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福建史志》2002,(2):27-28
历史上畲族男女服装多用苎布和棉布缝制。服装颜色多为青黑或蓝色。男装式样和汉装大致相同,女装却与汉装区别较大,但其款式在区内各县大同小异。1949年后,随着社会生活水准的提高,畲族男女青年平时服装的款式、选用布质和汉族无大差别,只在婚礼和节日喜庆活动场合仍穿用传统服装。  相似文献   

2.
服装不同,是区别门巴族和珞巴族的方法之一,门巴族和珞巴族服装经过长期的历史变化,在原料、色彩、式样、图案、文化内涵等方面,形成鲜明的个性。一、原料和色彩。门巴族女子穿的内衣叫“埃努普冬”,以柞蚕丝为原料,有白、红、花等颜色;外衣是用棉线织成的土布。门巴族大部分男子的衣服原料也是用棉线织成。比较富裕的家庭,是去工布地区购买羊毛线作为衣服原料,一般颜色为白色,寺庙的  相似文献   

3.
陈申 《北京文史》2009,(2):38-45
戏衣又叫行头,是对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服饰的称谓。18世纪中叶,中国南北地方戏曲繁荣发展,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昆曲和弋阳腔在京是主流戏曲。京剧形成后,表演服装保持了昆、弋诸腔中古典戏衣的传统式样,并不断在继承昆曲和诸腔的基础上吸收创新,  相似文献   

4.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郑嵘研究体型与服装的关系多年,她参与的某项文胸设计研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7年度最佳发明"的"最佳观点"。郑嵘这些年负责的一项研究是对中国近2500位女性进行人体尺寸的测量,年龄段为18~55岁,其中,20~39岁年龄段的样本人数较多。2005年  相似文献   

5.
芷蝶 《世界》2004,(11):30-32
汉族服饰 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龙凤纹样组合作为中原王朝皇帝服装纹样组合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时期,大约到了宋代开始成为帝王的专用服饰纹样。唐宋都曾出现皇帝加封道教神祇帝号,所以让这些拥有帝号的道教神祇穿着帝王服装的情况也比较普遍,但在佛教服装中出现龙凤纹样组合的情况却比较鲜见。饰有"龙凤纹"的佛教服装应该早在西夏时期已经出现,西夏佛衣上出现龙凤纹大致是受到帝王造等身佛像、中原道教及唃厮啰佛教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本刊1959年第7期上,曾撰"关于水力鼓风机'水排'复原的讨论"一文,对李崇州先生的"古代科学发明水力冶铁鼓风机——'水排'及其复原"一文,提出了商榷的意见,并提出了我们的复原意见:(一)认为李先生对王桢"农书"上"立轮式水排"的复原是不正确的.李先生所作的"立轮式水排示意图",用绳索悬挂着木框,在木框中装置着横立的"偃木",既不符合王桢"农书"的原意,而且这样的复原不可能达到鼓风的效果.因而根据我们对"农书"的领会,另画出了一张复原的立轮式水排示意图.(二)李先生把"农书"上"水排"的"木扇"改换成了"韦囊",就认为是恢复了东汉时代形式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王桢"农书"上的"水排"应该是当时的式样,至多是唐宋以来的式样,不可能是汉代的式样.作者在前文中指出,"立轮式水排"的结构,关键在于"偃木"的装置.李先生的复原设计中,由于"偃木"的装置不对头,又由于对"秋千索"有误解,  相似文献   

8.
海清的经纪人没料到当天时尚杂志的拍摄会延迟那么久。晚上6点.本刊记者按约定时间赶到,海清上一轮采访的拍摄才进行到6套服装的第2套。  相似文献   

9.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一批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间织绣品,包括男女常服、便服等服装以及绣边、云肩、佩饰等装饰物,尤以各种小件佩饰最具特色,包括荷包、褡裢、香囊、扇套、眼镜套等,种类丰富、绣法繁多、创意洒脱、题材活泼。本文以这些佩饰为例,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探讨清代民国民间佩饰的织绣技巧、种类、题材及时代特征等。  相似文献   

