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蜂农的恒心     
小媛 《山茶》2010,(3):21-21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唐人罗隐本来说的是蜜蜂,但看完《空中牧场》,蜂农的辛劳却大大让我长了见识。他们像农民一样劳作.但要用更大的耐心拾掇一个个小小的蜂虫。蜂农也许只是一种普通的谋生手段.但这一职业却折射出了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征途中所体现出来的极大智慧与恒心。  相似文献   

2.
唐宋以来,"洞庭"一词的含义一直被解释为"洞府之庭"。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洞庭一名的语源很可能来自古百越民族语言,为红色平地之意;《尚书.禹贡》导江章中的"东陵"一名,很可能同样源于古越语,为"洞庭"的汉字异记。秦洞庭郡的治所应该在索县,也就是后来西汉武陵郡的治所,当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北韩公渡镇城址村。刘宋以来,有学者指太湖为洞庭湖别名,当是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附会出来的说法。本文为正确认识上古时代湖南洞庭地区的自然地理面貌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3.
《山茶》2011,(8):36-36
蜂桶鼓舞是双江地区布朗族独具风格的传统舞蹈,因以蜂桶鼓——这种在形状上描摹民间养蜂所用蜂桶的打击乐器为主要道具而得名。演出时,两名年轻男女双手各持一条“帕节”(即毛巾)在前面跳“帕节舞”引导。舞蹈动作主要是甩毛巾。  相似文献   

4.
听老辈人说,过去姚安县前场地区的大黑山有个彝族青年名叫李玉真颇,他从小就力大无比,人才七、八岁,个头却有十四、五岁的少年高。李玉真颇七岁就背阿妈过河,八岁就帮阿爹去放羊。冬天水冷,羊不过河,他就把羊一只只地抱过河去,平时担柴,一担能担百来斤,犁田耙地样样会,还练就了一手招蜂养蜂使唤蜂的好本事。李玉真颇养蜂与众不同,他只要吹一声口哨,就能把蜂放出去;再吹一声口哨,又能叫蜂跟着走;还可使唤蜂子奔向同一个方向。李玉真颇除了养一般蜜蜂外,  相似文献   

5.
正唐朝及其以前,只有那些有德有才之人和父母长辈,才被称呼为"大人""先生",唐朝以后,子之于父则称"家大人""尊大人","大人"这个词则用来称呼当官的和顶头上司。《汉书》记载:"范滂曰:‘惟大人割不忍之恩。’"这里的"大人"是称呼母亲的。同样《汉书》中记载,疏受叩头说道:"从大人议。"这里的"大人"是称呼  相似文献   

6.
<正>碧螺春和洞庭山碧螺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洞庭山碧螺春,特指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洞庭山(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一带清明前采摘,手工炒制卷曲形的绿茶;而碧螺春指的是一类用洞庭山碧螺春的制作工艺制作成的绿茶,如云南等地出产的碧螺春绿茶。2011年,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苏州吴中区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1月,包含苏州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有关西汉时期的文献记载,可知西汉祁连山并不专指一地.月氏始居地之祁连与霍去病攻匈奴所至祁连山对应今河西祁连山,李广利与匈奴右贤王交战的祁连天山、田广明将军号中的祁连对应今东天山.两山皆被匈奴称为祁连,都有"祁连""祁连天山"的汉语称呼,后一山也被称为"天山",前一山尚未见有汉语"天山"之名,表明当时中原汉人对两山称呼不定.东汉时期,两山在中原汉人的称呼中基本已各有专名.这一变化与西汉西向开疆拓土畅通丝绸之路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中原汉地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摘荟萃     
《百年潮》2016,(9)
正赤脚医生走出国门"赤脚医生"最早是上海郊区贫下中农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热的称呼,是背起药箱能治病、能防病,拿起锄头能种田,活跃在广阔农村的一支特殊的医疗卫生队伍,是农村卫生防疫工作的骨干力量。1968年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批阅的《从"赤脚医  相似文献   

