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载体,英文讲解员是联系外国观众与博物馆的桥梁。目前,国内博物馆英文讲解队伍的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何做好英文讲解工作,成为当下博物馆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以西安半坡博物馆为例,探讨在国内外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当下,博物馆发展英文讲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西地方志》2011,(3):5-7
第一条 本会定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协会,英文译名为THEGuangxiLOCALRECORDSASSOCIATION(简称“广西地方志协会”,英文简称为GLRA)。  相似文献   

3.
宣苓艳  周琨 《沧桑》2009,(4):253-253
英语广告是传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英文广告中的典故来源很多,本文主要从源自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的典故,探讨英文广告中的用典现象及其翻译,使英文广告译文更符合译入语受众文化心理的方法,以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虽然来自中国的消息往往显得颠三倒四,但那里的人并不是把报纸反过来读;这个上海人其实是在仔细阅读一份西班牙文一英文双语报纸的英文部分。他可能是在二战前学的英文。当时外国的炮舰迫使无能的清政府把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向西方国家开放。  相似文献   

5.
英语学习包括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其中的英文写作是英语教学考量的重要内容。当今,英文写作困扰着大量学生,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常常没有头绪,不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英语知识进行实际写作,而很多教育工作者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来提升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元认知理论在国外被提出后,其相关研究在国外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利用到第二语言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6.
刘婧楠 《神州》2012,(17):70-70
原版英文影视可以增加学生对英语的熟悉度,塑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品。本文通过对原版英文影视的积极作用进行阐述,以提高英语教学中对原版英文影视的重视,充分发挥其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蒋介石虽出身行伍,却热衷于"外语"。早年的蒋介石会说日语,对俄语也略知一二,可惟独不懂英文。其实,在蒋介石心中一直对英语有种向往与敬畏,虽然不懂,但无可否认他一生都和英语在打交道。虽然自己在英文上未有建树,但在其夫人的影响下,努力培养自己的子女学好英文,也算是了了他的"英语情结"。  相似文献   

8.
英文影视赏析课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将字幕、语音、图像融于一体的特征越来越受学生的喜欢。学生通过欣赏影片,不但可以扩大英语词汇量、练习听力、提高口语水平,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本文重点从英文电影赏析课的优越性和应用英文电影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来阐明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曾经给人开出40本英文书单一全是成书。求钱钟书开英文黄书的是吴组缃。” “徐志摩有个姑表弟叫金庸,还有个表外甥女叫琼瑶,徐志摩他表叔是沈钧儒。”  相似文献   

10.
清朝的镍币样板鲜为人知。该币直径为2厘米,厚0.18厘米,实重4克,光边。正面中间阿拉伯字“5”,旁环以珠圈,上端为英文“THEMINT BIRMINGHAM LIMITED”(伯明翰造币厂)下面英文“ENGL-AND”(英格兰)。背面中间选用蟠龙图案,值得注意的是,它和陕西省龙洋一角的蟠龙图案完全吻合,上端英文“SPEC IMEN NICKEL COIN”(镍币样板),下面英文“4GRAMMES”(4克),两旁各有一星点。(见图)  相似文献   

11.
胡适的大部分英文作品都以中国文化为主题.从他博士论文所表现的主旨看,从他对"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诠释看,从他中西文化观前后期的演变看,从他在英文语境中与西方汉学家的对话看,他在英文作品里倾注的核心主题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的这一历史观既表现了他的民族主义情怀,也反映了他对现代化的基本认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含和复杂的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虽出身行伍,却热衷于“外语”。早年的蒋介石会说日语,对俄语也略知一二,可惟独不懂英文。其实,在蒋介石心中一直对英语有种向往与敬畏,虽然不懂,但无可否认他一生都和英语在打交道。虽然自己在英文上未有建树,但在其夫人的影响下,努力培养自己的子女学好英文,也算是了了他的“英语情结”。 蒋介石年轻时曾留学日本东京振武学校,经过两年的学习,蒋介石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日语。在香港的时候,蒋介石携“当时的夫人”陈洁如拜访当地著名侨界绅士李时敏。李时敏在带蒋介石到各处游览的同时,还教授他和陈洁如学习英文。但此时的蒋介石,还没有认识到作为国际标准语——英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潘泽宇 《神州》2012,(34):201
诗歌是艺术的一种,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来说,诗歌它更具有含蓄的美,诗是诗人在感悟生活、凝聚意象、升华之后再创造意境、最后以语言形式将具体而真切的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形式。英文诗歌也是如此,英文诗歌由于用词典雅、句法精炼、形式别致以及意象丰富等等的缘故,英文诗歌的学习很是难的。在学习英文诗歌的时候不解诗味,也是一件特别遗憾的事情,在读诗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深入探究诗人借助于诗歌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中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借助于自身的艺术修养、人生体验、并通过想像加以再创造来丰富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正>蒋介石虽出身行伍,却热衷于"外语"。早年的蒋介石会说日语,对俄语也略知一二,可就是不懂英文。其实,在蒋介石心中一直对英语有种向往与敬畏,虽然不懂,但无可否认,蒋介石一生都在和英语打交道。虽然自己在英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族》2001,(4):58-59
Miss Lim从中国青海回来了,也带回将近300张写满青海学生问候的明信片,给新民中学中一、中二班的学生。 几个月前,在Miss Lim(林贞吟)与副校长的穿针引线下,新民中学的学生寄出300张以英文书写的明信片到青海。 当时,林贞吟正在青海义务教英文,她写信回来邀请新民中学的中一、中二生,给在青海的中一学生示范如何用英文写明信片。  相似文献   

16.
张瑶 《神州》2013,(11):155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英文电影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看电影学英语是一种很好的英语学习方式,但英文电影教学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广大英语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使这一教学形式尽快得到完善,成为辅助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洁 《神州》2013,(3):41-41
翻译是一种信息的语际转换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它能让不懂英文的读者通过译文知道、了解、欣赏英文原作的思想内容及其文体风格。本文从翻译的标准、翻译的程序、句子的翻译方法以及词语翻译的原则等四方面简单分析了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18.
林晓雯 《安徽史学》2016,(5):143-148
胡适于1913年11月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发表了题为《国际学生运动》的文章,该文是他参加当年的世界学生同盟会第8次国际大会的感言,阐发了他对于国际学生运动的认识以及中国留学生与这一运动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及胡适留学期间发表的其他英文著述,对于我们理解胡适由"民族主义"到"世界主义"的思想转变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可以弥补1913年1月至9月由于胡适日记缺失而空白的一段社会活动记录,同时,这些英文著述也为胡适英文文存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范国祥 《百年潮》2011,(2):26-31
1949年初北平解放时,我在北京大学学习英文。不久,经早到解放区参加革命的同学介绍,我进入位于廊坊的中央外事学校学习。10月,中央外事组需要打字员,我英文打字较好,随即调任。很快,新中国外交部组建,我又被分配到国际司工作。从此,我走上了外交岗位,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相似文献   

20.
沈珉 《古今谈》2009,(4):48-51
“萧山花边”名列于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上,它还有一个称呼:“万缕丝”,乍一听还真易让人联想干条万缕的丝绦,其实它是英文“Venice”的译音,而“Venice”是“威尼斯”的英文,这就暗示了这一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可能含有的西方血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