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斯莫科夫是前苏联列宁格勒州的一名中学生,他打算在二战胜利纪念日时,在学校举行一个"英雄遗物展"。几经打听,他得知几十里外有个叫乌卡拉的英雄村,村里的卡秋莎大娘有他们想要的东西。很快,他和同学们见到了大娘。斯莫科夫问:"卡秋莎大娘,听说您这有二战遗物?""没有。"大娘立刻就回绝了。他没死心,继续问:"那有军人的勋章或战斗日记吗?""也没有,但我这有一封从前线寄来的信,行不行?""给我们看看吧!"斯莫科夫说。大娘找出信,小心翼翼地交到他手中。"您丈夫是个大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东北,父亲的哥哥被称作大爷,大爷的媳妇就是大娘,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我大部分童年都在大娘身边度过。对我来说.大娘更像娘。  相似文献   

3.
前观     
《风景名胜》2013,(4):15-21
榕树下的光与影 福建霞浦,早晨的阳光从树林的缝隙里穿透F来,均匀地洒落在挑担的大娘周围。在摄影技巧上运用了广角镜头,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树林的光线高光部分作为测光点,通过剪影的形式表现画面氛围。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史志》2008,(24):1-1
<正>500名赴灾区警力进入都江堰5月14日8时51分,经过四小时的飞行,哈尔滨选派的500名特战队伍安全着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立即赶赴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都江堰市,当地灾民看到特战队员后非常激动,一位大娘奔走在灾民中间不停地喊着:哈尔滨人民帮咱们来了!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能与毕加索、马蒂斯相媲美”的陕北大娘,将神奇永远地留在了窑洞里春天本该是一个充满欲望和令人兴奋的季节,但在渭北高原这个极度缺水的地方,一场场风沙肆虐地刮着。前年春天,库淑兰对我说,这个季节最好,不冷不热,看能否再糊出几张画来。对这个百病缠身的老人,冬天和夏天特别难熬,恐怕连能否自理都没有把握了。  相似文献   

6.
大娘     
前年,大伯新娶了一个老婆,有人问堂哥的女儿:你花奶奶对你好不好呀?小小年纪的她憋半天不说话。不说话不是因为不好,是因为过早见证了伤逝,对一切人事的不理解迷乱了眼前的景致。转眼间,我大娘已经过世4年了。  相似文献   

7.
我今年五十四岁了,但那些年头掩护革命同志的事,还記得很清楚。在1943年一个春天的夜晚,有人輕輕敲門,我出門一看,地上坐着三个人,其中一位对我說;"大娘,別惊慌,我們是自己人,今天想在这里躭擱一夜。"我便把他們安頓下来了,他們在我家里做这做那,象我家里人一样。我从很多同他們联絡的人的谈話中,知道他們都是革命的領导人,肩上都挑着革命的重担子,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心里經常盘算怎样小心地保护他們。我家虽是半山上的一所独立屋子,但山岗上来往的人不少,怕走漏风声,便假称他們三人有的是  相似文献   

8.
吴方 《炎黄春秋》2007,(11):70-74
《张震回忆录》第一章第12页的第三小段中有这样一段回忆:“分校没有校舍,租了大户人家吴氏大娘的一间房子作教室,吴大娘待我很好。她儿子叫做吴冬生,与我同班,我俩成为要好的朋友。两年后,我转入校本部上课。不知怎的,吴冬生没有来,此后我们失去了联系。后来得知,他改名吴光远,1930年后也当了红军,转战湘鄂赣边,并随红6军团长征。1945年,他又跟着王震率领的支队准备南下广东,曾任某部政治委员,在途经鄂西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看到这里,  相似文献   

9.
寻踪大堡礁     
曾勉君  刘花莤 《世界》2012,(10):160-165
这群美丽的珊瑚礁正在逐渐地死去,离开我们,这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真相。 拿到证书的那天,我们除了喜悦,甚至有些不舍,忽然觉得我们像是受训的战士,即将离开我们的教练指挥官,走上征程。  相似文献   

10.
仰视母亲     
“孩子,天这么冷,真不容易啊……来,大娘再多给你几分钱。”上世纪80年代初期某个春节前的一天晚上,天津很冷,鞭炮声零零星星。穿着补丁裤子的少年于全兴掂着菜篮子站在一户人家的门口,篮子里装着他自己刻的吊钱儿和窗花。——“大娘,一副两角钱,我再送您两只小猪,也是我自己刻的。”已经买过这些物件的大娘又买了一副,还多给了几分钱。那时的于全兴瘦得有棱有角,为了免费画画,他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做肖像模特为了吃饱肚子,夏天他去捡西瓜皮,冬天去捡白菜帮子,回家交给母亲炒菜,做菜团子;为了挣钱,他翻刻石膏像,在路边像贼一样偷偷地卖。晚上路灯昏暗,一个小伙子骑车经过,“哗!”全碎了。于全兴心疼得掉泪,憨厚的他只跟小伙子要了一袋石膏粉的钱。父亲去世后的那几年,没有文化的母亲只能靠糊纸盒、别发卡、拆绒线手套加工外活来养活6个儿女。画画的夹子没钱去买,母亲用布票扯了几尺白布,用大盆在煤球炉子上染成绿色,用浆糊给他做了一个,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母亲手指裂缝里的绿色,很久都没有洗掉。这是44岁的于全兴永难忘记的童年。2001年1月2日,受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的委托,他去西部拍片。要走了,70多岁的母亲赵连英给他包了一顿饺子,一个一个捏,捏得很细心。在拍摄的间隙,他给哥们孙京涛打电话,孙京涛还记得他的哽咽:“电话里呜呜咽咽的,说‘太穷了,太穷了’。”眼泪常常让他看不清楚,有时照片也是模糊的。采访中,他领着当地得病的孩子去看病。有一段时间,他四处找企业,动员他们给贫困者捐款。直到2006年元月,他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访拍摄,还是把口袋里的钱捐得一分不剩,这个几十块钱,那个几十块钱,箱子里的衣服送得一件没留,这个一件,那个一件。  相似文献   