9.
正岳阳楼岳阳楼矗立于湖南岳阳古西门城头,临八百里洞庭,瞰万里长江,气势雄伟,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建造年代最早。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在《书岳阳楼图后》中说:"江汉间多层楼杰阁,而岳阳为最"。由于历史的原因,黄鹤楼、滕王阁都已不复存在,而岳阳楼却一直以它雄伟古朴的风貌屹立于世。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历史原貌的文物古迹。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0.
张泽咸和朱大渭主编的《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一共收录了537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民战争"史料。编者根据当时的理解把它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农民战争,包括汉族农民起义以及汉族和少数族人民联合起义;第二类为少数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战争;第三类为包括盗杀太守、奴杀主、亡命抢劫、兵变以及少数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某些事例。经过三十年以后重新分析研究这些史料,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反社会的土匪强盗活动和反政府的武装集团叛乱两大类。中国古代没有"农民"这一概念,只有士、农、工、商"四民","四民"中的"农"包括现代意义的有地的地主和自耕农,而不包括无地的雇农和佃农。所谓的"农民"是现代人虚拟的一个概念,而"起义"只是人们对反对暴政和暴君的反政府武装的一种褒奖与赞誉,甚至是对某些土匪强盗的褒奖与赞誉。所以,所谓的"农民起义"应该被称为"民变"或"民乱",关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说法是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11.
正吕雉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第一个女性掌权者。汉代人对于吕雉的执政,亦视其为一代帝王。汉代的女性拥有后世不可企及的权力,在其他一些方面也有所体现。在称呼上,有以母亲姓氏来称呼皇族子弟的习惯。如汉文帝的女儿馆陶公主,因其生母窦太后的缘故,被称为"窦太主";汉景帝长子刘荣随母亲栗姓被称为"栗太子";汉灵帝的儿子刘协,因为由董太后亲自抚养,称"董侯"。  相似文献   

12.
正十世纪初,唐帝国苟延残喘,正统余威犹存,唬得一班强藩心痒难耐而不敢造次,最终,强盗出身的朱温灭唐自立,建立后梁。后梁命短,朱温不过是替后来的野心家开了道,却被继起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指为乱臣贼子。直到宋朝,还有很多人不肯承认朱梁的正统地位。所谓"不承认",主要表现为不用后梁的年号纪年,不称呼朱温"梁太祖"。这是一种源自孔子作《春秋》的历史书写方式,通称"褒贬",或者"春秋笔法"——历史事实无法实现的正义,要在历  相似文献   

13.
在汉代西南夷史料中,史家对该地区人群进行了有意识的划分,形成了许多与"夷"有关的人群称谓。其中,在不同的场景与语境下,"夷"之内涵与所指代的人群是各不相同的。在巴蜀徼外,所有非汉部族被泛称为"西南夷";以西南夷各郡边徼为界,"西南夷"又被划分为"徼外蛮夷"与各郡"郡夷";在政治场景中,徼内夷被统称为"汉人","夷"用来特指徼外人群;在族类、文化对比的场景中,徼内、外非汉族群均被视为"夷",只有徼内汉族民众才被称为"汉人";在"夷汉"、"民夷"及"夷民"等称呼中,"夷"均指代塞徼内之"蛮夷"。不同的是,在"夷汉"、"民夷"称呼中,"夷"与"民"是两种相互区别的群体,而在某些"夷民"称谓中,"夷"本身也被视为汉朝之"民"。  相似文献   

14.
愤青法国版     
法国有一群被称为"Chienlit"的人。戴高乐总统在"五月风暴"时使用这词称呼那些反对改革、瞎胡闹的滋事者。在法语里,"Chien"是"狗"的意思,这个以"Chien"为词根的词,绝不是什么好词。  相似文献   

