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未侵台期间,日军为了迅速"底定全台",遂对广大台湾同胞残酷施暴,其罪行同样罄竹难书,不可忘。  相似文献   

2.
乙未话羊     
<正>马年即将过去,羊年正在向我们走来。此时此刻,一个绰约、优雅羊的身影浮现于眼前。人们正通过网络、邮寄,将印有"三羊开泰"、"五羊呈祥"一类的贺卡祝福发来寄去。属羊的朋友就更加重视自己的本命年,今天就让我们围绕羊的话题,喜迎新春说说羊吧!  相似文献   

3.
《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朝朝野的反割台呼声此起彼伏,一度影响到了清廷的决策。分析这些官绅的反割台思想,可见其核心诉求在于"台为未失之地",割台必将造成"天下人心皆去"的后果。人心流失,这在信奉儒学的国度,是一个令朝野忧思的话题。然而,反观反割台官绅开出的保台方案,却是"借助外力",这又是一个靠不住的方案。由此观之,理为势屈,这是近代中国国势不济之下经常遭遇的困境,而人心流失遂成为清政府因势不如人不得不承受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感天动地。`公元1895年(农历乙未年)4月17日,日本马关"春帆楼"。这一天,在以"割烹"河豚料理出名的酒家的二楼,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目光的逼视下,清朝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被迫在《日清媾和条约》(即《马关条约》)上签字画押,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朝在这个"割烹"中国的条约里,把整个台湾省割让给了日本。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的岛国日本,凭借明治维新后发展起来的军事实力,很快成为亚洲的军事强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狭小的岛国面积,使其在历史上形成的对大陆国家的扩张更加急不可耐。因此,于1894年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甲午年,故史称为中日甲午战争,就是在这次战争中,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蒙受败战的屈辱之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祖国的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  相似文献   

6.
敦煌石窟保留下来的北魏时期洞窟与写经较前代大大增多,石窟画塑极其精美,与同时代中原佛教艺术相比也毫不逊色。本文认为,敦煌在北魏时期具有较高的军事地位,北魏诸州置三刺史制度(宗室一人、异姓二人)是一些北魏宗室成员活动于敦煌和写经流传到敦煌的重要原因,因此敦煌北魏佛教艺术与中原地区佛教艺术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7.
1960年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毅然解散了议会、取缔了党派,实行所谓的潘查亚特民主制。本文①认为,这一制度的推行有着较为复杂和敏感的时代背景。摆脱印度的控制和自主进行民族国家建设是这一制度推行的主权背景;传统势力的阻碍和政党不够成熟是议会民主制在尼泊尔短命的重要原因;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印度教的传统政治文化又决定了王权在与党派力量的较量中占得了上风。  相似文献   

8.
论《日苏中立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苏中立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签订的一项颇具影响的双边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而且在史学界也引起极大的关注,对它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认真剖析这一条约,不仅会使人们对条约签订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对日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关系也会得到正确的评价。本文仅就《日苏中立  相似文献   

9.
李爱红  余向东 《沧桑》2014,(2):18-19
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发生前,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即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官僚士大夫与外戚宦官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东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腐朽、衰败,最后不可避免地演变为地方豪强、军阀之间的大混战,为赤壁之战创造出一幕一幕鲜活的背景。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诗词家孔凡章先生生前,每年新春到来之际,均作迎春曲十首,飞鸿五洲,海内外诗友踵相唱和,一时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嗣后袁第锐先生也曾有此雅举,但二位先生辞世后,有此雅举者则日见稀少。余受其影响,自辛巳年(2001年)起,每年新春均作迎春曲十首,其中个别年份亦有超过十首者。所成之诗均为七律,至乙未(2015年),已整整十四年矣。每年的迎春曲,均以一年来国内国际大事要事、社会焦点问题、文化现象等为题材进行创作。诗味虽不很足,但总  相似文献   

11.
交通银行根据奏定章程,在创建的第二年即1909年开始发行第一版银元券.至1942年7月1日国民政府公布《统一发行办法》结束发行.在长达33年的发行史上,共发行银两券、铜元券、银元券、小银元券、辅币券、法币券计25个版别116种基本钞券.其中印有火车图案的钞券达67种之多。占58%。而经1931年行务会议确定的行徽上,主要图案正是火车头。解放前老百姓俗称交通银行为火车头银行.交行钞券为火车头票子。交通银行与铁路火车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交通银行的诞辰.正是结束路政改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论60年代末中国对美政策转变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对60年代末中国对美政策转变的过程及其主要环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对这次政策转变的背景的探讨则显得较为薄弱。一些研究成果虽然从不同角度涉及到一些有关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对中国对美政策转变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尚缺少深入和系统的论述。1本文就是针对以往研究成果中的不足,通过探讨60年代中期到1968年末的中国安全战略、外交政策和中越关系等几个方面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系统地勾画出中国对美政策转变的主要背景及其特征。一、中国安全战略的演变60年代中期,中国的安全环境迅速恶化,其主要特…  相似文献   

