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乡村年节礼俗文化。乡村年节礼俗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发生剧烈变迁的情况下,我国乡村年节礼俗文化也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传承危机。要客观地看待传统年节礼俗的变迁,进行科学地分析,对迎春礼俗、祭祀礼俗和社交礼俗要注重其人文精神的传承,使得传统年节礼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徐杰舜 《民俗研究》2009,(3):264-268
一 在中国五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民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绚丽的亮点,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秦汉以后,人们将“辨风正俗”提到治国安邦的高度,汉代应劭在枫俗通义》序中就说,“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近现代以来,  相似文献   

3.
许承宁 《神州》2011,(4):70-75
信仰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最早、辐射最广、对人们的意识观念浸染最深。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关羽是信仰人数最众、享祀庙宇最多的历史人物。关公信俗在近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流行,并一脉传承,其最重要的支撑便是人们对关公文化和关公精神的认同与传播。关公信俗可看做是关公文化的一部分,关公文化对关公信俗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关公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公一生所体现出来的"忠、义、仁、勇、义、礼、智、信",是关公文化的精髓,也是关公精神的核心。而关公信俗则是关公精神的寄托,为几千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所推崇和敬仰。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2015,(2):20
年俗,是一种文化,有着鲜明的个性秉赋。年俗也是一段情结,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本书籍。也许你体验过许多地方的年味,但你却不一定了解浙西山水间那份深入骨髓的年俗文化。今年隆冬时节让我们抛开琐事与无名的烦恼,一起来品读临安的年俗吧。冬日的雪花落在临安,带来了纯白,也让人感受到了"年"的味道,临安年俗风情旅游节拉开了序幕,农家张灯结彩、舞龙舞狮、热闹非  相似文献   

5.
《旅游纵览》2013,(1):1-2
年俗,凝聚了一个地域千百年来的文化精华以及浓浓的人文情怀。在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出游,最值得去感受的当然是各地的年俗。作为海南文化留存最为完整的城市之一,无论是城市建筑还是民俗传承,海口都相当有特色。每逢春节,海口都能将传统文化展示无遗,是感受春节民俗的不二之选。琼北年俗面面观做旧年海南人把"过年"称作"做年",而且"做年"特指"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史志文献记载、聚居遗址考证和畲民畲村畲乡调查等方面,论证了自隋唐以后宁化是畲族聚居地。并通过研究畲族语言、游耕文明、盘瓠文化和民间信俗等方面,考察宁化畲族遗存痕迹。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及民俗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其中浸淫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民间信俗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清流县东坑村民间信俗活动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在一代代历史传承中,一些影响较大的民间信俗已演变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活动。本文以东坑村民间信仰和民俗活动为例,探析儒家文化对民间信俗活动的影响以及民间信俗活动对当下社会发展、乡村文化振兴的道德教化功能,进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其服务社会和大众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社会文化本身乃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它融通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和精神气象,从上层和下层、观念与生活的互动中,揭示社会和文化的特质,对历史悠久、积累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来说,更具有本土特色和发展的优势。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同国家、种族和地区的人们,都需要吃饱穿暖,而理解却有不同。中国人对"生活日用"的理解,看重的是物与物的关系以及人对物的感知,自古就有百姓日用之教。从生活日用中提升概念,是中国人思维的特征。传统中国为礼俗社会,礼与俗分处于国家与民间的不同层次。俗一旦形成为礼,上升为典章制度,就具备了规范化的功能和强制性的力量,要求对俗进行教化和整合。礼俗整合的后果,使得礼中有俗,俗中有礼,礼和俗相互依存,双向地增强了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渗透。礼俗互动是中国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9.
欣逢著名敦煌学家、语言文献学家、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所长项楚教授七十华诞,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项楚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7月28日至30日在四川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等国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10.
《敦煌学辑刊》2009,(3):33-33
欣逢著名敦煌学家、语言文献学家、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所长项楚教授七十华诞,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项楚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7月28日至30日在四川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日、韩等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11.
刘铭  徐传武 《民俗研究》2010,(2):104-113
"七七"丧俗是中国传统丧葬风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源头,应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数字七的崇拜和由之而来的儒家的"七虞之礼"。另外,渊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道教的"七七"奠和佛教的"七七"斋对该丧俗的形成亦有重要的影响。三者之间相互融会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而又影响深远的"七七"丧俗。  相似文献   

