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在报上读到两篇报道,一篇说中国的孩子不如美国的孩子爱笑。有心理专家对两国儿童的“笑容”进行抽样调查、测试,发现美国孩子每天露出的“笑脸”是中国孩子的三倍之多,且笑的自然、纯真,而中国儿童大多笑的比较勉强,似乎给人一种“苦恼人的笑”的感觉。另一篇则说8月中旬中、日、韩三国少年夏令营大比拼,三方各出30名中小学生在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徒步行走,野外宿营,每天步行30公里,日韩两国少年身背沉重的行囊,精神抖擞,意志坚定,而中国少年却叫苦不迭,不停地打手机向家长诉苦。笑是一个健康的人与生俱有的生理特征,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的孩子不爱笑,或笑的频率低、“质量”差,我想不会是“笑神经”出了问题,也不可能是天生就存在不会笑的缺陷,只能从孩子的生存环境和社  相似文献   

2.
一些家长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常常抱怨说:“孩子大了,不服管了,你说东,他偏说西;你叫他打狗,他偏去撵鸡。”“唉,我那孩子小时候很听话,自从上了中学,不知怎的,老是跟我顶嘴。”这其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怎样教育长大了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无论是对中学生,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小时候活泼可爱又听话,现在长大了,我们的话听不进去了,你还没讲几句,他(她)就烦了,他们有什么事也不想让我们插手,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我们怎么能不管呢?”孩子也会带着怨气说道:“父母太唠叨了,同样的话会说好几遍,什么事都想问、都想管,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们能不能少烦啊!”那么,孩子与父母间冲突与  相似文献   

4.
让孩子在厨房中长大大部分中国家庭的厨房是不对孩子开放的,因为它的潜台词是“危险”、“麻烦”等。但在日本,近来却掀起一股“幼儿厨师”热潮,儿童最热门的游戏场所是厨房,书店热卖的书籍是“儿童料理食谱”,百货公司家电柜台里“当红”的物品是“儿童专用厨具”,电视台不落伍的叫座节目是NHK的“儿童烹饪”……为什么会刮起一股这样的风潮呢?几年前,NHK教育台首先开辟一档叫“一个人也行”的儿童烹饪节目,创下7%的收视纪录。  相似文献   

5.
“妈妈,我做了那么多事你都没看到,而没做的事你为什么都看到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在母亲反复数落她时,忍不住气愤地反驳她的母亲。女孩的诘问,不禁使我联想到一些令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一些子女染上坏习惯后,尽管多次批评、责骂乃至体罚,却总是收效不大,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儿童为得到大人的注意所采取的行为。每个孩子都渴望能经常得到父母的关注,无论是赞许的目光、语言、行动等积极的关注,还是呵斥、训戒、体罚等消极的关注,对他们来说,都需要的。然而,不少父母总认为孩子是应该听话、学乖的,因此,对孩子的好言行、好品德,他们往往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不及时给予微笑、赞扬等肯定性表示。只有当孩子不听话或有越轨行为时,父母才给予管教。结果,在孩子头脑里就形成这样的结论:只有犯错误闯祸,才会引起父母的注意。于是,坏习惯反复强化,最后几乎根深蒂固,出现了一种“屡教不改”,甚至“打死不改”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核心提示:据农业部粗略统计,中国每年有9000万农民进城务工。能够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大约只有10%,约90%的人只能将孩子留在本土,因此,在农村就形成了“留守子女”群体。据有关专家估计,这个群体全国大约有7000多万人。由于留守子女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孩子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2005年5月23日,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有关人士呼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音符,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最终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盼着孩子能快点长大。可随着孩子一年年地长大,父母却平添了许多烦心事。因为,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得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孩子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不加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家有‘逆子’怎么办?”这成了困扰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的父母们的难题,当父母们发现,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见效,这时,不妨换一种心态,变化一下方法,试试“另类”教育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应该以它现有的功能,尽可能地接纳这些小客人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农村有“留守儿童”6100余万,占儿童总数20%左右。《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中,有2亿以上“没有非农人口户籍”,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数据。2亿以上农民工正值盛年,大多是年轻的父母,其中很少有人能把孩子带进城市的门槛。  相似文献   

