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妙对重阳联     
缪士毅 《文史博览》2009,(10):69-69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在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重阳”或“重九”两字的对联,在重阳节品赏“重阳(九)”联,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2.
妙对重阳联     
缪士毅 《湖南文史》2009,(10):69-69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在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重阳”或“重九”两字的对联,在重阳节品赏“重阳(九)”联,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据说这个节日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后来到了西汉和魏晋时期就已经很盛行,直到唐代才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认可,同时由皇帝批准的民间"三令节",其中就包含着重阳节。每逢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度过这个节日,比如:大家自发地联  相似文献   

4.
李利 《世界》2004,(11):27-29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相似文献   

5.
河南上蔡在10月19日,也就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举行了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作为重阳节的发源地,上蔡已经是连续五年举行重阳文化节了。重阳文化节的举办,再一次引发了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重阳诗话     
文帛 《成都文物》2006,(1):15-15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因日月都是九数,故名重九;据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九是阳数,故又名重阳。古代到这天,人们携带馥香的茱萸登高望远,饮酒赏菊。唐人杜甫有诗云:“旧日重阳日,停杯不放杯”;  相似文献   

7.
<正>八、朝鲜族的节庆娱乐节庆朝鲜族的民间节日有"岁首"(元日)、"上元"(元宵节)、"上巳"(农历三月初三)、"寒食"(清明)、"燃灯节"(农历四月初八)、"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洗头日"(农历六月十五日)、"秋夕"(中秋)、"重九"(农历九月初九)和"八关"、"冬至"等。其中,元日、上元、寒食、端午、秋夕为朝鲜族人  相似文献   

8.
重阳节     
《山茶》2009,(10):203-203
2009年的闰五月使农历九月初九(10月26日)这一天迟来了一个月,已入深秋。《易经》中“九”为阳数之极,故九月初九.称“重九”.又称“重阳”。讲究物极必反的中国古人认为这一天不是吉利日子.需要辟邪消灾。  相似文献   

9.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岁时节日.也是农耕社会民俗文化遗产之一。古人在这天有登高、赏菊、插茱萸(一种具有香味的药性植物)、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习尚风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相似文献   

10.
王慧敏 《神州》2010,(10):56-60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佳节,又称“老人节”。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长幼有序。然而在现在的社会中,也不乏背道而驰之人。重阳节虽然众人皆知,家喻户晓,然而在如今的这个年代,重提重阳节的意义就大为不同。方面,重阳节是中国的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1.
图说世情     
《环球人物》2013,(28):38-43
美国·华盛顿政府重新开张拜登携礼相迎10月17日,美国首都华盛顿,政府在关门16天之后重新开门,政府职员得以重返工作岗位。当天,副总统拜登(左二)带着松饼,在政府办公大楼欢迎环境保护署的员工。百岁老人与明星比气质中国·武汉10月13日是中国老人节(农历九月初九,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敬老活动。武汉晚报联合某基金会举行了"武汉最健康百岁老人"评选活动,选出的10名百岁老人,走进了武汉杜莎夫人蜡像馆,与名人蜡像合影。老人们摆出各种姿势,个个都气质不俗。  相似文献   

12.
<正>1934年10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进入贵州的石阡境内,受到国民党湘、桂、黔军的重重包围。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二团为掩护军团主力转移,主动暴露  相似文献   

13.
月令     
《山茶》2009,(1):230-231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节日?恐怕没有人数得清。汉族的传统重要节日包括春节、立春,元宵、中和(农历二月二日)、上已(农历三月三日)、端午、清明、天贶(农历六月六日)、夏至、七夕、中秋,重阳、冬至、寒食等近20个,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总数甚至超过3000。在如此庞大的数量基础之上,人们依然乐于继续制造各种节日,特产展示、名人纪念、文化活动等无不成为节庆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秋高气爽,秋阳温煦,桂子山桂香浓郁。部分历届学生和9位研究生从海内外赶回母校华中师范大学,在桂苑宾馆布置了一个温馨的环境,为黄清泉教授庆祝八十大寿。黄老师拄杖而行,笑容迷人,在学生的簇拥下,度过了这个美好的生日。(一)先生姓黄,名清泉,字青白,1931年10月16日生,广东兴宁市人。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是华中大学与中原大学、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合并改制后的第一届学生。  相似文献   