13.
陆荣廷诗歌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荣廷是清末民初政坛上权势显赫的风云人物。军阀争雄年代,他纵横阖,驰骋沙场。曾任广西副都督、都督、广东督军、湖南省长、贵州宣抚使、两广巡阅使、两广护国军司令、南方军政府总裁等职,显赫南方一霸。他不是诗人,但偶尔写诗。这一“偶尔”就有很深的历史背景。剖析这一背景,对于了解陆的志向、揭示陆在某个历史阶段的心理内涵,以加深理解陆的史迹,弄清那个时代的历史背向,有着深刻的意义。也许有人说,陆的文化素质低,幼时仅念一年私塾,怎能作诗?其实,只要简单回顾陆的成长史,就不难理解陆能坦然抒怀的缘由。陆生于今武鸣…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这个有着四千年历史、两千年流亡史、一百年复国主义史和五十年建设史的犹太国家从建国到现在,历经五次中东战争,缺乏和平的周边环境;同时,国内资源短缺,水资源不充裕,有近一半的国土面积为沙漠或半沙漠地区。然而,就是在这种困境中,以色列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1990—1995年间,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西方国家(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中达到最高水平,这几年平均达到6%。  相似文献   

15.
1873年9月,英国殖民大臣金伯莱训令新任驻海峡殖民地总督克拉克:“为了它们与英国政府长期而又密切的联系和英国殖民地本身的利益,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有责任运用它对当地王公的影响,尽可能将这些丰饶多产的国家从毁灭中拯救出来”,指示他“认真调查每一邦的实际情况”,“特别要考虑是否可向每一个邦派驻一名英国官员”。金伯莱的这一训令被西方学者认  相似文献   

16.
鉴真的坐象,不久即将回国“探亲”,这将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史上的一件盛事。 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远在上古时代就开始了;就以中国史籍中有正式文字记载的而论,也远在二千年以前。这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哺育着日本,日本文化又反过来帮助了中国;其间有不少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唐代的鉴真和尚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他以耄龄应邀,历尽艰辛,甚至在双目失明以后,还不变其素衷,先后经十二年之久,终于达到其目的。鉴真一行对日本文化所作的贡献,所起的作用是至深且钜的;而且其范围绝不局限于佛  相似文献   

17.
唐晓军 《丝绸之路》2014,(12):39-45
拉卜楞寺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由活跃于青藏及河湟地区的蒙古贵族支持下创建的。15世纪以来,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直接统治了青海及河湟地区,分封诸王,划分领地,支持格鲁派的发展。当时,因藏传佛教部派之间、蒙古各部落之间及蒙古诸王与清政府之间的斗争非常残酷,黄河南前首旗亲王察罕丹津为了自身的发展,积极寻求西藏高僧创建了拉卜楞寺。在历代亲王的坚定支持下,拉卜楞寺逐渐发展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安多藏区佛教信仰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甲午中日战争促成的言路一派愤切和群起高亢,使十年以前因中法战争的起落而在政府压抑下一时星散的清流,重起于时势危迫之中。同时,由战争造成的政局变动,使渊源於清流一脉的翁同稣与张之洞各自因李鸿章的挫跌而走向高处,分别成为政府里和疆吏中的重心。重起的清流既以其议战议和的彼此呼应相感染,拢集朝野士人,又以其群聚和群鸣影响了时事的走向与朝政的起落。这个过程由追究战争与议和的责任开始,又步步深入触及中国社会的积弊和时弊,并最终由除弊而走向以西法变成法。在甲午之前以洋务为中心的三十年历史襄,清流曾代表了儒学的固性和刚性,与借法自强的洋务一派相对峙,因此他们在甲午战争之后急速地越过借法而走向变法,同时又写照这个群体在时势逼迫下的剧变。  相似文献   

19.
论造律台类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造律台类型是指豫东以及鲁西南、皖西北地区以河南省永城县造律台遗址为代表的一类龙山期文化遗存,也称为青堌堆类型或王油坊类型。由于其分布地域同古史传说中的一些地名与人物活动有关,学术界颇为重视。在商文化起源问题的讨论中,不少同志已作出它是先商文化的论断。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文化性质、来源,发展去向以及与周围其他文化的关系诸问题的分析,对其族属作一初步探索。造律台是一个高出地面7米多的土台子,1936年秋,前河南省古迹研究会李景聃等人为寻找殷墟文化的来源到豫东调查,首次发现并发掘了这处遗址。遗址堆积较厚,文  相似文献   

20.
任彦会 《神州》2014,(5):150-150
西柏坡精神,就是西柏坡时期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还是一种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在毛泽东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来的,它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最为辉煌的时期。本文就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及其实质核心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