11.
正这节课是科学课,上课铃打响了,同学们都回到座位上,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诸老师满面春风地走上了讲台,微笑着向大家宣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说完,老师将一个放大镜、一张白纸、一支黑笔展示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发现纸上有一个圈。听老师讲,这和一会儿的实验有"关系"。我们都在小声地议论,有的同学说:"老师要做什么?"有的说:"这次实验肯定很有趣。"就在我们谈论之际,老师  相似文献   

12.
这篇文章,让我们更走近了周扬。为了让读者了解本文的来龙去脉,我们破例地将引文出处全保留了。  相似文献   

13.
正乡愁里的过往,是凝铸成的史诗,再将其复活在记忆里,却依然是生鲜的,灵动的,回味无穷的。诸如那年那月里那些"染衣匠"和染出来的"新"的衣裳,就是伴随人们过渡岁月的贴身伙伴。一位老汉,一支扁担两头担着个铁皮桶,外加一口泛沿的大铁锅,还没走进村口,便远远地朝着村里喊话:"哎,大嫂、大娘,染布嗨,染衣裳咧哈……"汉子边走边吆喝,不经意间到了村东头的老枣树下,歇了扁甲,放下挑子。没多大晨光,村里的女人们各自拿着旧衣、碎布,陆陆续续地朝着老汉的"染坊"走来。  相似文献   

14.
有人讲声音最能感染人,也最能引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京巷口的吆喝声,总不时在我的记忆中回荡。 拉开城市第一乐章并不张扬,是一阵短促的哨声,和着大妈大娘们的忙碌,犹如现在的晨练。 哨声替代吆喝声是时代特色,如果归为一类,可称哨声板块,哨声板块统领倒垃圾(含摇铃、拨鼓)、送牛奶等,大凡官办又需招摇者均  相似文献   

15.
本期我们以58页的篇幅展现了布达拉宫,这是我们所知平面媒体首次如此深入、全面地报道这座雪域圣殿。我们无需再多费唇舌说明布达拉宫的文化意义,然而如果尝试反思,除了神话传说,我们究竟拥有多少关于它的真正知识,恐怕大部分读者会和我们刚开始面对这个选题时一样,愕然发现所知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文物世界》2007,(4):1-1
"文物不属于我们这代人,我们只是看护人,必须将它们完好地交给后代!"此言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谈历史文献学——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甲:今天我们谈谈历史文献学的问题好不好?现在我们研究历史文献学,有什么用处?答:我们所谓历史,实际上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这是历史的本身。另外一个意思,是指人们写出来的历史,这是关于历史本身的记录,但不能说就是历史的本身。我们平常总是把这两个意思混淆起来。为什么会把这两个意思混淆起来呢?这是因为客观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没有办法把它拉回来加以考察。我们研究客观历史,主要是依靠历史记录。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就很容易地把这两个意思混淆起来了。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必须要研究历史文献。既然要研究文献,就需要建立历史文献学这门学科。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8.
有天晚上,朋友来我们家吃饭,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开心地聊天,女儿突然不高兴起来,一言不发地吃起闷饭来,接着就离席而去躲到了自己房间。大家顿时都傻了眼,不知所以然。这让我们显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第一眼瞥见的藏地风景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和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双层的彩虹在向我们致以问候,这发生在我们从青海西宁向南进发的大巴上。之前我们几乎厌倦了在中国西北部的漫长旅行,但最后,事实证明了即使数十小时地挤在小面包车里,这趟旅行也是值得的。如果你不能看到一路上的风景,这种旅行又能有什么意义哪?中国藏地如此壮美广阔,以至于感受它的壮美广阔也成了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终于在一个清晨抵达玉树。这里在两年前发生过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整个城镇还是充满了灰尘和噪音,正在重建的过程中。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并不好。但是我们学  相似文献   

20.
李永適 《华夏地理》2007,(12):10-10
本期我们以58页的篇幅展现了布达拉宫,这是我们所知平面媒体首次如此深入、全面地报道这座雪域圣殿.我们无需再多费唇舌说明布达拉宫的文化意义,然而如果尝试反思,除了神话传说,我们究竟拥有多少关于它的真正知识,恐怕大部分读者会和我们刚开始面对这个选题时一样,愕然发现所知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