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丽 《神州民俗》2009,(12):50-52
温州石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奇葩,为保护、扶持温州石雕,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简要介绍了其民俗传承人、传承方式,这有助于了解青田石雕在温州境域内进行再习俗化的过程,对温州石雕探究可以帮助解读温州区域风俗。  相似文献   

2.
孙世鑫  庄雪 《旅游纵览》2023,(15):99-101
近年来,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文化和旅游得到进一步融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达斡尔民族乡民俗旅游也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首先分析达斡尔民族乡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其次总结达斡尔民族乡发展民俗旅游的基础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动斡尔族之乡民俗旅游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赖棋锋 《神州》2012,(36):231-231
高山族民俗舞蹈目前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困境,而如何有效的传承与创新也就成为了继续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对高山族民俗舞蹈特色与现状的分析,综合探讨了高山族民俗舞蹈传承与创新的内涵,并提出了一系列传承与创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女性民俗对当代江南女性的日常生活及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两者的互动关系可以从女性个体生命民俗、女性生产生活民俗、女性信仰禁忌民俗等三个维度展开。女性个体生命民俗的传承与流变体现出江南地区女性真实的生命意识,女性生产生活民俗是江南女性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呈现,而女性信仰禁忌民俗的传承及消亡则反映出江南女性个体精神建构的曲折性与复杂性。对女性民俗的合理扬弃有利于提升当代女性的内在潜质,发挥女性民俗应有的当代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60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促进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现代化转型中,哈萨克族由传统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劳动逐步转向半定居、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之相适应,哈萨克女性生产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新疆哈萨克族女性民俗变迁的梳理和探讨,分析其民俗变迁的动因,并充分肯定哈萨克族女性在民俗变迁中的作用。这对于促进哈萨克族女性的发展,实现社会性别公平、公正,共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传统民俗日趋衰微,许多民俗的传承途径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迁。伴随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媒体日益深刻地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民俗传承母体渐渐消失。与此同时,多种新的传承媒介替代了传统的传承模式,民俗不再是无意识的传承,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化生产过程。这导致民俗朝向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方向发展,民俗学研究对象因此也面临转型。  相似文献   

7.
丁宁  华冰 《神州》2013,(3):197-197
中国民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给现代平面设计不少艺术的启迪,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文章通过探讨民俗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分析民俗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论述了如何在平面设计中将民俗艺术元素创造性地运用,并成功地向国际化接轨。  相似文献   

8.
宋代民俗词中展现出深厚的女性文化,体现在女性服饰文化,女性游艺文化,女性崇信文化之中,这是认认婉约为宗的宋词关注女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宗吉 《中国西藏》2009,(4):76-79
在西藏农区,节日与民俗活动主要是春耕节和望果节。在藏族集体记忆活动中,节日是重要的载体,也是信仰与民俗互动最为频繁的时日和场域。  相似文献   

10.
夹板门帘作为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民俗物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内涵。文章通过对夹板门帘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工艺、图案特点和民俗内涵的介绍,阐述其在关中地区的文化地位和历史价值,并探讨了它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曹红 《民俗研究》2009,(1):257-264
文章针对2008年《民俗研究》第一期中《女性民俗与社会和谐》一文中作者提出并初步研究的女性民俗、女性民俗文化概念和问题,讨论提出女性民俗在性别民俗中独立存在可能性问题,以及女性在性别民俗中的内涵发现与理解,并由此分析女性民俗概念表述乏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传统的青春期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往往与成年礼混在一起([日]祖父江孝男:1992;王云五:1976),是人类从少年向成年过渡的一种通过仪礼。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种通过仪礼的象征意义和结构,但始终没有把青春期仪礼和成年礼明确分开来讨论。  相似文献   

13.
郭海红 《民俗研究》2015,(2):97-104
日本的女性民俗研究于20世纪30年代在柳田国男的启蒙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逐渐形成了以濑川清子、大藤由纪(音)、仓石敦子(音)、波平惠美子、刀根卓代等女性研究者为主流的研究队伍。她们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感性,围绕自身女性的民俗,从以往女性仅仅被视为客体,转变为从女性主体的立场展开研究,采用主位—客位综合视角,尤其在婚俗、女性劳作、主妇权、生育持家、信仰禁忌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女性学者以女性的视角研究女性民俗,是日本女性民俗研究始终如一的特色所在。究竟何为建立在性别基础上的男性与女性视角的不同?是否存在只有女性才能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课题?这些是今后研究中亟须进一步明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立华 《神州》2012,(25):155-155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功能。民俗是民间约定俗称的一种传承于世的风俗习惯,具有极强的历史传承性,也因此中国传统民俗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当代中国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民俗的同时,消除传统民俗中存在着的一些消极因素及影响,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新的民俗风尚。  相似文献   

15.
杜鹏跃 《民俗研究》2022,(2):139-147
随着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对健康生活的提倡,民俗体育从国家、社会与学术层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山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民俗体育经历了从齐国的"民俗体育"、鲁国的"礼乐体育"向齐鲁民俗体育合流发展的演变过程.当下,齐鲁民俗体育遗产既丰富多彩,也呈现出传承不平衡的特点:黄河、运河沿线武术的传承最为兴盛,而棋类、拔河等体育活动则日益衰落.如何有针对性地对齐鲁民俗体育加以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潮汕地区民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但追溯源流,绝大多数潮汕民俗活动均源出古代中原民俗活动,而且沿袭、保留了当时的风俗习尚,传衍、继承着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族、各地人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奇异纷呈的民俗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俗文化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不断地形成、演变和发展,成为人类文化体系中一枝瑰丽的奇葩。 作为传统文化、民间和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原始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说,也具有奇特性和区域垄断性,因而能够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当今的旅游开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91项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164项。目前,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1219项。  相似文献   

19.
张明生 《文物世界》2004,(6):62-62,48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刚起步,它应当怎样发展和运作,这是大众所关注的。笔者以为:刚起步的山西民俗博物馆,不仅要保护、收藏、展示民俗文化,更要有一种义务和使命感,把山西的民间艺术保护好,把山西的民间手工艺从濒临失传与消亡的困境中拯救出来,使它们得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民间手工艺是无形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它的制作方法、技艺、流程等均具有非物质属性,其载体是民间艺人,若没有人去继承,民间手工艺人作为一种无形文化遗产就会随之消亡。另一方面,民间手工艺的直接产出物——艺术品,又是一种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传统手工艺的艺术物质…  相似文献   

20.
一、女性民俗概述 民俗作为传统的“集体无意识”,经由历史凝聚、传承下来,是千百年来人类代代相传的社会生活经历和经验的沉积物。民俗的实质表现了极自然的人性、人情,可以说民俗文化有着最彻底的真实意义。而运用社会性别的分析视角,我们看到女性民俗在社会文化中的真实存在。人类学家认为,基于男女两性在生理、社会方面的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规范中引起了生计分工、婚姻、家庭关系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两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