15.
<正>每至农历十月初一,川西北岷江、涪江上游的羌族就会迎来传统佳节"羌年"。古老的史诗"木吉卓与斗安珠"叙述着这个节日的悠远来历。传统羌年的祭祀与庆祝,处处体现出敬天还愿、感恩、报喜的特质。斗转星移,羌年从高山村寨走向了民族文化展演的舞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羌人从"逐水草而居"到"依山居止,垒石为室",从西北河湟地区迁徙至川西  相似文献   

16.
邱丽君 《史学月刊》2020,(11):82-88
在日本平安时代初期和中期,由中国传入的重阳节文化,在以嵯峨天皇为首的数位天皇的重视与努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主题内涵丰富多元,形式题材特色多样。平安时代形成的贵族宴会礼节为重阳宴的延续创造了大环境,神泉苑的建立为重阳节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载体,嵯峨天皇在重阳宴中增加的赋诗环节对传承重阳节文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纵观史乘,可以发现在重阳节众多习俗中唯有赋诗几乎贯穿了整个平安时代。赋诗环节使重阳活动的参与群体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贵族化走向庶民化,从而开辟了重阳节文化延续的新途径。平安时代末期,虽然"摄政关白"大臣专权阻碍了重阳宴的发展,但后宫女眷们在重阳节赏菊、用菊棉擦身祈求延年益寿等行为,都是对重阳节庆祝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正苗年,是庆祝丰收的日子,也是一年劳作的结束与欢乐的开始。苗年各地时间不尽相同,通常在农历九月至正月间,具体由"头人"占卜或商量决定,小雪后一天,我来到黔东南雷山县,有幸赶上苗年,参加他们的盛装巡游与歌舞庆典,而后住在西江苗寨,与苗族兄弟姐妹一起喝酒,一起过年。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2014,(1):20-20
正每年的1月6日都是西班牙的传统节日——"三王节",也是圣诞庆祝活动的高潮。这个原本为了纪念当年东方三圣带着黄金、香料等礼物去马厩朝见圣婴的日子,现在转变成类似于儿童节的节日。这一天是西班牙小朋友们最期盼的日子,对于孩子们来说,亲切和蔼而且带着礼物而来的东方三博士就是他们的圣诞老人。每个孩子都会在"三王节"的前一天晚上准备好黑色的袜子,期待着自己第二天醒来之时能够看到它被塞满了礼物。  相似文献   

19.
踏秋林     
陈力朴 《旅游》2012,(11):1
有没有感觉,这日子一天天地,过得这么快呢?转眼又到了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又逢重阳。元代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而重阳,古称"辞青",与三月三的"踏青"相呼应。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九月·辞青》中有:"都人结伴呼从,于西山一带看红叶,或于汤泉坐汤,谓菊花水可以却疾。又有治肴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从踏青,到辞青;从三月三,到九月九;从上巳节的水边修禊,到重阳节的登高孝老……我们的传统风俗如此清晰地勾勒出四时的每一刻年轮。满眼澎湃的绿,在霜风寒凝中渐次缤纷浸黄,草木凋  相似文献   

20.
南洋华人生存的地理环境与故土相去甚远,早已不符合节气上过清明的诉求,但清明节在南洋华人社会中却世代延续,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孝""恩""义"的价值观不变,以及以扫墓与祭祀先人的节日活动的传承。现代南洋华人过清明,是多元宗教信仰可以共同接纳的清明节,它传承先人之"礼"并一直维持到今天,表现出其珍视与固守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坚韧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