10.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精神支柱国家神道与军事侵略相呼应.在中国的广泛地区,尤其是军事、经济要地建立神社.在华神社作为日本本土神社的延伸,所祭之神是以天照大神、明治天皇为首的日本神灵皇祖,建筑式样也是日本式样,被视为"八紘一宇"、"肇国大精神"的象征性建筑物.日本政府、军部及神道界所设立的在华神社不仅扮演着辅助军事侵略、实施文化侵略的角色,是妄图使中国人丧失民族性的"皇民化"政策中的一环,而且也是统制在华日本人思想意识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关于女真人辫发,史学界早有定论。但对于女真人辫发式样,却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满族人式样,有人认为是元人“三搭头”式样,本人对这两说持有不同看法,现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一、对原有观点的粗浅看法。提出女真人发辫式样,无疑都是经过认真研究的,但从总体上看,其说服力似乎不强。  相似文献   

12.
明代王士琦墓出土金银器百余件,为人熟知的金带銙一副二十枚、金镶玉带具一件是王士琦物,其余则以女子首饰为多。本文对王士琦墓出土的金银器,尤其是其中的女子首饰,作了大致的梳理,包括对这些器物予以重新命名,兼及对式样和工艺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16,(6)
正二.明、清宫廷"十二章"之"减章"纹所谓"十二章""减章"纹,即由原有的"十二章"图案中选取两个,或多个纹样,将其应用于皇帝、后妃或其他皇室成员服装之上,重新组合成一组别致的纹饰,以此显示使用者的尊贵地位。"十二章"之"减章"纹饰,从两章到六章不等,最多可达八章甚至十一章。从这些少于"十二章"的"减章"纹饰来看,两章纹饰基本固定为"日、月"二章两种图案,其余多章虽略有变化,但也有较为稳定的组合形式。至于各"减章"纹在服装上的排列位置,通常也较为固定,并不是随意搭配、任意排列的。  相似文献   

14.
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中国近代张之洞督粤时,广东省钱局铸造的最早的“光绪元宝”银元样钱。 这些呈送清帝审阅的样钱(图一),共有10组,分装于题有“广东拟铸银元式样”签  相似文献   

15.
冯智明 《民俗研究》2014,(6):142-148
作为一种剪而复生、式样多变的身体物质,头发在很多文化中被赋予了复杂的象征意义。蓄长发是红瑶人标志性的身体表征,以其独特的生命观、身体观和"修阴功"人观为基础。以发寄魂的身体认知和生命理解是红瑶人蓄长发、不随意剪发的思想根源;而洗护头发的时日禁忌和"父母在,不改装"的身体之孝则强化和巩固了这一身体习俗。  相似文献   

16.
总统府历史上曾为清朝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天王府、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国民政府和总统府。这四个历史时期的主官"办公室"在构造、式样、风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建筑水准和审美取向。现在这四处主官"办公室"大部留存,并已复原、开放。  相似文献   

17.
富平县经文物普查,多处发现小型造像碑,大部分是南北朝的遗物,其中唐代只有一件。经多次调查核实,这些碑都是富平“墨玉”雕制而成的,风格各异。现将各种碑的雕制式样及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旧时南京民间曾流传有一句顺口溜:"要做好衣裳,女金谷、男顺昌。"说的就是南京两家声名卓著的老字号服装商店——"金谷女子服装店"和"李顺昌西服店"。其中李顺昌的男式服装,以精工制作,款式时新,挺刮美观,高雅潇洒而驰誉当世。  相似文献   

19.
一把椅子     
延安革命纪念馆去年收到延安城关乡68岁梁书妮捐赠的一把式样简朴的罗圈椅。梁书妮的爱人吴汉章是个教员,1936年毛主席到延安时,曾经住在他的窑洞里。1938年毛主席搬到杨家岭时,把一些用具和这把椅子赠给了吴老先生。1947年胡宗南匪军进攻延安时,搜去了这些纪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四川三台县文化局、三台县文物管理所对郪江崖墓群中的6座进行了清理发掘。这些崖墓均依山势开凿,由墓道、墓门、墓室、侧(耳)室组成。建筑为明显的仿木结构式样,为研究复原东汉至蜀汉时期的民居建筑结构形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