15.
正大家都知道,"陛下"一词是臣子对君主的称呼,自秦以后只用来称呼皇帝一人。其实,"陛下"中的"陛"即指由台榭下段通向台顶的台阶。"陛"有时是土筑,有时是木构,有时还有花哨的形式,如"飞陛"。又因为古代只有王或者诸侯有资格建造台榭作为自己的居所,久而久之,"陛"就特指君主宫殿的台阶。那么,为什么"陛下"一词由一个建筑构件,变成了一种尊称呢?因为在古代,这条通  相似文献   

16.
养蜂词典     
8年前,周氏父子一家还在陕北红谷梁养蜂。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看到一本养蜂杂志上有文章说:西藏和香港没有养蜂业。周家本来是想到香港的,可办不了手续,于是第二年便动身到了西藏。因为有在青海养蜂的经历,周家最初对来西藏颇为自信。但实际上这里不同于任何地方,蜜源不缺,市场也不缺,就缺对付昼夜温差大、干燥等天气的经验,这无疑会给蜂群选种、育种、疾病控制、蜂群管理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带来高原不适。果不其然,刚来那一年的努力全都缴了学费。如今的周家已经有了自己的夏冬两季牧场,并且还有了自己的蜂蜜专售店。  相似文献   

17.
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共有过三种不同的称呼,这些称呼与毛泽东所经历过的浮沉起落紧密相关。第一种称呼是"毛党代表"。1928年5月4日,毛泽东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党代表。从此,人们开始称毛泽东为"党代表"或"毛党代表"。这一称呼共沿用了两年零一个月。第二种称呼是"毛委员"。1930年6月,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朱德担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从此人们就开始称他为"毛委员"。同年8月,红一军团又与红三  相似文献   

18.
托克维尔对法国农民土地产权问题曾做出推断。托氏认为,革命前法国农民已经是土地所有者,因此法国农民强烈仇恨封建权力。托氏的逻辑是,封建权力范围缩小了,它激起的仇恨反而更大。然而以事实为依据,托克维尔关于革命前农民已成为土地所有者的推断是个历史误判。大革命前的法国农村,农民身受教俗贵族和王权压迫,封建特权因其行将就木而更加苛刻。"年贡农"是习惯佃农主体,仅有残破的权利;众多分成佃农和无地农,与土地没有任何产权关系。农民土地问题是大革命爆发的深层原因。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封建权力,不断消解佃户的封建义务,土地混合产权正在被单一私人产权取代,法国农民越来越接近成为自己土地的所有者,然而这种情况发生在大革命之后,而不是托克维尔所断言的大革命之前。大革命推动了农民土地确权,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9.
战国秦汉城市人口结构初探--以农民问题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仁桃 《史学月刊》2006,(5):108-114
伴随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内居民的构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城最初是军事防御的城堡,居民以农人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兴盛,春秋战国时的城市居民主要被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类,但农民一直都是主体。两汉时仍然延续着战国的传统,但在交换经济和土地兼并的破坏下,大量农民丧失了土地,沦为流民或大土地所有者的依附民,城内农业人口的数量不断趋于下降,但短期内还不会完全被排挤在城墙之外。  相似文献   

20.
始于日本中世末期的“兵农分离”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阶层演变。然而“兵农分离”并非是靠丰臣秀吉的一纸命令所完成的。在战国初期,“兵”与“农”就由于其政治、经济、社会等原因开始分离。政治上,大名成长及农民斗争的加剧导致了武士与农民的分化;经济上,由于农业新技术使用、生产力提高使得庄园制解体,从而导致在地中小领主丧失独立性,成为大名家臣;军事上,枪的传入改变了日本战争模式,足轻武士被大量使用,步兵集团战、规模战为职业军人的产生提出要求,武士从而脱离生产。因此“兵”与“农”分离持续了战国时代的一个世纪左右,最终丰臣秀吉及德川家康政权分别用命令与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近世武士才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