12.
从俗文化协会创立的那天起,我们就认为对俗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应该国际化.我试图立即向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介绍《俗文化杂志》、《美国文化杂志》以及我们俗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各种刊物,与此同时,我也向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们征稿.这两件事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成功率却是不同的.其基本问题是经费不足,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图书馆之所以不能订购各种各样的出版物,是因为缺少经费.尽管世界上已有足以令人吃惊的一大批学者——从大国到小国——都知道《俗文化杂志》和我们的其它出版物,但是各国学者对我们协会的性质还不够了解.  相似文献   

13.
"古蜀文明"即"三星堆文明",形成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600年~前1500年之间。三星堆文明形成时期的代表性文明因素主要有3种:一是以三星堆城址城墙为代表的本土文明因素,二是以具有二里头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因素,三是以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甘青地区文明因素。后二者是通过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就已经形成的岷江上游地区的文化通道,由陇西南进入成都平原地区,并促使成都平原本土文化发生巨变,产生了三星堆文明,开始了古蜀文明的历程。三星堆文明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岷江上游地区在古蜀文明的形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庆泛 《神州》2012,(5):12+14-12,14
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大多衍生自民间信仰。杨府侯王信俗是温州地区历史最为悠久、信众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的地方俗神崇拜,是温州民间信仰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要解读温州民间传统文化,离不开杨府侯王信俗。本文主要从各地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梳理杨府侯王信俗在温州不同地区的演变进程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路生  马军 《丝绸之路》2008,(1):5-11
在兰州,不用抬头就能看到山;在兰州,不用低头也能看到河。在这座山河为城的城市里,山就像一个铁桶,而河就像是铁桶上的一个透气孔。正因为这种原因。这座位于祖国几何中心的城市,千百年来执著地守望着西部文化。许多城市年俗悄然淡去、人们大呼过年无聊时,进而具备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因为这个。在兰州的年俗仍然保持着浓浓的传统文化味儿。  相似文献   

16.
李娅杰 《福建史志》2022,(3):47-52+72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贤良港妈祖信俗的物态文化分析,从细部描绘贤良港地方性妈祖信俗实践的丰富性、鲜活性与独特性,立体地展现沿海百姓丰富而生动的海洋生活及想象,探讨海洋文化与人、海洋信俗与地方社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燕 《神州》2014,(7):18-20
<正>自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以来,文化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组织非遗展演、展示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年画、织锦、风筝、剪纸、灯彩、面人、泥塑、香包、陶瓷、漆器、茶叶制作等80余项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石景山体育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进行活态展演。该展览由文化部主办,以春节、年俗为主题,选调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8.
风俗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积淀。江苏地处东南,沿江傍海,物产丰饶,交通便利,与外界交流频繁,加之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所以这里的民俗显现出开放性、兼容性和趋时性。“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地区,北与黄河中下游的淳朴儒风,西与神巫浸淫的楚风楚俗,南与  相似文献   

19.
乌丙安 《民俗研究》2002,(3):164-167
《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这本书,一看题目就觉得新鲜,而且难度很大,如何认识许多人不敢贴近的这个问题,到公开直面这个问题,是需要很大的学术胆量的。中国民俗学自五四运动产生以来,《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这本书是第一本敢于将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并列在一起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20.
年俗,是一种文化,有着鲜明的个性秉赋.年俗也是一段情结,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本书籍.也许你体验过许多地方的年味,但你却不一定了解浙西山水间那份深入骨髓的年俗文化.今年隆冬时节让我们抛开琐事与无名的烦恼,一起来品读浙江临安的年俗吧. 如果没有去湍口镇三联村吃一碗索面,那么就不算在冬天来过临安.溪水潺潺,群山苍翠,古民居依山而建,在时间与年轮的碰撞中,古老的传统技艺代代流传,延续至今.村民们将春夏间收回的麦子磨粉,通过十多道工序加工后制作成好吃的湍口"索面".索面成品柔韧细软,长约两米,面条筋斗,弹性十足,能像绳索一样整束整束盘绕于谷篓容器里而不易断,故称它为"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