9.
北京秦女士问: 我的儿子今年13岁,脾气特别犟,老是和我们对着干。交待他做完家庭作业后再去玩耍,他偏说:“我不嘛!我就不……”有一次,他打伤了邻居家的小孩,我们命令他去赔礼道歉,他却说:“我不!”孩子为什么总是与我们作对、顶牛呢?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孩子听话吗?  相似文献   

10.
社会传统往往把好孩子的标准定为"乖"。何为"乖"呢?那就是听话,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但若我们一向以听话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又怎能指望孩子在需要他们  相似文献   

11.
孩子小时,喜欢玩小刀、玻璃之类危险的东西,数次劝教都无济于事。有一天,趁孩子不小心被玻璃划破手指鲜血直滴之机,我边上药边吓唬孩子说:“你再这样玩儿,就可能得破伤风,就可能要送命!”果然,“怕死”的小儿便乖乖听话,从此不再乱去触碰那些玻璃、小刀之类的什物了。的确,很多的时候,善意的“威胁和惩戒”,可以大大地增强对孩子的说服力,能起到单凭苦口婆心的规劝所起不到的作用。当然,善意的威胁和惩戒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要有警戒线。善意的威胁和惩戒,不能临时出“政策”,应该寓教育于平时之中,不要等孩子犯了错误以后,再临时抱佛脚,劈里啪啦将孩子骂一通打一顿,那样虽然是出了气,解了恨,但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于孩子的成长毫无裨益。要使威胁和惩戒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要“功夫”下在平时,建立起一套必要的规章制度,为孩子划定“红绿线”,让孩子明白哪些该做,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说的特殊孩子是指“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这样的两种群体。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的教育已引起各界的关注,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因为孩子是懂事的、可塑的。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有所收获,其实这些花蕾也芬芳。  相似文献   

13.
黄小红 《神州》2013,(20):76-76
这里所说的特殊孩子是指“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这样的两种群体。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的教育已引起各界的关注,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因为孩子是懂事的、可塑的。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有所收获,其实这些花蕾也芬芳。  相似文献   

14.
儿童多动症是1854年由德国医生霍夫曼首先提出的。100多年来,国际上对有类似症状表现的病症曾提出“轻微脑功能障碍”、“轻微脑损伤”和“注意障碍性疾病”等多种病名,但儿童多动症仍是目前最为流行和通俗的叫法。据文献报道,儿童患病率高达1.5—10%,男孩多于女孩,本病虽在儿童期颇为常见,但从国内情况来看,近年来已有被诊断过滥的趋势。不少家长与老师对平素喜爱活动、较为顽皮或不大遵守纪律的孩子动辄冠以“多动症”的帽子,这不但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而且对儿童精神情绪和行为方式的健康发育也有不良影响。因此,正确区别正常儿童的好…  相似文献   

15.
怎样理解0~6岁的孩子是否“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需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和实践。对于儿童而言,学前教育的永恒价值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好、最大、最适合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始终不理解孩子为何如此怪异:他(她)有时候唯唯诺诺、非常听话,有时候却火气极大,似乎天生有一种叛逆性格,公开顶撞父母,甚至连父母正确的意见也听不进去;情绪上来时,风风火火热情颇高,非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不可,情绪低落时则十分懒散,连家庭作业也不肯完成……孩子这种忽冷忽热的毛病,在心理学上叫做“边缘型人格”,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11,(4):18-18
中国妈妈 前段时间,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文章写道.在美国学生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总爱比这比那。人家孩子学钢琴,“中国妈妈”的孩子也要学;孩子考了班级第二名,要问第一名是谁,并要求孩子下次一定超过他。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给孩子贴上诸如“坏孩子”之类的不良标签。我们想过没有,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日前有则消息,乌鲁木齐市20多个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自动照顾一个流浪儿童,这让家长在震撼之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寻找新的教育方法,组成“坏孩子妈妈联盟”。“联盟”妈妈们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言传身教,教孩子善良地做人,培养、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她们还编写了一套“坏孩子妈妈联盟”教材。通过不同角度地接触孩子、理解孩子,慢慢地,她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好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联盟”的一位妈妈说∶“以前孩子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家长最大的问题在于经常误导孩子,让孩子去完成一个世俗的、有前途的行业,其实是很昏暗的。大家都去当公务员了,就没有其他人做别的了”  相似文献   

20.
李建民 《神州》2012,(30):146-146
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但他们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了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各方对这些儿童的监管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儿童的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难题,需要学校、家庭、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