世愉土司制度是封建统治者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统治方式,即由中央政府任命少数民族贵族为世袭地方官,并通过这些官吏对各族人民的管理,达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统治的目的。土司制度的建立、发展及衰落,反映了历代统治者治边政策...  相似文献   

13.
李智裕 《北方文物》2012,(3):98-100
辽阳博物馆馆藏《明镇国将军都指挥陈通墓志铭》是一块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墓志。通过对墓志中部分脱落文字的补释可知墓主人陈通是明初西北边疆地区重要将领曾代表明朝中央政府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进行交往,后因官场倾轧被贬官戍边辽东。其父陈敬以及其祖父陈良也均任职过明朝边陲要地,其后代多与边陲地区军官武将之间相互联姻。经过考释后发现墓志内容涉及到明初诸多西北边疆地区重要人物和事件,可与《明史》、《明实录》等史料互补,对研究明初西北地区边政提供有益材料。  相似文献   

14.
读书     
清代驻藏大臣传略简介由吴丰培、国庆编著,记录了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喇嘛监理西藏地方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财政收支的稽核,地方金瓶掣签的金瓶,军队的指挥,涉外事务的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项政务的督察等。此外,驻藏大臣还专司监督有关达赖喇嘛、班禅及其他大呼图克图转世的金瓶掣签、拈定灵童、主持坐床典礼等事宜。  相似文献   

15.
驿运是中国古代由朝廷官府设置的为接运官员传递文书,而严密组织的一种接力式的交通传送方式。当时,传递一般信件、文书和接运过境官员,均由各地驿站备人夫、马骡、车船,并筹办供给口粮。如遇大宗货物和大队官员,所经各县就必须根据所需,派出运输力量。安徽自战国时就有驿站,发展到明代,驿运已形成网络,各地遍布马驿、船驿和递运所。到清代中叶,递运所开始废除,但仍  相似文献   

16.
明代贵州宣慰使“赐姓安氏”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洪武五年(公元1373年),水西上官宣慰使彝族阿者统治家族“穆”陇赞霭翠,来朝贡马,表示内附,明朝中央仍以霭翠世袭贵州宣慰使职。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又诏令“贵州宣慰使霭翠位居各宣慰使之上”,这是明朝中央政府为了稳定水西,安抚西南,争取进军云南,统一全国版图的重要决策。而霭翠和奢香夫妇生前一直也是忠于明朝,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对开发水西和建设贵州都作出过积极贡献。明朝中央政府对霭翠、奢香夫妇多所赏赐封赠,但对霭翠并无“赐姓为安”的记载。据《明实录·洪武实录》载有关精翠事绩,一直是用…  相似文献   

17.
赵振丰 《沧桑》2009,(2):26-27
明朝为维护集权的皇权专制统治,施行了很多酷刑,其中廷杖就是十分典型的一种。廷杖是皇帝对犯颜直谏或忤旨的官员杖责于殿阶之下的一种刑罚。明朝廷杖施用贯穿于明王朝始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泛滥阶段;衰亡阶段。明朝的廷杖具有鲜明的特色:随意性、侮辱性、残酷性、长期性。这种酷刑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离心倾向,对明朝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的银元制度,既参照外国的银元制度,又结合清代的银两制度,并在实践摸索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近代中国银元的制作,大致经历了先是由民间自发接受外国银元、使之成为一种选用货币并进而开始"私仿",再是发展为地方当局"官仿",最终到中央政府"谕准"统筹铸造的坎坷过程。大约在明朝中叶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外国银币就开始流入我国东南沿海闽、  相似文献   

19.
正明清两代,不许官员买房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化,朝廷禁止所有官员在工作所在地买房。明朝规定:"凡有司官吏,不得于见任处所置买田宅。违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明代律例汇编万历问刑条例任所置买田宅》)官员敢在工作所在地买房,让朝廷得知,打五十大板,开除公职,最后还要没收房子。清朝的规定则在照搬明朝法律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条:"旗员历任外省,有在任所置产者,勒限责令,变价回旗。如有隐匿不报,查出  相似文献   

20.
洮河之变造成的明蒙冲突及万历朝的边疆政策趋于激进,是松山之战的爆发的重要背景.为了维护松山之战的胜利成果,明朝边臣修筑了松山新边.新边从区划上分属甘肃、临洮、固原三镇,也由三镇的官员协同修筑.明朝系统地在新边修筑边墙城堡,屯驻兵马,给予新边的明军以较高比例的火器装备和较优厚的兵饷,使得新边具备了较强的防御能力.对于新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